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心病證治規律及配伍用藥

2021-05-13 11:24于冬梅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27期
關鍵詞:心病

于冬梅

【關鍵詞】心病;證治規律;配伍用藥

[中圖分類號]R2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7-0026-02

心系病癥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由于患者的病變部位主要在心腦部,患者發病后主要表現為心煩、心悸、胸悶、氣短、氣喘、失眠、胸滿、多夢等癥狀,部分患者還會表現為盜汗、精神抑郁、精神狂躁等癥狀。目前,中醫治療人員主要采用益氣補血、滋陰補陽、安神開竅等方式治療。雖然臨床上所使用的辨證施治的方式較多,但是中醫常采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方式,經常能夠統籌兼顧,切中病變證機[1]。本人結合近年來的診斷及治療體會,認為對心系病癥的患者進行治療時從治法角度出發,一般都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1心系病癥的治療規律

1.1補益心氣法 中醫認為,心臟活動的基本表現特征就是心氣,心氣隨著血運行于各脈絡中,補益心氣法則是對于心氣虛弱,不能守護心神,導致心神功能減弱。針對心系病癥患者所表現出的胸悶氣短、心悸、頭暈氣喘等癥狀,中醫在遵循補益心氣法的基礎上常對患者實施四君子湯辨證施治、安神定志丸等治療。采用益氣藥治療心氣虛弱,酌情選用安神藥或補血藥治療臟腑生理特性或者病變機制表現為胸悶氣短、心悸、頭暈氣喘等癥狀的患者

1.2溫補心陽法 溫補心陽法應用于心系病癥患者的治療,主要是病因為心陽虛弱與寒氣相襲,心陽虛而不得溫煦,導致寒氣從內而生,其實患者的心神不但得不到陽氣的守護,并且還會受到寒氣的侵虐。針對心系病癥患者所表現出的心悸胸悶、頭暈、氣短等癥狀,采用溫補新療法治療時中藥方劑有為四逆湯、桂枝加附子湯等。在采用此種治療方式治療時,中醫治療人員需要注意,不但需要采用一些溫熱藥,還要盡可能的選擇一些補氣藥,將其相互配合,并能夠達到較好的溫補心陽作用。因此也可以發現,溫補心陽法的治療主要是針對一些心陽虛弱證患者的治療,在保證溫熱藥與補氣藥結合的同時,中醫還要根據機體臟腑的生理特性、心系病癥的病變證機適當的選擇一些補血藥、安神藥等,用以增強治療效果。比如臨床治療時主要針對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心肌勞損、心功能不全等患者的治療。

1.3滋補心陰法 心陰主要滋養心神,當心陰和調時,才能夠促進心陽不亢。當病變部位在心,病理特征表現為心陰不足時,臨床癥狀表現為心悸、失眠、心煩、頭暈等癥狀時,采用滋補心陰法治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百合地黃湯,或者還可以選擇天王補心丹、二冬膏等中藥治療。中醫采用滋補心陰法對心陰不足患者進行治療時,首先根據患者的病變證機選擇了補陰藥,然后結合機體的臟腑生理特性酌情選用了補血藥和益血藥,使得陰從血而生化,陰血得氣而化生,進而達到滋補心陰的效果[2]。此種方法主要應用于對神經衰弱、支氣管炎、結核病、糖尿病等患者的治療。

1.4滋補陰陽法 當心陰和調則會導致心陽不亢,而當心陽溫和時,則也會心陰不寒。當病變部位在心,地理特征表現為心陰陽俱虛,心得不到陰滋和陽溫,則會導致心空虛?;颊叱1憩F為心悸、失眠、心煩、頭暈、口干舌燥等癥狀。中醫采用滋補陰陽法治療時,常用的中藥方劑為炙甘草湯。治療人員首先根據患者的病變特征選擇了滋補陰陽藥,然后結合機體的臟腑生理特征及病變證機酌情增加了補血藥與益氣藥,起到了化陰化陽的功效,將其合用,起到了較好的滋補營陰陽作用[3]。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應用于對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陣發性心動過速、支氣管炎、糖尿病等患者的治療。

1.5補益心血法 病變部位在心,病理特點表現為心血不足。病變證機為心血長期得不到滋養?;颊叱1憩F為心悸、心煩、失眠、頭暈氣短等癥狀,采用補益心血法治療時常用的中藥方劑有四物湯、膠艾湯等。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是針對心血虛弱的患者,中醫根據患者的病變證機選取了一些滋補心血藥,在藥物的選擇上,一方面考慮選用補益心血藥,另一方面考慮選用健脾生血藥,將其結合,促進了治療效果的提升[4]。尤其是針對貧血、缺鐵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心律失常、心動過速等患者,有著較好的治療療效。

1.6活血通脈法 病變部位在心脈,病理特征主要表現為血脈瘀阻,患者主要表現為心痛、健忘、頭暈、失眠等癥狀,中醫采用活血通脈法對血脈瘀阻患者治療時常用的中藥方劑為五蔞白桂湯,為了增強治療效果,中醫根據機體臟腑的生理特性以及病變證機還酌情選用了行氣藥和益血藥,促進血運行于脈中,氣率血以行,達到增強活血通脈的功效[5]。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應用于對高血壓、高脂血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等患者的治療。

1.7通陽寬胸法 對于病變部位在心胸,病理特征以陽氣郁阻、氣機不利為主的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胸痛、胸悶、胸滿、氣短等癥狀的患者,中醫常采用桂枝生姜枳實湯治療。當機體出現心胸陽氣不振、氣機不暢時,則會導致其靜脈阻滯不通,而通陽寬胸法中的通陽則能夠有效促使心胸中郁阻的陽氣得到暢通,寬胸則指的是促使郁滯于心胸中的氣機能夠得到暢通暢達。中醫在對心系靜脈阻滯不通的患者實施治療時,首先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特征為其選擇通陽寬胸藥物治療,然后再結合患者的臟腑生理特征在主藥方的基礎上與化痰藥、化瘀藥等進行配伍使用,從而促進寬胸、通陽等效果的提升[6]。中醫將通陽寬胸法主要應用于對心臟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等患者的治療。

1.8化痰安神法 由于在我們人體中,心主津血,滋養神明。當有痰邪生出時,則會擾亂心神,導致機體表現出躁動。對于病變部位在心腦,并且以痰氣蘊結阻滯心腦的患者,以失眠、多夢、驚悸、健康等癥狀為主要表現的患者,中醫采用化痰安神法進行治療,比較常用的中藥方為安神定志丸。中醫在治療中遵循了化痰安神的治療原則,在采用了化痰安神主藥方的基礎上,結核患者的臟腑生理特征與理氣藥進行了配伍使用,實現了理氣消痰的效果,進一步促進了化痰安神功效的提升[7]。中醫將化痰安神法主要應用于對神經衰弱、抑郁癥、狂躁癥、焦慮癥等患者的治療。

2心系病癥治療中的配伍用藥

2.1與利水藥配伍 如果心陽虛弱不能化津,導致津化為水氣,就會對心造成肆虐,導致患者出現心悸癥狀,同時,水氣還會充斥于外,導致出現水腫。所以,中醫對心系病癥的患者進行治療時,不但要溫陽補陽,同時還要選擇利水藥進行配伍使用。如果患者由于心陽虛弱而出現水腫,中醫可選擇桂枝加附子湯,再加入澤瀉及茯苓等中藥,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可以選用真武湯、苓桂術甘湯、瓜蔞翟麥丸等中藥進行加減使用,比如藥方中的澤瀉、車前子、茯苓等中藥就屬于利水藥,在溫補心陽的同時,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2與行氣藥配伍 如心血運行不暢則會出現瘀滯,淤血阻滯會引發氣機郁滯,導致心血瘀阻癥狀加重。所以中醫對淤血病癥患者進行治療時,在采用主藥方的基礎上配伍了行氣藥治療,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行氣藥有木香、柴胡、枳殼、陳皮、香附等,通過配伍行氣藥,在實現治療效果的同時促進氣血運行,使得淤血能夠快速得到行散[8]。

2.3與健脾消食藥配伍 如果患者的病癥表現為虛癥,中醫對其治療時應首先選用滋補藥進行治療,但是如果選用的滋補藥不是很合適,則極易導致滋補藥滯留于胃中,導致脾胃運行不暢,當脾不運、胃不鈉時,就會導致機體出現飲食不消、消化不良等癥狀。所以,中醫對心系虛癥患者的治療,采用主藥方治療的同時,還應與健脾消食藥進行配伍使用,這樣一來,不但有效的避免了滋補藥物在胃內的滯留,還有效地增強了治療方劑的效果[9]。另外,如果患者表現為心神不守證、心竅閉塞證等病癥時,中醫要在主藥方治療的基礎上在配了一些開竅藥、安神藥等治療,但是如果開竅藥、安神藥等用藥不夠準確時,極易對胃氣造成損傷,導致胃氣受納,進而會出現一些消化不良、胃痛等癥狀,所以中醫在對心系心神不守證、心竅閉塞證等患者進行治療時,一定要將健脾消食藥的配伍重視起來,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白術、山藥、麥芽、神曲等均屬于健胃消食類的中藥[10]。

2.4與平肝熄風藥配伍 我們人體的肝與心氣是相通的,在生理上肝與心相互為用,但是在病理肝與心有著較大的影響。如果邪惡襲心,就會導致心熱過盛,引發肝生風,患者會表現為手足抽搐、牙關緊閉、昏厥等癥狀。因此中醫認為,對于心系肝火過盛的患者在進行治療時,要在基礎藥方的基礎上,與平肝息風藥進行配伍使用,這樣一來,既達到了清新熱的效果,又實現了平息肝功的目標。比如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羚羊角、鉤藤、天麻、石決明等均屬于平肝熄風類中藥。

3結束語

總之,心系病癥患者的病變部位主要在心腦部,患者主要表現為心悸、心痛以及胸悶等癥狀、中醫對其進行辨證施治時,應結合患者的病癥機制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治療,在治療的同時,結合患者臟腑的生理特性,在主藥方的基礎上,適當的與利水藥、行氣藥、健脾消食藥、平肝熄風藥等進行配伍使用,通過有效的辨證論治,進一步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歡
心病
“心病”來了,“心藥”在哪
曲生教授培本通絡法治療心病臨床驗案舉隅
摸脈知“心病”
老胃病背后是“心病”
人在江湖走,誰能不得???
莫讓“心病”搶走“好睡眠”
腹痛竟然是“心病”
“心病”也可引起高血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