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雜音” 生成精彩

2021-07-11 11:15曾安學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1年5期
關鍵詞:雜音運用策略課堂教學

曾安學

[摘? ?要]文章結合相關例子對如何有效利用課堂中出現的“雜音”,引導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展開探討,以期能夠為教師提供一定的教學參考。

[關鍵詞]雜音;運用策略;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3-0008-02

所謂“雜音”,是指在教學中那些出乎教師意料的觀點、問題或回答?!半s音”折射的是課堂的真實和本真狀況,盡管它有時也許會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打斷原先的教學節奏,妨礙教學的順利進行,讓課堂變得難以駕馭,但只要教師能夠巧妙利用,它就會誘發學生的奇想,催生學生的創新意識,生成課堂教學的精彩。因此,“雜音”是教師應該洞察、善待、接納的重要生成性教學資源。

一、認真傾聽,捕捉天籟

學生在年齡、性格、閱歷、學習經歷、語文基礎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故在語文學習中,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對同一文本的解讀難免存在差異,進而導致課堂教學中時常會出現“雜音”?!半s音”,往往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展示出學生獨特的理解等,因此教師應給予高度關注并認真傾聽。教師要學會傾聽課堂上的“雜音”,并迅速分辨出其中的對與錯;還要學會過濾,科學甄別,迅速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辨別出學生見解的獨特與新穎處,并做出恰當的引導和辨析。如寧鴻彬老師在執教《皇帝的新裝》時,引導學生思考這篇童話是圍繞哪一個字展開故事情節的。寧老師預先設置的答案是“騙”字(騙子行騙,皇帝受騙,官員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但課堂上學生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說是“裝”字 (做新裝、穿新裝、揭新裝),有的說是“欺”字(大人們互相欺騙,小孩結束欺騙),有的說是“虛”字 (大臣、皇帝、 騙子等都是心虛的)……寧老師引導學生比較辨析這些答案,并將學生的認知引向自己的預設。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經常會出現多元化的情況,在教學時,教師不要機械地按自己設定的教學步驟走,要善于聆聽從學生嘴里蹦出來的“雜音”,要及時肯定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成果,及時糾正解讀中的謬誤,捕捉到“雜音”中的天籟。

二、因勢利導,相機點撥

課堂教學不是一個機械執行教案、按部就班的過程,而是一個動態靈活、不斷生成的過程。教師面對的是一群經歷各異、愛好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經常有學生突發奇想的事情發生?!半s音”往往體現的是學生獨特的思維。面對學生的“雜音”,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教育機智,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相機點撥,以有效推進教學進程。如筆者在朗讀《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讀道:“西起九江,東到江陰?!币粋€學生突然插話:“老師,還有一個‘不含你沒讀!”面對學生的突然插話,筆者露出了微笑,因為筆者知道,文章是這樣敘述的:“西起九江(不含),東到江陰?!惫P者隨即表揚了該學生的細致認真,并追問:“‘不含是什么意思呢?”想要解決“‘不含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并不難,學生紛紛說:“‘不含就是‘不包含的意思?!薄澳抢蠋熋靼琢?,這里表示從‘九江開始,但卻不包含‘九江的意思,是嗎?”學生齊聲說是?!澳悄懿荒懿蛔x出來呢?”“肯定是不能的,否則意思就發生顯著變化了?!薄班?,確實是這樣?!惫P者表示贊同。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齊讀這句話。通過探究“‘西起九江,但又不包含‘九江,表明了什么?”這一問題,學生明白了,這體現了消息語言的準確性。通過這個點撥,學生就徹底領悟了消息語言的準確性這一特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對于課堂上學生發出的“雜音”,教師要迅速關注,正確判斷,因勢利導,進而有效推進教學進程。

三、組織討論,見智見仁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面對出乎意料的“雜音”,作為教師,必須靜思“雜音”的成因,把握住“雜音”的內涵,掌控好“雜音”的走向,理智地組織學生對“雜音”展開討論、辨析,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感受、理解不同的思維過程,以形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局面,并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達到求同存異的目的。如筆者在教學“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兩句時,引導學生品味“生”字的妙處。筆者按照教參上的答案,給學生進行這樣的講析:“‘生字寫出明月從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的景象,給人以動態的感覺?!睂W生忙著記筆記。突然有一個學生在下面說了一句:“那作者為什么不用‘升起來的‘升,而用這個‘生命的‘生呢?”這名學生發出的這個“雜音”是很有道理的。于是筆者說道:“對呀!那我們就來討論討論,比較一下,用“生”字與用 “升”字的異同?!睂W生結合詩句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展開熱烈的討論,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頻頻撞擊出思維的火花。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原來,這里的“生”,既表現出“升”的含義,又采用了擬人的手法,使描寫顯得更加形象生動。筆者以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合情合理的思辨,讓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去感悟理解,從而巧妙地消除了學生的“雜音”。

四、對癥下藥,化險為夷

課堂因充滿未知而具有獨特的美麗,“雜音”折射出課堂的真實狀態和學生本真的生命狀態。面對因學生發出“雜音”而造成的課堂危機,教師可以運用教育機智,對癥下藥,巧妙化解。如某位老師在講解《老王》中的這句“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一只眼”時,不知從哪里冒出來一句:“是不是流連于‘萬花叢中,所以……”聽到這,這位老師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全班學生迅速安靜下來?!翱磥硎谴蠹覍Α焕蠈嵉睦斫庥衅?,”這位老師一字一頓地說,“我們一般怎樣理解‘不老實呢?”學生陷入了思考。老師接著說:“比如,有人有小偷小摸的行為,我們會說這個人‘不老實;有人愛撒謊,我們也會說這個人‘不老實。你們說說,老王的‘不老實,可能指哪一方面?”之后引導學生揣摩兩個關鍵詞“光棍”“年輕”,并提問學生:“不老實的光棍會干什么‘壞事呢?不老實的年輕光棍會干什么‘壞事呢?”最后進行總結:“這個‘不老實的說法是否可靠,我們不敢斷定,但我們可以知道,老王在他生活的那個群體中,是被嘲笑的對象,是被當成笑料的,而這恰恰體現了他的‘老實。大家再讀課文,找找老王還有哪些老實的表現?!边@樣做便引到了下文的分析,巧妙化解了危機。

有的教師并不喜歡課堂上的“雜音”,因為處理不好,往往會挫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導致教學不能有序開展,但課堂上“雜音”的出現,又是常有的事。既然如此,教師不如認真了解出現“雜音”的原因,隨機應變,因勢利導,把學生“脫軌”的思維引到課堂動態生成的“軌道”上來。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包容、接納、理解“雜音”,于無痕處化被動為主動,化“雜音”為精彩,以使課堂教學充滿勃勃生機。

(責任編輯? ?農越華)

猜你喜歡
雜音運用策略課堂教學
雜音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小兒心臟聽診雜音知多少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須警惕小兒“心雜音”
“合理情緒療法”在引導學生交往行為中的運用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