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糖尿病分別采用胰島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的臨床效果

2021-05-13 11:24劉婷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27期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臨床效果

劉婷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胰島素泵皮下注射;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7-0049-02

妊娠期糖尿病也就是于妊娠期首發的糖尿病,通常于患者妊娠的中晚期發生,患者普遍存在空腹血糖偏低、但餐后血糖顯著上升的特點,約70%的患者其血糖水平可于分娩后恢復正常,但是部分患者存在轉變成為糖尿病的可能[1]。當前臨床上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專業人士普遍認為其與患者的高熱量飲食以及運動量過少具有密切關聯,與此同時,部分處于妊娠中晚期的患者,其自身存在游離脂肪酸異常升高的情況,且患者自身進行大量分泌的孕酮、催乳素、泌乳素以及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等均能夠對胰島素的分泌進行抵制,也就可能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生[2]。這一疾病能夠對母嬰健康均形成嚴重的威脅,可能引起胎膜早破、產后出血、感染、死胎、早產等多種情況,臨床上開展治療工作,主要應用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的模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也能夠導致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動過大,所以患者存在發生低血糖的風險,也就需要對臨床上的治療方法進行進一步的改善[3]。我院本次研究將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和對比其應用胰島素泵皮下注射或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進行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選擇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的方式劃分成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初產婦29例、經產婦21例,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34.7±2.7)歲,孕周19~34周,平均孕周(29.39±1.32)周;實驗組30例、經產婦20例,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34.9±2.6)歲,孕周19~35周,平均孕周(28.23±1.44)周。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要求全部患者堅持進行適量運動,并實施飲食控制措施,不加用口服降糖藥物,直至分娩。

胰島素用量根據患者孕前的理想體重,將每日0.4~0.6U/kg作為標準,對患者每日所需注射的胰島素總量進行計算,并將其總量的40%~50%作為注射基礎量,餐前追加用量則為總量的50%~60%,且在治療過程中,需根據患者血糖的實際變化情況對胰島素用量進行實際調整,以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4]。對照組病患者應用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使用胰島素筆實施皮下注射,餐前及睡前應用的藥物分別諾和靈R和諾和靈N。實驗組患者應用胰島素泵皮下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儀器生產廠家為韓國秀逸公司,儀器型號為丹納智能型胰島素泵,應用的藥物為諾和靈R筆芯胰島素,注射方式為經導管皮下注射的方式,且胰島素的基礎量以及餐前追加量均采用此方式進行注射。且進行注射時應注意,必須對胰島素泵以及相應的附件進行細致檢查,以避免出現輸出道堵塞情況,另外,在胰島素泵針頭順利埋入到患者皮下之后,應對其進行妥善固定。

1.3觀察指標 ①組間血糖控制情況對比:胰島素用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達標所需時間、HbAlc;②組間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低血糖、妊娠高血壓、產后出血、早產。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20.0實施數據統計工作,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以x±s表達,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例(%)”表達,若P<0.05,則為組間對比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組間血糖控制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胰島素用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分別為(31.03±7.62)U、(5.14±1.05)mmol/L、(6.36±0.83)mmol/L、(5.82±0.53)%,均少于對照組患者的(42.02±6.19)U、(5.82±1.59)mmol/L、(7.32±1.68)mmol/L、(6.94±1.04)%,詳見表1。

2.2組間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產婦的并發癥發生人數為14(28.00%)例,少于對照組患者的38(76.00%)例,詳見表2。

3討論

目前,由于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的提升,糖尿病發病率也因此增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隨之增多。妊娠期糖尿病一般情況沒有表現癥狀,但是也會造成孕婦羊水過多、高血壓、胎膜早破、產后感染等問題,更主要的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多,對母嬰均危害極大,會造成胎兒巨大、高血糖、胰島素分泌過剩、新生兒低血糖等一系列。需盡早發現盡早控制。在臨床主要采用多次胰島素注射的控制病情。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也導致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動過大,使其可能產生低血糖等問題。

當前胰島素泵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主要由輸液管、小注射器以及泵等部件共同組成,應用過程較為簡捷,且能夠對注射量進行自由調節,同時輸入速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也就可以實現少量、持續的胰島素注射,從而更加有效的對患者的血糖值進行控制。相對于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方式,對胰島素泵進行應用,能夠實現24h持續的微量輸注,其輸注過程與生理性的胰島素分泌形式更加接近,也就更加有利于對非餐時的血糖值進行保障,從而可以有效降低各項并發癥的發生率。另外,患者的皮膚完好程度以及正常進食均不會受此影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相對較高,治療依從性也就更加良好,所以更加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胰島素用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分別為(31.03±7.62)U、(5.14±1.05)mmol/L、(6.36±0.83)mmol/L、(5.82±0.53)%,并發癥14例(28.00%),均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給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泵皮下注射或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均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胰島素泵皮下注射更有利于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同時還能夠減少胰島素的用量和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可見該治療方法效果更好,且具有更高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妊娠期糖尿病臨床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新生兒血糖水平影響
孕婦依從性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
循證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護理中的作用探討
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農村育齡婦女妊娠期糖尿病影響因素的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