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專業化與農業經濟區域異質性實證分析
——基于變系數模型

2021-06-02 09:19屈小芳
甘肅農業 2021年5期
關鍵詞:區位商大西北經濟區

張 瑜,屈小芳

河南大學 經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農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是安天下、穩民生的基礎產業。早在2013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的重要思想,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先后考察陜西柞水的“大產業”小木耳、山西大同的“大產業”黃花菜和東三省的“黑土地”,再次體現了“食政為首”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農業穩定發展更顯得尤為重要。

農業專業化是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趨勢和提高農業經濟的重要途徑。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但農業專業化發展時間還很短,未來我國農業發展要想實現質的飛躍必然要通過農業專業化的道路。從廣義上講農業產業專業化是指整個農業系統的專業化水平,是體現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的概念。狹義的看,農業專業化是指農業產業的集群規模。本文從狹義的角度利用區位商和克魯格曼專業化指數等相關指標對農業專業化水平進行測度。我國國土廣袤,地形分布多樣復雜,耕地主要集中分布于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概況也不盡相同。從這一角度講,研究各地區農業專業化與農業經濟的異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以便對不同地區發展農業經濟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

一、文獻綜述

關于農業專業化與農業經濟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現簡要綜述如下:

(一)從區域異質性研究方法的角度看

李泉和陳健[1](2019)基于西北地區五個省份的面板數據,構建固定效應模型,證明結構合理、配置高效的涉農貸款以及財政支農支出對農業經濟增長有正向促進作用;徐敏[2](2010)將全國29省份分為東、西、中三大區域,利用變系數模型考察了金融支農對農業經濟影響的異質性,得出三大區域存在異質性,且西部地區基礎效應最大,東部地區基礎效用最低的結論。

(二)從農業產業專業化角度看

呂超和周應恒[3](2011)利用全國各省份面板數據,選取區位商指標從國家宏觀層面研究了蔬菜產業專業化和農業經濟的關系,表明蔬菜產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有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Todd[4](2005)的研究表明,農業產業專業化吸引了大量資本,從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賈興梅和李平[5](2014)選取區位商和空間基尼系數指標,通過構建協整模型研究了12種農作物的產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表明主要農作物對農業經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農業產業專業化為農業經濟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宋海風和劉應宗[6](2017)選取區位商指標,利用全國省份面板數據研究了農業產業專業化和產業關聯與農業經濟的關系,表明產業專業化和產業關聯都對農業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二者為互補關系;金高峰[7](2013)利用全國各省份面板數據,同樣利用區位商指標研究了種植業產業專業化與農業經濟的關系,表明種植業產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具有較為顯著的正向影響;楊鈞[8](2017)利用PVAR模型研究了城鎮化、產業專業化與農業經濟之間的關系,表明產業專業化對促進農業經濟增長是顯著的、穩定的。李玉梅[9](2018)通過研究河南省各市農業產業集群,表明河南省整體農業產業集群度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經濟增長,并探索了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蔡環宇和巫雪芬[10](2020)研究了江西省各市農業集群狀況,認為各地區應充分發展比較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潛力產業、適度引導支持劣勢產業發展,才能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綜上所述,大多數文獻或立足于國家宏觀層面,或著眼于某區域,又或者考察某些農業作物的產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鮮有研究立足于考察全國不同地域間的異質性。本文在借鑒現有文獻的基礎上,運用個體時點固定效應變系數模型,研究我國八大綜合經濟區農業專業化與農業經濟的關系并分析其異質性。

二、變量說明與樣本描述

(一)變量說明

被解釋變量為農業經濟產值,選取農林牧漁業產值變量,并取對數以避免異方差造成估計誤差,用符號表示。相比于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或純收入,該變量可以更好反映農業經濟增長狀況和未來農業經濟增長潛力。

解釋變量選取產業專業化指數,根據現有研究大多利用區位商方法和克魯格曼專業化指數(穩健性檢驗)對農業專業化水平進行測度,分別用符號和表示。區位商測度絕對產業專業化水平,克魯格曼專業化指數測度相對產業專業化水平。

區位商的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yij表示i地區j產業的產值,yi表示i地區的總產值;ycj表示整個國家產業產值,yc表示整個國家總產值location的值等于1時,表示該地區的j產業專業化程度處于平均水平;大于1時表示高于平均水平;小于1時表示低于平均水平。

克魯格曼專業化指數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xij表示i地區j產業的產值,xik表示i地區總產值;xcj表示除i地區外其他地區的產業產值,xck表示除i地區外其他地區的總產值。special越大,表示該地區該產業專業化水平越高,反之則越??;為避免數據差距過大,將special擴大10倍。

控制變量選取農林牧漁固定資產投資、農林牧漁就業人數和耕地面積、有效灌溉面積、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農業機械總動力等變量。(以上數據均來自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各省歷年統計年鑒等)

(二)樣本描述

選取2009-2016年全國31個省份相關變量構建面板數據模型。由于統計口徑變化導致的數據可得性問題,樣本選擇時間維度較少,截面維度根據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將全國31個省份劃分為八大綜合經濟區,分別為:東北、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黃河中游、長江中游、大西南和大西北綜合經濟區,旨在研究八大經濟區農業專業化水平與農業經濟的關系及異質性。其中,各經濟區具體包含的省份為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東部沿海:上海、江蘇、浙江;南部沿海:福建、廣東、海南;黃河中游:陜西、山西、河南、內蒙古;長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大西南: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大西北: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

如表1和圖1~圖3所示,從總量看,長江中游和大西南經濟區的農業產值最高,大西北經濟區的農業產值最低;從區位商的角度看,大西北經濟區的農業專業化指數最高;八大經濟區中,東北、黃河中游、長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五大經濟區的農業專業化指數大于1,專業化程度較高;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三大經濟區的農業專業化指數小于1,專業化程度較低,其中最低的是東部沿海經濟區。從克魯格曼專業化指數來看,大西北經濟區依然最高,而東部沿海經濟區的相對專業化指數增高至第二,北部沿海經濟區的相對專業化指數依然較低。

表1 樣本描述

圖1 農業產值

圖2 農業專業化指數(區位商)

圖3 農業專業化指數(克魯格曼指數)

三、模型構建與檢驗

(一)模型構建

選取經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作為基礎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基本形式為:,其中K為固定資產投資,N為勞動力,將生產函數取對數,再根據李泉和陳健[7](2019)的研究對模型進行擴展,加入農業專業化指數等變量?;A模型為:

其中Xit表示耕地面積、有效灌溉面積、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農業機械總動力等其他控制變量。

(二)模型檢驗

對于靜態面板數據來說,變系數模型可以考察地區間農業專業化水平對農業經濟影響的異質性。首先檢驗模型適用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利用hausman檢驗得出p值為0.007 1,故應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變系數模型又有諸如個體變系數、時點變系數等諸多不同的類型,為此對不同的模型進行檢驗。具體的模型結果在此不作展示,僅把檢驗結果置于表2。模型設定檢驗如表2所示依次進行,由于各檢驗LR統計量均大于其臨界值,故均拒絕原假設模型,最終選擇區域時點固定效應變系數模型。最終模型為:

表2 變系數模型檢驗結果

其中Xit表示耕地面積、有效灌溉面積、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農業機械總動力等其他控制變量,βi表示區域固定項,γt表示時間固定項。

四、實證結果分析

模型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總體來看,模型各參數均較為顯著,回歸擬合效果較好。農業專業化與農業經濟有如下研究結論:與現有其他研究的結論一致,首先,八大經濟區的農業專業化對于農業經濟的影響效應均顯著為正,表明農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其次,各經濟區又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表3 實證回歸結果

東部沿海經濟區的農業專業化效應為第一梯隊,農業專業化指數每增加1個單位,農業經濟平均增加197.7%,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一效應相比其他經濟區較大。東部沿海經濟區地域優勢明顯,經濟相對發達且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較為完善,因此農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的促進效應較高。但這一效應仍然太大似乎并不可信,將在下面的穩健性檢驗中進一步研究。

北部沿海、長江中游、大西南經濟區農業專業化效應同樣較高,屬于第二梯隊,分別為94.0%、84.7%、85.7%,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北部沿海油料作物、蔬菜瓜果等作物都產量豐厚;長江中游經濟區資源豐富,種類齊全,是農林牧漁業發展的有利地區;并且此三大經濟區農業產業相對集中,農業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產業專業化程度較高。

東北、黃河中游、大西北經濟區農業專業化效應相較次之,屬于第三梯隊,分別為40.4%、51.3%、47.9%,分別在1%、5%、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對于東北經濟區來說,水稻、玉米、小麥、大豆多年來產量都位居全國第一;黃河中游經濟區是我國農業文明的發源地,耕地面積廣袤,糧食產量在全國來看都排名靠前;大西北經濟區雖然農業專業化指數較高,但其農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效應較為一般,這是大西北經濟區地域優勢小、經濟相對不發達、農業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結構亦較為單一導致的。

八大經濟區中農業專業化效應最低的是南部沿海經濟區屬于第四梯隊,為26.9%,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南部沿海經濟區農業產值較低,且其區位商指數同樣較低,但南部沿海經濟區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較為發達、農業產業在全國亦有一席之地,這一效應似乎太低而不可信,同樣在穩健性檢驗中繼續探究。

五、穩健性檢驗

為確定模型結果的穩健性和所選指標解釋能力的準確性,現用相對專業化指數(克魯格曼專業化指數)替代絕對專業化指數(區位商)作穩健性檢驗,模型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除上述實證存疑的東部沿海、南部沿海經濟區農業專業化效應不顯著為正外,其他經濟區的影響效應大部分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采用相對專業化指數后,各經濟區的效應差異有所減小,但各經濟區效應大小所屬梯隊基本上與基準模型無異;且農業專業化顯著的正向促進效應這一基本結果與基準模型保持一致。

表4 穩健回歸結果

六、政策建議

綜上分析,對各經濟區給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首先南部沿海經濟區的農業專業化指數低于平均水平,且對農業經濟的影響效應最低;南部沿海經濟區地域優勢大、經濟發展好,應利用自身優勢大力支持優勢農業、吸引資本流向農業產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縱深發展。

東北、黃河中游、大西北經濟區農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效應均在50%左右;東北耕地面積大且集中,應加強土地合作運營與科學管理、擴大農業機械投入,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水平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黃河中游、大西北經濟區應繼續大力支持發展農業,持續推進農業改革,深化農業產業化;尤其是大西北經濟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農業產業專業化水平高并非代表發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應更進一步的支持引導農業發展,加大農村交通等基礎設施、水利水電等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深入推進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建設。

北部沿海、長江中游、大西南經濟區農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效應均在90%左右;此三大經濟區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管理更加科學、機械投入更多,應進一步完善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體系。

東部沿海經濟區農業專業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效應最高,應進一步擴大優勢;一方面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經濟、金融發達的優勢,吸收不同來源資金,繼續拓寬貸款渠道,加強金融創新,針對特色農業產業提供針對性優惠貸款業務,促進對農業產業的資本投入;另一方面應在本就優異的農業基礎設施上進行細致化完善、在市場化水平較高的基礎上更加科學的支持、管理和升級現代化農業生產設備,爭取將農業產品商品化拔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猜你喜歡
區位商大西北經濟區
大西北的秋色
成都平原經濟區空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變化特征分析
大西北兒女
大西北,神奇美麗的地方
《大西北詩人》 詩選
基于區位商的合肥市產業結構分析及主導產業選擇
文化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效應研究
基于區位商視角下的海南物流需求初探
基于區位商法的新疆現代農業產業空間布局優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