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量化直腿抬高鍛煉對膝關節損傷患者疼痛癥狀及膝關節功能的影響研究

2021-05-13 11:24曾素霞何燕平龍春艷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27期
關鍵詞:膝關節損傷膝關節功能

曾素霞 何燕平 龍春艷

【關鍵詞】早期量化;直腿抬高鍛煉;膝關節損傷;疼痛癥狀;膝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7-0030-02

膝關節損傷為臨床常見的骨科相關的疾病之一,在既往收治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而目前伴隨著交通運輸業的不斷地發展與進步,臨床收治的患者中,有著年輕化的趨勢[1]。而究其誘發的因素而言,大都是由于車禍或外傷等引起,臨床的主要的表現為疼痛、活動受限等問題的出現,則發生影響膝關節功能的結果[2]。持續性被動運動鍛煉是術后常用的鍛煉方法,但治療方法單一、療程長、臨床療效欠佳[3]。而直腿抬高鍛煉為主動的康復治療手段,但是因為患者的恐懼,干預是時間較晚,因此效果較差。而對患者實施早期的量化直腿抬高鍛煉,可以改善患者的癥狀與膝關節功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4]:臨床診斷為膝關節損傷的患者;依從性較高可配合完成干預療程。排除標準[5]:卒中后遺癥至雙下肢肢體活動不靈;既往膝關節手術史;韌帶損傷;關節先天發育不良畸形;肢體缺失、行動不便;認知、溝通障礙、精神異常者。將在我院就診,近期(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時期)收治膝關節損傷患者總計39例,根據患者的入院時間不同進行相應的分組,其中早期住院接受治療的19例患者實施直腿抬高鍛煉設置為對照組,男12例、女7例,病程0.5~6.5個月,平均(2.1±0.3)個月,年齡36~80歲,平均(52.6±1.9)歲。而選取后期住院接受治療的另20例患者實施早期量化直腿抬高鍛煉設置為實驗組。男13例、女7例,病程0.5~7.0個月,平均(2.2±0.3)個月,年齡28~86歲,平均(53.1±2.1)歲。對照兩組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鼓勵患者進行直腿抬高訓練,方法為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循序漸進。實驗組患者則在患者接受手術/保守治療后6h鼓勵主動直腿抬高鍛煉,自小角度起逐漸屈膝功能鍛煉,1d時保障角度為30°,2d開始每日遞增10°~105°。

1.3療效評價標準 對照兩組患者接受干預不同時間段的疼痛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與患者對康復的滿意度。疼痛評分以VAS評價,0~10分分值,10分代表強烈的疼痛,而0分則代表完全不痛。膝關節功能評分以Lysholm評分為主:包括關節休息痛、關節運動痛、壓痛、腫脹、晨僵、行走能力,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膝關節功能越好。膝關節恢復優良率判斷:癥狀消失,以上兩種評分均減少50%,無不適為優;癥狀減輕,以上兩種評分均減少20-49%,輕微疼痛較前相、明顯好轉為良;除外以上情況為差。對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0~100分,100~91分為非常滿意,90~81分為滿意,80~70分為基本滿意,6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倽M意=總數-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以軟件SPSS20.0分析,均數±標準差(x±s)表計量,組間比較t檢驗;用%表計數,χ2校驗計數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接受干預不同時間段的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的1d時,疼痛評分相比,差異無意義(P>0.05)。而在干預后的2d、5d、7d、10d時相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接受干預不同時間段的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的1d時,膝關節功能評分相比,差異無意義(P>0.05)。而在干預后的2d、5d、7d、10d時相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與患者對康復的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95.00%)高于對照組(68.42%),且總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78.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膝關節損傷是骨科常見病,也是治療中相對較為困難的一種。在治療的方案的選擇中,包括手術與保守治療,而無論何種治療的手段,治療后的康復過程都關系到患者的恢復效果[6]。因為無論保守還是手術的治療手段,雖然可以修復其解剖結構,在結構上與理論上可以幫助恢復膝關節功能,但是治療后的康復的效果,則不完全是由治療決定的[7]。因為治療只是恢復膝關節的第一步,而重要的第二步,為患者接受治療后的康復鍛煉,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膝關節功能,逐步恢復到正常的生活[8-9]。而對于患者而言,在治療后,由于擔心治療效果、但是切口裂開、擔心因為疼痛的問題,因此在接受康復鍛煉時,往往出現退縮的行為,影響了康復的效果。而實施以早期的量化直腿抬高鍛煉的干預,可根據臨床的相關指標,制定直腿抬高最適合患者康復的高度,并根據量化方法,對患者進行相關的指導,以幫助患者將直腿抬高的位置做到位[10]。這樣,可以幫助患者減少關節粘連或僵硬,改善對股四頭肌的控制能力,促進血液循環、修復組織,保障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的1d時,疼痛評分相比,差異無意義(P>0.05)。而在干預后的2d、5d、7d、10d時相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的1d時,膝關節功能評分相比,差異無意義(P>0.05)。而在干預后的2d、5d、7d、10d時相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95.00%)高于對照組(68.42%),且總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78.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膝關節損傷患者的康復指導中,運用早期量化直腿抬高鍛煉的方法,可明顯的減輕患者干預后的不同時間段的疼痛癥狀及膝關節功能評分,提升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獲得較高的患者滿意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歡
膝關節損傷膝關節功能
膝關節損傷的關節鏡手術治療
護理干預在關節鏡治療糖尿病患者膝關節損傷中的效果
膝關節損傷的調查分析
關節鏡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MRI診斷膝關節損傷的臨床價值
不同角度對等速運動膝關節屈/伸力矩比值影響的研究
探討關節鏡手術治療膝關節損傷對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關節鏡清理術對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比較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