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職業生涯教育研究現狀可視化分析

2021-08-09 10:59趙益樞
職教通訊 2021年6期
關鍵詞:職業生涯教育可視化分析

特約主持人:李興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人按語:面對新高考制度的改革、畢業生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結構性失調以及新冠疫情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猛烈沖擊,職業生涯教育作為增強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緩解就業壓力與促進合理就業的有效舉措,引起了教育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關注,被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區域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狀況,紛紛出臺相關政策,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資源支撐。但是,如何在實踐中切實提高職業生涯教育質量,實現預期目標,是學校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本專題緊緊圍繞推進職業生涯教育高質量發展這一研究主題,分別從職業生涯教育研究現狀、新技術時代職業生涯教育的因應策略、后疫情時代職業生涯教育的實施策略、學科教科書中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構建四個方面探索職業生涯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路徑,試圖破解理論研究滯后、實踐形式狹窄化以及缺乏系統性等痛點和難點,以期為我國職業生涯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摘 要:運用CiteSpace軟件對我國2001—2020年職業生涯教育相關文獻從年度發文量、期刊、研究者、研究機構、關鍵詞和突現詞等六個方面進行分析,發現該時間段我國職業生涯教育研究領域年度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職業教育類期刊為主要來源期刊,《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的刊載量位居第一;高產研究者多來自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多由普通高等院校組成,華東師范大學的發文量位居榜首;研究中的關鍵概念模糊,關注的教育層次和類型較豐富,涉及到的國家多為發達國家,側重于為現實服務,學科滲透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學科上;突現詞體現出一定的政策導向。為此,后續應加強研究的規范性,緩和無序性;加強研究的多元性,打破不平衡性;加強研究的協同性,避免孤立性。

關鍵詞:職業生涯教育;可視化分析;CiteSpace

基金項目:北京師范大學社科橫向課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探索研究”(項目編號:SKHX2020179)

作者簡介:趙益樞,女,北京師范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2020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4-7747(2021)06-0022-10

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職業生涯教育是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樹立正確職業觀和崇高職業理想、提升職業適應能力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與手段;另一方面,職業生涯教育可以有效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減少人力資本的浪費,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1]?!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普通中學職業指導教育實驗綱要(草案)》《職業指導辦法》等文件都對職業生涯教育進行了相關規定。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也出臺相關政策,致力于推進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如上海市出臺的《上海市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十二五”行動計劃》、山東省出臺的《關于做好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意見》等。

為進一步了解職業生涯教育的研究脈絡,探究該領域研究的發展趨勢,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該領域的研究情況進行分析,以期為職業生涯教育的理論完善和實踐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研究設計

(一)數據收集與處理

本研究以CNKI數據庫為數據來源,采用高級檢索的方式,匹配方式選擇“精確”,以“職業生涯教育”為關鍵詞檢索中文文獻,共得到2001—2020年的相關文獻2 924篇。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本研究主要選用學術期刊、學位論文、特色期刊、學術輯刊中的文獻,剔除學術輯刊中的前言和導言部分、會議、報紙、成果以及重復文獻等內容后,共得到有效文獻2 815篇。在CNKI網站上將收集的數據轉換成Refworks格式并導入CiteSpace軟件后,將時間范圍設置成2001—2020年,時間分區設置為1年,選擇作者、研究機構、關鍵詞等作為分析對象,其他選項均保持默認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綜合運用知識圖譜法、詞頻分析法等具體方法,利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有效文獻進行計量學分析,繪制出科學知識圖譜。一方面,分析近二十年職業生涯教育研究的年度發文量、來源期刊、研究者、研究機構等,并對重點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了解研究現狀;另一方面,繪制高頻關鍵詞列表,分析文獻的高頻關鍵詞和突現詞,探索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為該領域的后續研究提出建議。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發文量年度分析

為探究研究者在不同時間對職業生涯教育的關注程度以及該領域的研究熱度,本研究對2001—2020年間職業生涯教育文獻的年度發文量進行分析,并繪制出如圖1所示的折線圖來反映年度發文趨勢。圖1顯示,在近二十年中,2001年的發文量最少,僅為一篇,即李愛梅在《中國人力資源開發》上發表的《職業指導理論及其實踐》[2],這也是CNKI中收錄的關于職業生涯教育的最早文獻;2019年的發文量達到峰值,共有322篇。

觀察圖1的關鍵時間節點可以發現,職業生涯教育相關文獻的年度發表情況大致可分為穩步發展(2001—2011年)和波動發展(2012—2020年)兩個階段。在穩步發展階段,發文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且增長較緩慢,平均每年增加21篇。在波動發展階段,年度發文量出現了起伏現象,且在2019—2020年間發文量出現較大幅度跌落,是二十年間波動最大的一次,但這并不意味著職業生涯教育的研究熱度不再。根據CNKI的預測,2021年以“職業生涯教育”為主題詞的文獻預計發表301篇。雖然預測值僅能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相關文獻的年度發表量有再次升高的可能性。綜上所述,近二十年該領域的年度發文情況總體呈上升趨勢,且逐漸趨于穩定。

(二)期刊分布與分析

我國職業生涯教育文獻刊載量位于前10名的期刊如圖2所示。其中,《職業技術教育》以51篇的刊載量位居榜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以48篇的刊載量位居第二名,《現代職業教育》以44篇的刊載量位于第三名?!督逃c職業》《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等多家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出現在圖2中,可見相比于普通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

(三)研究者分布與分析

研究者是助推學科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分析研究者的論文發表量可以了解該領域最活躍的研究者,有助于開展交流與合作[3]。在本研究選取的有效文獻中,發文量不低于5篇的研究者一共有8位,如表1所示。其中,黃偉慧和蔣乃平以7篇的發文量并列居于第一名。在該領域的研究者群體中,發文量不少于5篇的研究者占極少數,這反映出該領域業余作者較多,而開展持續研究的作者較少。進一步分析表1中研究者的單位可以發現,高產作者主要來自于包含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各類高校。

(四)研究機構分布與分析

研究機構分布可以了解該領域研究的學術資源分布,有助于開展定向交流和合作[4]。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本研究對相關聯的機構進行合并整理,如將“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和“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等機構合并為“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發現,發文量不低于15篇的研究機構共11個,如表2所示。其中,華東師范大學以46篇的發文量位居榜首且遠超其他機構,它也是唯一一個近二十年發文量占職業生涯教育文獻總量超過1%的研究機構。

觀察表2可以得知:第一,目前職業生涯教育領域的高產研究機構主要由普通高等院校構成,如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代表的師范類高校和鄭州大學等綜合類高校,職業院校以及教育部或者地方政府所屬的研究所數量較少,可見普通高等院校是近年來職業生涯教育研究機構的中堅力量;第二,研究機構的發文量和文獻的首發年份未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五)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能夠最直接地反映和概括一篇文章的主題和內容,通過對關鍵詞詞頻高低的統計可以清楚地了解和判斷某時段內的學科、機構及期刊的研究熱點[5]。為保證數據的可靠性,本研究對同義關鍵詞進行合并,如將“中職學?!焙汀爸械嚷殬I學?!焙喜椤爸新殞W?!?。本研究運用CiteSpace軟件對2 815篇有效文獻的共現關鍵詞進行分析,繪制出近二十年職業生涯教育領域的高頻關鍵詞列表(見表3),由此發現該領域研究呈現出以下六個特點。

第一,職業生涯教育相關概念模糊,該領域未形成共同的話語體系。例如,在表3中,存在部分關鍵詞的內涵和實質與“職業生涯教育”相似,如“職業生涯規劃”“生涯教育”“職業規劃教育”等,可見研究者在該領域的專業術語方面暫未達成共識,各個相似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不甚明確,這可能會造成研究重點的分散,影響研究熱度,不利于該領域的深度研究。

第二,研究主要關注的教育層次涉及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表3中的關鍵詞有“高?!薄爸新殞W?!薄案咧小币约啊爸行W”等,反映出研究者關注到了從小學階段到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F有研究中也包含研究生階段的相關內容,如高文龍于2013年發表的《現階段我國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研究》[6]等,但因為研究總量較少,并未出現在高頻關鍵詞列表中。在各教育層次中,研究者們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高等教育層次,探析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三點:首先,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后將面對就業的抉擇,他們對職業生涯教育相關課程的需求更加迫切;其次,我國現有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尚未完善,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其他教育階段的課程較少且易被忽視;最后,面對人才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結構性失調的矛盾以及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長的現狀,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愈加嚴峻,急需就業指導為其提供幫助。

第三,研究關注的教育類型涵蓋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表3顯示,在前20位高頻關鍵詞中,出現了5個與職業教育直接相關的關鍵詞,即“職業教育”“高職院?!薄爸新毶薄爸新殞W?!焙汀案呗殞W生”,可見在職業生涯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對職業教育的關注程度超過了普通教育,這可能與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有關。職業教育“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其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等皆與就業緊密聯系,而職業生涯教育可以成為職業院校落實辦學方針的抓手,因為職業生涯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和科學擇業,將個人的職業發展與社會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人—職匹配的效率和質量。

第四,除我國外,研究涉及的國別主要是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我國關于職業生涯教育的研究起步較晚,大陸地區在本世紀才逐步出現相關研究,而職業生涯教育的理論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20世紀初的職業指導(Vocational Guidance)理論[7]。當時,隨著世界經濟周期波動和失業問題的加劇、職業分化的加速,在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職業生涯教育應運而生并得以繁榮發展。國內研究者將視線聚焦于此,主要目的是學習其成熟先進的經驗,借鑒其相對完整的生涯教育理論、系統化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以及較為科學的生涯教育模式,并應用于我國的教育教學實踐中[8]。

第五,研究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多為現狀、問題、對策、啟示和策略等。從這一角度講,職業生涯教育領域的研究涉及應然和實然等多個層面的內容,較為全面??偟膩碚f,比較集中的研究視角有三個:其一,立足于我國國情,以職業生涯教育現狀為中心,剖析其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其二,以其他國家的職業生涯教育經驗或者社會認知職業理論、職業指導理論等相關理論為中心,基于比較的視角,結合中國特色,探索本土化的實踐路徑;其三,以國內某一熱點視角(“雙創”、核心素養等)或新興背景(新高考改革、“互聯網+”、新時代等)為研究中心,挖掘職業生涯教育較為細化的實施舉措。

第六,職業生涯教育研究在學科滲透方面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學科上。事實上,學科滲透不僅可以通過思想政治這一學科,心理健康教育和創業教育乃至生物、化學、地理、英語等學科教學都可以與職業生涯教育相聯系,也受到研究者不同程度的關注。但是,和其他學科相比,目前我國思想政治學科教材中涉及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更多,因而很多研究者將視線聚焦于此。

(六)突現詞分析

突現詞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出現頻次比較高的詞,其變化能反映這一時期學者們在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也是一種對該領域演化發展趨勢的判斷依據[9]。CiteSpace軟件的可視化結果顯示,本研究選取的2 815篇有效文獻存在25個突現的關鍵詞,按出現時間進行的排序如圖3所示。下面主要從強度和時間跨度兩個方面對突現詞進行簡要分析。

1.突現詞的強度。在科學知識圖譜研究中,突變值(即突現詞的強度)能夠較好地衡量關鍵詞在短期內的變化情況。強度越高的突現詞,代表著與之相關的研究主題在短期內受到較高的關注,因而該類主題一般為本學科研究的熱點領域[10]。按照強度(strength)對突現詞進行排序,排名前五位的突現詞如表4所示。

表4顯示,“新高考”以12.51的強度位居榜首,可見這一突現詞在近幾年的研究熱度頗高。在CNKI網站上設置關鍵詞“職業生涯教育”并含“新高考”,共得到有效文獻95篇,占本研究有效數據的3.37%?!靶赂呖肌敝阅芎吐殬I生涯教育產生較為密切的聯系,主要是因為在201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后,新的高考政策以“6選3”或“7選3”的形式進行,學生不同的選擇對應著不同的專業和職業,因此,如何讓學生作出正確選擇變得迫切,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選擇[11]。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在高中乃至初中階段實施職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突現詞的時間跨度。突現詞的時間跨度展現了該關鍵詞被集中使用的時間情況。突現詞的時間跨度越長,該研究熱點存在的時間也越長。在本研究中,大部分突現詞的時間跨度在三至四年,超過四年的突現詞較少,其中,“職業生涯設計”“大學生就業”和“高中生”的時間跨度皆為六年,并列居于第一名。但需要注意的是,突現詞的強度和時間跨度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關系,對比“大學生就業”和“職業指導”二者就可以發現,時間跨度長的突現詞,它的強度不一定會高。

三、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1.從文獻發表的年度趨勢來看,國內職業生涯教育的相關研究起始于2001年,在此之后,年度發文量經歷了從穩步上升到稍有浮動的情況,并于2019年達到頂峰。根據CNKI的預測,該領域的研究熱度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會產生斷崖式下跌的景象??偟膩碚f,文獻發表情況反映出近二十年該領域呈現出穩步發展的態勢。但是,即便是在“新高考”改革以及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下,該領域的文獻在整個教育學科中占比依然較低,這說明職業生涯教育的研究工作未受到學科內部應有的重視。

2.從文獻期刊分布情況來看,職業生涯教育相關論文多發表于職業教育主流期刊,刊載量位于前十名的期刊中,職業教育類期刊占比60%??梢?,在職業教育領域內,職業生涯教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研究方向。

3.從研究成果的來源來看,在研究者中,高產作者多來自高等院校;在研究機構中,主流研究機構多為各類普通高等院校,尤以師范類高校為主??梢?,研究成果的來源較單一,高等院校是該領域研究的主力。利用可視化軟件分析研究者、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發現,研究者的分布較分散,以獨立發文的研究者居多,目前暫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機構間也未形成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以及較為明顯的合作研究網絡。

4.從共現關鍵詞統計和突現詞分布來看,職業生涯教育領域涉及的重要概念較多且范圍較為廣泛;研究所關注的教育層次和教育類型較豐富,未局限于職業教育領域,但對從業后的職業生涯教育關注較少;研究關注的國別較多元,除中國外,研究還關注到了美、日等發達國家,可見已有研究既包含了對職業生涯教育的本土化研究,也注意到總結、吸收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與模式;現有研究多立足于職業生涯教育的實踐路徑與策略,側重于應然層面;在具體學科滲透方式方面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研究體現出較鮮明的政策導向,研究熱點的出現往往與國家政策等因素掛鉤,政策導向也為理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輿論支持和資源保障。

(二)研究啟示

1.加強職業生涯教育研究的規范性,緩和無序性。當前,該領域的核心概念較為混亂,對各概念之間的差異和聯系缺少相應的研究,而關鍵概念表達的不同,會導致目標難以訂立、工作難以細化實施的情況,增加學校教育以及各方對話交流的難度[12]。重視對概念的研究有利于加強相關政策文件的規范性,提高各方的對話效率;也有利于構建職業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實踐體系,開發較為成熟的課程和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效能,落實職業生涯教育目標。因此,未來該領域的研究迫切需要厘清相關概念的內涵,構建共同話語體系。其一,要區分職業生涯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規劃教育、就業指導等相似概念,明晰各概念之間的界限和聯系;其二,要明確職業生涯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創業教育的區別,合理劃分各自職責,避免在內容上存在大范圍的交叉和重疊。

2.加強職業生涯教育研究的多元性,打破不平衡性。從宏觀上看,未來該領域的研究應將應然層面和實然層面并重,將實證研究和思辨研究并重。從微觀上看,未來該領域要加強職業生涯教育的途徑研究,重視對間接途徑的研究,將直接途徑和間接途徑相結合,在使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實施得到最低限度保障的同時,強調學科滲透的重要性,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要豐富職業生涯教育的階段研究,關注學前和職后生涯教育研究,尤其要在終身教育視野下,重視個體就業后的職業發展研究,讓職業生涯教育貫穿人的一生;要拓寬職業生涯教育的實施主體研究,改變現有的學校教育占絕對主導的單一主體狀況,鼓勵對家庭和社會參與職業生涯教育的路徑和對策進行研究,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形成合力,豐富教育內容,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擴大職業生涯教育的受眾。

3.加強職業生涯教育研究的協同性,避免孤立性。一方面,要鼓勵跨機構、跨地區和跨國家研究者的合作研究,促使分散的研究力量形成合作研究網絡;要充分利用研究者各自的資源和優勢,縮小研究力量的區域性差異,推進信息互通,形成研究合力,以獲得更為豐富的研究條件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鼓勵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究。從領域視角看,職業生涯教育具有跨界屬性,它將學校、學生和職業有效聯系起來,在學生與企業之間搭建起一所橋梁,企業可通過橋梁把人才需求借助院校傳達給學生。因此,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實施需要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從學科視角看,除教育學外,職業生涯教育與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也存在聯系,僅僅用傳統的教育學這個單一視角來解讀職業生涯教育,容易囿于教育學的學科范式,而忽視它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參考文獻:

[1]楊銻.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S1):17-18.

[2]李愛梅.職業指導理論及其實踐[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8):23-25.

[3]龐景安.科學計量研究方法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300.

[4]范笑仙,湯建民.近十年來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的軌跡、特征和未來走向——基于高教研究類核心期刊和CSSCI數據庫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0(10):18-23.

[5]趙俊芳,姜帆.《現代大學教育》的文獻計量與科學知識圖譜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4(1):115-123.

[6]高文龍.現階段我國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1.

[7]張翠,陳遇春.試析職業生涯教育的核心觀及相關概念[J].繼續教育研究,2012(10):106-108.

[8]孔夏萌.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1.

[9]劉一新,張卓.中國協同創新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管理現代化,2021,41(1):39-43.

[10]韓永強.近二十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研究進展及演進走向——基于1995—2017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職業技術教育》刊載文獻的可視化分析[J].職教論壇,2018(6):12-21.

[11]劉家偉.新高考背景下我國普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的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1.

[12]龔興英.普通高中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背景、問題與策略——以部分?。ㄊ?、自治區)政策文件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0(32):23-26.

[責任編輯 ? 賀文瑾]

猜你喜歡
職業生涯教育可視化分析
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理論與實踐
聲波吹灰技術在SCR中的應用研究
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進行中學地理職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中職班主任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
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的德育實效性探究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與職業發展意向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