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現代生活方式的“海派文化”衍生品應用設計研究

2021-04-08 04:44王婧旸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石庫門海派衍生品

王婧旸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200030)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成為近年來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而地域特色文化的延續和弘揚,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從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則不難看出,將傳統文化的審美脈絡融入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衍生品,對其傳承發揚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海派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互動關系

地域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乍看相互矛盾,實則擁有水乳交融的互動關系。歷史長河中,文化一直潛移默化地決定人們的審美傾向;反觀當前,視覺媒介又是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的首選途徑。這種相互作用、相互依托的密切關系中,尤其值得思考的是后者,或可稱之為視覺對文化的“反哺”。倘若能以合適的方法加以利用,不僅海派文化能夠更好的與時下生活方式結合,其他地域的傳統文化之美也將被更充分的發掘。

(一)海派文化的意向表達

海派文化經過多年傳承之后,為世人留下了豐富美麗的視覺資料。其中月份牌、石庫門、海派剪紙等因其審美價值、文化價值成為公認的海派文化象徽。而一些非物質的或本身非美術的遺產,在海派文化衍生產品應用設計中加以提煉也能夠成為很好的素材,如滬語方言、本幫菜、弄堂生活等。上述經典元素都偏向“傳統”,同時海派文化“時尚”的一面也是不可忽視的,構成上海摩登都市形象的除了外灘建筑群、立體交通網絡,還有快速但精致的生活方式。倘若擴大視野,從服飾、飲食、居住、出行,文學、藝術、信仰等各個方面海派文化都有其值得提煉之處,本文不再贅述。

事實上無論提取的視覺焦點具體為何,對海派文化象征元素分析的落腳點終歸是其深層內涵,即其反應社會歷史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功能。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才有生命,蘊含在這些現象中的海派文化是上海勃勃生氣和活力的源泉。

(二)現代生活方式的物質支撐

現代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決定了那些有深層次內涵的產品更受歡迎,文化創意產品就是其中一種,它某種程度上承載著現代人審美觀念。文創產業的興盛一方面是城市活力的具象衍生,另一方面其發展也是城市文化氛圍的助力。打造“文化名片”不僅能夠向外地游客、新入住的居民等不熟悉當地風土人情者宣揚城市風貌;對于一直生活在本地的居民,培育對居住地文化的歸屬感、自豪感也十分重要。且不論其中蘊含的極大經濟價值,單單從情感層面來看,地域文化認同度提高和居民幸福指數也有著顯而易見的正相關性。

具體來說,除去旅游景點紀念品店鋪,文創產品的售賣大多集中于生活美學類店鋪(包括實體店鋪和電商);此類店鋪大多力求塑造文化感濃厚的消費空間。上海的生活美學類店鋪從臺北借鑒經驗,落戶之后,其經營思路很快滲透到書籍、飲品、文具、高端日用品等行業。然而盡管文創產品存在較大市場需求,相關產品的內涵深度與設計水準卻急需優化。

三、海派文化衍生品的設計思路與構想

(一)海派文化經典元素的界定和提取

當下國內正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熱潮中,使得成為上海典型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正是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開放性、創新性。

上文曾提及一些最典型的海派文化元素,對地域文化經典元素的界定往往容易陷入僵局。

一是從元素界定上來說,對地域文化經典元素的提取往往易于限于已有實物載體者。如概括地域特色時,大到地標性建筑建筑;小到特色服飾,衣食住行所使用的器具總是首先被提及的,然而人們使用器具的生活場景卻常被忽略。顯然在地域文化衍生品中構建一個完整的使用場景,相較片面陳列一些物品更加生動,更易使得產品帶有文化傳播的具感染力。

二是從呈現方式上來說,提取出的文化元素在應用過程中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完全保留其中不符合時代審美需求的方面,事實上并不利于產品推廣,也就限制了海派文化本身的傳承和傳播。的確,無論是否存在實物載體,文化遺產總是擁有歷經歲月淘洗的凝聚力。海派文化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的,因此應用設計元素選材,不應局限于“老”、“舊”。地域文化總是源于一定區域內人的生活方式,它應當是處于永恒發展之中與時俱進的。在文化傳承過程中僅止于“古董”樣本,是當下城市文化發展運動的不足。緊隨新穎的現代生活方式,這既是“海派文化”作為一種“新穎時髦文化”的特質要求,也是一座城市能夠培育出特色鮮明的文化氛圍的關鍵。

(二)傳統與現代理念的有機結合

要弘揚地域文化,必然要發掘其中的傳統因素。而傳統時常因其傳播載體的古板僵化不能為大眾所接受,用現代生活方式的文創產品反哺海派文化,大大有利于其傳承發展。

在吸收經典元素,并加以重構表現的過程中,須謹記“開物成務”這一信條:進行設計之前,需要通曉文化的表征與實質,理解已有視覺元素的審美價值及其與當時歷史背景的邏輯關系,并以此為依據,創造有符合現代理念的產品。從另一個個角度來說,我們應當運用現代設計的研究思路,梳理蘊含于上海傳統物件的海派文化精髓。而后結合新工藝、新科技、新裝備,實現基于關鍵技術優化和文化再造基礎之上的非遺保護和傳統消費產品升級。

具體方法總結如下:

1.傳統題材+時尚版面結構和色彩表達方式+時尚應用感受

若選取傳統題材,則可輔以時尚的版面結構和配色方案,使得作品更加符合現代審美,把握傳統內核同時為消費者創造時尚的觀感體驗。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使用拼貼、絲印等創作方式,或矢量化的、詼諧的插畫風格對傳統元素加以結構重組,往往可以為其增添意想不到的活潑張力。孟菲斯風格近年在插畫和排版中流行甚廣,不僅因為其優異的商業傳播能力,更是由于它所營造的幽默輕松的視覺氛圍符合當下年輕一代的審美取向,這是十分值得借鑒的。提供愉悅的使用體驗,這也是創作地域文化衍生品重要要求之一。

2.時尚題材+傳統版面結構和色彩表達方式+現代生活應用

若選取時尚題材,則可以傳統的版面組織方式和色彩機理加強其與地域文化的淵源,最終產出帶有傳統的端莊厚重而不失現代氣質的生活應用。老上海為我們留下了諸多可以發掘的版式資料,如戲票、月份牌、海報招貼、香煙包裝等。其中富有時代感的版面組織、字體特征都能令人第一時間感受到海派文化百年不減的風華。以經過時間歷練的表達方式包裝時尚題材,便易于傳出符合先到生活方式而又充滿特色文化氣息的生活應用品。

3.時尚題材+時尚表現手法+海派文化精神

隨著創作手法中“時尚”比例的提高,一些時候甚至可以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都不拘泥于傳統意向,而是通過其中一脈相承的海派文化精神來串聯衍生品體系?!昂<{百川、與時俱進”本就是海派文化的魅力所在,曾經的十里洋場是上海;如今的經濟中心也是上海,曾今身著旗袍的少婦是上海人;如今著裝干練的白領也是上海人。過去與現在,地域文化面貌也許有所改變,但其中必然留存某種不會隨時間改變的氣質,這就是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最應當撲捉并加以呈現的。

四、海派文化衍生品設計實踐

(一)海派文化設計元素提取與藝術表達

本研究通過專家法,選取石庫門這一極具特點且廣為人知的建筑形式,代表海派文化的“傳統”記憶。于虹口北外灘地區走訪現存石庫門老建筑,拍攝記錄建筑群現狀。并從上海市圖書館資料庫中,收集了豐富的圖像與文字資料,彌補現存建筑收到風化侵蝕而出現缺損的細節部分。最終聚焦于整體形態、磚石機理、雕刻紋樣三個方面,從整體到局部地觀察并石庫門建筑,并使用藝術化表現手法與現代設計語匯對文化元素進行轉譯。

經過多輪提案,確定針對外形、肌理、紋樣三種層次的對應表現手法:剪影、拓印、線描。剪影去除了圖案內部的干擾項,使觀者將注意力集中于建筑輪廓,突出了石庫門整體美感。使用厚重的顏料,可以制造邊緣隨機而富有力量感的拓印圖案,這種方式生成的圖案既能夠對應粗燥質樸的磚石肌理,又因其不可復制的隨機性而充滿不可預知的生命力。與剪影和拓印相比,線描手法相對內斂,更加適用于石庫門建筑門窗框處精致雕刻的細膩表達。

(二)基于現代生活方式確定衍生品載體

藝術手法抽象出的石庫門建筑平面圖案,經過對稱、重復、組合等圖形創意編排手法可以得到標識和插畫,它們無一例外地都可以應用在印刷品的生產中。如本研究選取的衛衣、帆布袋印制,以及黃銅琺瑯徽章、火漆印章制作,都是將平面圖案直接應用于衍生品的例子。原創插畫和圖案設計在食品、文具用品包裝中的使用也對海派文化傳播有著積極意義。在關注商業價值的同時,海派文化設計元素的加入能夠幫助品牌確立文化IP,為商品賦予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

五、結語

可以想見,今后也將是地域文化創意衍生品產業更加蓬勃發展的時代。其發展無論是對于各地特色人文遺產的傳承、我國自主品牌的創立于與成長;還是當代社會的良性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都能提供著強勁的助力。與此同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條通向未來的大道上,需要更多探索、實踐和系統總結。

猜你喜歡
石庫門海派衍生品
融匯、重構、創新:論海派滑稽與海派藝術
傳承紅色基因 從石庫門開啟
給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賺1485萬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祛魅金融衍生品
海派剪紙
搶救并保護上海的文脈石庫門
大健康催生眼健康衍生品市場的繁榮
衍生品
海派賞石概述
海派繪畫中的金石重彩大寫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