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岸到彼岸

2021-04-07 04:18王文瀘
雪蓮 2021年2期
關鍵詞:農村

【編者的話】

王文瀘先生是從梨都之鄉青海貴德走出來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依戀這片溫潤的土地,農耕生活的點滴浸染成就了他的文思與才情,加之多年在海西州工作,海西大地亙古蒼茫的山川風物雕鑿了他質樸犀利的文風。用他自己的話說:“文學豐富了我的人生,撫慰了我的靈魂,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的人格,使我成為今天的我?!彼奈墓P雋永純樸,如淙淙溪流,看似波瀾不驚的文字背后,是一個深邃廣大的世界?!洞税兜奖税丁肥峭跷臑o先生的近作,他感念在社會變遷中沖涌跌宕的蕓蕓眾生,用敏銳的視角刻寫著城市化進程中普通人的得失與苦樂,挖掘著隱痛與無奈,又贊許著勇氣與信念,訴說著生命的卑微和偉大。

海綿和密林

不知不覺地,城市生活中有了很多農村人。

他們或是居住者,或是棲居者。

居住和棲居有什么不一樣嗎?有!所謂居住者,大多有子女在城市工作。城市是他們下半生??康母蹫?。既然家鄉的土地已被征用,房屋也被拆遷,再沒多少牽掛了,干脆到城市安家。拿拆遷補償款付了商品房首付,依傍著子女住下來。無論能否找到掙錢的門路,反正就打算待在城市了。

所謂棲居者,是年齡和身體還有資本,在各種勞力型行業或是服務型行業找到了臨時飯碗的人。雖然薪酬不多,但工作基本穩定。不過他們的根還在農村。父母已然衰邁,也只能守著老家。幾畝責任田要么“流轉”給了種養公司,要么就那樣荒著,也不能放棄。他們住的多是聘用單位或老板提供的集體宿舍,或是自己在城市郊區租賃的房子。他們對城市的天價房子從來不抱幻想。只想掙些錢把老家的房子翻新,給兒子娶媳婦或給自己娶媳婦。

什么時候聘用單位不要了,或老板不要了,或者他自己不想干了,隨時卷鋪蓋走人,所以只能算是棲居者。

城市的喧囂嘈雜,交通擁堵,還有人情冷漠,時時讓他們懷念鄉村的寧靜空間、草木氣息和親鄰之間的信任。但懷念歸懷念,生活歸生活。城里能拴住他們,是因為有比寧靜、比草木和親鄰重要得多的東西。你只要勤快耐勞,不怕苦臟累,不嫌報酬低,城市這個巨大的海綿能吸納好多卑微小民。況且,城市完善的生活設施,干凈的飲水,遠非鄉下可比。城市更加安全的公共空間,使他們避免了被宗族勢力和鄉村強人欺負的可能;城市活躍的文化生活,也吸引著他們的眼球;在城市,他們也減少了繁復的親緣關系造成的人情開支。在農村,且不要說“紅白二事”,連某家買了輛農用車,某家老人做了壽材,某家的騍馬生了個騾駒,某家新房子“上梁”,某家老莊廓換大門,某家孩子小學畢業等等,你都會接到“罰款通知”。你要是裝聾作啞,等于自絕于人民群眾。

還有,在幾代人毗鄰而居的小環境,誰的家史在別人心中不是一本賬?誰的成長細節不被鄉村記憶所收藏?任何時候,你的透明的人生檔案里,別人可以隨便翻出幾頁,或貶損之、或調侃之,或添鹽加醋以博一笑。但生而為人,誰身上還找不出些尷尬事呢?相比之下,城市像密不透風的森林,很適合于隱藏個人信息。

在城市做個隱者真好!

他們不知道的是,城市人同樣是隱者。他們與鄰居雖然近在咫尺,天天碰面,但可能彼此都是蒙面人,連姓名都不知道;他們的社交活動雖然活躍,內心空間卻很封閉。他們表面上集群而居,實際上是離群索居。他們內心遠比鄉下人孤獨。

對于這些,鄉下人是不太清楚的。

喬木和灌木

農村人發現,城市里竟有那么多閑人!有許多看上去并不太老,頭發烏黑,精神飽滿,說話聲高氣亮,走路腳底下風響。但他們好像什么正事也不干,成天下棋打麻將,遛狗玩鳥,逛街逛公園。

農村人想不通:還能干活的年紀嘛,就退休了?

看看他們。連自家門口的雪都不掃。連人行道上的一片落葉也不撿。怪不得手那么干凈。

看看這狗。狗娘生了它,給了它四條腿是干啥的?還要叫人抱著走路,比親兒子還嬌貴。老天爺給了它一身皮毛是干啥的?明明天不冷,就給它穿起衣服。

但鄉下人也就這樣想想而已,逐漸也心平氣和了。這就是命。

“人家不拿掃把是人家的命,我離不開掃把是我的命?!?/p>

“把泰迪狗當成兒子養也是泰迪的命?!?/p>

這么一想,一切都釋然了。

城市人當然不會因為自家門口的雪由別人來掃而心生不安。我交了物業費,你拿著工資,還有什么好說的。道理由錢來講。

城市人只有在春節期間才感覺到,道理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能用錢講得通。許多法定假日,鄉下人都可以放棄。該值班就值班,拿著加班費呢。唯獨春節不一樣。在城里耗了整一年,總得回去和父母孩子團圓幾天吧?總得去一趟祖墳,請老先人回家過年吧?總有幾位至親長輩,得去拜個年吧?至于這三天的工資,要扣就扣,我并沒有賣給誰。

就短短三天,城市街道陡然臟了許多。小區的垃圾箱滿到無以復加,鞭炮禮花碎屑狼藉滿地,慘不忍睹。

用慣了保姆的人家,家里有點雜亂無章了,有點不習慣了。

就這三天,城市人不得不承認,離開鄉下人,生活還真不方便了。

對這些數量不少的“新城市人”,城市人的態度也在轉變。最初或許有點歧視,漸漸地也在接納。何況,這些文化不高、又無特殊技能的人,并沒有對自己的生存造成挑戰,沒有造成物價上漲,沒有加重交通擁堵,更沒有成為職場上的競爭對手。這很讓人放心。

主流社會才是城市的靈魂?!靶鲁鞘腥恕睂χ髁魃鐣荒墚a生任何影響。但是他們的存在,卻是城市保持活力的要素之一。正如一位打工者說的:“一個城市,如果市長一個月不在、半年不在,誰能感覺到?還不是照樣運轉。但是假如沒有我們這些掃馬路的,修鞋的,當保安的,搶修下水道的,裝修房子的,餐廳里端盤子的,會怎么樣?”

這就好比是植物的群落關系。在一片綠色蓊郁的森林里,喬木需要腳下的灌木為它涵養水土,灌木需要頭頂的喬木為它遮擋陽光。它們互為依存,缺誰都不行。

城市人開始寬容地看著這些“新城市人”,看著他們在公共場合毛毛糙糙的舉動。臉上不再有鄙夷之色。很多城市人樂意把淘汰下來的家具、穿不完的衣服送給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新城市人”。雨雪天氣,看到還在辛苦勞作的環衛工人,雖然沒說什么,心里其實也很感動。

隱形藩籬

行為方式的改變比觀念的改變容易得多。

居住或棲居在城市的鄉下人,很快學會了用青普話和人交流,穿起了和城市人相似的衣服,學會了到超市用手機支付購物。最重要的是,他們也用上了智能手機,和城市人平等地分享著全球信息,長見識了。鄉下人的孤陋寡聞曾經是城市人取之不盡的笑話素材。如今這類素材已經枯竭?!多l里的親家母》等流傳已久的經典段子再也沒有了續篇。永遠也不會有了。

至少在表面上,他們與城市人的差距迅速縮小。

但這就等于他們已經或者正在融入城市了嗎?

也沒這樣容易。農村人雖然身子進入了城市,進入了工商業社會,但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還滯留在農耕社會。一貫重視血緣和地緣的農村人,在更加重視職業關系和團體關系的城市人群中,內心很容易陷入孤獨、無助、失去歸屬感的迷茫之中。

他們無法像在鄉下一樣,郁悶之時隨便走進哪個鄉鄰家里,倒一倒苦水,聽幾句雖然無用但聽著受用的安慰。鄉鄰可能對他說:“老哥,公務員難考。娃娃沒考上就沒考上,再甭熬煎了?;钊说穆酚植皇蔷瓦@一條。戲文里不是唱著哩嗎:世人都想把官做,誰是牽馬墜鐙的人?”

但他能貿然敲開一個認識不久的城市人的防盜門,去倒幾句苦水嗎?

他們始終找不到進入城市人心扉的門徑。甚至連合適的稱呼都找不到。在農村社會,與陌生人交往,帶有血緣色彩的稱謂是一把好用的鑰匙。但當他們把這把鑰匙帶到城市時,發現打不開任何一扇心扉?!肮镁烁纭睙o論叫得多親切,絲毫不能拉近與陌生人的距離?!鞍敯⒛獭薄按蟾绱笊薄鞍职⒛铩?,在城市也沒人買賬。

鄉下人習慣于把自己的家長里短傾吐給素不相識的人。而城市人,即使出于禮貌,心不在焉地聽完他的絮叨,絕不會以自己的講述作為回應。他們最多有個微笑。城市人守口如瓶倒也不一定是出于保密的需要。而是因為不屑于與資格不對等的人交流。

隱形的藩籬始終存在。

比如,在餐廳當服務員的女孩,最不愿意客人問自己是哪里人。尤其不愿意提這個問題的人是自己老鄉。偏偏就有客人會這樣問:“姑娘,你是哪里的人?青海?青海哪個縣的人?哦哦,那咱們還是鄉親呢!”

優越感和自卑感形成的心理落差,就跌宕在服務員心頭:你問這個做啥哩?是老鄉又怎么樣?你就是個來消費的,我就是個端盤子的,難道你還能給我介紹一份比端盤子更體面的工作嗎?

在這種時候,隱形藩籬幾乎就可以觸摸了。

“新城市人”哪怕居住在城市中心,精神仍然處在城市邊緣。

家園何處

生活在城市的作家詩人們,經常寫到“家園”這個概念,這是個詩意的概念,內涵并不很清晰,經常把它混同于“家鄉”。

所謂家園,至少應該有個院子,有塊田地吧?哪怕是幾堵東倒西歪的墻、兩扇走風透氣的門、巴掌大的一畦菜地、歪里曲巴的幾棵樹。就這些,也足以承載“家園”這個概念所應有的一切了。

在城市,你很難把自己居住的那個由公寓、物業、超市和保安值班室組成的小區看成是“家園”。如果勉強這樣認為,那就是在矯情,或者純屬懷舊。

對嚴重缺乏精神歸屬感的新城市人來說,家園是難以抹去的牽掛。城市再繁華,也是別人的城市,自己的家園還在山那邊。也許,原有的生活方式還可以重來,無拘無束的日子,雖然不富裕,但也不是不能過下去。

然而真正回去一看,又總是失望大于希望。城市化浪潮中,此家園已非彼家園。有些熟悉的村莊已經整體搬遷,搬進了樓房。這些樓房還保留著原先的村名,但既無村子也無莊廓了。它只是作為基層社會管理的一個單元存在。村民們去燃氣公司打卡,去物業管理處繳費,去超市買菜,儼然成了農村的城市人。

還沒有搬遷的村莊怎么樣?

曾經衣杵相望、雞犬相聞的村莊里,土木結構的莊廓院正在潰退,磚混結構的“蓋板房”迅速崛起。彩瓷門框艷俗,鋼制門扇緊閉,銅制暗鎖結實。面對它們,你最終會打消敲門進去閑坐一會兒的念頭。

且不要說你幼時偷過蘿卜的一個菜園,掏過鳥窩的一棵老樹,捉過迷藏的一片林地,看過皮影戲的一處打麥場,統統沒有了痕跡,就連你幾年前還頻繁出入的某個院子也不知去向。剩下的一些老莊廓,默默留守在原地,顯然是一些還沒有在拆遷協議書上簽字的住戶。這些莊廓院門戶陳舊,形象慵懶,因為等待著不能確定的未來而懨懨無生氣。

人也變了。一些熟悉得像家人一樣的鄉親遷走了,一些來路不明的人搬來了。人口快速流動的時代,鄉鄰之間的深度交往變得日益短暫和膚淺。

春節拜年,曾經是隆重的年度認親活動,也是一次大規模的睦鄰活動。揣著一腔誠意,沾著兩腳黃土,東家門里進,西家門里出。一番家常話,幾杯年頭酒,可能有點松弛的血緣鏈條再次緊固,可能有點疏遠的鄉鄰關系再次拉近。如今呢,也學城里人,用團拜代替了。名曰團拜,其實“團”而不“拜”,沒有任何儀式,不過是“團”在餐館,AA一頓而已。嘈雜喧鬧的環境里,連個板都暄不成。

過去,誰家老人去世,主人用不著為發喪抬埋、款待吊客等繁瑣事宜發愁。幫忙的人不請自來,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家的事來辦。粗活細活,各司其職,人多手雜,卻又配合默契。

即使是與逝者生前存有芥蒂、不大來往的人,也會趕來燒一沓紙,跟著送葬隊伍到墓地,奪過別人手里的鐵锨,“來,你歇一會兒,我來撂幾锨土?!?/p>

一次喪事,就是一次鄉鄰協調行動的大演練,一種古老風俗的再傳承。

而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人深感遇到紅白二事缺人手。尤其是“白事”。吊客來了幾撥,飯菜還沒響動;送葬的日子定了,打墳的人沒著落。孝衫誰會縫?材頭誰來寫?麥草哪里尋?大麻繩誰家有?一趟一趟地去請人。主人躁火燒心,事情仍然一地雞毛。

這時候他們就會想:“看來城市化也沒什么不好??梢园褑适鲁邪o殯儀公司啊?!?/p>

其實,這都算不了什么。如何生存才是大事??繋桩€責任田,肯定過不了日子。辦農家院?搞牛羊育肥?搞農產品加工?搞溫棚種植或是家庭刺繡?說起來道路千條萬條,但不是每個人腳下都有一條,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擔得起失敗的風險。

算了,還是回城市謀生吧。本來就是下苦過日子的人,城市從來不拒絕廉價勞動力。

不僅是農村變了,新城市人自己也變了?;氐洁l下,發現已經不習慣沒有暖氣、沒有抽水馬桶的住所,不習慣抓柴抓草、煙熏火燎的烹調方式,更不習慣網絡信號不好的日子了。

此岸已登。彼岸已逝,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下一代

為長久計,新城市人在城市安營扎寨了。但是下一代能不能在城市盤鍋壘灶?這是他們最鬧心的事情。多數人的孩子還在農村,由爺爺奶奶陪著。且不說城市與農村教育質量有天壤之別,農村人更無能力像城市人那樣,在學校之外,不惜花大錢以名目繁多的校外教育墊高孩子的競爭起點。就這兩條,基本可以看到農村孩子未來的命運。除了個別天賦異稟、刻苦過人的孩子,農村人的下一代在社會舞臺上與城市的下一代人平分秋色的希望不大。

或者讓他們放棄幻想,回到田野去創業嗎?這想法本身就近乎幻想。

農業勞動不止需要力氣,而且需要自小養成的生活習慣,需要與自然、田園相默契的一種情趣。無論是割倒一片黃熟的麥子,栽下一排耐旱的柳樹,或是拔起一畦帶泥的蘿卜,如果能在熱汗蒸騰、腰酸腿困的同時,也能體會一份筋骨開張,血脈通暢,默然自喜的心情,這樣的勞動才有動人之處,否則就無異于苦役。但是你能指望那些已經敲慣了鍵盤的白皙的手愉快地拿起鐵锨和鐮刀,過沾泥帶土的日子嗎?

假如逼著他們從零開始學習一種古老的姿勢、一種簡單的勞動技能,那么當父母的拉賬累債,供他們上大學又有什么意義呢?

可以預見的是,走出農村的孩子,在接受完各種不同層次的學校教育之后,即使面對殘酷的職場競爭,他們也不會掉頭走向田野。他們將義無反顧地繼續涌向城市。盡管處于劣勢,但畢竟是一代更加年輕,且有一定競爭能力的新城市人。他們不會再滿足于像父輩一樣主要從事一些苦、臟、累的工作。他們實現自我的愿望更加強烈。他們在城市舞臺上追求角色的努力也不會停止,盡管追求的道路很漫長。

【作者簡介】王文瀘,青海貴德人,原《青海日報》副總編輯,青海報業協會會長。短篇小說《槍手》《火狐》多年來被評論界譽為“青海短篇小說的經典”。2003年出版的散文隨筆選集《站在高原能看多遠》迄今已印行4次,創下了青版圖書重印的最高紀錄。2014年出版的散文隨筆集《在疾風中逆行》以強烈的現實關注,駕馭文言與白話雙重文體的優異能力,再次引起文學界熱議。

作者的話

這是最不應該被作家們忽略的一頁——農耕社會正在向工商業社會轉型,傳統社會正在向現代社會轉型。這一過程中,所有的震蕩、磨合,迷茫和希望,都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發生,天天發生。我自愧沒有宏闊的觀察視角,缺乏穿透復雜現象的哲學目光,更缺乏足夠豐富的素材供我吹沙見金。我的膚淺的書寫會不會是一葉障目,或是隔靴搔癢?我不知道。但假如我對轉型時期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或者裝作沒看見,一頭鉆進象牙塔,專注于一己的內心世界,或者專心經營風花雪月,那我面對鍵盤,敲下第一個句子時,不可能沒有更深的愧疚。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今日新農村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新天新地新農村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