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智慧校園發展的科學內涵與有效途徑

2021-06-06 04:13李玉順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4期
關鍵詞:智慧校園

李玉順

【摘 要】2015年前后是我國中小學智慧校園發展的突顯時期,當前,智慧校園正日益成為一線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主題。如何理解中小學智慧校園本質特征與內涵,切實從智能時代發展及教育現代化新進程出發建好智慧校園,本文定位在這一意義下,通過進程回顧、內涵辨析、案例呈現等,向一線學校闡明中小學智慧校園發展的科學內涵與有效路徑。

【關鍵詞】智慧校園;體系重構;案例展示

智慧校園實踐的發展

1.智慧校園概念緣起

智慧校園概念緣起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以及由此而聯動的智慧教育概念發展,智慧教育是由社會信息化進程所隱喻的新型教育形態與價值主張。2018年,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是通過人機協同作用以優化教學過程與促進學習者美好發展的未來教育范式”。智慧教育反映著對高質量教學、高品質學習以及對教學系統解構重構的時代要求,是教育發展面向終身化學習、開放教育發展的新型教育生態,這一愿景推動了智慧校園實踐探索,我國自1996年出現數字校園概念到2014年達到研究發表高峰,而智慧校園實踐自2012年至2014年平緩啟動,到2015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前后是中小學從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升級階段發展的轉折點,2019年教育部開啟了“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加速了智慧教育實踐,推進了中小學校數字校園實踐轉段升級。當前,智慧校園已成為廣大中小學校推動教育信息化深度發展的必然選擇。

2.智慧校園的實踐演進

對智慧校園的實踐感知是以平板電腦的課堂教學應用為起點。2011年,iPad在中小學課堂的應用探索推進了移動終端的教學應用,由此,“智慧課堂”“智慧教室”等概念提升了一線中小學校對技術助力現代課堂發展的期待與判斷。智慧教室以移動終端一對一配置為表征,以智能互動教學系統促進師生深度互動,有利于課堂認知、行為和情感目標的統整性達成。智慧教室提升了一線教育信息化實踐者對技術增強型現代教室的熱情,呈現了學校信息化建設新技術賦能的特征及樣貌,出現了對智慧校園實踐的新認知與新追求。

另一方面,我國中小學智慧校園發展是以區域性規劃、探索實踐為路徑,其價值動因是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發展。2015年是中國云計算技術文獻研究發表的高潮,云計算及云服務形態深度影響教育信息化發展模式,“互聯網+教育”蓬勃發展,推動了教育信息化從以學校單體建設進入到以區域教育云集約建設為形態的新階段,云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強烈提升了數據匯聚、融合及其深度應用的價值追求。因此,自2013年起,上海、深圳、寧波及南京等區域先后啟動了區域性智慧校園實踐,對智慧校園個性化特色發展與區域性整體協同進行深度探索。從這個意義上看,區別于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同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等密切關聯,其內在特征不是“個體”意義上的,而是“協同”意義上的產物。2019年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指導文件中,就特別強調示范區建設要同互聯網云服務對接,智慧教育發展的多域協同性、新技術應用的賦能性、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育的進步性等需求明顯。因此,智慧校園是開放協同、數據賦能、育人價值升級發展的新一代數字校園。

如何理解中小學智慧校園

1.中小學智慧校園概述

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該規范反映了20多年來中小學校信息化發展的整體性成果,表征了國家對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的時代引領。

在數字校園與智慧校園交疊發展的時期,如何理解智慧校園概念及其本質特征?整體上比較看,數字校園建設是信息技術自底向上逐漸成長進程中的學校信息化發展概念,是個體應用突破的、自底向上生長的歷經過程,并逐步走向了互聯、互通和聯接,其實踐認知是功能驅動,業務遷移特征是淺層整合。智慧校園則不同,它是學校信息化應用普遍涌現、信息化建設模式云化發展背景下出現的。因此,智慧校園概念是全局視野特征的、整體規劃引導的、開放協同支持的、創新發展驅動的,是數字校園實踐進入互聯、融通階段后的再升級。因此,相比較于數字校園,智慧校園應是系統、整體、數據賦能驅動,能促進教育教學業務深度融合,這些是智慧校園區別于數字校園的基本背景,在此基礎上,智慧校園面向學校辦學實踐具有更豐富、更高層次的價值內涵。

2.中小學智慧校園的本質內涵

在現代教學理論引領和現代教育治理理念發展支撐下,通過智能教育服務支持開放、互聯、泛在、個性的多元學習交互,支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生態發展,智慧校園應包含如下內涵。

(1)教育理念轉變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走向顛覆性創新、走向后制度化教育新探索階段的引領性實踐與思考,它關注整個教育系統解構重構進程,特別是教育管理機制創新和教育系統體制變革,以反映與社會變革的深層次互動聯系。智慧校園是落地智慧教育在學校發展的前瞻性實踐,應在個體學校層面上踐行這樣的價值主張,同步國家教育現代化進程,促進立德樹人、實踐能力發展、創新能力提升,推動大規模班級授課制環境下因材施教及學生個性化發展,以現代化進程引領教育信息化融合實踐新境界。

(2)學習環境再造

智慧教育發展加速了學校學習環境創新,打造高沉浸性、深交互性和富體驗性新空間。在人工智能教育、創客教育、STEM教育等各類創新教育動能綜合推動下,系統化設計和開發創新性專業教室,靈活可變動的教室布局,多樣化學與教活動的開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基于數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體檢表”,設計可重組擴展的公共空間,促進學習區、活動區和休息區相互轉化,彌合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無縫融合的需求,打造面向社區、面向城市、面向社會、面向互聯網的開放性混合式學習環境,賦能積極主動的個性化學習。從“為集體授課而建”轉向“為個性學習而創”,以新型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心理和認知結構發展。

(3)教學方式變革

智慧教育發展加速教學方式變革,積極探索新技術支持下的深度學習和泛在學習,跨越學科之間界限整合課程,推動教學流程再造,打破固定課時結構,努力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教育,讓學習變得個性滿足和按需定制。與此相對應,智慧校園環境下的學習應是主動的、探究的、游戲化的,讓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習知識、養成個性、培養能力,通過網絡延展學習邊界,鼓勵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深度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給學生以價值問題探索、真實任務實踐、虛實空間融合、多種工具應用、開放網絡協同的新型學習體驗,促進學習深層次變革。

(4)課程體系重構

人類智慧來源于知識觀的完整,智慧教育發展背景下,課程建設應覆蓋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課程,并加強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整合優化,聯結學生與自然、社會以及個體經驗,讓知識回歸生活,加強STEM類課程和綜合實踐類課程建設,形成一種更加全面、相互銜接、融會貫通的課程結構體系。以網絡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等方式創新課程形態,豐富課程供給,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精準化、個性化課程服務,把“五育并舉”貫徹到“互聯網+教育”全過程,形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混合式課程體系,為學生核心素養實踐提供系統性的網絡化課程空間支撐。

(5)教育治理精準

對課程規劃、實施及評價進行全周期數字化管理和伴隨式數據采集,對教與學過程行為性記錄數據進行分析診斷,為管理者、教師提供可視化分析報告。采集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生成長過程等綜合素質數據,為教師、學生和家長等提供可視化分析結果,支持學習診斷、學習預警和綜合素質評價等。對目標全場景、全業務、全過程教育數據,如教育管理數據、教學過程數據、學習過程數據及教育教學全過程數據,在充分匯聚、融合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分析、學習分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服務,實時分析學校、教師、學生發展狀態,支持管理者教育決策、教學評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實現學校管理精準決策及精細化的科學管理。

智慧校園發展的北京代表性案例

1.中關村三小——數據互通互融下“大家三小云”建設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是一所面向未來的“顛覆性創新”學校,學校教學空間開放,傳統意義上的各個學科已轉變為跨學科組合的“真實學習”,不同年級孩子生活在一起共同學習。為支撐學校創新發展,學校智慧校園頂層規劃、分步實施、深度推進:在基礎數據層,已建成統一認證中心,實現單點登錄,并與微信打通,師生可通過企業微信和微信公眾號使用“大家三小云”;在平臺層,已建成統一消息中心、統一用戶角色和權限管理及統一的應用管理;在應用層,已有在線學校、教師發展、學校管理、數據分析決策等十余項成功應用;在大數據層,已在新生入學、教師雙向聘任等多個實際應用場景中使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智能決策與數據可視化?!按蠹胰≡啤辈皇莻鹘y“數字校園”升級,而是學校在“互聯網+教育”領域的深度探索。當前,學校正努力通過大數據記錄、收集、分析、應用與反饋,實現用戶定制的實證數據分析與可視化,以實現AI輔助教學、AI輔助管理,支撐大家發現與改進問題,有效提升、促進學校教育共同體成員共同成長。

2.清華附小——基于大數據的智慧校園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努力構建以兒童為中心的校園環境,以先進教育理念引領課程改革潮頭。2011年開展“1+X”課程整合實驗,2014年提出清華附小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知識、能力、態度、思維、價值觀、品格等方面實現整合性發展,確定面向核心素養發展的課程整合路徑,打破原有分科課程壁壘,迄今,圍繞五大核心素養,建成了“1+X”課程體系。當前,服務課程體系實踐,學校智慧校園已建成智能教學、移動辦公、德育評價、校園文化等多個方向的應用,并基于應用積累了大量數據,如學生學業成長過程數據、學生運動情況和體質變化數據、學生德育表現數據等。學校正圍繞不同階段學生進階式成長特征,建構智能相關性分析體系模型,利用每位學生在學習、課堂、運動健康、互動交流等不同維度連續性大數據,圍繞教學、德育、體育等關鍵領域,開展清華附小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綜合素質評價相關性分析,形成智能相關性分析體系,以進一步優化學校育人方法,為教育質量提升提供精細化靶向方向,更好地指導成志少年成長。

在北京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進程中,正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展上述特征的智慧校園實踐。

3.陳經綸中學——智慧校園助力集團化辦學一體化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是朝陽區第一個數字化校園建設試點校,經過十多年建設,學校已構建了“智慧校園”經綸教育云平臺,包括辦公、課改、學習、生活、活動和交流等六大功能,形成了一網+多端(Web端、PC客戶端、移動終端App、微信端)網絡平臺運行環境,全面服務于集團化辦學任務。

目前,結合學校課程改革和智慧校園建設5年規劃,進一步改進提升智慧校園云平臺網絡學習空間架構,加強集團行政辦公、網絡教研科研、網絡課程平臺等的整體打造和補充建設,最終實現集團管理互通、課改互通、教研互通和學習互通。在技術路線上,第一,深度打造網絡學習空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個性化成長,實現每位師生擁有自己的網絡學習空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第二,加強與教育釘釘融合建設,形成智慧校園生態圈,通過教育釘釘客戶端為集團教師間網絡互動辦公、教研等提供更大便利,也為師生互動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第三,加強大數據挖掘與分析,實現數據可視化管理,利用行為大數據為教師及管理者提供及時必要的行為分析、利用知識點大數據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第四,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造智慧型校園,通過VR智慧教室開展地理學科智慧課堂教學研究,利用人工智能識別技術提升學生英語聽力水平、作業自動化識別評判等。

結? 論

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是新型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更是數字校園同步國家新課程改革、新高考改革及當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學校視角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是決定國家教育信息化融合進程的關鍵,伴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發展,教育信息化技術形態走向智能化、服務化發展階段,已深刻影響學校信息化發展形態、模式及內涵,應進一步加強對智慧校園的研究與實踐。

猜你喜歡
智慧校園
大數據時代高校智慧校園信息化建設研究
高等院校智慧校園建設規劃與實現
校園App的設計與營銷
智慧校園安全管理研究
橫跨時空的新興教學環境——國內“智慧校園”相關文獻綜述
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典型應用研究
基于B/S結構的學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智慧校園”浪潮下大學課堂教學改革與設計
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分析與研究
智能云教學系統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