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脊液乳酸、NF-κB及BAFF對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轉歸的預測

2021-08-07 07:56李博蔣銘張志國張程文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1年7期
關鍵詞:下腔清除率腦脊液

李博 蔣銘 張志國 張程文

顱內動脈瘤是因顱內動脈局限性異常擴大引發動脈瘤樣病變而導致的腦血管疾病,調查研究顯示,約85%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因顱內動脈瘤破裂所致[1]。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的首選有效方案。研究發現部分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存在疾病復發、再出血等預后不良的風險[2]。因此,及時評估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轉歸情況,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

乳酸是細胞發生無氧代謝時的產物,被作為判斷危重癥患者無氧代謝和組織灌注的敏感指標[3]。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細胞內重要的轉錄因子,可在第一時間對有害細胞的刺激做出反應,調控基因轉錄。B 細胞活化因子(B cell-activating factor of the TNF family,BAFF)屬于調控機體免疫應答的B 淋巴細胞的一種共刺激因子。本研究就腦脊液乳酸、NF-κB 及BAFF 檢測對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轉歸中的預測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19 例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隨訪3 個月。研究對象納入指標:①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顱內動脈瘤診斷標準[4],均為單發;②均存在瘤體破裂出血表現;③臨床資料完整者;④符合手術治療指征者。排除指標:①存在其他系統病變或惡性腫瘤者;②存在嚴重心、肺、肝等器官功能不全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不能接受隨訪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受試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腦脊液乳酸:采用GEM Premier 3000 儀器檢測患者術后0~72 h 時腦脊液乳酸水平,計算術后72 h 乳酸清除率,術后72 h 乳酸清除率=(術后0~24 h 腦脊液乳酸值-術后48~72 h 腦脊液乳酸值)/術后0~24 h 腦脊液乳酸值×100%。以術后72 h 乳酸清除率的10%為界限,清除率≥10%為高清除率,清除率<10 為低清除率[5]。

BAFF:于患者術后24 h 內常規腰椎穿刺抽取腦脊液3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r=10 cm),取上清液,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法測定BAFF 水平,由北京美康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檢測所用的試劑,根據說明書步驟操作。異常增高:BAFF≥500 pg/mL,正常:BAFF<500 pg/mL[6]。

NF-κB:采用鏈霉素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儀器為ELECSYS2010 羅氏電化學發光分析儀。所有顱內動脈瘤標本組織于手術切除后即使用10%甲醛固定,組織切片后脫蠟、水化,具體方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執行。每批切片染色均用已知的NF-κB 陽性表達的顱內動脈瘤組織切片當陽性對照,以磷酸鹽緩沖液代替一抗作低表達對照。結合陽性細胞百分比和染色強度判定NF-κB 結果[7]:陽性細胞百分比評分:<26%為1 分,26%~50%為2 分,51%~75%為3分,>75%為4 分。染色情況判定:0 分為無色,1 分為淡黃色,2 分為棕黃色,3 分為棕褐色。兩項評分之和≤2 分為陰性,≥3 分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評估患者預后情況[8],mRS 評分0~2分者歸為預后良好組,mRS 評分3~6 分者歸為預后不良組(包括死亡患者)。比較兩組腦脊液乳酸、NF-κB 及BAFF 表達情況。②分析影響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轉歸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描述,行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n(%),(±s)]Table 1 Comparison on basic data between 2 groups[n(%),(±s)]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n(%),(±s)]Table 1 Comparison on basic data between 2 groups[n(%),(±s)]

組別預后不良組預后良好組t/χ2值P 值n 33 86--男/女12/21 26/60 0.412 0.521平均年齡(歲)49.73±7.24 48.98±8.21 0.460 0.646高血壓病史19(57.58)37(43.02)2.027 0.155糖尿病史12(36.36)19(22.09)2.521 0.112吸煙史11(33.33)26(30.23)0.127 0.744

2.2 兩組腦脊液乳酸、NF-κB 及BAFF 表達情況

預后不良組腦脊液乳酸明顯低于預后良好組,BAFF 水平及NF-κB 陽性率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圖1。

表2 兩組腦脊液乳酸、NF-κB 及BAFF 表達情況[n(%),(±s)]Table 2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actic acid,NF-κB and BAFF in the two groups[n(%),(±s)]

表2 兩組腦脊液乳酸、NF-κB 及BAFF 表達情況[n(%),(±s)]Table 2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actic acid,NF-κB and BAFF in the two groups[n(%),(±s)]

組別預后不良組預后良好組χ2值P 值n 33 86陰性5(15.15)45(52.33)--腦脊液乳酸(%)7.29±1.82 8.53±2.62 2.495 0.014 BAFF(pg/mL)585.86±164.38 446.55±151.78 4.380<0.001 NF-κB陽性28(84.85)41(47.67)13.528<0.001

圖1 NF-κB 免疫組化染色(SP,×400)Figure 1 NF-κB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SP,×400)

2.3 影響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轉歸的單因素分析

患者性別、高血壓史、糖尿病史、手術方式非影響影響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轉歸的單因素(P>0.05),年齡、Hunt-Hess 分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腦脊液乳酸、NF-κB 及BAFF 表達為影響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轉歸的單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轉歸的單因素分析Table 3 simple 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rupture hemorrhag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2.4 影響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轉歸的多因素分析

非條件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顯示,年齡、Hunt-Hess 分級、GCS 評分、腦脊液乳酸、NF-κB及BAFF 表達是影響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轉歸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影響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轉歸的多因素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rupture hemorrhag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3 討論

研究統計,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治療后,預后不良的風險仍較高[9]。積極尋找可在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早期發現病情變化并判斷預后的指標,對改善患者預后轉歸的臨床意義重大。

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伴隨著能量代謝改變,而能量代謝危機預示著患者不良預后的轉歸,乳酸作為神經損傷后能量代謝危象和疾病發生發展的標志物越來越受到關注[10]。目前國外許多學者已把乳酸作為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潛在損傷生物標志物進行研究,但研究結果仍存在爭議[11]。Ren 等[12]研究表明腦脊液乳酸與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預后相關,但Uno 等[13]研究卻認為腦脊液乳酸與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預后無關。Razaghi 等學者[14]研究認為,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乳酸被排入腦脊液中,因此腦脊液乳酸檢測在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中的變化情況值得探討。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預后不良組腦脊液乳酸明顯低于預后良好組,腦脊液乳酸<10%的患者預后不良的風險越高,這一研究結果與既往文獻報道結果一致[15],表明檢測腦脊液乳酸對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有指導意義。

NF-κB 是近年來發現的重要轉錄因子之一,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中,可與B 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κ 輕鏈基因的增強子κB 序列特異性結合,活化的NF-κB能夠上調細胞間黏附因子的表達,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侵襲及轉移。Obuchowska 等[16]研究發現,NF-κB 在腦動脈瘤形成初期被激活,同時對下游基因的表達起上調作用,通過人為干預減少NF-κB 后,腦動脈瘤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本組研究結果提示NF-κB 可作為評估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轉歸的重要指標之一。BAFF是一種促炎細胞因子,被認為是一種類似C 反應蛋白的物質,可反映機體的炎癥水平。目前許多研究表明BAFF與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及病情進展有關[17]。本組研究結果提示BAFF與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轉歸存在一定相關性。BAFF水平的增高可加重顱內動脈瘤患者的炎性反應,繼而加重顱內動脈管壁持續性損傷。BAFF異常升高的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后預后不良的風險大,提示BAFF在評估患者預后情況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綜上所述,腦脊液乳酸、NF-κB 及BAFF 與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術后轉歸密切相關,可作為預測患者預后的潛在分子標志物。

猜你喜歡
下腔清除率腦脊液
膀胱鏡對泌尿系結石患者結石清除率和VAS評分的影響
綜合護理對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腦損傷的臨床干預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門的下腔靜脈損傷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腦脊液藥物濃度與結核性腦膜腦炎療效的相關性
自發性腦脊液鼻漏誤診變應性鼻炎一例
昆明市女性宮頸高危型HPV清除率相關因素分析
劇烈頭痛?
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為什么容易再出血?
腦子也是水做的
常規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臨床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