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西縣首陽鎮蒲家山清潔小流域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探析

2021-06-02 09:19魚海霞楊志軍
甘肅農業 2021年5期
關鍵詞:項目區流域生態

陳 榮,魚海霞,楊志軍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甘肅 定西 743000

“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是習近平總書記給與甘肅的重任。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國家、民族發展大計,也是百姓健康生活的保證,保護好甘肅生態環境,對保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甘肅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合力打造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的美麗鄉村,隴西縣結合首陽鎮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成效,在堅持傳統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基礎上,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為重點,山、水、林、田、路、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統一規劃,預防保護、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相結合,按照“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的思路科學布設防治措施。通過清潔小流域的建設,項目區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農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呈現出山青、水凈、岸綠、村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景象[1]。

一、項目區概況

(一)自然概況

隴西縣首陽鎮蒲家山村位于首陽鎮南部,距鎮政府駐地約3km、距縣城約25km,流域總面積3.79km2,水土流失面積3.79km2。項目區地處寧南隴東丘陵溝壑蓄水保土區,為長梁狀黃土丘陵溝壑地形,溝壑縱橫,地形復雜,溝壑上游多為“V”型溝,下游為“U”型溝,較為平緩開闊。項目區氣候屬中溫帶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6.9℃,≥10℃的活動積溫為2 263℃,無霜期165d,年平均降雨量454mm,多年平均蒸發量1 520mm左右,降雨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極不均勻,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降雨歷時短,強度大,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主要由黑壚土、黃綿土及紅黏土組成,成土母質均為黃土。項目區內自然植被稀少,天然植被覆蓋率為18.42%,以禾本科、菊科為主,組成稀疏的植物群落,現有植被主要是人工林和人工草地?,F有水保林69.79hm2,主要樹種有楊樹、柳樹、榆樹、刺槐、沙棘、檸條等。

(二)社會經濟情況

首陽鎮位于隴西縣西部,距離縣城21km,渭水穿境而過,屬渭河河谷平原區。境內316國道、省道209線和西五、首雙、紅李等公路主干道交匯,隴渭高速貫穿全鎮,交通便利。首陽鎮先后被中國特產之鄉評審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黃芪之鄉”,被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農產品定點市場”,被甘肅省鄉(鎮)企業管理局確定為“甘肅鄉鎮企業示范區”,被原甘肅省建設廳評為“全省村鎮建設先進鎮”。

項目區產業主要是種植業,項目區總面積378.94.hm2,耕地總面積231.81hm2,其中坡耕地面積188.22hm2、梯田面積43.59hm2,人均占有耕地0.18hm2;林地面積69.79hm2;未利用地24.45hm2;溝道27.47hm2;其他用地25.42hm2。項目區的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大量種植的主要有小麥、玉米、馬鈴薯、胡麻、黨參、黃芪等。根據2018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蒲家山村經濟總收入為631.0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402.91萬元,林牧業總產值50.78萬元,其他收入177.31萬元,由此可見農業產值占總產值的60%以上。

二、水土流失現狀

項目實施區由于降雨集中,暴雨居多,加之地形支離破碎,溝深坡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嚴重,年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5 600t/km2.a。土壤侵蝕以水力侵蝕為主,伴隨有重力侵蝕。水力侵蝕主要發生在雨水沖刷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區域,比如高陡坡面、新修道路等,重力侵蝕則主要發生在溝頭、不穩定邊坡等區域。

項目實施區總面積為3.79km2,全部為水土流失面積,其中輕度69.01hm2,占18.21%;中度75.52hm2,占19.93%;強烈168.34hm2,占44.42%;極強烈43.65hm2,占11.52%;劇烈22.42hm2,占5.92%(見表1)。

表1 項目區水土流失現狀

三、水土流失治理現狀

由于水土流失對土壤、環境等造成的危害性越來越明顯,蒲家山小流域所在的首陽鎮政府非常重視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區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3.38hm2,治理程度為29.92%,其中:梯田43.59hm2,營造水土保持林69.79hm2。通過初步治理,提高了林草覆蓋度,有效攔蓄了水土資源,減少了水土流失,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治理措施配置

以“治一方水土,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園”為目標進行總體布置。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結合、坡面治理與溝道治理相結合、治下與治上相結合,山水林田路全面規劃,形成喬灌草立體布局的生態體系和梯田、溝渠、水池、道路相結合的工程體系[2]。通過營造水保林、經濟林、封禁治理等措施的有機組合,使坡面徑流層層攔蓄,就近就地入滲,有效控制坡面水土流失,改善流域農業生產條件。根據流域具體地形條件和溝道特征,選擇適宜的溝段布設谷坊、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措施,減輕溝頭延伸、溝岸擴張和溝底下切。

(一)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根據項目區地貌、氣候、水土流失規律和特點,并通過對項目區治理現狀的分析,對坡度小于25°的坡地、植被稀疏的荒山荒溝和村莊周圍布設工程整地造林,植被種類選擇具有觀賞價值的側柏、云杉和牡丹;對坡度較大的一些疏林地和草地采用補植補造和封禁措施,減少人為擾動,通過生態的自我修復進行植被自然恢復。通過營造水保林,封禁治理,提高項目區林草覆蓋度,有效攔蓄水土,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二)溝道治理措施

該項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蒲家山村的剡家溝中部至溝口布設漿砌石谷坊3座,建設淤地壩工程1座,該壩建成后,將形成3.45萬m3的攔泥庫容和2.35萬m3的滯洪庫容,新增壩地0.86hm2。對現狀溝道進行清淤,溝道灘岸采用漿砌石護岸進行防護治理。溝道治理措施的實施不僅防治了溝底下切及溝岸擴張、減少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和人居環境,還通過建壩方式解決了蒲家山村內交通出行問題,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對實現農林牧各業良性互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經濟循環可持續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發展產業

隴西縣首陽鎮將清潔小流域建設與精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爭取項目實施效益最大化[2]。在產業發展上,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打造美麗鄉村規劃布局為重點、以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為目標,著力打造生態觀光農林業體驗旅游,致力于發展綠色鄉村、美麗鄉村、興趣農業,別致新農村、還原原生態農村景象,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由于項目區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單一,水土流失嚴重,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農民生活困難。因此,該縣鼓勵成立經濟林種植合作社,減少糧食種植,大力發展以李廣杏、中華鈣果、美國大櫻桃、金銀花等為主的經濟林果產業,既能促進農民增收又能改善環境,鼓勵發展養殖業,可以在現有林地和經濟林下進行圍欄放養,通過禽蛋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在經濟林和淤地壩背水坡左溝底臺階布設開敞式蓄水池2座,每個蓄水池容量100m3,既能滿足經濟林灌溉用水,還可以進行水產養殖和休閑垂釣,蓄水池周邊布設仿木混凝土圍欄,圍欄高度1m,每隔2m布設立柱,還布設了廊道、人行步道和閣亭供人們休閑娛樂。在經濟林旁邊修建了生產主干道,路面采用天然砂礫石路面,配套了現澆的混凝土U型排水渠,適合做雨水的集流面;道路一側布設行道樹,樹種選擇西湖垂柳,不僅減少了水土流失,還美化了環境。

五、效益分析

(一)生態效益

通過在項目區實施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布設合理的水保措施,項目區增加林草覆蓋率7.9%,由治理前的18.5%提高到26.4%,淤地壩的建設將形成3.45萬m3的攔泥庫容和2.45萬m3的滯洪庫容,將泥沙就地攔蓄,使荒溝變良田,新增壩地0.86hm2,促使溝道實現川臺化,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進而能夠促進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增加林草覆蓋率,有利于保障生態安全。通過林草地提質增效和溝道治理,林草植被覆蓋度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對凈化空氣、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具有顯著效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3]。

(二)社會效益

項目區通過發展養殖業、生態林果業、生態旅游業等支柱產業,促進了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使農業產業向集約化、商品化的經營方向發展,拓寬了群眾經濟收入的渠道,群眾收入得到顯著提高,為群眾改善居住條件及生活衛生、文化教育條件提供物質保障。通過項目的實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增加了保土、保水、保肥能力,還大大增加了土壤入滲、攔蓄地表徑流,減少洪水災害,不僅保障了下游群眾生命財產和生產建設的安全,同時減輕了流域下游工程的防洪壓力,從而促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

六、結論

隴西縣清潔小流域的建設,不僅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蒲家山村的生態面貌,對鄉村旅游業的大力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項目建設,把蒲家山打造成為集水土保持、鄉村旅游和精準扶貧為一體的美麗鄉村,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項目區流域生態
農業水權分配方法研究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間分布與天氣系統分析
“生態養生”娛晚年
長抓政治生態
住進呆萌生態房
《營利》的生態批評解讀
淺談亞行貸款項目對項目區發展的影響
河南省小流域綜合治理調查
稱“子流域”,還是稱“亞流域”?
寶雞峽節水改造工程項目區水資源平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