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并發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2021-05-18 03:08梁玲霞趙猛姚佳麗張梅李樹法李偉
老年醫學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胰島肝細胞胰島素

梁玲霞,趙猛 ,姚佳麗,張梅,李樹法,李偉

1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江蘇徐州221000;2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與代謝病科,山東青島266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AFLD)是一類排除酒精因素,由肝細胞代謝異常導致的肝細胞損傷,是與多種復雜糖脂代謝紊亂有關的代謝性疾病。目前,繼發于2型糖尿?。═2DM)的NAFLD患者在臨床上尤為多見,發生率已高達49%~62%[1]。研究發現,NAFLD患者的肝細胞糖脂代謝功能明顯惡化,影響肝細胞增殖、分化,加速肝細胞向肝纖維化、肝硬化方向進展[2],已引起了臨床高度關注。研究表明,NAFLD的發病機制與遺傳、胰島素抵抗等因素相關[3-4]。由于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較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并發NAFLD。因此,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如何通過常規臨床指標判斷T2DM患者是否為NAFLD的高危人群,并進行彩超篩查,將是及早診斷NAFLD的重要任務。本文旨在通過對T2DM并發NAFLD患者的臨床指標特征及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對臨床上診療此類患者提供理論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67例,男97例、女70例,年齡13~85歲。納入標準:符合2017年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的T2DM診斷標準;NAFLD的診斷依據為既往已經存在T2DM,住院期間于我院彩超室行空腹狀態消化系彩超提示脂肪肝。排除標準:伴有臟器功能不全者;伴有惡性腫瘤者;伴有傳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免疫系統性疾病者;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近期存在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大量飲酒史、感染等可能對肝臟造成影響者。兩組間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臨床資料抽取及閱讀均獲得患者知情同意。

1.2 資料收集 ①一般資料:收集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身高、體質量等基本信息,計算體質量指數(BMI)=體質量/身高2(kg/m2)。②實驗室檢查指標:空腹8 h以上抽取靜脈血,使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化驗空腹血糖(FPG)、TG、TC、LDLC、HDL-C、糖化血紅蛋白(HbA1c)、ALT、AST、空腹胰島素、空腹-C肽(FCP)等生化指標,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HOMA-IR=1.5+FPG(mmol/L)×FCP(pmol/L)/2 800。

1.3 NAFLD檢查及診斷方法 對167例患者于空腹狀態下行腹部肝臟多普勒超聲檢查,根據彩超檢查結果有無肝細胞內脂肪蓄積診斷是否存在NAFLD。

1.4 評價指標 比較有、無合并NAFLD的T2DM患者的一般資料、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不同HbA1c、TG、TC、BMI水平分層的T2DM患者NAFLD發生率;分析影響T2DM患者并發NAFLD的獨立危險因素。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經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均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數據均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分類計數資料均采用例(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T2DM患者是否合并NAFLD為因變量,以臨床指標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NAFLD診斷情況 根據B超結果,將納入人群分為單純T2DM患者86例、T2DM并發NAFLD患者81例。

2.2 有、無并發NAFLD的T2DM患者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T2DM并發NAFLD患者的HbA1c、TG、TC、BMI、ALT、FCP、HOMA-IR均高于單純T2DM患者,糖尿病病程小于單純T2DM患者(P均<0.05)。有、無并發NAFLD的T2DM患者在性別、年齡、FPG、LDL-C、HDL-C、AST、空腹胰島素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2。

表1 有、無并發NAFLD的T2DM患者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中位數(四分位數)]

表2 有、無并發NAFLD的T2DM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x±s)

2.3 不同BMI、TG、TC、HbA1c水平分層的T2DM患者NAFLD發生率比較

2.3.1 按照BMI水平分層 根據全部患者的BMI水平四分位數分層,BMI≤23.43 kg/m2、BMI 23.44~25.63kg/m2、BMI25.64~27.74kg/m2、BMI>27.75 kg/m2的T2DM患者中,NAFLD的發生率分別為 23.8%(10/42)、34.9%(15/43)、53.7%(22/41)、85.4%(35/41),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144,P<0.000 1)。

2.3.2 按照TG水平分層 根據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分層,在TG≤1.7 mmol/L、TG>1.7 mmol/L的T2DM患者中NAFLD的發生率分別為23.0%(23/84)、58.0%(58/83),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0.188,P<0.000 1)。

2.3.3 按照TC水平分層 根據高脂血癥診斷標準分層,在TC≤5.7 mmol/L、TC>5.7 mmol/L的T2DM患者中NAFLD的發生率分別為45.0%(58/129)、39.5%(15/38),經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59,P=0.549)。

2.3.4 按照HbA1c水平分層 根據全部患者的HbA1c水平中位數分層,HbA1c≤8.9% 和 HbA1c>9.0%的T2DM患者中NAFLD的發生率分別為40.0%(34/85)、57.3%(47/82),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11,P<0.05)。

2.4 T2DM患者發生NAFLD的危險因素分析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FCP(OR=0.737,P=0.009)、BMI(OR=0.786,P=0.003)、HbA1c(OR=0.996,P<0.001)是導致T2DM患者發生NAFLD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T2DM患者發生NAFLD的危險因素分析

3 討論

隨著快餐食品的泛濫和生活節奏的加快,T2DM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可影響T2DM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存時間。除最常見的急、慢性并發癥外,NAFLD在T2DM患者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據報道,NAFLD在健康人群中的患病率約25%,而在肥胖和T2DM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70%~80%[1]。由于早期脂肪肝是可逆性肝損傷,及早發現并積極治療可預防其持續進展。

T2DM與NAFLD之間存在復雜的病理、生理聯系。一方面,T2DM患者體內長期血糖水平升高會引起肝細胞對血糖的代謝增強,影響了體內的脂質代謝,使脂肪非正常蓄積于肝細胞內,影響肝細胞正常代謝、增殖,導致肝功能異常[6-8]。同時,NAFLD患者體內生長激素、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紊亂,也會引起循環內血糖升高,促進了T2DM的形成[9]。本研究結果發現,T2DM并發NAFLD患者的HbA1c、TG、TC均明顯高于單純T2DM患者,這使高血糖與肝細胞損害通過作用于胰島β細胞形成惡性循環,使兩者的發生、發展相互影響。實驗表明,高糖狀態及時糾正后,可以改善其對胰島β細胞的抑制作用[10]。因此,在臨床治療上對于此類患者在進行降糖、保肝治療同時,盡早使用胰島素短期強化治療降血糖,減輕持續高糖對胰島β細胞的損害,打破惡性循環,也盡可能恢復胰島細胞的殘存功能。

本研究發現,T2DM并發NAFLD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小于單純T2DM患者,此結論與楊晶晶等[11]的T2DM合并NAFLD患者較單純糖尿病患者病程更短的結論相符。這表明對于T2DM的早期患者更易出現NAFLD,可能是因為肝臟在短時間內無法處理高糖血癥引起的脂質代謝紊亂,從而造成脂肪蓄積于肝細胞內,還可能與T2DM患者后期治療過程中使用降脂、保肝治療使脂肪肝現象逆轉有關。因此,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對于確診T2DM的早期患者更應該及早明確有無合并NAFLD,并進行積極干預,預防NAFLD進一步進展,防止造成不可逆損傷。

本研究中,對BMI水平進行分層分析后發現,與 BMI<23.43 kg/m2的 T2DM 患者相比較,BMI>23.43 kg/m2的T2DM患者并發NAFLD的發病率明顯升高,考慮與肥胖患者體內脂肪細胞因子分泌游離脂肪酸、瘦素等物質導致抑制因子-1及脂聯素調節紊亂,引起脂肪儲存、消耗障礙[12]有關。且在logistic回歸分析中發現,BMI是并發NAFLD的獨立危險因素。并有研究表明,BMI聯合腰圍可以預測NFALD的發生[13]。因此,在診療過程中,要重視BMI對疾病發展帶來的影響,并積極通過飲食、運動減低體質量。在對TG水平進行分層分析后發現,高脂血癥的T2DM患者更易出現NAFLD??紤]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為,體內肝臟可將體內葡萄糖以肝糖原、肌糖原的形式儲存,過多的糖會轉化為脂肪以及加速磷酸戊糖循環維持體內血糖的穩定。對于T2DM患者而言,本身存在胰島β細胞功能減弱,分泌的胰島素不能代償性降低體內升高的血糖,長期的高糖血癥會導致肝細胞對糖的代謝增強,引起體內脂質代謝紊亂,使過量脂肪非正常蓄積于肝細胞內。尤其是存在高脂血癥的T2DM患者,加速了脂肪在肝細胞內的蓄積,加快脂肪肝的形成,嚴重時可以影響肝細胞代謝、增殖,加速肝細胞的損傷。

臨床上常用HbA1c表示近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升高意味著近期血糖控制欠佳。本研究發現,HbA1c>8.9%的T2DM患者更易并發NAFLD,且是NAFLD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除了上述高糖血癥影響肝細胞代謝的原因外,還與血糖長期得不到控制、影響胰島β細胞功能有關。體內持續高濃度血糖會對胰島β細胞產生的“糖毒性”,降低胰島β細胞的生產效率,嚴重時可使之減少70%[6]。繼而升高的血糖進一步通過影響脂質代謝造成脂肪肝。因此,在臨床診療中,應對血脂、BMI異常的T2DM患者加大脂肪肝的篩查力度,注意監測其BMI,必要時建議謹慎選用二甲雙胍、西布曲明、奧利司他等藥物進行二級干預,通過控制體質量、減少腰圍的方式降低其發病風險[14]。

本研究通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后發現,除了BMI、HbA1c對NAFLD的發生存在影響外,FCP也是其獨立危險因素。FCP與胰島素等摩爾量分泌,可用來表示胰島β細胞的功能。當T2DM患者并發NAFLD時,患者體內代償性分泌過量胰島素,來降低肝臟糖代謝異常導致的血糖升高。當體內胰島素濃度升高時可抑制線粒體-β氧化,增強肝臟合成TG的能力,也會增加體內的脂肪分解,使大量游離脂肪酸儲存在肝細胞內[15]。同時,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減弱了對TG的清除率[16],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脂肪將大量儲存于肝細胞內導致脂肪肝,嚴重時表現為肝功能異常,臨床中多表現為ALT升高。

綜上所述,T2DM與NAFLD的發病機制可以相互影響,兩者互為危險因素可導致病情持續進展。由于T2DM合并NAFLD患者出現視網膜病變、慢性腎病的概率高于單純T2DM者[17],還會增加腦血管病及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18]。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對此疾病的防控與治療,對于T2DM早期的患者嚴格監測血糖、血脂、BMI水平。對于已經并發NAFLD的T2DM患者要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減重治療NAFLD[19],避免NAFLD帶來的其他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猜你喜歡
胰島肝細胞胰島素
臨床胰島制備研究進展
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細胞癌關系研究進展
16排螺旋CT在肝細胞癌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外泌體miRNA在肝細胞癌中的研究進展
鋅指蛋白與肝細胞癌的研究進展
人工胰島成功用于小鼠
胰島素種類那么多,別再傻傻分不清
胰島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別
胰島素筆有哪些優缺點?
糖基化終末產物對胰島β細胞的損傷及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