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特自由觀視域下的“存在”之思

2021-07-16 06:27王秀翠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存在自由意義

王秀翠

[摘? 要:由尤里·貝科夫執導的《危樓愚夫》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它聚焦于三個不同階級的個體存在對危樓的態度,進而揭示出自由選擇對個人本質的決定性作用。從薩特的自由觀這一新視角闡釋個體存在的悲劇性命運,以此來告誡世人應該在荒謬的世界中不自欺、不沉淪,通過實際行動創造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存在;自由;意義;虛無]

《危樓愚夫》主要講述水管工迪馬為了挽救危樓里的無辜生命,以一己之力對抗俄羅斯整個腐敗的官僚體制的故事。如何處理危樓以及危樓里的800多條人命是影片的核心事件,愚昧無知的底層人民和黑暗腐敗的統治階層與水管工迪馬對待危樓的態度截然不同,三股完全不同的力量明里暗里相互較勁,在針鋒相對的碰撞過程中暴露出俄國當時社會的種種問題。導演將影片的關注重點更多的放在了時代背景下不同階級的人物身上,表現出他對尋常個體生命存在意義的探詢,和對整個俄國社會的荒誕性存在的思慮。影片散發著濃厚的諷刺意味,滲透著深刻的哲學意味。

一、“自欺”或“超越”

存在于人之外的客觀世界即“自在的世界”,它就像一個充滿混沌的封閉式空間,沒有秩序,缺乏理性,具有荒誕性、偶然性和不可知性等特點。尤里·貝科夫借助于高超的拍攝技巧為觀眾創造了一個荒謬的世界,所謂荒謬主要體現在事物意義的顛倒上面。以女市長為代表的統治階級本應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天下為己任,卻因謀取私利視生命如螻蟻;金錢和權力當道,人類反而成為物的附庸;危樓里的底層民眾面對正義漠不關心,在賭博、情色、吸毒中紙醉金迷。影片在連續矛盾中緩緩展開,促使觀眾快速將思考重心放在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上面。

與底層人民的自暴自棄相比,管理層的罪惡似乎更加深重。貝科夫善于運用光效突出社會地位的差異,就在發現危樓異常的那晚,正值女市長尼娜的生日,高級會場里布置精美,與暗淡灰色的危樓形成鮮明差異,危樓里只有潦倒的人生,會所里卻充滿著奢侈和安逸。在危急關頭的二十四小時內,管理層盡可能地美化自己,他們對待危樓的態度不言而喻。徹底讓尼娜放棄自我的是尋求安置房失敗之后,光頭情人對尼娜的勸說,長鏡頭客觀地記錄下兩個人站在雪地里的談話,“尼娜,你別無選擇”、“你什么時候開始關心民眾了”,談話內容字字扎心,他們在近鏡頭下裸露出真實的心理想法。尼娜最初是背對鏡頭的,寓意著她良心未泯,其后她轉向鏡頭,這暗示出她在左右搖擺中偏向了黑暗的一面,自愿選擇了自在的存在。平靜的談話背后隱藏著血雨腥風,令人不寒而栗。

薩特的存在主義是對現實境遇的一種抗爭,他始終希望人作為自為的存在而存在,身處困境積極的笑對人生,實現自我超越。貝科夫把迪馬塑造成影片唯一一個自始至終正義凜然的英雄,他在劇中總共做出兩次關鍵性選擇。其一是在測算出危樓將在十二小時之內倒塌之后,他決定只身一人尋求上級的幫助。他是一個孤獨的勇者,腳步急促的走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節奏有力的音樂聲烘托出現場緊張的氛圍,鏡頭緊跟迪馬,走過一個又一個路口,只顧埋頭暴走的迪馬忘記了時間的存在,完全沉浸在無辜的生命之中,他帶著沉重的心情,似乎走過無數個春夏秋冬。此時伴隨著迪馬的不只有挽救生命的堅定意志,還有對未來諸種可能性的焦慮。其二,九死一生之后,他不顧家人反對,獨自一人疏散危樓群眾。當槍聲響起的那一刻,迪馬更堅定了作為一個人需要從自身出發來尋找存在意義的決心,依附于腐敗的管理機制,只能像動物一樣的活著,弱者要發揚“超人精神”,通過行動改變現狀、創造自身的價值。

二、“超越”之后

人按照主觀意識自由行動不一定能實現人生的意義。舒緩平靜的音樂蓋過了迪馬焦急的喊門聲,爭分奪秒的焦急感與自我麻痹的散漫感形成鮮明對比,面對迪馬的勸說,他們無動于衷,虛晃的鏡頭盡顯愚夫之態。迪馬拼盡所有力氣終于清空了即將倒塌的危樓,他跑到天臺,環顧四周,流下了一滴久違的眼淚,這顆眼淚寓意深刻,里面有無悔、欣慰以及努力過后的無憾,這是他對自己、家人還有800多條生命的一個交代。特寫鏡頭下我們近距離地感受到迪馬如釋重負的心情,然而事情尚未結束,愚夫們非但不感恩,反而對英雄般存在的人物拳腳相踢,群眾們在謾罵聲中重回危樓,只留下蜷縮一團的迪馬躺在冰冷的地上,影片在這一俯視鏡頭下走向結束。極具諷刺意味的是,迪馬逃脫了一手遮天的統治者的暗殺,卻慘遭他奮力救助的800多條生命的傷害,世界的荒誕性暴露無疑,人生來就是體驗痛苦的。

迪馬的最終命運給人類敲響警鐘,它使我們意識到:自由選擇的道路不一定條條暢通,自由選擇的目標不一定都能實現。人是被偶然的拋到這個世界上的,人在初來世界時孤獨無依,現實遭遇致使他們清楚的認識到現存境遇對人性的扼殺,但薩特的自由觀表明人性具有可塑性,有什么樣的選擇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迪馬的父親一生清貧樂道、正直善良,但在迪馬選擇奮不顧身去疏散群眾的時候,迪馬的父親選擇了反對,曾經一貫的原則被打破,這個阻礙因素就是親情。

窮盡所有選擇的可能性之后,依舊沒有改變現狀,此時蜷縮一團的迪馬陷入了虛無。迪馬真正追求的并不只是危樓里的800多條生命,而是讓荒謬的世界重生意義之花,而現實卻狠狠的給試圖改變世界的英雄一記耳光。有追求意味著有實現個體存在意義的希望,沒有追求則意味著永遠不可能創造自身的價值,經過無數辛酸的努力,迪馬的追求還是被荒謬的現實而打敗,堅守內心的東西,那是他生活的意義所在,它的消失必然使人陷入無意義之境即虛無狀態。

三、結語

現實總是把我們推向荒謬的邊緣,向前一步就是萬丈深淵,聰明的人笑對困境,實現自我超越;愚笨的人消極處事,只能自欺欺人。薩特的自由選擇是其“人學”之精髓,如何選擇是每一個人都應時刻思慮的問題,不要驚慌于窮盡所有選擇之可能性,事態依舊如初的境況,因為虛無意味著重生。人生在世最怕“無為”,雖然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但它是對自由的一種否定,否定自由也就意味著否認了自為的存在。人存活于世必須要有追求,因為有追求才會有為之努力的行動,而行動正是存在的意義之源。筆者希望充滿精氣神的一代又一代都能同年輕的蘭波一樣追求到永恒的太陽。

參考文獻

[1]瓦爾特·比梅爾著,孫周興,李媛譯.當代藝術的哲學分析[M].商務印書館,2016.

[2]薩特著,陳宣良等譯,杜小真校.存在與虛無[M].三聯書店,2014.

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 山東? 濟南? 250300

猜你喜歡
存在自由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懷疑與存在:米蘭?昆德拉《慶祝無意義》
淺析笛卡爾之“上帝”觀
詩里有你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癢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