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出血康復治療介入時間和治療效果的臨床相關性研究

2021-05-13 11:24張玉寶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27期
關鍵詞:康復治療神經功能腦出血

張玉寶

【關鍵詞】腦出血;康復治療;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7-0080-02

腦出血屬于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屬于腦血管嚴重疾病,患者發病急促,病情進展迅速,如果未能及時進行治療,則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與此同時,此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患者普遍預后較差,會嚴重制約患者的生活質量[1]。對于腦出血患者而言,病情穩定后給予患者康復介入治療,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時,也能促進患者預后。既往有文獻報道認為,早期計入治療,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再出血風險。但是,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有很多學者證實,盡早為患者開展康復介入治療,對穩定患者病情具有重要幫助。本研究是探究腦出血患者康復治療介入時間對臨床療效的影響,為此選取68例患者進行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納入病例數量為68例,收集時間為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所選患者均滿足腦出血診斷及治療標準,患者家屬對所有操作知情,且滿足康復介入治療指征。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研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其中,觀察組男性與女性患者比例為24:10,年齡42~78歲,均值(66.23±6.37)歲。對照組男性與女性患者比例為23:11,年齡45~79歲,均值(66.12±6.39)歲。本研究所選病例均按照綜合檢查結果確診病情,納入標準[2]:所選患者病歷資料完善;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支持后續隨訪工作;患者符合診斷標準;實驗室檢查無嚴重異常指標者;無嚴重精神類疾病或精神障礙者。所有患者病歷資料準確無誤,本研究內容上報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核準,兩組患者不受年齡、性別及其他因素影響(P>0.05),具有可比性。

1.2康復方法 觀察組患者經所在醫院對應科室治療后,對其進行全面評估,病情穩定后4周內對其開展康復介入治療,介入治療方法詳細如下: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并且將康復要點講解給家屬,每天至少1次,每次時間控制在30~45min。與此同時,幫助患者開展階段性訓練方法,階段性訓練方法采用Bobath。一般來說,患者發病2周內是臥床期間,在此期間為其提供被動訓練,做好體位訓練,告知家屬正確翻身和轉換體位的方法,被動訓練一直進行到患者能夠坐立,并且能夠保持平衡?;颊咧w功能逐漸恢復后,對其開展相應的離床訓練,包括站立、行走等。指導患者如何保持重心,待患者能夠行走后,逐漸對其進行進食、刷牙、穿衣、大小便等訓練,促進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對照組患者在發病4周后開展康復介入治療,訓練方法與觀察組相同。兩組康復介入時間均為12周,結束后對患者神經功能、肢體功能及生活能力進行判定。

1.3觀察指標 通過數據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日常生活能力,各項判斷標準:①神經功能:采用NIHSS量表進行判斷,取分范圍0~42分,得分越低說明神經功能越好[3];②生活自理功能: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判定,評價項目共10項,取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越具備生活自理能力[4];③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進行評分,分為Ⅰ級(生活能力完全正常)、Ⅱ級(生活基本可以自理)、Ⅲ級(生活未能實現完全自理)、Ⅳ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Ⅴ級(植物人狀態)[5];④肢體功能:采用FMA量表評價肢體功能,其中上肢功能取分范圍0~66分,下肢功能取分范圍0~34分,共100分,得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肢體恢復越好[6]。

1.5數據統計 采用SPSS26.0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例(%)”表示,采用χ2值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個組間各項結果數據的對比差異性大,且在統計學分析中具有顯著意義。

2結果

2.1神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神經功能(NIHSS)評分、Barthel指數對比物明顯差異性(P>0.05);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與本組治療前相比差異明顯(P<0.05)。但是,觀察組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Barthel指數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ADL評級對比結果證實,觀察組治療后Ⅰ級、Ⅱ級所占比例分別為52.94%、29.41%,均明顯高于對照組(32.35%、8.82%),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2.3肢體功能評分對比 FMA運動功能評價結果顯示,治療前觀察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上肢和下肢功能評分均有所改善,與本組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但是,觀察組治療后上述評分提高范圍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3。

3討論

腦出血患者病情進展快,對患者影響比較大,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需要及時對患者開展康復治療,康復治療主要是為了幫助患者及時恢復神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時改善運動功能,恢復肢體協調性,從而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為預后創造更多便利條件。臨床實踐工作發現,多數腦出血患者僅僅依靠藥物治療,無法達到良好的預后效果,臨床提倡為患者實施康復介入治療,通過早期訓練,進一步改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肌肉力量。但是,對于康復治療,臨床認為需要正確掌握康復介入的時間,從而最大程度為患者改善病情提供幫助。研究認為,盡早為患者做康復治療,能夠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降低對神經功能的影響。本研究所選病例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病情穩定后即刻開展康復介入治療,對照組于4周后實施康復治療,結果證實:早期康復介入治療能夠改善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Barthel指數、ADL評級、FMA肢體運動功能。有文獻研究指出[7-8],盡早為腦出血患者開展康復介入治療,可改善患者上肢和下肢功能,說明早期康復治療能夠提高患者肢體活動能力。也就是說,康復治療介入時間和治療效果具有顯著的相關性,為患者開展早期康復介入治療,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即刻為患者實施康復干預,能夠降低神經功能的損傷程度,并在此基礎上改善肢體功能,促進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對患者病情恢復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腦出血患者預后效果差,需要結合患者病情,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及時為腦出血患者開展康復介入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在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肢體功能中具有顯著的療效。

猜你喜歡
康復治療神經功能腦出血
全方位促醒護理在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經功能康復的療效
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預防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利培酮結合銀杏葉膠囊治療對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
顱內減壓技術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
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逐瘀祛痰法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康復機器人在腦性癱瘓患兒康復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腦梗死綜合康復治療效果評估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