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中學地理情境教學效果評價

2021-06-23 08:31汪麗娜
熱帶地貌 2021年2期
關鍵詞:公開課一致性權重

陳 喬,汪麗娜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廣州510631)

1 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改)》提出課程設置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要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在真實環境下,探索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1]?!吨袊呖荚u價體系》也提出以情境為載體,實現“四層”考查內容和“四翼”考查要求,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在課標與高考評價體系的指引下,情境教學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學者們對生活情境教學進行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境創設[2-4],情境運用[5-7],情境問題的設置[8-10]等方面,還有學者對情境教學進行評價[11],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鑒。但是,筆者研究發現,對情境教學的評價主要是定性評價,量化評價的研究存在空缺。在此基礎上,從情境教學的現有研究、基本原則出發,通過制定生活情境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對影響地理情境教學的因素進行定量評價,以某中學的公開課為例,對中學地理情境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2 層次分析法簡介

層次分析法是由美國學者Satty 提出的,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用數量的形式來處理和表達人的主觀判斷的方法[12]。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深入分析復雜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和內在聯系的基礎上,將決策者的決策思維過程用較少的定量信息進行數學化,從而為復雜的決策問題提供了簡單的決策手段[13]。

層次分析法包括四個步驟,分別是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構建判斷矩陣、計算權重和一致性檢驗。筆者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四個步驟,建立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中學地理情境教學效果評價模型。

3 建立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中學地理情境教學效果評價模型

3.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在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中,問題中所包含的因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同一層次的因素從屬于上一層因素或對上一層因素有影響,同時又支配著下一層的因素或者受下一層因素的作用,所以一般可以將各因素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13]。

在教學活動中,人是最活躍的要素,也是教學活動得以運轉的關鍵。一般教學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評價,張廣斌[14]也認為在教學情境的基本要素中,情境主體,即教師與學生,處于核心地位。情境教學也是教學活動之一,其主體也是教師與學生。因此,筆者把教師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兩個維度當作準則層,根據學者提出情境教學的原則[15-16],融入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情境教學的八個指標,建立中學地理情境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如表1所示。

表1 地理情境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層次結構

根據表1指標體系結構,將準則層作為一級指標,子準則層作為二級指標。為了減小評價的隨意性,本文根據五級標定法將每個二級指標分為5個評價級別,分別是好、較好、一般、較差、差。設定每個指標滿分為一百分,根據教學過程中每個指標的達成度,賦予不同的分值,具體的評分標準如表2所示。

表2 中學地理生活情境教學效果綜合評價指標評分表

3.2 構造判斷矩陣

由于層次結構中各評價指標在目標衡量中的重要性并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要對每一層中的各個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并對指標的重要程度評定等級,一般以指標Cij表示指標i對于指標j的重要性程度,從而構造判斷矩陣,并用1-9的比例標度來賦值,如表3-4所示[17]。

表3 判斷矩陣示例

以調查問卷的方式,請專家根據地理情境教學的特點,對層次結構中的各個評價指標兩兩對比后賦予對應的數值,從而得到各層判斷矩陣的分值。準則層由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兩個一級指標組成,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對教學效果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賦予這兩個指標同樣的權重,分別都為0.5。

子準則層的判斷矩陣各數值如表5-6所示。

表5 教師教學方面判斷矩陣

3.3 權重計算

根據上述判斷矩陣中的分值,利用方根法,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具體的計算方法如下[17]:

(1)將判斷矩陣中同一行的指標相乘,再開n次方根(n為每一層次中指標的個數),

(2)將各判斷矩陣所得到的向量進行歸一化,即得到每個指標的權重ωi

表4 標度值與含義

表6 學生學習方面判斷矩陣

根據公式(1)、(2),對各層次的評價指標進行計算,根據所得到的各指標的權重,可以計算出各指標的綜合權重ω′,即將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的權重相乘。最終,各指標的權重和綜合權重計算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各指標權重和綜合權重

3.4 一致性檢驗

獲得權重后,需要進一步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如果一致性比率CR>0.1,則說明判斷矩陣構造不合理,需要讓專家重新打分,構造新的判斷矩陣,直至一致性比率CR<0.1。一致性檢驗的具體計算過程如下[18-19]:

(1)計算最大特征值λmax

其中,Aω是指判斷矩陣與列向量歸一化求得的權重矩陣ω之積。

(2)計算一致性指標CI值

(3)計算一致性比率

其中,CI值可以根據上式得出,RI值可以通過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標準值表查出具體數值,如表8所示。

表8 隨機一致性RI表格

根據公式(3)、(4)、(5),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教師教學方面的一致性比率,CR=0.088<0.1;學生學習方面的一致性比率,CR=0.077<0.1,所以滿足一致性檢驗。因此,本文構造的判斷矩陣符合層次分析法的要求,具有合理性。

4 中學地理情境教學評價與分析

4.1 案例的選擇

筆者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三章“產業區位因素”第三節“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為例,選取了某中學地理老師的公開課進行研究。

選取這節課作為案例的原因是:服務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不僅教學素材易于選取,也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這節課是公開課,而公開課的內容是經過教師精心準備和打磨的,必定融入了許多新想法、新理念和新手段,對這種優質課進行分析研究,能夠體現教師在情境教學中的亮點與不足,為其他教師在以后的情境教學中提供參考。

4.2 地理情境教學效果評價

4.2.1 專家評價 專家組8 位成員根據情境教學指標體系中8個指標,對該節課的情境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賦分,最終得出各評價指標的分值,如表9所示。

表9 中學地理情境教學效果各指標評估表

4.2.2 綜合評價值的計算 將各個專家給各個指標打分的分值與各指標的綜合權重進行計算,最終得到各專家對中學地理情境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分,各專家綜合評分的計算步驟如下,

根據表7 和表9,結合公式(6),計算得出各專家的綜合評分,如表10所示。

表10 各專家綜合評分

再取各專家綜合評分的平均值,可得出該節公開課情境教學的綜合得分為80.7,說明該節公開課情境教學效果為好。

5 結語

從綜合得分可知,該節公開課情境教學的分數為80.7,達到教學效果“好”的等級,與傳統的評價結果一致。但教學效果是由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表9中也可以看出,該節公開課中學生的參與性、合作性與應用性的等級均為“較好”。這說明在中學地理情境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所以,該節課的教學效果雖為“好”,但綜合得分較低。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構建知識體系,促進知識的遷移應用,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學地理情境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公開課一致性權重
關注減污降碳協同的一致性和整體性
注重教、學、評一致性 提高一輪復習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測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權重常思“浮名輕”
為黨督政勤履職 代民行權重擔當
一節公開課的誕生記
第一次公開課
公開課,希望不再是作秀
基于事件觸發的多智能體輸入飽和一致性控制
基于局部權重k-近質心近鄰算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