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髖膝關節置換患者應用Autar量表與Wells量表對深靜脈血栓預測的診斷效能

2021-05-13 11:24楊斌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27期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預測

楊斌

【關鍵詞】髖膝關節置換術;深靜脈血栓;Autar量表;Wells量表;預測;診斷效能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7-0072-02

深靜脈血栓主要是體內的血液在深靜脈中凝結,發病原因較多,包括患者的靜脈壁損傷或者血流緩慢等,部分患者由于體內血液處于高凝狀態發病,常見患者患肢腫脹且疼痛,血栓脫落后會造成肺栓塞,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1]。深靜脈血栓是髖膝關節置換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因為術后患者需要較長時間臥床休養,所以體內血液流動緩慢,加上接受該術式的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其自身機體功能較差,且大多合并基礎疾病,術后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很大。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會對患者的病情恢復造成較大的影響,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比如血栓脫落而致使患者出現肺栓塞,引起患者猝死,所以臨床上尤為注重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故而選擇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十分關鍵[2]。Autar量表與Wells量表是臨床上常用的深靜脈血栓形成評估量表,但關于這兩種量表的評估結果差異研究較少,為了解Autar量表與Wells量表對髖膝關節置換患者深靜脈血栓預測的診斷效能,本次對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用Autar量表與Wells量表預測深靜脈血栓的48例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比較Autar量表與Wells量表預測的診斷效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接受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48例為對象,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64.9±5.1)歲;男性29例、女性19例;髖關節置換術25例、膝關節置換術23例。納入標準:經臨床檢查證實疾病;知曉研究內容,同意接受髖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具有正常的聽說讀寫能力。排除標準:入組前3個月服用過抗凝藥物;具有血栓性疾病史;臨床資料不完善,且依從性欠佳。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回顧性分析48例患者臨床資料,在患者接受髖關節置換術前和術后以及即將出院前,對患者進行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采用的量表為Autar量表與Wells量表,將患者的評估結果詳細記錄,分別計算評估結果為低危和中低?;颊叩纳铎o脈血栓形成,計算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1.2.2調查工具 ①Autar量表:該量表評估內容包括7項,各項目分值0~7分,Autar評分為7個項目得分總和,評分<6分說明患者無風險,評分7~10分說明患者低風險,評分11~14分說明患者中風險,評分≥15分說明患者高風險。②Wells量表:該量表評估內容包括活動性癌癥和下肢癱瘓/近期下肢石膏固定史、近期臥床時間>3d、近4周內接受大手術以及具有順著深靜脈走行的局部壓痛、全下肢腫脹與深靜脈血栓形成病史、凹陷性水腫等,共評估9個項目,每個項目得分為1分,Wells評分為9個項目得分總和,評分≤0分說明低危,評分1~2分說明中危,評分≥3分說明高危。

1.3觀察指標 計算和比較兩種量表在術前和術后、出院前,評估低危和中高危(中危+高危)的結果;計算兩種量表評估的低危和中高?;颊呱铎o脈血栓發生情況,時間點是在出院后1周、出院后4周和出院后12周。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結果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完成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x±s、“例(%)”表示,差異性分別對應t檢驗、c2檢驗;檢驗依據:P<0.0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髖膝關節置換患者圍術期兩種量表的評估結果比較 術前兩種量表的評估結果比較,差異顯著(P>0.05);術后與出院前Autar量表評估的低危率高于Wells量表,中高危率低于Wells量表量表(P<0.05)。詳見表1。

2.2兩種量表評估的低危、中高危髖膝關節置換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 經統計結果顯示,出院后1周發生深靜脈血栓的患者6例,出院后4周發生深靜脈血栓的患者9例,出院后12周發生深靜脈血栓的患者11例。出院后1周,兩種量表的評估結果比較,差異顯著(P>0.05);出院后4周和出院后12周,兩種量表的評估結果具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3討論

髖膝關節置換術是一種用于治療髖膝關節損傷的術式,比如髖臼破壞或者顯著退變、類風濕性髖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疾病,通常能對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是血液在深靜脈中產生凝結,發病原因主要是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或者血液高凝狀態,誘發因素包括創傷和骨折、手術以及長期臥床等,所以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發生深靜脈血栓的風險高,也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Autar量表是用來評估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生危險程度,通常是將危險程度分成低風險和中風險、高風險,醫務人員可以根據評估的結果,給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干預。廖子黎等指出關節置換的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大,血栓形成因素多且復雜,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預防。一般Autar量表評估為低風險的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僅需要進行適當的踝泵運動即可,但評估為中風險和高風險的患者,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中風險通常是采用抗血栓襪,而高風險患者要使用下肢靜脈泵和抗血栓襪干預,以防止或減輕患者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程度,張成歡等[3]指出Autar量表預測髖膝關節置換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顯著,陽性預測值為0.37,陰性預測值為0.83,能對深靜脈血栓形成進行準確的早期預警。

Wells量表能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也能對血栓形成的情況進行預測,但臨床實際應用時,主要是和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共同評估。徐丹丹等[4]指出Wells量表對肺栓塞的診斷特異性與靈敏度高,屬于肺栓塞的臨床概率評分,能給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情診斷提供參考依據。Wells量表評估時,主要是著眼于患者的全下肢水腫、凹陷性水腫以及順深靜脈走行有無局部疼痛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疑似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后,再根據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進行評估。

本次研究中采用Autar量表和Wells量表給患者進行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評估時間點是在患者接受髖關節置換術前和術后、即將出院前,獲得的評估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結果顯示,術后和出院前采用Autar量表評估的低危率分別為75.0%和70.83%,相較于Wells量表的52.08%和43.75%高,而Autar量表評估的中高危率25.0%和29.17%明顯低于Wells量表的47.92%與56.25%。在患者出院后4周與12周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時,Autar量表的低危率44.44%和36.36%明顯高于Wells量表的0.0%與0.0%,且中高危率55.56%、63.64%低于Wells量表的100.0%和100.0%。說明Autar量表評估的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程度準確,預測患者出院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準確度高于Wells量表,說明實際工作中Autar量表的診斷效能更佳。

綜上所述,髖膝關節置換患者深靜脈血栓預測時,用Autar量表的診斷效能優于Wells量表。

猜你喜歡
深靜脈血栓預測
選修2—2期中考試預測卷(B卷)
選修2—2期中考試預測卷(A卷)
選修2—2期中考試預測卷(A卷)答案與提示
選修2—2期中考試預測卷(B卷)答案與提示
消化系統腫瘤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術后血漿纖維蛋白原與D—二聚體聯合檢測的意義
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應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診治分析
預防脊柱外傷與術后患者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探析
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