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術時代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因應策略研究

2021-08-09 10:59張沂琳
職教通訊 2021年6期
關鍵詞:職業生涯教育職業能力

摘 要:技術的發展給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帶來了挑戰:職業變遷加快、無邊界職業出現以及職業任務發生改變。職業生涯教育能夠幫助個體更新信息適應職業變遷、挖掘潛能適應跨行業的工作轉變、提升能力適應新的工作任務。培養過程的動態化、培養能力的綜合化、培養計劃的系統化是新技術時代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特點及方向,而建立銜接的生涯教育體系、建立職業指導信息平臺、多方合作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利用5G技術提高職業生涯教育實效是其實現路徑。

關鍵詞:新技術時代;職業生涯教育;職業變遷;職業能力

基金項目:北京師范大學社科橫向課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探索研究”(項目編號:SKHX2020179)

作者簡介:張沂琳,女,北京師范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2020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4-7747(2021)06-0032-05

以互聯網、大數據、5G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迅速融入人類生活,深刻影響著工作世界的變化[1],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要符合新技術時代的訴求。職業生涯教育是對學生的個體條件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指導學生確立職業生涯目標、統籌安排職業規劃,最終成功步入職業的教育形式[2]。職業生涯教育目標決定了職業生涯教育必須盡早預見技術發展帶來的變革,以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從業人員。因此,厘清技術變革對職業生涯的影響,分析新技術時代職業生涯教育的作用、特點以及實現路徑,可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一、新技術時代學生職業生涯面臨的挑戰

技術進步深刻影響著工作世界的變革,給個體職業生涯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厘清當前挑戰,是學校開展與調整職業生涯教育的依據。

(一)職業變遷加快,崗位變動頻繁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Schwab K強調,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技術發展作為主要驅動力,深刻影響著工作崗位的變化。一方面,技術進步帶動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導致部分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崗位消失,相關從業人員面臨著失業或轉崗的生存危機。例如,很多銀行的柜員和收銀員都被機器取代,傳統的服務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導致部分金融相關專業的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問題。另一方面,技術發展也給市場帶來了補償效果,新產品、新服務的出現,加快了新崗位、新職業的興起[3]。在2020年的《未來工作報告》中,相關組織對未來勞動力的分布進行了預測,認為到2025年將有8 500萬個工作崗位因分工的變化而被取代,隨之而來的是更多與新興技術相關的崗位出現,新興產業的員工占比將從7.5%上升至13.5%[4]??傮w來看,技術發展帶來的新職業基本超過了被淘汰的舊職業。因此,職業生涯教育需要強化向學生傳遞新職業人才需求的功能。

(二)職業邊界模糊,無邊界職業出現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工作組織的內外部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多元化的小型組織崛起,各組織之間的協同機會增加,傳統的長期穩定的雇傭關系逐步瓦解,短期的雇傭逐漸流行起來[5]。在此背景下,Arthur于1994年提出了“無邊界職業生涯”這一概念,其內涵是指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勞動者將不局限于單一雇傭關系的職業發展路徑[6],即工作組織內部不再采用終身聘任制,員工也不再擁有“鐵飯碗”,而是要隨時面臨工作崗位和角色的轉換,跨界就業的情形將十分常見。無邊界職業生涯對雇傭關系、就業技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強調知識技能的更新、就業能力和職業適應力的培養等。因此,無邊界職業生涯的興起預示著生涯發展新格局的出現,針對這一特定背景,學校職業生涯教育也應采取新的舉措。

(三)職業任務多樣,信息化能力要求凸顯

技術作為影響勞動生產的直接因素,改變了很多職業的工作任務。雖然一些職業的名稱沒有改變,但其內在要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教師這一職業為例,傳統的教師工作主要集中在線下教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實施“停課不停學”的措施下,教師這一職業的工作任務不再僅僅局限于線下課堂,線上教學能力也成為評價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段磥砉ぷ鲌蟾妗穼?5個經濟體的10個工業部門的大型雇主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在新技術背景下,工作世界對從業者提出了最看重的十項能力,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創造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等,對從業者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某一行業必備知識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多地看重綜合能力[4]。因此,從業者要完成新的職業任務就要對自身的綜合職業能力進行提升。

二、新技術時代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作用

新技術時代,學生的職業生涯面臨著諸多挑戰,職業生涯教育的意義將更加凸顯。

(一)幫助學生更新信息,適應職業的快速變遷

職業是個體謀生的手段,職業生涯是與人的一生相關聯的行為、活動,它包含了人一生中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的轉換,伴隨個體絕大多數的時光。新技術時代,職業變遷加快,新興職業不斷涌現,職業任務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這給學生的職業認知帶來了困難,因此,幫助學生了解新職業信息、明確職業的具體要求等是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任務。學校作為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學生獲取相關職業信息的重要來源,合適的獲取渠道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選擇職業的適切性。學校在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時,應與外界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及時獲取更多相關職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新的任務要求,更好地適應職業的快速變遷。

(二)幫助學生挖掘潛能,適應跨行業的工作轉變

首先,職業生涯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這有利于他們在繁雜的職業中進行合適的選擇。隨著技術的發展,學生接觸到的信息更加多樣,呈現出來的興趣也更加多元,因此,更需要學校結合多種因素幫助他們合理判斷最終能成為職業的興趣點,不斷挖掘其潛能,并為未來的工作作準備。其次,職業生涯教育并非單單對學生的就業進行指導,其中還包含了對學生自我認知、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的培養,這些能力都是幫助學生在新的行業成功立足的關鍵能力。因此,職業生涯教育對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興趣的確立、潛能的挖掘和跨行業工作的適應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幫助學生提升能力,適應新的工作任務

技術水平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新職業的產生,個體要想勝任新職業必須掌握新的技能。職業生涯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新職業的工作任務,提前做好規劃培養技能,以滿足新的工作任務要求。一是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新職業的工作規范與標準,結合最新的信息給學生以指導,提高學生的職業認知水平;二是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做好規劃、訓練技能等,提高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

三、新技術時代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特點

新技術時代,隨著職業變遷加快、工作任務更迭迅速,學校職業生涯教育也呈現出新的特征,主要表現為培養過程的動態化、培養能力的綜合化以及培養計劃的系統化。

(一)培養過程的動態化

一是教育內容的動態化。新技術的發展導致勞動生產方式和分工都發生了改變,新職業不斷出現,而一些傳統職業的內涵也發生了改變,從而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新要求。學校職業生涯教育內容必須根據職業發展要求及時進行更新,讓學生掌握最新、最前沿的職業知識與技能。二是教育實施的動態化。舒伯將人的職業生涯分為五個時期,分別為成長期(0—14歲)、探索期(15—24歲)、建立期(25—44歲)、維持期(45—64歲)、衰退期(65歲之后),在不同時期個體面臨著不同的職業生涯發展問題。因此,在新技術時代,學校要根據學生的素質、發展階段、環境變化等因素及時調整職業生涯教育的計劃、進程和安排等。

(二)培養能力的綜合化

職業生涯教育的目的并非局限于幫助學生找到工作,而應培養學生在職業生涯中處理問題的能力與素養。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對雇員所需技能進行的調查結論認為,雇員的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應變能力、抗壓能力和靈活性等成為從業過程中更為重要的素質,而其他基本技能可以通過崗前、在職培訓等來掌握[4],綜合能力越發受到雇主的關注,這也為職業生涯教育發展提供了方向。在當前職業變遷迅速的大背景下,學生不僅要具有滿足一種崗位需求的能力,更應具備適應多種環境、工作的綜合能力,以應對職業生涯中的變化,為轉崗、跨行就業等打好基礎。因此,職業生涯教育應該重點培養學生適應多變環境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培養計劃的系統化

一方面,職業生涯教育的開展要充分考慮教師、學校組織和經費的限制[7],同時也要對外部的資源進行綜合分析,包括信息內容、設施等。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對現有條件進行系統化分析,要根據學?,F有資源以及外部信息的變化規劃學生的職業發展。另一方面,培養計劃的系統化還體現在職業生涯教育的終身性。職業生涯教育應貫穿個體的一生,因此,學校職業生涯教育不僅要在學生畢業前實施,更要與就業前的職業啟蒙教育、職業體驗和就業后的生涯發展教育相銜接。信息技術與通訊技術的進步使得不同階段信息資源的共通共享成為可能,學校職業生涯教育也應借助新技術對學生開展持續的職業指導。

四、新技術時代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實現路徑

(一)建立銜接的生涯教育體系

職業發展理論認為,個體的職業發展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職業生涯教育不是某一階段的特定事件,而是貫穿個體的整個成長過程的[8]。因此,學校應該建立長期的、前后相互銜接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新高考改革推動了職業生涯教育的前置,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其重要性,但高中階段并非職業生涯教育的起點,職業生涯教育還需要盡可能前置,并且在不同階段職業生涯教育的側重點不同。例如,在小學、初中階段,學校應主要開展職業啟蒙教育、職業體驗活動等,幫助學生獲得職業認知;在高中階段,主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傾向,解決學校選擇等問題。為此,學校應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建立學生的生涯指導檔案等,實現不同階段教育信息的互通,建立起銜接順暢的生涯教育體系,更高效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

(二)建立職業指導信息平臺

瓊斯和迪菲利皮指出,職業生涯規劃的三個核心要點是知道是什么、知道在何處、知道在何時[9]。因此,學校職業生涯教育首先要幫助學生掌握明確的職業信息,具體包括職業類別有哪些、各職業分支有什么、從事該職業的職業要求是什么,而即時的信息交流平臺可以為職業生涯教育開展提供參考,有效應對職業信息變化。一方面,職業指導信息平臺可以讓教師、學生更加方便及時地獲取職業信息,盡早進行職業規劃;另一方面,這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種外延,通過更加精準的職業與職業要求描述,讓學校更加明晰企業需求,并根據企業需求進行針對性的人才培養,這對企業與學校來說是一種雙贏。為此,學校應該充分利用新技術建立即時的職業信息系統,并進行及時更新,從職業信息獲取端提高職業生涯教育質量。

(三)多方合作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職業生涯教育需要學校、企業、社會和家庭的多方合作。一方面,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社會的合作,通過體驗項目、實習實踐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職業工作中去,在真實情境中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與家庭的合作,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保持學生校內外所受教育的一致性。對于學生來說,家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四)利用5G技術提高職業生涯教育實效

職業生涯教育作為溝通教育與工作的重要教育形式,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相應信息和實踐機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存在時間、空間上的困難,學生到企業進行體驗、實踐的機會很少。而在5G技術時代,虛擬實驗環境、虛擬教室等都變為現實,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形式,學生和教師可以不受時空、地點、器材等的約束去開展教學活動[3]。因此,學校職業生涯教育應該充分利用5G技術,通過構建虛擬職業體驗中心等,有效開展職業體驗、職場參觀、職業模擬等活動,讓學生真實感受職業情境,幫助學生完善職業認知,了解自身的職業傾向,提高職業能力,從而有效改善職業生涯教育實效。

參考文獻:

[1]石偉平,林玥茹.新技術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21(1):34-40.

[2]楊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特點、原則和路徑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2):60-62.

[3]劉曉,錢鑒楠.面向5G時代的職業教育:機遇、挑戰與發展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2):41-46,52.

[4] 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Future of Job[EB/OL].(2020-10)[2021-03-11] .https://cn.weforum.org/reports/future-of-jobs.

[5]楊進.工業4.0對工作世界的影響和教育變革的呼喚[J]. 教育研究,2020,41(2):124-132.

[6]王丹,鄭曉明.無邊界職業生涯時代大學生生涯發展探析[J].社會科學戰線,2020(12):276-280.

[7]姚昊,蔣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支持系統研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20(1):99-106.

[8]劉莎莎. 重慶初中生職業生涯教育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2-3.

[9] DEFILLIPPI R J, ARTHUR M B. The Boundaryless Career: A Competency-bas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4(4): 307-324.

[責任編輯 ? 賀文瑾]

猜你喜歡
職業生涯教育職業能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理論與實踐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進行中學地理職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中職班主任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
高職英語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探索與實踐
在新形勢下創新汽車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初探
民辦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職業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研究
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的德育實效性探究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與職業發展意向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