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大數據時代下的數字文化館建設

2021-04-08 04:44丁愛軍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文化館大眾數字化

丁愛軍

(珠海市文化館,廣東 珠海519000)

一、前言

文化館始終面向社會大眾開放并為社會大眾提供相應的文化服務,并不以營利為目標,是一種全公益性的公共文化場所。由此可見,文化館的創新發展也是促進政府公共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并確保群眾文化繁榮昌盛的首要前提。文化館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時,不僅要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方針、路線及政策,還應當充分發揮審美及德育教育等職能,從而在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基礎上豐富其精神境界。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人民,也不斷向著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這也是我國文化館創新變革的必然趨勢之一。

二、數字文化館概述

數字文化館是當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建設項目,顧名思義,以數字化技術為重要支撐,較傳統文化館本身的業務職能而言,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有機聯動,即引導文化與科學技術進行有機融合,以實現該場所社會公共服務能力的有效提升,突破原有文化館在服務時間及服務空間等多方面的限制,從而充分發揮其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使社會大眾能夠隨時隨地的享受當代公共文化服務。

分析數字文化館的基本組成可知,以網絡云平臺為基礎工具,有關藝術培訓、作品展覽及賽事活動等一切社會文化活動都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時間預約及場館預訂,而現代化網絡平臺還可以實現對用戶的集中管理及大數據分析,盡可能地滿足社會大眾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數字資源庫是數字文化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藝術類別為具體劃分標準,充分利用了當代互聯網傳播的渠道優勢,對數據的收集、整合及后續的處理分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數字文化館還包含線下互動體驗空間,實體的數字文化館以原有的文化館空間為基礎并進行適當的翻新裝修與改造,融合數字化設備及部分先進系統從而優化用戶自助式、自護式的服務體驗,提升文化場所的科技感與現代感。

三、大數據時代下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意義

文化館的建設工作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數字文化館則可以看作是大數據時代下的發展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傳統文化館由于管理經營模式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為此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服務需求,加之數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大數據及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我國各個領域之中①,以文化館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也應當做到與時俱進,其建設工作迫在眉睫。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可以對人民群眾的具體文化訴求進行全面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與社會大眾的溝通、交流及互動,真正融入到群眾生活中去并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來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可以優化普通用戶的訪問體驗,用戶在瀏覽數字文化館的同時也不僅僅扮演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同時也在過程中充當了信息的發布者與傳遞者等角色,由此可見,數字化、智能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是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那么數字文化館的建設也必然成為行業的風向標,突出這一時代產物的開放性及便捷性,可以有效提升社會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四、大數據時代下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條件

相較于傳統文化館而言,以大數據、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為支撐的新型數字文化館,應當是一個開放的集成化信息平臺,各種文化資源與相關信息經平臺的整合與處理并借助網絡渠道來提供給社會大眾,這種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的文化服務具有更強的活力。

目前,數字文化館在建設過程中涉及的各項技術已相對成熟,以數據庫建設、網絡平臺構建及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這個領域中的應用價值十分顯著②,有關于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準則、規范及制度也日益完善,國家明確了建設過程中應當遵循的法律法規并予以全力支持,相關人員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的同時也結合了我國的實際情況,得到的制度、標準及規范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同時也更為科學。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不斷創新,為此,也可以說社會大眾的根本文化需求才是促進數字文化館創新建設的根本動力,而創建良好的文化氛圍則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五、大數據時代下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重點分析

(一)明確數字文化館的建設目標

大數據時代下的數字文化館應當以打破各文化場館的壁壘為建設目標,并朝著“全城一管制”的方向發展,為實現以上建設目標應當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有效采集以及整合處理,以數字化建設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服務成本并拓展服務通道③,使服務終端變得更加豐富與便捷,真正實現“文化館進萬家”這一美好設想。盡快建立數字文化館的信息發布平臺并盡可能擴展信息傳播渠道,以此促進服務終端的多樣化發展,從而使這些文化信息能夠更加及時的、客觀的以及精準的傳遞至用戶群體手中,這對于實現當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全面覆蓋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構建立體化的、系統化的公共服務體系也具有重要意義,以有線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以及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都是可以利用的傳播渠道。

(二)優化數字文化館的網站窗口

大數據時代下的數字文化館要想正常運行必須基于文化資源的數字化處理,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搜集而來的文化資源及素材進行集中處理,以此為基礎來提供更加智能的文化服務并設計更多優質的文化產品,且借助大數據進行分析與整合可以針對性的予以調整。除此之外,還應當關注網站的建設工作,作為面向社會大眾的服務窗口,數字文化館的網站實時傳遞資訊并真實反映現狀,以數字化儲存資源庫為重要支撐,為此,相關人員應該做好網站的管理工作,加快開放并鼓勵大眾使用溝通板塊,同時做好網站的安全管理工作,以此來實現數字文化館與社會大眾之間的有效對接,進而提升大眾的服務體驗。

(三)強調便攜式服務的應用特點

互聯網技術已十分成熟且安全管理工作也在日益完善,當代社會大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從實體文化館獲取文化體驗,反而更加傾向于一種突破時間以及空間的文化服務方式,他們更希望隨身攜帶數字文化館④,而以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數字產品實現了移動終端的多元化發展,對實現數字文化館的個性化配置亦有重要意義?;ヂ摼W線上服務則是線下文化服務的一種有效延伸,以微博、微信以及其他APP為代表的功能性軟件在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用,人們更傾向于利用手機來搜索各類文化信息,移動設備無疑是擴大用戶群體并實現信息快速、及時傳播的最佳途徑,為此,相關建設人員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新媒體途徑,并重點研發更加適用的文化項目。

(四)促進線上線下服務有機融合

區別于傳統文化館而言,大數據時代下的數字文化館的生命力在于線上與線下的豐富產品⑤,且在這一環境下,數字文化館的職能發揮建立在信息傳遞及資源處理的基礎之上,其服務朝著“以人為本”的方向不斷轉變,即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真正的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綜合用戶的需求以及群體特點,經數據分析來不斷深化信息服務的層次,并以此提升文化服務的整體質量。借助云計算的交互服務職能,通過收集到的用戶基礎信息、數據資源以及使用記錄來深入挖掘隱藏信息并準確的預測出用戶的喜好,進而進行群體的區分與定位,由此可見,只有牢牢把握用戶的需求,才能提升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效果。

六、結語

建設并完善數字文化館是我國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順應大數據時代潮流的重要發展策略,以互聯網云計算為代表的現代技術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以及文化活動,突破了傳統文化館在時間及空間上的限制,且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員不足及成本較高等問題,加強了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提升了社會大眾的幸福感,相關人員有必要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對其運營模式予以優化、對其服務渠道予以拓展并對其文化產品予以豐富,進而充分發揮數字文化館的各項職能。

注釋:

①張志松.基于互聯網+的數字文化館建設新思考[J].戲劇之家,2019(24).

②周雪婷.互聯網時代的文化館數字化服務——以荊門市為例[J].參花(上),2021(01):149-150.

③王培璐.探究當前數字文化館建設的發展趨勢[J].長江叢刊,2020(13):123-124.

④王嚴.基于'互聯網+'的數字文化館建設新思考[J].參花(上),2021(01):145-146.

⑤毛飛星.新媒體背景下長春市數字文化館建設現狀分析[J].山西青年,2020(14).

猜你喜歡
文化館大眾數字化
尋訪呈貢非物質遺產文化館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一汽-大眾ID.6CROZZ
上汽大眾ID.3
章堰文化館
大眾ID.4
上汽大眾
大愛有光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