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哈尼族哭嫁歌的音樂特征

2021-04-02 16:42彭黃
歌海 2021年1期
關鍵詞:音樂特征哈尼族

[摘 ? ?要]哈尼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樂形式種類較多,豐富多彩,音樂文化源遠流長??藜薷?,是哈尼族婚俗儀式音樂中必唱的民歌,作為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豐富了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本文以哈尼族的哭嫁歌為例,分析哈尼族哭嫁歌的主要音樂特征。

[關鍵詞]哈尼族;哭嫁歌;音樂特征

哈尼族因支系較多,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梯田文化影響,其音樂特征有著較強的民族性特點。在現代多元文化的格局下,哈尼族哭嫁歌相對來說也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個性,又與其他少數民族交融中體現著共性。以下是從幾首哈尼族哭嫁歌的具體分析入手,分析的作品既有原生的哭嫁歌,也有創作的哭嫁歌。

一、哭嫁歌的音樂特點

哭嫁歌是哈尼族婚俗儀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婚俗音樂構成的重要載體,體現著哈尼族的民族個性,包含了哈尼人民的共同愿望、心理特點、情緒特征等。它是哈尼族婚俗儀式音樂發展的象征,凝聚著哈尼同胞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認同、音樂文化認同。

第一,地域性。在云南這塊多民族的土地上,各個民族的語言非常豐富,音樂的特點由于地域分布的不同,語言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征。哈尼族哭嫁歌也是如此,哈尼族語言復雜,各支系的語言也有所不同,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藜薷枋艿赜蛐缘挠绊?,因此音樂風格上也不盡相同。

第二,即興性。哈尼族原始哭嫁歌和創作的哭嫁歌都有著鮮明的創作特點,原始的哭嫁歌多數都不是經過深思熟慮,而是即興創作。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會突發靈感,即興演唱和創作音樂。在婚俗禮儀中即興演唱哭嫁歌,即興性成為哈尼族哭嫁歌一個音樂特點之一,當然也有運用哈尼族元素創作的哭嫁歌,具體我們可以從后面的譜例可以知曉。

第三,原生性與創作性。原生性的哈尼族哭嫁歌是根據原始的民間演唱,沒有受到現代音樂文化的影響。創作性的哭嫁歌是在哈尼族音樂元素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改編和創作,形成了人們能接受和傳唱的哭嫁歌。無論是原生性的哭嫁歌還是創作性的哭嫁歌,都體現了哈尼族獨特的音樂文化和哈尼族民族音樂的特點。

二、哭嫁歌的表現形式

哈尼族哭嫁歌內容豐富、曲調優美、涵義深刻、演唱形式多樣,是人們十分喜愛的音樂形式,是婚俗儀式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婚俗儀式的過程中音樂具有渲染氣氛的功能,因此一直受到哈尼族同胞的青睞。這些歌曲的衍生力很強,一個主調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旋律,不同的人也可以唱出不同的內容,見到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藜薷柙诨樗變x式音樂中占有很大比例,哭嫁歌的演唱也不僅僅局限于婚禮儀式中演唱,有些也用于吟唱愛情的內容,用于出嫁以后思念親人或者留念娘家的事情而觸景生情地演唱??藜薷璧难莩问?,有獨唱、對唱、齊唱、重唱、一領眾和、領唱與幫腔,如:出嫁歌、哭嫁歌、送嫁歌等,歌曲中既有新娘唱的,母親唱群眾幫腔的,還有女伴唱等等。

三、哭嫁歌的唱詞特點

哈尼族哭嫁歌在唱詞方面,原生性哭嫁歌演唱多用哈尼語,后來創作的哭嫁歌既可以用哈尼語演唱也可用漢語演唱,為了更好地融入音樂中,在演唱過程中最好用哈尼語演唱,這樣更體現音樂的原生性。李元慶先生曾經在《紅河哈尼族民歌》中有這樣的論述:“哈尼族民歌的唱詞,便是被歌唱著的詩歌。在音樂的作用下,形成許多詩歌上的特點,即歌唱狀態下的詩歌結構的特點?!惫嶙蹇藜薷璨粌H旋律流暢優美,其結構也獨具特色,音韻有規律可循,意蘊深遠,從而體現哈尼人民的勤勞智慧,以及哈尼族音樂文化的積淀。在唱詞方面也是講究字正腔圓、收聲歸韻,即使聽不懂哈尼語,都能根據曲調去體會其歌曲的韻味特色。開腔襯句在哈尼族婚俗歌中常見,開腔襯句多以歌曲的最高音開始,有實詞和虛詞相結合,也有只用虛詞作為開腔,語句的長短沒有固定模式,有些歌曲還是即興演唱。

哈尼族各支系的哭嫁歌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差異性。哈尼族婚俗音樂中的出嫁歌、哭嫁歌、情歌等,都具有很強的角色性,在不同場合演唱,滿足不同角色的人的各自訴求。在婚俗儀式中,既有母親、長者唱述娶嫁的來歷、故事、傳說及做媳婦的規矩等,又有群眾幫腔祝福的歌曲,還有新娘唱的哭嫁歌,女伴們送行時演唱的送嫁歌。

四、哭嫁歌的音樂特征

哭嫁歌的旋律簡單流暢,結構精練,多數都是可反復演唱的歌曲,歌曲一般都是單樂段加多段歌詞的結構。由于哭嫁歌常加有長短不等的開腔、襯詞、襯句、伴唱、幫腔,樂句的長短與數量比較自由。有2個樂句、3個樂句構成的樂段,也有4個樂句或5個樂句構成的樂段。在調式音階上,哈尼族婚俗儀式音樂的多數都用五聲調式音階,也有出現si音或fa音的,形成的六聲調式音階,如有鮮明的六聲徵調式的《嘫咪嘩哈吧》《蘇咪依》等。

如李元慶、白學光記錄整理唱詞,李元慶記錄整理改編曲調的哈尼族婚俗民歌表演唱組曲五首中的:組曲二《嘫咪嘩哈吧》、組曲三《蘇咪依》、組曲四《咪威威》、組曲五《嘎臘百》(譜例如下)。從哭嫁歌的旋律特點、音樂結構、調式音階、唱腔風格、唱詞特點、音樂表現力等方面,對幾首哈尼族哭嫁歌進行簡單的分析和總結。

譜例1:

漢語意譯:

姑娘長大就要出嫁,小鳥長大就要出窩;最先出嫁去的并不是你,古規古理這般興著。

由于哭嫁歌多為群眾性音樂,便于多數人演唱,因此旋律的音區多在中音區,音域也多在八度左右,有個別曲目音樂較寬。此曲《嘫咪嘩哈吧》旋律優美舒暢,音域較寬,每句都有拉長的尾音,有鮮明的六聲徵調式色彩,歌曲中也有是商調式和徵調式交替進行。此曲由兩個落音不同的上下樂句組成的樂段,歌曲一開始有開腔引入,在樂段末尾有幫腔加入。此歌曲是由母親主唱,群眾幫腔,意思是女孩在出嫁前,女性長者常以哈巴的形式(哈巴:哈尼族的民間敘事歌,多在重要場合的筵席上公開演唱,演唱形式吟唱結合),向女兒唱述女人天生要出嫁的古規古理,主要敘述了哈尼族婦女從出生、成長到出嫁的過程。在演唱過程中,多用哭腔演唱,用“說”“唱”“哭”交織的音樂形式來記錄著人生的重大轉變,母親的演唱既有對女兒出嫁的安慰,也有對女兒出嫁后怎樣去為人處世的教導,群眾幫腔以和聲相助。歌曲一開始是引句,演唱時都是用哈尼語演唱,唱詞展現了哈尼族民歌的雙音節構成、偶字數成句的特點,樂曲幫腔的出現是在樂曲末尾。

譜例2:

漢語意譯:

姑娘長大是得出嫁,好比小牛長大就要下田;如今您的姑娘小囡就要出嫁,永遠不忘爹媽恩典。雙親大人!

此曲是由新娘主唱,女聲伴唱的歌曲。旋律憂傷抒情,是一首非方整性的結構的歌曲。歌曲表達了女孩出嫁前夕,在與親友、小伴告別時,用唱歌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心情,表達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對一起長大的小伴的依依不舍。歌曲雖有傷感的,用哭和唱交替的演唱方式進行(唱詞由雙音節構成,偶字數成句),小伴也會用自己的歌聲去同情和附和。除開腔引句外,由落音變化相間的四個樂句,有著起承轉合的作用。此曲是鮮明的六聲宮徵調式色彩,每句的結束尾音都有拖長,并帶有下滑音,表現其憂傷的特點。唱腔上運用拖腔和哭腔,這樣既表現了歌曲的憂傷和諧美,也表現了歌曲的聲韻美。演唱時,一定要注意裝飾音、滑音、拍內切分的靈活運用,使歌曲更有表現力。

譜例3:

漢語意譯:

快快來呀!來呀,姑娘小伴喲!姑娘長大就要出嫁,出嫁了難舍,哎呀娃娃小伴喲!

快快來呀!來呀,姑娘小伴喲!姑娘長高就要出嫁,出嫁了難舍,哎呀娃娃小伴喲!

此曲所表現的就是在婚禮過程中,姐妹女伴們在送嫁時演唱,隨著分手的臨近,最后分別時刻的到來,越唱越激動,演唱的音就會拉得越長,扣人心弦,哭訴離別,依依不舍。主唱旋律是第一聲部,具有典型的五聲宮調式色彩。其唱詞的特點也是雙音節構成,偶字數成句。前奏、結束句和第二聲部為改編者后加上去的,其他樂句均為歌曲原型。

以上的三首哭嫁歌是元陽縣和紅河縣的哭嫁歌代表曲目,這些哭嫁歌為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婚俗儀式中提供傾述的平臺,表現其難舍難分的場景。歌曲多以囑咐叮嚀,祝福新婚、道德禮教,哭訴別離等。而哭嫁歌在婚俗儀式音樂中普遍常用,是最有特點和代表性的音樂,是哈尼女子結婚時的一種風俗歌,它是傳遞親情難舍難離的載體,同時也是具有內涵及其豐富的民族風情文化。這些哭嫁歌的演唱基本都是觸景生情、發自肺腑、即興而唱,也有專門為婚禮準備的婚俗禮儀歌,以歌達意、以物傳神,富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藝術魅力??藜薷梵w現出動態的、固定的、深刻的、理性的思想和情感,蘊含著哈尼族豐富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審美要求。

五、哭嫁歌的表演與創作

(一)表演與創作的主觀性

對哭嫁歌的表演,就是把歌曲的情節或歌唱的技藝,通過恰當的表演方式表現出來。在哭嫁歌的表現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比如在哭嫁歌的演唱過程中,參與哭嫁活動的多數為新娘的家人、姊妹,都是婦女演唱。演唱的內容主要是傳達與親人的關系,與家人的難舍難分,安慰與教導等,這些演唱或者表演的內容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表演哭嫁歌也容易受到個人的嗓音條件、演唱技術、受教育程度、思想觀念的影響,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也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創作的主觀性,在創作的哈尼族哭嫁歌中我們可以看出,以哈尼族音樂元素為基礎,融入了創作者的想法,哭嫁歌的創作也受到了創作者的思想以及受教育的程度的影響,最主要的因素是對哈尼族民間音樂的了解和理解。在表演的風格上要遵從哈尼族各支系的習慣和傳統。從旁觀者和聽眾的角度,在觀看和欣賞的同時,可能對其表演風格的差異性的體會不大。哈尼族婚俗音樂既有歡快的旋律,也有傷感的旋律,女性能在歌曲表演中找到情緒宣泄和情感寄托的方式。

(二)創作性哭嫁歌的特點

譜例4:

此首創作的哭嫁歌是倪偉順作詞,余正壽作曲的哭嫁歌,選取了元江羊街鄉哈尼族音樂元素進行創作的一首哭嫁歌。此曲旋律簡單流暢,結構精練,有鮮明的六聲徵調式,歌曲中也是商調式和徵調式交替進行。此曲由兩個落音不同的四個樂句組成的樂段,第一段用哈尼語演唱,第二段用漢語演唱。此歌曲是由眾伴娘哭唱,意思是女孩在出嫁時,伴娘用這種哭唱的形式來唱述與新娘的關系和感情,伴娘多數都是和新娘一起長大的小伴。在演唱過程中,多用哭腔演唱,用“說”“唱”“哭”交織的音樂形式來記錄著他們之間的人生經歷,它是傳遞新娘與伴娘之間難舍難離的載體,同時體現著元江羊街鄉哈尼族音樂特點。伴娘們的演唱都是觸景生情、發自肺腑、以歌達意、以物傳神,富有很強的渲染功能和藝術感染力。

譜例5:

此首創作的哭嫁歌也是倪偉順作詞,余正壽作曲的哭嫁歌,根據元江羊街鄉哈尼族音樂元素進行創作的哭嫁歌。此曲旋律婉轉流暢,具有淡淡的憂傷,此曲由長短不一的五句組成的樂段,五聲徵調式與商調式交替。第一段用哈尼語演唱,第二段用漢語演唱。此歌曲是新娘哭唱,意思是女孩在出嫁時,新娘用這種哭唱的形式來唱述與母親的不舍、戀人的感情以及與兄弟姐妹分別見面難。在此首歌曲中,我們可以看出哭嫁歌崇尚自由的戀愛觀,新娘與新郎的相親相愛,和以前的出嫁有所區別,體現了他們之間的自由戀愛,同時得到了父母和兄弟姐妹認同等。

從以上兩首創作的哭嫁歌來看,幾個地方的哭嫁歌,無論是原生性的哭嫁歌還是創作性的哭嫁歌,其調式音階和原生性的哭嫁歌相似,旋律線條也有相同之處,優美抒情,起伏有度。體現了創作者的創作水平和對當地哈尼族民族音樂元素的靈活運用,既不丟失傳統的哈尼族民族音樂特色,也發揮了現代創作技法的特點,使哭嫁歌的旋律更加豐富,也容易讓外來的人接受,這也是一種傳承哈尼族民間音樂的方式。

六、結語

傳統的音樂文化與藝術、科學、哲學都有一定的關聯性。哈尼族哭嫁歌的存在與哈尼族社會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研究哭嫁音樂的同時,也反映了婦女們在特定的文化中的社會地位。從調查研究不難看出,哈尼族婚俗音樂對人性的關懷,崇尚自由,提倡平等和諧,遵循自然規律的理念,都顯示了婚俗音樂的人文性與科學性。哈尼族音樂文化的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哈尼族音樂文化發展的規律。哈尼族哭嫁音樂既符合中國傳統音樂的音樂美學思想和文化特性,又具有哈尼族特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哭嫁歌的演唱和表現形式具有獨特性。在長期的傳唱和哭嫁儀式音樂實踐活動中,哈尼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這一特殊的音樂文化形式,保持了民族的傳統,加深了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李元慶.中國云南紅河哈尼族民歌[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2] 余詠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樂特征與社會涵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3] 宋新華,楊炳學.哈尼姑娘的奇異婚俗——哭嫁歌[J].云南檔案,2005(6).

[4] 倪偉順.元江哈尼族民間音樂第一輯[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5.

[5] 劉瑩,劉濤紅.紅河哈尼族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與發展[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5(9).

[6] 劉亞靜.哈尼族婚姻形態變遷下的哭嫁歌[J].音樂時空,2012(22).

[7] 李元慶.紅河鄉土聲樂教材[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彭黃,玉溪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

本文系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紅河流域哈尼族儀式音樂研究”(項目編號:15CD137)階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藝術科學規劃(青年)項目“紅河流域哈尼族婚俗儀式音樂研究”(項目編號:2016QNY017)階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度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項目“綠春縣哈尼族哭嫁歌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音樂特征哈尼族
學校您好
Translation Report of the Chapter 4 Festivals and Customs of Hani Nationality
本土與異域:哈尼族民俗體育活動社會化發展研究
論莫扎特詠嘆調音樂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興隨想
淺析隴東民歌的音樂特征
中國當代古風音樂曲式形態特征探析
淺談肖邦《升c小調波洛乃茲舞曲》的音樂特征
淺析女高音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演唱風格與藝術處理
紅河哈尼梯田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