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的傳承及保護思考

2021-04-08 04:44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膠州市秧歌藝術

王 瓊

(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山東 膠州266300)

一、引言

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主要是流傳于山東半島上的一種藝術形式,屬于地方戲的一種。膠州市茂腔有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唱腔委婉柔和,貼近群眾生活,有比較濃郁的生活氣息,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雖然茂腔的受歡迎程度非常高,但是就全國來說,流傳范圍較小,知名度相對來說不高,所以已經逐漸走上衰敗的道路②。作為地方戲的一種,茂腔藝術已經被列為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足以表達國家對這一藝術形式的重視。所以對于茂腔藝術來說,我們要在傳承和保護的基礎上不斷地推動茂腔藝術的發展,把茂腔藝術從山東半島推向全國,使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從而完成對這一藝術形式的保護工作。我國茂腔藝術當前面臨的問題較多,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對應的保護和發展措施,希望能茂腔藝術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二、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的相關內涵簡析

(一)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的起源

茂腔最早的時候被稱為“肘鼓子”,大約產生于明末清初時期,距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而追溯“肘鼓子”的源頭,人們認為其是起源于明代中期的“戈陽腔”,其具體時間已經無法考證,但是我們可以了解到的是,茂腔這一藝術形式已經有了非常悠久的歷史③。茂腔發源于山東青島,在膠州、高密、諸城等地廣為流傳,其中膠州市的秧歌藝術扎根于膠州當地,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風格。膠州市有自己的傳承保護中心,其前身是青島市茂腔劇團,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了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的稱號。2012年,經膠州市編辦批準,將青島茂腔劇團改建成“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取消了文藝劇團建制,將其具體的工作內容改為公益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具體的工作任務是保護膠州秧歌和茂腔兩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有的工作人員已經超過百人。

(二)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的發展

近年來,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中心堅持保護和發展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對演出劇目進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不斷擴充演出劇目和演出內容,創作的《秧歌情》《豪情鞭鼓俏秧歌》等多項劇目先后獲得了全國文化政府最高獎“群星獎”,極大地推動了膠州市茂腔藝術的發展,為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④。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中心每年都有下鄉慰問演出的文化活動,為宣傳黨的原則、政策,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中心一直秉承著傳承和發展的原則,要把茂腔藝術推向全國,為更多人所熟知。膠州市茂腔藝術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鮮明的表演體系,具備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和特性,巧妙的生活中發生的故事與茂腔藝術相融合,對人們的生活狀態進行解讀和分析,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與精神世界。

(三)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的生存現狀

膠州市茂腔藝術屬于傳統的地方戲,雖然有著比較深厚的群眾基礎,但是相對來說受眾較少,流傳范圍較?、?。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娛樂活動越來越豐富,導致茂腔藝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甚至出現了消亡的現象,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由于茂腔藝術的歷史比較悠久,年輕人對茂腔藝術的內容知之甚少,主動學習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嚴重制約了茂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我國當代的文化藝術形式逐漸走向多元化、豐富化,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水平日益提升,茂腔的發展逐漸難以跟上人們的文化需要,使得膠州市茂腔藝術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三、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的藝術特色

(一)聲腔和音樂伴奏獨具一格

膠州市茂腔藝術的唱腔屬于梆子系統,最早的發源地在農村,是由民間小調發展而來,具有歌詞內容通俗易懂,伴奏風格清朗明快的藝術特點。膠州茂腔藝術的聲腔和音樂伴奏基本繼承了茂腔藝術的唱腔習慣,與茂腔藝術基本相同。茂腔式從本肘鼓發展到冒肘鼓,最后才形成茂腔藝術,其聲腔的主要特點是“打冒”,具體演唱方式是在戲劇內容唱到結尾時,把聲腔翻高八度,以慢板為主,在此基礎上加入其他的花腔唱法⑥。這種聲腔形式在演唱方式上較為獨特,具有更高的藝術性。膠州市茂腔藝術的聲腔表現形式具有起伏多變、抑揚頓挫的特征,放大了喜調和悲調所要表達的情感,喜調讓人心情愉悅,悲調讓人哀傷幽怨。

(二)角色行當和音樂獨具特色

在膠州市茂腔藝術的角色行當中,不僅有與其他戲種相近的旦角、丑角,隨著茂腔藝術的發展,還創新出了很多新的角色行當。茂腔的主要角色行當有三種,分別是小丑、小旦、小生,在對茂腔的角色行當發展創新之后,在小生的角色行當中加入了大生和娃娃生;在小旦中加入了青衣、花旦、老旦等角色。在小丑行當里,不僅有丑生,還有丑婆。這些創新出來的角色深受大家的喜愛,豐富了茂腔的表演形式。茂腔的音樂也具有很高的獨特性,早期是由演員干唱,隨著茂腔的發展,在音樂中加入了柳琴、揚琴、嗩吶、等多種樂器,同時在音樂的演奏形式上也加入了勾、抿、滑音等多種演奏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茂腔藝術的演出形式,促進了茂腔藝術的創新與發展⑦。

四、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的傳承與保護

(一)立足于實際、扎根基層,做好保護工作

對于膠州市茂腔秧歌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來說,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保護工作。要想做好膠州市茂腔藝術的保護工作,具體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立足于實際,積極尋找跟膠州市茂腔藝術相關的歷史文化典籍、劇目表演的曲譜、以及關于膠州市茂腔藝術發展過程的書籍等各種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整合與梳理并好好的保存起來。

其次,在普及膠州市茂腔藝術的過程中,要保持茂腔藝術的活力,與我們現在的時代內涵相結合,滿足新時代觀眾的視聽需求。

最后,要扎根基層,形成地方特色?;鶎邮敲凰囆g發展和創新的根本,必須要扎根基層,才能夠給茂腔藝術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⑧。要在語言上保留地方特色,在表演形式上保持地方戲的傳統特征,茂腔藝術只有扎根基層,才能在發展和創新工作中走得更穩、更遠。

(二)推陳出新,進行自我完善工作

在茂腔藝術的發展和推廣過程中,要注意對茂腔藝術本身進行創新發展,要做到博采眾長、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茂腔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跟上時代的文化發展潮流,在保留茂腔精髓的基礎上與新時代的文化內涵相結合,不能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我國當前茂腔的表演劇目大部分還是原來創作的劇目,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跟不上人民的文化需要和時代的發展潮流。要推動膠州市茂腔藝術的發展,就要不斷地對自我進行完善,從舞臺表現形式、燈光音響、劇目內容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從而提高茂腔藝術在人民群眾中的受歡迎程度,有利于促進茂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三)加大政府的支持和宣傳力度,做好傳承工作

膠州市茂腔藝術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完善膠州市茂腔藝術的傳承和保護措施,對其加大在人力物力和資金方面的支持,成立??顚m椫贫扔糜诒Wo和發展膠州市茂腔藝術⑨。提高對膠州市茂腔藝術的基層公益性工作的關注度和支持力度,并且對膠州市茂腔藝術的相關文化內涵進行收集、整理、發掘和保護。

除此以外,政府還可以把膠州市茂腔藝術與旅游業相結合,打造膠州市茂腔藝術旅游基地,加大對旅游基地的建設和宣傳力度,使其受到更多的關注,提高膠州市茂腔藝術的發展水平。

五、結語

綜上所述,膠州市茂腔藝術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茂腔藝術以其獨特的創作方式和表演形式,逐漸受到了基層群眾的廣泛認可。但是由于受眾相對來說較少,且受到現代娛樂文化活動的沖擊,使得膠州市茂腔藝術的傳承和保護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隨著社會的進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茂腔藝術的推廣難度越來越大,人們對這種藝術形式的接受度大幅度降低,導致茂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工作停滯不前。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政府和茂腔傳承人要不斷的努力,一起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使得茂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生出新的希望。

注釋:

①郭欣欣.茂腔音樂唱腔與膠州秧歌的融合與創新——膠州茂腔現代戲《秧歌鄉的故事》解析[J].當代音樂,2021(03):166-168.

②李婷.讓學校成為茂腔傳承與創新的新陣地[J].讀寫算,2020(32):21+23.

③南長全.“后申遺時期”地方非遺項目的高校傳承路徑思考——以青島茂腔和面塑藝術的融合傳播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5):146-147.

④聞磊.山東濰坊地方劇種茂腔的藝術特征與發展趨勢[J].北方音樂,2020(03):74-75.

⑤史晴張陽,房祥雪.中國地方戲曲產業化探索——以茂腔的產業化發展路徑研究為例[J].時代金融,2019(15):135-138.

⑥袁叢菲.五蓮茂腔樂隊的發展及對聲腔表現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9(06):26-29.

⑦鄭開元.淺談山東民間戲曲——諸城茂腔的藝術特征[J].音樂創作,2018(06):130-132.

⑧周秀梅.戲中有畫 畫中有戲——膠東地區戲出年畫與小戲“茂腔”[J].美術觀察,2017(01):127-128.

⑨王萬順.茂腔版《紅高粱》的表演藝術特色——兼論地方戲的現代改編之困[J].四川戲劇,2016(10):154-157.

猜你喜歡
膠州市秧歌藝術
金湖秧歌的傳承和發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山東省農村小學教育:成就、問題和建議
昌黎地秧歌
膠州市棚戶區改造工作調研報告
多措并舉,整縣推進,促進畜牧業綠色發展——膠州市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調研報告
紙的藝術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發展『節會經濟』助推現代服務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