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研究

2021-05-12 20:58陳水清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1年1期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新課程

陳水清

摘要:新課程背景的整體環境下,高中階段的化學教育需要響應制度的號召進行相關的形式轉變、內容創新以及實踐教育創新等,通過幾種方式的聯合應用,實現高質量的內容和形式轉變。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1-0116

當前階段的教育格局正在持續進行著改變,不僅體現在實施的內容上,也體現在內容宣講形式的轉變上。其中需要對轉變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詳細的研究,以在實際的實施中獲得完好的質量反饋。

一、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

隨著整體教學環境的優化與發展,化學學科也被賦予了新要求,其在現階段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教學內容需要創新

以往的高中化學在內容的宣講形式上主要通過強推理論的形式向學生灌輸相關的學科知識,實驗活動進行得相對較少,一方面影響其知識宣講的質量,一方面影響其創新發展的進程。因此,在新時期的背景下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創新,致使學生通過合理的內容搭配加深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同時啟發其建立科學的學習方式以及探究性思維,進而實現該學科的優質教學。

2.教學方式需要創新

相比于以往的知識強推式教學,現階段的教學模式需要向引導和啟示的方向發展,其可以在理解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兩個方面進行雙向的提高。而應用能力也是該學科教學中的重點關注對象,因此需要注重其教學方式的展開。另外,還需根據整體的學習水平進行教學的合理設計,進而通過具有針對性的高效教學方式,促進觀念和內容的有機整合。

二、新時期的優化思路及完善措施

針對目前該學科的教學實施情況,并結合相關理論、特點,采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改進方案,最終提高該學科的教育水平,具體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科學素養的教育觀念

現階段的教育要求已根據時代的發展步伐做出了相關觀念的轉變,以往重視理論教育的形式逐漸轉為重視理論實踐的教育形式[1]。對此,樹立二者之間的正確觀念認知是當下科學素養建設的核心?;瘜W學科作為應用型科學,根據科學素養的理論要求,還需注重其理論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氧化還原反應》一課的教學中,氧化還原反應作為基礎的化學反應之一,不僅需要向學生闡述該反應的原理、現象及特點,例如相關的理論判斷等3O2=2O3的反應中雖然發生了電子的偏移,但單質氧化數為零,所以其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另外,還需根據科學素養的理論指導,使其參與相關的化學反應活動,以確保其可以結合理論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如進行簡單的物質燃燒試驗等。

2.加強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

根據新時期的教學理論要求,在內容的整體框架上需要進行科學的流程設計以及教學方法針對性地運用與結合[2]。在初期的內容宣講階段,先進行理論知識的鋪墊,進而層層遞進向學生開展實踐層次的教學。通過流程體系式的設計方案,使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形式及內容安排上的轉變。教學方法在理論的分布上具有多樣性,而相應的應用方式需要根據現實的教育環境情況進行具體的整改,如自主學習的引導、結合生活實際的引導等,進而轉變先前階段的知識宣講模式。比如,教師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的內容宣講中,除了向學生講解具體的理論概念外,還應結合自主學習的方式引導其自行開展內容的研究活動,一方面使其了解金屬物質的質量特點、結構特點以及相關的化學性質等,一方面使其根據化學現象自主進行實驗驗證。如在金屬的活動性判別上,可引導學生根據元素周期表進行判斷。另外,教師還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條件和教學需要開展化學的實際性驗證。

3.創建良好的思維引導模式

良好的思維模式能夠將理論知識的整體布局進行科學的板塊規劃,通過板塊之間有序的建設,使內容的理解水平往更深層次提升,因此,在化學知識的教學環節中,需要對先前階段的理論培育模式進行重新規劃,以進行良好的思維引導和框架建設,最終建立起學生完整的思維框架,實現內容鍛煉形式的轉變。比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學中,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布向學生宣講相關的分布原理,如原子序數的增加使元素的周期性發生遞變性變化,其中具有規律性。教師則在此過程中向學生闡述元素周期表制定的相關理論,而非隨意排列,通過元素之間的推導、排列和組合,使其形成相關的元素認知框架并進一步了解元素分布的潛在含義。

4.開展實踐能力的教育

隨著時代發展步伐的持續躍進,生活、教學以及生產等現代社會的基本運轉因素都發生了相應改變。實踐能力在以往的教學環境中沒有引起過多的重視,存在體系上的偏差,但新時期注重的不僅只有理論教育,還注重理論知識的應用、實踐能力,因此,高中化學需要通過集合實踐教育的形式進行教育方案上的轉變,以滿足新時期的人才培養要求。另外,理論知識作為實踐教育中的重要指導因素,在前期的實踐準備工作中需要進行完善的內容宣講模式,進而開展實踐活動深化理論的應用。比如現代熱門的垃圾分類活動,可以結合《保護生存環境》一課的內容進行生活上的垃圾分類指導,一方面加強知識的應用性,一方面對固有的教學形式進行轉變,加強其時代性以及創新性。

三、結束語

本文根據相關的教育理論和特點概要并結合一定的現實情況進行綜合的理論闡述,旨在促進該學科內容在新時期的教育環境中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最終實現以科學的方式進行全面的人才培養。雖然現階段的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學措施不完善等,但通過理論的合理應用能夠極大地改善現階段的內容實施以及宣講模式。

參考文獻:

[1]邵丹.高中化學中學科知識融合拓展教學的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2]羅明月.高中生化學自主學習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18.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電白高級中學525400)

猜你喜歡
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新課程
高中化學解題技巧分析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真”學習: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改進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基于“336”模式構建高中化學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淺談新型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困境及解決策略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初探
拾級而上 順流而下
2009年語文新課程《考試大綱》修訂記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