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背景下職業院校非遺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

2021-08-09 03:22臧其林
職教通訊 2021年6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自信職業院校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最堅實的根基和持久動力,也是學?!叭恕敝匾膬热葜?。職業院校在非遺傳承教育中應融入課程思政理念,開發課程思政內容,形成課程思政體系,發揮課程思政在豐富課程內容、完善課程體系,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審美能力,穩固職業信念、塑造職業品格,激發創新活力、擴大文化傳播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四個課堂”進行構建,即:開設非遺項目教學,與專業教學融合,非遺大師引領教學;組建非遺社團組織,與專業教學聯動,非遺活動延伸課堂;成立非遺體驗中心,與中小學校對接,非遺體驗促進傳承;依托對外交流中心,與國際師生交流,國際研學擴大傳播。并在實施中把握好內容、師資、方法和平臺四個方面的策略,從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精神,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職業院校;課程思政;課程體系;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自信

作者簡介:臧其林,男,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正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旅游文化和公共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4-7747(2021)06-0089-06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狈俏镔|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精神滋養,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源泉,是堅定文化自信最堅實的根基和持久動力,是持久不衰的民族軟實力,也是學?!叭恕敝匾膬热葜籟1]。職業院校因其專業設置與職業面向等方面的特點,在非遺傳承教育中具有天然優勢,一直以來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非遺文化傳承、發展與創新的重要基地。非遺傳承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理念,開發課程思政內容,形成課程思政體系,繼而突破專業限制,能夠惠及全體職業院校的在校學生;在職業院校普職融通、服務社會的過程中,非遺課程思政的輻射面還可進一步擴大至中小學生、社會人員乃至國際研學師生等。因此,為進一步發揮非遺傳承教育在提升人文素養和職業精神、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作用,非遺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的意義十分重大。

一、非遺課程的思政作用

非遺課程思政是在傳統非遺課程知識教授和技藝傳授的基礎上,進行思政內容的項目和模塊設計,將項目和模塊系統地、有機地融入課程,成為有思政育人功能的非遺課程。非遺課程思政可以運用在專業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也可推廣至社團活動、研學課程、國際交流等多個領域,發揮其“德技并修”的育人功能,實現“培根鑄魂”的思政作用。在職業院校非遺課程中進行全員、全程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不斷豐富非遺課程內容、完善非遺課程體系,這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塑造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品格,從而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實現守正創新。

(一)豐富課程內容,完善課程體系

社會的發展促使非遺項目不能再局限于傳統師傅收徒弟的一對一的傳授,職業學校作為非遺學習的基地,已經逐步開始開設非遺專業,旨在培養非遺專業人才,甚至非遺傳承人;或在相關專業中開設非遺課程,通過非遺課程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然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僅教授知識或傳授技藝,顯然已經不足以達到高素質人才培養之目的,除此之外,還應增加非遺課程思政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愛崗敬業的教育。當課程思政成為非遺課程的靈魂和主線后,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拓展課程邊界,結合第二課堂的社團活動、第三課堂的中小學體驗課程、第四課堂的國際研學課程,形成貫穿“四個課堂”的非遺課程體系,開展廣泛而深刻的非遺繼承和文化傳播活動。

(二)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審美能力

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是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之一,在其職業養成和人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非遺課程的專業學習、學生社團的興趣發展和技藝鍛煉,在各種交流活動中的展示和成長,成長的每一步都在感受著非遺的魅力。教師從一言一行開始,都能讓學生的眼、耳、手、心、身都浸潤在非遺學習中,使其體會文化魅力,感受非遺精彩。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可以不斷成長,其人文素養得以進一步的提升;學生才能夠學會欣賞美,繼而能夠創造美。因此,通過非遺課程思政的滲透,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非遺本身的學習,發現隱藏在非遺背后的勞動之美、匠心之美。另外,非遺課程思政不僅僅強調技能的強化訓練,同時也是對學生耐心細致、一絲不茍勞動態度的培養,更能夠實現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情趣、持之以恒精神的鍛造和提升。

(三)穩固職業信念,塑造職業品格

非遺技藝的學習和傳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具有堅定的職業信念和精益求精的職業品格,因此,職業學校應整合專業師資和教學資源,在培養準傳承人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然而,目前職業院校普遍的情況是參加非遺課程學習的學生人數不少,但能夠在學習中刻苦練習、反復琢磨的學生卻不多,把非遺作為未來職業的學生則更是少之又少。職業學校開展非遺教學,不僅是為了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技藝傳授,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穩固職業信念,塑造職業品格。非遺課程思政應堅持“德技并修”,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從育人角度去培養學生的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激發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擔當非遺傳承人的責任和使命。只有融入了課程思政的非遺課程,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對非遺技藝學習的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四)激發創新活力,擴大文化傳播

當代青年學生是思想開放,兼容并包的一代人,職業院校的學生更是充滿著青春活力和創造力。非遺課程思政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去積極主動地創新創造,激勵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嘗試和突破,在學習和發展中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并不斷地將創造力融入到非遺技藝新產品的設計與研發中,從而出色地展現出當代傳承人的藝術魅力。由于職業院校能夠較好地提供各種對外交流的平臺,參與非遺學習的學生也可以成為對外交流的使者。職業院校在普職融通、國際研學等活動中適當地嵌入非遺項目課程,只有讓師生充分地參與其中,才能充分地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這些活動,中小學生、外國師生也可以在非遺項目課程中了解非遺知識,體驗非遺技藝,感受非遺魅力,在交流和學習中去感知中華傳承力量和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也能得以進一步擴大。

二、非遺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的路徑

職業院校要想真正有效地開展非遺項目的教育教學,就必須提煉非遺教育教學的核心育人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全員、全程和全方位地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非遺項目的素質要求相融合,把非遺的工匠精神引申為通過教育實踐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以此來最終達成教育目標。具體而言,職業院校需通過“四個課堂”來實現非遺課程思政體系的建構。

(一)開設非遺項目教學,與專業教學融合,非遺大師引領教學

職業院校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開設相關專業,不少學校已開設非遺相關專業,或在相近專業中開設非遺教學項目,如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嵌入較多項目的非遺項目化教學,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引進非遺大師引領非遺教學,細化非遺教育的思政目標,全程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讓學生清晰地認知非遺的精髓[2]。

非遺的項目教學是包括了非遺知識課程、非遺技能課程和非遺實踐課程的三個層次在內的課程體系。非遺大師進校園一般通過開設專題講座的形式,帶領學生去參觀考察非遺博物館、非遺企業,以知識性和鑒賞性的教學內容為主。具體而言,教師對低年級從普及非遺知識和激發興趣入手,講授非遺文化的豐富內涵,進行藝術審美教育;對中年級以技能學習和工匠精神培育為重點,開設沉浸式課程,由非遺大師和學校專業教師共同授課,突出宣傳非遺大師“獨運匠心”的人生經歷的故事,以此來培養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專注堅守的精神,關注非遺的人文元素;對高年級進入跟崗和頂崗實習階段,讓學生加入非遺大師工作室、項目研發團隊去拜師學藝,通過與非遺大師面對面地學習精湛的非遺技藝,主要領悟非遺大師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時,職業院校還可以編寫非遺校本教材,并在其中突出前輩非遺大師的工匠精神,講好非遺故事,從而形成非遺特色課程、大師教學團隊和貫穿思政內容的校本非遺教材一體化的思政體系。

(二)組建非遺社團組織,與專業教學聯動,非遺活動延伸課堂

學校社團既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興趣發展和素養提升的重要平臺。職業院校應依托專業課程、專業師資,組建非遺社團,吸納校內相關專業和非相關專業的學生都加入到非遺學習的行列之中,既延長了學生對非遺的學習時間,又擴大了非遺教學的覆蓋面。

職業院校通過組建非遺社團,將非遺項目的學習由第一課堂延伸至第二課堂,使非遺學習不再是平板式的文本和課堂學習,而是沉浸式的立體化學習。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融合,這能夠在校園內形成濃厚的學習非遺的氛圍,增強學生非遺傳承的責任感,促使學生用實際行動促進非遺“活化”。具體而言,非遺社團應以豐富的專業課程資源為基礎,積極推進非遺項目的社團化教學;聘請系部專業教師、非遺大師直接參與社團指導;由校團委統一管理,采用學分制考核,學生參與活動納入考核評價,用可見可測的方式,激勵學生參與學習。非遺社團的教學可以以常規活動、社團宣講等為抓手,有序推進非遺社團教學開展,并強調經驗交流與心得分享;以非遺藝術節、社團文化節等為平臺,營造全體學生浸潤在非遺技藝認知和學習的良好氛圍;以社區合作共建、青年文創展示活動等為契機,帶領非遺社團走出校園、服務社會。

(三)成立非遺體驗中心,與中小學校對接,非遺體驗促進傳承

非遺體驗可以理解為一種勞動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勞動品質,培養其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所提出的“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3]的要求,職業院??梢砸劳行鹊姆沁z項目實訓基地,申請設立非遺項目的體驗中心,開設“第三課堂”,面向中小學開展非遺勞動和職業體驗活動[4]。體驗課程旨在拓展中小學生視野,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培養勞動精神,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增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

在開設非遺知識講座的組織設計方面,職業院校應圍繞非遺專業和非遺課程特色,以體驗中心為載體平臺,系統化地建立若干適合中小學生的研學式非遺課程菜單。非遺菜單課程教學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在教學時間上,既可以是日常教學時間,也可以是周末時間;既可以一堂課體驗,也可以一天甚至一周體驗。在教學地點上,既可以將學校作為非遺實訓基地,也可以走出學校,走到中小學校、走進社區、走向社會。在教學形式上,既可以中小學生最為感興趣的動手體驗為主,也可以他們樂于接受的形式靈活多變地開展。在師資配備上,既可以校內專業教師為主,輔以優秀的專業學生和在非遺社團中的積極分子,也可以邀請校外非遺大師一同參與研學體驗的教學工作,讓大師、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各自擔當不同的角色,相輔相成,有機配合。

(四)依托對外交流中心,與國際師生交流,國際研學擴大傳播

隨著國際化辦學的進一步推進,職業院校也發展成為了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與外國師生、外國友好院校、外國教育訪問團體等的交流合作中,筆者發現,他們最感興趣的就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又以非遺技藝最為突出。因此,職業院??梢砸源藶槠鯔C,進一步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力,從而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軟實力[5]。

有條件的職業院??梢越⒅型馕幕涣髦行?,在“第四課堂”中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體而言,職業院??擅嫦蚝M庠盒熒?,開設京劇、昆曲、中式烹飪、茶藝、書法、太極、雕刻、緙絲等非遺技藝國際化體驗課程包,開發相關游學、研學、體驗教材和讀物,突出非遺技藝的“體驗性”和非遺教材、讀物的“趣味性”和“文化性”,從而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非遺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的策略

非遺項目課程不僅僅是為學習非遺而學習非遺,而是真正讓學生由內而外的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專業嵌入、大師引領、沉浸學習、社團聯動、服務社會的方式,實現構建非遺課程思政體系,來培育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非遺人才。在非遺項目教學活動中,知識、技能、價值觀這三大要素不可分割。非遺課程思政體系要圍繞“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目標進行建構,主要的構建策略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內容策略:嵌入課程,以美育人

非遺項目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沉淀下來的精美的藝術,既有外形的美,也有寓意的美;既有文化的美,也有技藝的美;既有可以感知到的形式上的美,也有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到的內涵上的美;既有非遺本身的美,也有創造非遺的人的美……對美的追求是人的行為動機中最本能的意識,非遺課程中就應該抓住這最本能的意識,用美吸引人參與到非遺課程中來,用感受美的過程吸引人投入到美的傳承中來。課程思政嵌入非遺課程,最直接的、也是最能打動人的,就是用深刻而又豐富的美,感染人、啟發人,充分挖掘和發揮非遺課程的美育作用,引導學生發現美、體驗美,繼而展現美、創造美,用非遺的美妝點自己的學習、工作和人生。

非遺課程思政的內容應靈活地嵌入美育元素,巧構明確思政目標和美育目標的教學設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從而引導和激勵學生去自發地追求美?;诖?,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善于轉換表達方式,寓教于樂、寓教于美,以非遺的美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習效果,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個人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師資策略:大師引領,過程育人

非遺課程思政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尤其要突出大師的引領作用。大師就是標桿,大師的成績都是幾十年的堅持和努力凝結而成的。職業院校要將大師的成長故事、大師傳承和創作的歷程、大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大師的言傳身教引入到非遺課程中,用學生身邊的大師來引領和引導學生成長進步。然而,非遺課程的教學不同于一般的專業課,除了理論的講解,更多的是實踐教學,學校從低年級開始的非遺大師講座,到中年級非遺大師授課,零距離感受大師的工匠精神,再到高年級跟隨大師創作作品,真正實踐工匠精神。因此,在非遺課程思政育人過程中,職業院校必須盡可能地發揮大師在非遺教育和非遺傳承中的作用。具體而言,學校要建立健全多維度的引領機制,如建立大師工作室、鼓勵專業教師加入大師工作室、形成雙導師制、倡導大師師徒結對等;設立大師工作室專項經費和大師獎勵制度,為大師參與教學、促進非遺項目傳承提供保障;鼓勵大師全過程參與專業教學、社團指導、中小學職業體驗和國際研學交流“四個課堂”。

(三)方法策略:沉浸學習,實踐育人

非遺的沉浸式學習是一種以非遺項目的實訓條件為依托,以項目的自主研發為載體,以師(大師、教師)生的共同探究為主要形式,以作品和產品為主要學習成果,讓學生在沉浸學習的過程中親自動手實踐和體驗,全身心浸潤在非遺技藝中的學習方式。沉浸式的學習方式不僅體現在非遺的專業教學中,也可通過社團、中小學體驗活動、國際研學活動等,拓展至非遺的通識教育中。在非遺課程的教學中,學校應為學生創設沉浸式的環境氛圍,以實現學生對非遺項目的感知、感受和領悟。具體而言,師生之間精誠合作的默契、共同探究的堅持、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形成的藝術觀和創作觀、最終以勞動的成果獲得收獲的喜悅都是非遺課程思政的體現,課程思政作用也能在實踐的全過程中一以貫之地得以發揮。

(四)平臺策略:多元聯動,以美化人

學校非遺課程思政要整合非遺教學資源,發揮社團、中小學職業體驗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等多個平臺,實現多元聯動。例如:統籌專業教學和社團的聯動作用,拓展課堂邊界,有機教育教學活動和興趣發展活動,促成非遺技藝的教和傳、工匠精神的授和承;依托非遺社團和中小學職業體驗中心,開展面向本校學生和校外中小學生的非遺體驗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從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內心深處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踐行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之舉;打通專業教學、社團活動和國際交流中心的功能,學生用所學之長,參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推廣中,將學到的非遺技藝的美傳遞給中小學生和國際師生。在非遺專業課程和社團活動中,學生學習和感受美,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得到提升;在非遺的勞動教育和體驗活動,學生傳承和傳遞美,充分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積極參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在非遺項目的國際交流活動中,學生傳播和宣傳美,全面彰顯文化自信,展現大國工匠精神,弘揚中華軟實力。

四、結語

非遺課程思政體系的建立最終受益者是學習非遺項目的學生,因此人才培養效果是評價的首要標準。在推進非遺課程思政創新的過程中,職業院校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豐富內涵,學生的技藝和品質同步得到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職業院校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延伸到社團活動、中小學職業體驗、國際交流等活動之中,學生也應積極傳播非遺文化,弘揚工匠精神,從而形成精益求精、守正創新的良好品格和道德操守。

職業院校通過非遺項目教學實踐培養學生持之以恒、誠懇做事的良好品格和職業操守,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目的是最終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非遺人才。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同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熱愛中華文化之情得到激發,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之舉得以踐行,才能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有勃勃生機,才能綿延永續。

參考文獻:

[1]劉倩.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91-93.

[2]臧其林.大師工作室引領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培養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7):58-61.

[3]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國發〔2019〕4號,2019-01-24.

[4]李敏,夏思詩.我國職業院校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述評[J].職業教育研究,2019(1):5-9.

[5]臧其林.用“一帶一路”戰略引領職業學校國際化特色辦學[J].職教通訊,2017(14):3.

[責任編輯 ? ?秦 ? 濤]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自信職業院校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新時期職業院校檔案管理的思考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