?

新鄉市博物館藏古代精品佛造像

2021-03-28 17:07秦欣欣
關鍵詞:瓔珞文殊觀音

□秦欣欣

新鄉市博物館中的藏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河南省地市級博物館中均位居前列。 該館收藏的佛造像有近千件, 主要集中在南北朝、隋唐、明清時期。 本文從新鄉市博物館收藏的佛造像中選出部分精品,試作賞鑒,以饗讀者,也為學界研究佛造像提供一些實物資料。

1.交腳彌勒石刻造像。 北朝時期,通高52 厘米,寬50 厘米,以深浮雕手法雕于石上。 彌勒肉髻大耳,目微閉,著交叉式披肩,左手下垂扶膝,右手殘,雙腳相交而坐。 自坐處向兩側各延長一水平線,線上各陰刻一尊佛像,均為立式,身后有背光。 右側佛像上部,陰刻坐佛和飛天各一,形似聽法。 左側佛像上部殘缺, 只可見有陰刻遺痕。(圖1)交腳彌勒是早期的彌勒菩薩造像,流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與后來的大肚彌勒佛形象完全不同,在造像藝術風格上保留了比較多的印度及西域特色。 本座造像呈思維狀,從背景上的飛天等裝飾看,應和敦煌石窟處于同一時代,是思維菩薩的一種造像形式。

2.太子半跏思維白石造像。 南北朝時期,通高17 厘米。此像,頭背光,戴寶冠,左腳下垂于地,右腳橫疊在左膝上,左手自然下垂,置于右腳踝上,右手支撐在右頰下,呈在菩提樹下思維之狀。 兩側有兩立脅侍。 底座正面圖案中間為寶蓮,兩側各有一臥獅。(圖2)思維相,是指造像中呈現以手支頤或觸額、頭略低垂作思維狀、面部表情或沉思或微笑的形象, 表達造像正處于思考狀態,這種思維手勢和支頤姿態是思維菩薩的獨特造型。半跏思維菩薩相流行于南北朝時期, 其清凈、灑脫、沉靜的“覺者之相”,反映了在那個社會動蕩,戰亂連綿的時代,人們對于思維悟道的追求。

圖1 交腳彌勒石刻造像

圖2 太子半跏思維白石造像

圖3 鎦金釋迦銅造像

3.鎦金釋迦銅造像。 南北朝時期,通高21 厘米。 此像通體鎦金,大背光,肉髻大耳,雙目微閉,身披大氅,施禪定印,結跏趺坐。 (圖3)佛造像,有高古佛造像和明清佛造像之分。 高古佛造像,是指明清之前的佛造像,也稱漢傳佛造像,內涵豐富、制作精美,歷史價值高,藝術性強。 此像即屬高古佛造像。 北魏前后或隋唐的高古佛造像,大多基座呈方形四角,形似板凳,故俗稱“板凳佛”。 銅佛造型優美、工藝精湛,面形端莊虔誠,身骨清瘦,長臉細頸,尚存南亞人種的形象痕跡,衣褶繁復,且多為大背光。

4.石雕佛頭像。隋代,通高22 厘米,寬13.5 厘米。 佛像螺發滿頭,頭生肉髻,面相豐潤端莊,彎眉細目,鼻挺唇厚,耳垂碩大,下顎圓滿,神態莊重而不失柔和,呈寂靜相。 (圖4)此佛像為石材雕刻而成,造型古樸,臉部刻畫飽滿細膩。 在歷史上,隋代雖然時間不長,但佛造像的遺存很多,相對前朝而言,其造型種類豐富,整體多方正肥重,頭部比例稍大。

5.漢白玉菩薩頭像。唐代,通高33 厘米,寬15厘米。 菩薩神情淡定,面相飽滿圓潤。 束發,頭戴花朵裝飾,雙目微垂,櫻桃小嘴,緊抿下唇,神態慈悲安詳,法相高雅端莊,眉、眼、鼻、唇、耳、面,幾乎完美而無可挑剔。 (圖5)唐代經濟、文化蓬勃發展,佛造像藝術在魏晉南北朝所形成的相對完整的框架之中呈現出獨特的審美特色——雄渾、豐滿、溫和、華麗,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豐腴飽滿,神態栩栩如生,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的審美情趣,極富時代風貌。

6.青石觀音造像。 唐代,通高40 厘米,寬27厘米。 此像為青石雕刻而成,上部雕刻有菩提果造型,中間觀音菩薩頭戴寶冠,細眉長目,雙目低斂,面頰豐潤,神色慈愛祥和,胸前飾瓔珞,雙腿呈游戲姿坐于朝天吼上。 坐騎姿態安詳,匍匐于地,造型生動,下連臺座。 菩薩左右兩側各站立一弟子,肩部兩側方分別刻有凈瓶和鳥造型。 此像造型古樸大方,品相完整。 (圖6)

7.十一面觀音銅造像。 明代,通高17.4 厘米。此像八臂十一面,通體鎦金,立于蓮花座上,最上層為釋迦牟尼佛,其余菩薩像皆頭戴寶冠,俱法相慈和。前兩臂,交于胸前,手施合掌印。后六臂,手持各類法器。 下半身著長裙,瓔珞蔽裙,雙足直立,跣足,下承覆式蓮瓣圓座。 (圖7)十一面觀音銅造像,是藏傳佛教中的供養神。 在觀音的諸多身形中, 十一面觀音這一身形傳入的時間為最早,據《西藏王統記》載,7 世紀傳入吐蕃,作為吐蕃贊普的本尊神受到供養。 漢傳佛教中,《十一面觀音經》中也有詳細的對該造像樣式的描述。 觀音十一面,分上下,下有十面,三面慈相,七面怒相,最上面為無量光佛像。

8.觀音菩薩銅造像。明代,通高34 厘米。 菩薩結跏趺坐,頭戴寶冠,胸前飾瓔珞,外披雙肩大衣,內著裙。 其面相飽滿,體態豐腴,細眉長目,雙目微垂,微含笑意,神態寧靜慈和,法相端莊,雕刻精致。 左手持凈杯,右手持柳枝施甘露狀。 (圖8)此觀音像具有明代佛像整體穩重端莊的特點。 左手持缽,右手執柳枝的立像,是灑水觀音的代表形象,表“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之意。 灑水觀音灑下清澈的香水,洗凈眾生深重的煩惱和因煩惱而玷污的污垢,意思是將大悲甘露灑向人間,為世人造福。

圖4 石雕佛頭像

圖5 漢白玉菩薩頭像

圖6 青石觀音造像

圖7 十一面觀音銅造像

圖8 觀音菩薩銅造像

圖9 釋迦牟尼銅坐像

圖10 水月觀音菩薩銅造像

圖11 漢白玉雕大勢至菩薩

9.釋迦牟尼銅坐像。 明代,通高196 厘米。 螺發,顆粒突起,雙目低垂,大耳垂肩,嘴角微微翹起,面容祥和平靜。 身著對襟袈裟,前胸袒露,內著僧祇支,衣紋貼體,線條具體而清晰。 胸前有“卍”字符。 (圖9)“卍”字,是一種符號標志,又作萬字,意譯為吉祥云海,為佛三十二相之一,也是八十種好之一,諸佛都有此德相,有功德圓滿,吉祥云海之義。 此為顯現于佛及十地菩薩胸臆等處之德相。 雙手自然下垂,左手置于右手上,結跏趺坐于雙層座上,第一層仰蓮狀,周圍飾上下兩圈小佛像,中間支柱,下方為第二層座,雕刻精美。該造像體形碩大,保存完好。

10.水月觀音菩薩銅造像。 明代,通高164 厘米,通寬92 厘米,厚58 厘米。 此像,頭戴寶冠,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氣質高雅。 其胸前及衣裙,飾聯珠瓔珞,手腕戴臂釧,身穿天衣,下身著長裙,裙邊紋飾精美,線條流暢,右腿支起,踏于巖石上,右臂放于右膝上,左腿下垂,呈游戲坐姿,眼前仿佛一池清水,靜看水中之月。(圖10)水月觀音是三十三觀音之一, 由于此尊觀音之形象,多與水中之月有關,故被稱為水月觀音,又稱水吉祥觀音或水吉祥菩薩,這是觀世音一心觀水的相應化身。

11.漢白玉雕大勢至菩薩。 明代,通高146 厘米。 該造像頭戴花冠,身著褒衣,胸佩瓔珞,手捧寶蓮,結跏趺坐于蓮花座上,其上刻有年份(永樂七年)和大勢至菩薩名號,原在輝縣白云寺供奉,當地俗稱為“玉石奶奶”。 (圖11)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八大菩薩之一,又稱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合稱為“西方三圣”或“阿彌陀三尊”,極少單獨供奉。 大勢至菩薩能夠給眾生智慧之光,使眾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兇,吉祥如意。 大勢至菩薩造像,手持法器以蓮花為主,且多是頭戴天冠,天冠中有寶瓶。

12.木雕斷四臂菩薩造像。清代,通高40 厘米。此像頭戴五花冠,頭頂結高發髻,耳側有繒帶飄卷,面形圓潤,神態安詳,五官寫實刻畫,生動逼真。 寬肩束腰,結構勻稱,姿態自然挺拔。 上身雙肩著帔帛,雖四臂已斷,斷臂處依然可見精細的臂釧裝飾。 下身著長裙,腰間束帶。 雙足結跏趺坐。 胸前及腰帶下綴有連珠式瓔珞,裝飾華美,是一件藝術水平較高的木雕作品。 (圖12)

13.鎦金文殊銅造像。清代,通高27.1 厘米。文殊菩薩,頭戴五佛寶冠,面相方圓,眉眼細長,神態沉靜,耳垂環珰,寬肩細腰,造型優美。 上身袒露,胸前披飾華麗的瓔珞。 下身著長裙,右腿曲盤,左腳垂踏,通體鎦金,半跏趺坐于狻猊(或曰青獅)背上。 狻猊背披綿墊,呈俯臥狀。 (圖13)文殊菩薩,乃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因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是觀世音菩薩之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 佛教認為,常修持文殊菩薩像,可增長智能,辯才無礙,口演妙法,了知諸法真義。 清代皇帝被視為文殊菩薩的轉世化身, 故文殊菩薩的造像在清宮中較為常見,用來頌揚帝王如佛陀在世護持人間。

圖12 木雕斷四臂菩薩造像

圖13 鎦金文殊銅造像

圖14 鎦金普賢銅造像

14.鎦金普賢銅造像。清代,通高27.2 厘米。普賢菩薩,頭戴五佛寶冠,面相方圓,眉眼細長,神態沉靜,耳垂環珰,寬肩細腰,造型優美。 上身袒露,胸前披飾華麗的瓔珞。 下身著長裙,左腿曲盤,右腳垂踏,通體鎦金,善跏趺坐,安坐于白象上。 (圖14)普賢菩薩,也稱普賢大士,象征著理德、行德,與象征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 普賢菩薩的坐騎為六牙白象。 六牙代表六種清靜,四足代表四種功德。 普賢菩薩不但能廣贊諸佛無盡功德,而且能修無上供養,能作廣大佛事,能度無邊有情,有無量功德,添福添壽,有保佑人一切順利如意的寓意,民間信奉者頗眾。

猜你喜歡
瓔珞文殊觀音
唐英恭制甜白釉觀音坐像
漢風古韻、觀音祈福
文殊菩薩
離婚吧,霍先生
離婚吧,霍先生
觀音送子圖
印度帕拉時期的文殊菩薩造像
瓔珞:聚八方珍寶,飾流光仙裳
一串紅瓔珞
自己的觀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