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掩鬢:明代女子的“發夾”

2021-05-26 23:49一顆糖豆
環球人文地理 2021年4期
關鍵詞:兩鬢發夾仙人

一顆糖豆

《戰國策》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惫糯映嗝餐?,最注重頭發的修飾。例如在大火的古裝劇《甄嬛傳》《上陽賦》里,劇中女子都是將滿頭青絲高高盤起,各種華貴裝飾點綴其上。

我國古代的發飾種類繁多,最常見的一種叫做掩鬢。掩鬢,又稱“邊花”或“鬢邊花”,插戴于左右兩鬢,因此總是成雙成對,相當于現在的發夾。簪柄均為扁平條狀,插戴時自下而上倒插入發內,用以押發和裝飾。

掩鬢流行于明清時期,已婚婦女在出席正式場合時,往往需要盛裝打扮,“四鬢”都要裝點得一絲不茍,造型多做成帶尾的祥云狀。例如明代顧起元在《客座贅語》卷四中就曾記載:“掩鬢或作云形,或作團花形,插于兩鬢?!睆某鐾翆嵨飦砜?,掩鬢簪首造型確實多作云朵形狀,中間式樣繁復,或累絲,或鏨花,或鑲嵌各色寶石,隨著工藝的精湛,花樣不斷翻新。

作為帝制時代的最后一個漢人王朝,明代的妝飾文化進入了集大成時期。種類繁多、工藝復雜的頭面首飾,是明代妝扮的一大特色。當時的命婦,頭戴一種特制的“髻”,其上插戴各式金銀簪釵頭面,包括掩鬢、分心、挑心、滿冠等組件,裝飾珠光寶氣,雍容華貴。

回顧掩鬢演變歷程,明代與宋元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類型與樣式的增多。在以傳統的云朵造型為主的基礎上,又加飾各種吉祥紋樣,祥云之上托菩薩,又或托塔、托天宮等。從已經發表的資料來看,明代流行的掩鬢紋樣并不止這一類,如《三才圖會》所載,一為鸞鳳,一為仙人。前者多見于皇室,鳳凰是中國先人的藝術創造,是人們心目中納福迎祥的吉瑞之鳥,被譽為“美”的化身。仙人掩鬢則多為江南仕宦之家所用,掩鬢各類圖例的仙人紋樣造型,寓意各有不同?!跋扇撕脴蔷印笔俏鳚h或者更早即已產生的概念,以樓閣宮室象征美麗富足的無憂之境。

鸞鳥花卉和仙人,都是明代以前即已流行的傳統題材,不過明代累絲工藝格外發達,因而能夠在小小的簪首鋪展仙人歌舞于亭臺樓閣的大場面。累絲不僅使首飾的造型更立體,也讓金銀本身變得柔和輕盈,精光內斂,更宜于在鑲嵌工藝中襯托玉石的魅力,同時還豐富了首飾圖案的表現手法,這類工藝在掩鬢的應用中做到了極致。

除傳統題材之外,掩鬢取用的紋樣尚有瀛洲學士圖,它也多見于仕宦之家,所謂“學士文章舒錦繡,夫人冠帔爛云霞”,夫貴妻榮,自是題中應有之義。

猜你喜歡
兩鬢發夾仙人
金婚
開卷有益
唐詩賞讀——仙人
閃亮發夾
少了一個發夾
憶往事感懷
踏青隨筆(新韻)
給仙人的信
給仙人的信
誰丟了一個發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