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中的戲劇實踐

2021-08-05 07:56田沁鑫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典籍戲劇文化

田沁鑫

2019年10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了文化類節目《故事里的中國》。節目通過“戲劇+影視+綜藝”的綜合表達方式,演繹經典片段,訪談主創人物,再現真實故事背后的感情力量。

《故事里的中國》將影視、戲劇、綜藝三重藝術形式融合呈現,致力于打造一個殿堂級的文化新品類。節目將戲劇搬上電視,首創“1+N”多舞臺空間,進行多線并行的立體敘事。

《故事里的中國》通過系統梳理與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現實主義題材的文藝作品,從中選取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優秀人物和故事,融合影視、戲劇、綜藝等藝術手法,以此串聯新中國的影像藝術博物館,挖掘經典背后蕩氣回腸的真實印記和時代精神。

中國戲劇在一個電視平臺上播出,參與文化節目的錄制,這讓國家話劇院有了一次向全國觀眾展現的機會,也讓中國戲劇能夠參與到文藝精神的傳播、文化精神的傳承、文藝精神的接續中。

從2019年到2020年,《故事里的中國》錄制了兩季節目。節目播出后獲得了全國觀眾的喜愛和大量的好評。

第一季主要是以優秀的經典電影、小說,以及優秀的電視劇為梳理對象,選題涉及《烈火中的永生》《永不消逝的電波》《平凡世界》《智取威虎山》《人到中年》《青春萬歲》《橫空出世》等很多有影響力的新中國文藝作品。

第二季節目重點關注了脫貧和戰疫,對獲得國家榮譽稱號的榜樣人物進行了悉心梳理。其中,《扶貧路上》講述了廣西百色柏尼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跡。黃文秀是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的一名碩士研究生,廣西人。畢業之后,她支援家鄉建設,在廣西百色宣傳部任職。在做第一書記的一年零兩個月時間里,她做了三大本的貧困戶建檔立卡;一年零兩個月時間里,她走訪100多個貧困戶,幫助種植沙糖橘、搞好亮化工程,搞好道路硬化工程,帶領柏尼村的群眾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在這一場脫貧攻堅戰里,這個優秀的青年黨員付出了她的生命。

我在她罹難的第十天,帶著劇組到了樂葉縣。我們曾在百色宣傳部組織采風的時候見過她,黃文秀是一個非常陽光、充滿正能量的女孩。雖然我們沒有交流過,但我心里依然非常難受。這個姑娘在一年零兩個月時間里,沒有休息過一天。我看過她的扶貧日記,也是依據她的扶貧日記,創作了《故事里的中國》第二季的第一期《扶貧路上》。我們在創作的時候,用了一個很詩意的方式,來講述這個姑娘的美好。作為一個青年黨員,她說過一句話,“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她作為共產黨員,譜寫了脫貧路上的青春之歌。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人民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員的故事。文藝是可以矗立于時代的,《故事里的中國》用新時代的話語方式回憶經典,用真人、真事、真情呈現一個時代的風貌和國家精氣神,它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

2021年大年初一晚上,中央一套黃金時段播放了《典籍里的中國》第一季《尚書》。

《典籍里的中國》聚焦享譽中外、流傳千古的典籍,講述了從典籍出發的中華文明史。節目依托典籍的文化IP,另辟蹊徑捕捉典籍中的亮點,把“珍珠”串聯成文化之鏈,構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見的文化傳播、交流的歷史圖譜。節目通過歷史空間、現實空間兩大舞臺創新節目形式。在歷史空間中采用影視化拍攝手法,對典籍的故事進行可視化呈現。節目結合環幕投屏、AR、實時跟蹤等舞臺技術,展現千年歷史中經典書籍的誕生源起和流轉傳承。

《典籍里的中國》用戲劇方式,用大戲劇的概念,串聯起90分鐘文化訪談節目。以主持人撒貝寧和古代先賢跨越古今對話的方式,作為《典籍里的中國》一個主線索。先賢們和現今的觀眾對話,給觀眾帶來熟悉感。主持人和先賢默契的對話、流暢的時空銜接,仿佛通過現代人的翻譯實現了古今時空的無縫連接。

選擇優秀的典籍,用戲劇的方式來助力時代,用戲劇的方式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用中國燦爛的思想精神,用《典籍里的中國》這樣一個電視節目,向更多的觀眾傳播中華民族燦爛的思想文化,讓今天的觀眾更加愛國。

傳統文化故事的現代表達

《狂飆》是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詞作者田漢的一生的傳記體故事,它讓更多的觀眾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詞作者是一個大藝術家。

《北京法源寺》這部戲是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的,根據李敖先生的中長篇紀傳體同名小說《北京法源寺》改編。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優秀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奚美娟老師飾演慈禧,中國國家話劇院非常優秀的演員賈一平飾演譚嗣同。故事情節選取了戊戌變法失敗后情勢非常緊張的10天。這部戲里,有的是大的家國情懷,生動緊張的故事情節、真實優秀的演技,贏得了觀眾的鼓掌,也感動著觀眾。

《青蛇》這部戲采用的是國際合作的方式,舞美設計是德國人、燈光設計師是英國人、作曲是蘇格蘭人。景觀從浙江的西塘到周莊、到烏鎮,再到錢塘江觀潮;隨后到嘉興、到杭州,最后到達上海?!肚嗌摺愤@部戲來到歐洲,讓歐洲的藝術家們領略了中國南方的水鄉氣質,這次合作讓所有參與的歐洲藝術家深深迷上了中國。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以公寓為背景的室內戲,舞臺被隔成兩個時空,舞臺右側是十年前男主角佟振保和紅玫瑰相識的公寓,左側是十年后佟振保和妻子白玫瑰孟煙鸝現在進行時的空間。同一個舞臺被一分為二,人物以兩個不同時期的男主角佟振保講述了他的人物變化。一個是成熟的、社會化的佟振保,一個是心理健康、單純的男孩佟振保。兩個時期的佟振保形成鮮明對比,觀眾可以看到人物內心的真實反映和變化,相當精彩。

《長征》是一場講述行走的戲,要想表演兩萬五千里長征路的移步換景,難度非常大。如果從景上解決不了,找不到一個更立體的空間結構的展現,就無法表達這一場意志的勝利。我們在舞臺上搭了一個18米的橋,當紅軍每一次輾轉的時候,都有弦樂響起。紅軍戰士走在白山黑水之間,激昂的音樂不斷響起,表達著對紅軍戰士的無限敬仰之情。

以歷史為背景的作品能夠讓當今的觀眾接受,讓重大題材有吸引性,國家話劇院不斷地以實踐證明。堅持貫徹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深化國有院團體制改革的指導精神》,致力于戲劇人才培養、表導演藝術研究,塑造國家舞臺藝術形象,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作為創作者注重向中國傳統戲劇和當代西方戲劇學習,致力于有中國特色的話劇演劇體系實踐探索和研究發展。

中國戲曲從先秦到漢百戲,到唐參軍戲,到宋金院本,到元雜劇,到600年前的昆曲,200年前的京劇,結合了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和之美”、受道家文化影響的“超脫之虛”、受楚騷文化影響的“夸飾之奇”、受禪宗文化影響的“意境之說”,結合2000年的演劇流變走到了今天,偉大的東方民族、優秀的演技觀、表演與導演藝術,都是深深值得今天戲劇人學習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文化自信,要先有文化自知,有了自覺,才能夠有自信。所以,我們戲曲人正深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以滿懷驕傲的文化自信講述中華民族的偉大歷程!

責任編輯/孫燕麗

猜你喜歡
典籍戲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傳統戲劇——木偶戲
戲劇評論如何助推戲劇創作
誰遠誰近?
論戲劇欣賞與戲劇批評
國家典籍博物館展覽所見文明交流互鑒
少數民族典籍翻譯出版的探索與思考
連連看
古代典籍分類中之事物分類法探源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