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如何設計有效的線上線下融合教學

2021-06-06 04:13辛竹葉魏寧楊眉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4期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教學設計

辛竹葉 魏寧 楊眉

【摘 要】隨著教育進入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新常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可以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勢相結合,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本文以理論思考為起點,從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全過程出發,歸納了融合教學的典型模式,闡明了教學設計過程,并設計了教學設計支架(任務單),以助力教師開展融合教學設計。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教學設計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國1700多萬教師和2.8億學生經歷了一場超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實踐。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教育進入了“后疫情時代”,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表示:“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將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新常態?!蔽覈逃龑W者李政濤更認為,“人類將全面進入‘雙線教學的時代,深度進入‘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混融共生,即‘雙線混融教學的新時代?!泵鎸@一大趨勢,一線教師將如何設計有效的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既需要深入的理論思考,也需要有效的工具支持。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理論思考

對于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我們在開始具體的教學設計之前,首先要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考,厘清思路,這是設計有效的融合教學的前提。

1.線上線下如何融合

線上線下融合,其本意是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勢相結合,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但大量的研究表明,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自的優勢并不是絕對的,它們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例如:我們通常認為,“講授式教學”“對話式教學”等更適合線下教學,但也有研究表明,如果經過恰當的設計和制作,講授、對話等內容也可以形成更高效的線上學習資源。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學生)的特征,只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做出的教學設計才可能是恰當的。

因此,線上線下的融合,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指向,以提高學習效果為目的,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否則,實踐中很容易出現“線上線下‘兩張皮”“為了融合而融合”的現象。

2.線上活動如何設計

為了展示融合的效果,很多教師都盡力設計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但由于師生在線上的時空分離狀態,以及學生需要面對復雜的交互環境,可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恰恰是,如何讓線上學習活動的設計更高效?如何盡量減少學生線上學習的認知負荷?

在這方面,加拿大學者Terry Anderson提出的“等效交互理論”認為:在線上教學活動的三種主要交互形式(學生—教師、學生—學生、學生—內容)中,只要其中的某一種交互處于高水平,其它兩種形式的交互即使水平較低,甚至不存在,都足以產生深度、有意義的學習,而且不會降低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在Anderson看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學習對象、技術成本、時間限制等因素,設計某一類適宜的線上交互活動,而不必面面俱到。

我們認為,教師應從教學目標以及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更高效融合、銜接的角度出發考慮線上學習活動的設計,盡力避免設計過于復雜的線上學習活動,從而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提高學習效果。

3.技術工具如何選擇

由于線上教學是與技術工具緊密相連的。因此,如何選擇恰當的技術工具來支持線上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線上教學能否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關鍵。

對于線上教學中技術工具的選擇,是否存在一種最優方案?是否一定要選擇最先進的技術工具?邁耶(Richard E. Mayer)關于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表明,更復雜的媒體表現形式無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反而有可能增加學生的認知負荷。比如,如果能通過簡單的二維動畫講解清楚,就不必采用三維視頻方式;而用VR/AR等方式的學習,也不一定比傳統的圖文講解方式(PPT)有更好的學習效果。邁耶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出教學設計的最佳方法,無論你使用什么樣的技術平臺,最佳的教學設計方法取決于學習者的需求,還取決于學習材料的內容,當然還涉及教學環境中許多其他的因素。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研究‘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而不是基于技術能做什么?!?/p>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典型模式

在對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進行理論思考的基礎上,我們對國內大量的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從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全過程出發,為教師歸納出一種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典型模式,其各階段具體的教學(學習)活動及相應的技術支撐方式如表1。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教學設計過程

在呈現了融合教學的典型模式之后,我們針對普遍的融合教學的教學設計過程進行說明。

首先必須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習者(學生)特征進行總體分析,這是融合設計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需要將教學目標分解到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階段,分別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

課前、課后階段均為線上教學,必須依次設計學習活動、學習資源以及相應的支持工具,教師要及時收集學生在課前階段的學習活動成果,了解學情、反饋結果將作為課中教學活動設計的依據之一。

在課中階段,存在著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并行的可能性,教師要對傳統的線下教學進行教學活動和內容的設計,還要考慮線上學習的活動、資源、工具設計。值得一提的是,課中階段的線上教學并非必須,教師可以根據總體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在課前的學習反饋結果進行恰當的設計,不應為了線上而線上,增加學生的學習負荷及教學成本。

課中教學的效果將決定課后的學習活動任務,課后的線上學習通常是對課前、課中所學內容的鞏固與拓展,在傳統的作業設計基礎上,更多設計師生、生生交互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檢驗學生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

了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教學設計過程,將有助于教師有步驟地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好課前、課中、課后的各項教學活動。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設計支架—— 教學設計單

為了輔助教師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設計,我們設計了教學設計單,作為一種教學設計支架,期望能為教師提供助力。

表2是為教師提供的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教學設計單,按照課前——課中——課后的時間順序展開,分為具體的教學目標、活動、教師(學生角色)、內容(資源)和相應的支持工具等方面。

在每個階段的不同教學內容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教師有時是課堂的主導者(講解者),有時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有時是課堂的信息接收者(聽講),有時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學習者。這也反映了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將在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過程中不斷切換。

值得注意的是,設計單是開放式的,在各個環節,活動的多少完全由教學目標以及具體的學情決定。在準備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前,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目標,通過填寫表2來輔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設計。

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因疫情而萌發,在后疫情時代彰顯了它的價值。我們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勇于實踐,進一步探索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內在規律,讓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在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發展上發揮出更大的效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猜你喜歡
后疫情時代教學設計
后疫情時代高職學子服務于精準扶貧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時代”會計教學模式及教學平臺融合研究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境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趨勢
進擊“后疫情時代”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