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先秦儒家文學觀對《白石道人詩說》的影響

2021-04-08 04:44李苑榕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溫柔敦厚姜夔含蓄

李苑榕

(北方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寧夏 銀川750000)

一、前言

先秦儒家的文學觀念是一種以“仁禮”思想為基礎,以“中和”思想為原則的文學觀,涉及到了文藝理論中的創作論、批評論、風格論等,并影響著后世文人的文學觀念。例如南宋詩人姜夔所作的《白石道人詩說》,全書共三十則,篇幅雖然短小,但見解獨特,其中“涵養論”、“語貴含蓄”等思想,明顯源自于儒家文學觀。本文將以姜夔《白石道人詩說》為立足點,試圖從“仁禮”思想下的文學觀、“中和”思想下的文學觀來分析先秦儒家思想對《白石道人詩說》產生的影響,以期展現姜夔的思想內涵與士人心態。

二、“仁禮”思想下的文學觀

“仁”與“禮”是儒家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也是其文學思想的理論基礎。但兩者稍有不同,一個傾向于內心的道德意識,一個傾向于外在的道德規范。以“仁”來講,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墩撜Z·學而》)[1],認為達到“仁”的標準要先從自身做起,推己及人,培養好自身人格修養后,行有余力時可以學文。再如“有德者必有言”(《論語·憲問》)、“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保ā睹献印す珜O丑章句上》)[2]。先秦儒者注意到個人修養和語言文辭之間互相影響的內在聯系。這種將“人品”與“文品”聯系起來的觀點,要求作家在創作時必須以“仁”為基礎來立言。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盵3]如果說“仁”影響著儒家學者對作家的要求,“禮”則影響了他們對文學作品的選擇,特別是對“詩”的重視。如“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論語·陽貨》)[4],孔子勸告伯魚,人若沒有學過《周南》、《召南》,就如同面對墻壁而立,看不到前行之路。再如“《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盵5];“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盵6]??鬃淤澩蛾P雎》符合禮的情感,對此詩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南宋文人姜夔《白石道人詩說》中的“涵養”論與“風雅”觀正是受先秦儒家“仁禮”思想影響而形成。

首先,孔子以“仁”為創作基礎的文學觀念影響了《白石道人詩說》中的“涵養”論?!八加兄系K,涵養未至也,當益以學”[7],姜夔認為,當創作思路受到阻礙時,通常是因為涵養不足的緣故,這時就應當通過學習來增加自我涵養。姜夔所說的“涵養”,不僅是學識方面的修養,還包括個人道德修養。如“吟詠情性,如印印泥,止乎禮義,貴涵養也”[8],和孔子“有德者必有言”的觀點相似,指出“有言”的文學作品應該注重涵養德行。而“句意欲深、欲遠,句調欲清、欲古、欲和,是為作者”[9],是對創作者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即遣詞用句時需追求“深遠”、“古雅”。但要達到這樣的要求,作者就要向“古人”學習,隱晦地表達出作者應培養自身的道德修養,以此改善創作時失“古”失“和”的弊病

其次,先秦儒家對《詩經》的推崇影響到了姜夔“風雅”觀的形成,他在《白石道人詩說》中不止一次地表達出對風雅之詩的喜愛?!霸娪谐鲇凇讹L》者,出于《雅》者,出于《頌》者。屈、宋之文,《風》出也;韓、柳之詩,《雅》出也;杜子美獨能兼之?!度倨访来腆鹪菇詿o跡,當以心會心?!盵10]他認為,詩歌基本上都出自于《詩經》,詩人風格基本都以風、雅、頌為類別。姜夔雖然沒有明確闡釋他的“風雅”觀,但他對《詩經》的推崇之情是一目了然的,而他最欣賞的杜甫正是秉持了儒家“仁者愛人”的精神來作詩,也從側面證明了姜夔文學觀是在儒家“仁禮”思想基礎上形成的。

由此可見,先秦儒家們要求作者要以“修身齊家平天下”的人生態度創作作品,表達真善美的思想,學習《詩經》中的創作精神與風格,以此達到教化民眾的重要作用,實現人民和諧相處的最終目的。姜夔受其影響,接受了“仁禮”思想下的文學觀,在《白石道人詩說》中提出了“涵養”論與“風雅”論,并在自己的創作中遵循這一觀念,例如其詞《揚州慢·淮左名都》描寫維揚亂后的景色,頗有“黍離之悲”。

三、“中和”思想下的文學觀

《禮記·中庸》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盵11]“中和”原本是對個人修養提出的要求,指做人做事要講究適度。當其作用在文學上,便成為了儒家重要的美學范疇之一?!爸泻退枷搿毕碌奈膶W觀,注重文質并重,追求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同時強調表達感情時應該含蓄不露,具有“溫柔敦厚”之風。

(一)先秦儒家推崇文質并重影響了姜夔“作大篇,尤當布置”的詩學觀點

從孔子用“思無邪,歸于正”(《為政》)來概括《詩經》,可看出他對文學的思想內容的要求,從《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語云:“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12],可看出他對文學的外在形式的重視。而“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盵13]體現出孔子追求內容與形式相互和諧的文學作品。再如子貢曰:“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盵14]進一步闡釋了孔子所說的“文質彬彬”,將“文”與“質”放在了同等地位。姜夔也贊同“文質并重”,他說:“雕刻傷氣,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過;拙而無委曲,是不敷衍之過?!盵15]指出詩人作詩不能過于雕刻,也不能過于敷衍,即作詩應該行中道。還說:“作大篇,尤當布置:首尾勻停,腰腹肥滿”[16],提出了結構布局的問題,“首尾勻停,腰腹肥滿”意味著謀篇布局要工穩均稱,這是持中守正的美學思想在姜夔詩詞作品中的浸蘊。

(二)先秦儒家強調表達感情時應該含蓄不露,影響了姜夔“語貴含蓄”的觀點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保ā抖Y記·經解》)[17]“溫柔敦厚”可以從三個角度去理解:一是指詩教使人具有溫柔敦厚的行為規范;二是指作為教材的《詩》具有“溫柔敦厚”的風格,由此推出《詩》諷諫的原則是“溫柔敦厚”;三是強調要以“溫柔敦厚”的原則來表情達意,從而以“溫柔敦厚”的態度去作詩獻詩。[18]《白石道人詩說》中“語貴含蓄”的觀點,便是強調作詩要以“溫柔敦厚”的態度、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主張“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境,所以常以托物起興、情景交融等手法創作詩詞,如“渺渺臨風思美人,獲花楓葉帶離聲。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灣秋月明?!保ā哆^湘陰寄千巖》)以“美人”寄托了姜夔對故人依依不舍的感情,“夜深吹笛”讓人聯想到李白“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深秋夜色與離別之情相互映襯,便是姜夔詩的含蓄。

姜夔身處偏安一隅的南宋,在理學思潮的影響下,更加推崇“中和之美”。除《白石道人詩說》外,他在書論《續書譜》中,以唐人過于“應規入矩”,就字之結體、用筆用墨,發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論;[19]在樂論《大樂議》中,針對大樂失“和”而提出復雅、復古之路??梢?,不論在哪個領域,姜夔都秉持著先秦儒家的“中和”之觀。

四、結語

姜夔所作《白石道人詩說》,雖然只有簡短的三十則,但在詩話史上也有著重要地位,通過分析其與先秦儒家文學觀的聯系,對我們了解姜夔的思想內涵與士人心態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姜夔早年屢試不第,流浪于江湖,晚年殤三子,后因寓所被焚藏本盡失、積蓄全無,不得不為衣食奔走于金陵、揚州,曲折的人生經歷使他擁有了比常人更敏感的性格,更加注重自身品質與修養的提升,追求中和從容之境,此心態同時反映在創作中。正如《詩說》第九則所說:“喜辭銳,怒辭戾,哀辭傷,樂辭荒,愛辭結,惡辭絕,欲辭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唯《關雎》乎!”[20]在“喜怒哀樂愛惡欲”中,唯有《關雎》以“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風格達到了姜夔心目中優秀作品的標準。

猜你喜歡
溫柔敦厚姜夔含蓄
南宋姜夔《白石詩說》詩法屬性新探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陳子龍論“溫柔敦厚”——兼論中國古代范疇闡釋中的“既/又”思維模式
詩貴含蓄
陸明君
含蓄三義
王士禛 漢詩? ???'含蓄'? ??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姜夔,你咋這么牛
沈德潛對《詩經》的文學詮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