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促進法》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

2021-08-23 04:17宋才發
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法治保障基本路徑共同富裕

宋才發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共同富裕目標實現,兩者在其共同點、出發點和落腳點上是一脈相承的?!多l村振興促進法》的實施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標志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肮餐辉!崩砟钍恰多l村振興促進法》的價值體現,應當用法治保障的方式和手段,促使鄉村振興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徹底擺脫貧困狀態,過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國人民的美好夙愿,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初心使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在。共同富裕是全國每一個公民的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體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是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多l村振興促進法》為促進“共同富?!碧峁┑姆ㄖ巫裱牵骸多l村振興促進法》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保障鄉村優先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多l村振興促進法》促進“共同富?!睂崿F的路徑及舉措是:建立反貧困長效機制,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社會救助目標體系,完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關鍵詞:鄉村振興促進法;共同富裕;法治遵循;基本路徑;法治保障

中圖分類號:D92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378(2021)06-0001-11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1

2021年上半年,國務院把“全國扶貧工作機構”重組為“鄉村振興工作機構”,6月1日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以下簡稱《鄉村振興促進法》),標志著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共同富裕目標實現,兩者在其共同點、出發點和落腳點上是一脈相承的。共同富裕是中國人民的美好夙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初心使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在,也是正在推進的鄉村振興的根本目標。中國7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引領時代發展的旗幟,是我們終于找到的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1]

一、“共同富?!崩砟钤凇多l村振興促進法》中的價值體現

(一)共同富裕是全國每一個公民的富裕

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首要的是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多l村振興促進法》第四條規定:鄉村振興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促進共同富?!盵2]。鄧小平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明確指出,人民群眾從來就不喜歡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消滅貧窮、挖掉窮根。他反復強調,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用先富帶動后富的方式推動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因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一個首要而重大任務,就是要通過《鄉村振興促進法》的保障促進作用,用法治思維、法治理念、法治方式,繼續效法“先富帶動后富”的辦法和途徑,引領人民群眾走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徹底擺脫貧困狀態,過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把如何率領人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提到了黨和人民政府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符合民心、體現民意的措施和辦法來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3]

習近平在2021年8月17日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就表明《鄉村振興促進法》所要達到和實現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4]。在實施鄉村振興的整個歷史進程中,只有嚴格依據《鄉村振興促進法》的規定,尊重人民意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真正做到“人人參與”,才可能實現“共同分享”,才能從“共建共享”走向“共同富?!?。因此,《鄉村振興促進法》體現了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

中共中央在關于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中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5]作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的遠景目標之一。在當下和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將依據浙江“楓橋經驗”,下移到推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農村基層去,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勇擔責任、靠前指揮。在“十四五”規劃實施期間,要進一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推動和促進共同富裕;要繼續堅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不動搖,采取“先富帶后富、幫后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4]。中國社會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增加公民的合法收入和財富積累,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是新時代憲法的基本要求,這就決定了我們只能通過“先富帶后富、幫后富”的路徑,通過補齊社會弱勢群體“短板”來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絕對不能也不會通過“削平”先富起來這部分群體的財富來實現共同富裕。新時代共同富裕是建立在法治和公平正義基礎上的大家富裕,發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續性是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素。實現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標和路徑,需要與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結合起來進行,要深刻認識到新時代的共同富裕,并非是一個理想的結果狀態,而是一個社會持續善治和持續發展的過程。

(二)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體現

《鄉村振興促進法》的本質,就是要徹底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把農民群眾從千百年來的貧瘠生活中解救出來,促使他們走上共同富裕的幸福道路,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期實現奠定厚實的基礎。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體現,要全面推進和穩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在農村現代化建設現有的基礎上,擴大基礎設施建設面和實施規模,給予農民群眾扎扎實實的實惠,把“急農民之所急”的著力點放在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切實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近年來,習近平在國內外一些公開的重要場合反復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4]。習近平在其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再度提出黨如何帶領人民走“共同富?!钡缆穯栴},這絕對不是什么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所謂“輪回”,絕對不會再走“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老路,也絕對不是要搞什么“殺富濟貧”式的運動。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由《鄉村振興促進法》保障實施的“共同富?!?,既包括“富?!币埠w“共同”,最終體現為國家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得到滿足。共同富裕的前提就是消除了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之上的普遍富裕,意味著社會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以“共同富?!睘闃酥镜闹袊厣鐣髁x道路,是建立在社會公平正義基礎上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是有別于西方資本主義和蘇聯模式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由“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率先提出來的?!白咦约旱穆?,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盵1]中國共產黨人在“摸著石頭過河”中,不斷探尋如何“走自己的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終于探索出一條適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之后,又進一步從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這一系列摸索、探索和總結提煉過程,體現了執政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輝煌成就的艱辛歷程。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創立初期,就把實現國家現代化作為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終將取代資本主義現代化,實現馬克思所說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它理所當然地屬于世界性的現代化體系,因為它遵循了現代化建設和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始終在體現公平正義原則的基礎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了中國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彰顯了共產黨人篤行共同富裕的美好夙愿,蘊含著共產黨人不斷探索中國道路的歷史經驗,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豐富內涵。以共同富裕為標志的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幾十年來在人們思維定式上形成的所謂“全球化=西方化”“西方化=現代化”的陳舊思維模式,打破了由西方主導并壟斷的“現代化”話語權格局,超越了西方中心論的發展觀,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新范式、新形態,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

(三)共同富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由《鄉村振興促進法》保障實施的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必須充分尊重農民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保留好鄉村獨有的特色、特點和韻味,建設“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千萬不能重蹈過去“一刀切”的錯誤做法,決不能拋棄農業、遠離農民,不走偏路子、不搞“千村一面”,因地制宜地培育鄉土文化,讓鄉村振興既有“靈魂”又有“氣質”,逐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真正促使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家園。依據《鄉村振興促進法》保障實施的、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在發展范式上超越了“西方中心論”,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嶄新樣式,表明執政黨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和新的高度。習近平強調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1],這是對中國百年發展實踐的科學總結。共同富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新發展階段既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量的積累階段,也是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不斷進行質的提升階段。列寧曾高瞻遠矚地說過,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和最后階段,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形式,共產主義只有在社會主義完全鞏固和充分發展的時候才能到來。自2008年爆發世界性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嚴重沖擊,世界各國經濟走勢持續低迷,有的國家走向了經濟發展的低谷。在這種人世遭逢的危難局勢面前,中國共產黨及時果斷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全球大市場,國內需求能量并沒有隨著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步伐完全釋放出來,只要我們堅持共同富裕這一目標不動搖,繼續擴大人民收入、拉動內需消費需求增長,解決好民生短板帶來的困擾,就一定能夠實現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2020年4月習近平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命題,新發展格局是由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因決定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為國內大循環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動力資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這個問題做出了精細的部署,對于適時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化危為機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一項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盵6]中國經濟當下的發展態勢和未來走向,正在由“高速度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統統聚焦到了發展質量上,因而新發展階段的突出任務和核心問題是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在競爭無比激烈的世界貿易市場上,沒有質量無異于失去市場、就會血本無歸。所以習近平強調,“要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6]。

(四)共同富裕是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貧困一直是困擾人類社會發展進步重大而現實的問題,持續有效減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始終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難題。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深刻揭露了工人貧困發生的根源。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勞動過度和早死,淪為機器,淪為奴隸,發生新的競爭以及一部分工人餓死或行乞”[7]。馬克思恩格斯還指出了人類消除貧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標和路徑,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反貧困理論:消滅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消除貧困和兩極分化,實現“以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8]。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以中國人民的貧困問題為切入點,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反貧困理論,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生動實踐,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反貧困理論。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9]“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盵10]

中國人民長期以來有一個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消除貧困、過上幸福生活,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到2020年底,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有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共有8億多人實現脫貧[11]。在2020年12月3 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習近平聽完“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后,用“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話語,肯定了脫貧攻堅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中國的脫貧成就不僅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而且“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是全球唯一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11]。在中國貧困人口實現全面脫貧之前,人類社會一直缺少全面消除貧困的歷史事實。中國全面脫貧的實踐,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歷史奇跡,為馬克思主義的反貧困理論由科學理論轉化為科學實踐,為人類社會全面消除貧困交了一份圓滿的答卷,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反貧困理論,而且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還將通過由《鄉村振興促進法》保障實施的一系列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從根本上破除“城鄉二元化模式”,根除久治不愈的痛感地帶,讓農民群眾平等地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現代化的成果。尤其要讓農業、農村和農民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標志、美麗中國的底色,奮力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二、《鄉村振興促進法》為“共同富?!碧峁┓ㄖ巫裱?/p>

(一)《鄉村振興促進法》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

社會主義能夠比資本主義和舊社會更快地發展生產力,共同富裕必須通過發展生產力這個物質基礎來實現。一旦離開實現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過上最美好的幸福生活這個社會主義根本目的;一旦離開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基礎地位,農民群眾就會重新淪為弱勢群體,社會就可能出現兩極分化?!多l村振興促進法》第四條規定:“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盵2]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動態概念,不應當有、也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標準和模式?!靶枰紫扰鍨槭裁匆闵鐣髁x,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讓勞動群眾‘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而實現這一目的的物質條件是快速發展生產力?!盵12]中國目前仍然存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的貧富懸殊現象,城鄉之間的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比較大。這種現象是否就是人們所說的貧富兩極分化?什么是兩極分化?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貧富分化?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做出回答。造成兩極分化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分清淺層次原因和深層次原因?!安荒芎唵蔚匕涯承└呤杖敫蝗巳旱某霈F看作是兩極分化的根源,還要看富人群體的產生是否同時導致了低收入的困難群體的產生。市場經濟發展不到位也不是根本原因。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產條件的分配決定收入的分配。貧富分化的根源存在于所有制關系中?!盵12]但是無論如何不能用人們擔心的“殺富濟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只能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補齊民生短板的方式,持續增進貧困群體經濟收入和福祉,讓所有民眾都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習近平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盵13]在“十四五”期間乃至未來的三十年內,將是黨領導人民完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深刻領會和把握共同富裕的經濟內涵和政治要求,解決現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狠下功夫。要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把握好黨的領導與人民主體之間的關系,黨的領導與人民主體之間體現為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內在統一。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歷史唯物主義警示人們,為誰發展、如何發展和靠誰來發展歷來是一個世界觀問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主體力量,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黨的領導集中體現為對人民群眾的領導,人民群眾是執政黨引領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最可靠、最大的底氣??梢哉f《鄉村振興促進法》所維護的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所堅持的人民主體地位是完全一致的。

(二)《鄉村振興促進法》保障鄉村優先發展

“三農”問題是關涉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推進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必須以解決“三農”問題為抓手和突破口,充分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規范和完備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的法律體系和制度體系,依據《鄉村振興促進法》的有關規定,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更是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的法寶。在整個鄉村振興實踐活動中,法治必將發揮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到2020年底,中國農村所有的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剩下的國定貧困縣也都實現全部摘帽,標志著執政黨率領全國人民在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14]?!懊撠氄薄敝皇侨嗣袢罕娦律?、新奮斗目標的起點,解決積重難返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問題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務?!多l村振興促進法》必須保障鄉村優先發展,處理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系,將法治保障工作落到實處?!多l村振興促進法》第四條規定:“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盵2]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標關鍵在黨,黨具有強大的領導力、組織力和執行力,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必須在干部和人才配備上優先考慮。同時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面貫徹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要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的力度,完善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更有成效地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要進一步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十四五”期間落實和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有利于提升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實生效,為鄉村優先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鄉村振興促進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生態是減貧治理的路徑創新,推動新時代綠色生活方式和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在制度、執行、機制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譬如,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嚴格,生態保護責任制度不嚴明,資源高效利用制度不落實等,使得生態法治還未能有效地助推綠色生活方式,需要通過生態立法、執法和司法功能的發揮,增強人民群眾綠色生活方式的法律約束力。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15],是美麗鄉村保持更長久、更具競爭力的基本前提。在“十四五”期間乃至更長的時期內,要把綠色生產、綠色消費、低碳出行融入生態立法全過程,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準入標準和保護舉措,為共同富裕的綠色生活方式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靶枰^續加強生態文明法治建設,以完善生態法律制度,提高生態執法能力,健全生態司法機制,增強全民生態守法意識,共同助力綠色生活方式的實現?!盵16]《鄉村振興促進法》第四條規定:“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盵2]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矢志不渝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就是在堅持和落實《鄉村振興促進法》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任務。為此就要進一步完善生態執法監督機制,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自2016年啟動中央環境保護督查機制以來,基本上實現了對各地區、各領域生態執法的全覆蓋,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從“督查內容、督查機制、督查理念、督查方法、督查手段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提升督察能力和工作效率”[16]。在督查的方法和手段上,要實現從全面督查向重點區域、重點領域與重點行業督查轉變,提升督查能力和督查效率。各級地方政府要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生態參與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實現人民群眾對綠色生產生活執法監管的全過程參與。

(四)《鄉村振興促進法》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確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強調“我國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首次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展現向社會主義更高階段邁進的要求。這里的“更高階段”考慮的基點有兩個:一是“初級階段”,二是高于“初級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標志著實現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將因之而轉變為“更高階段”(或稱之為“新階段”)。這個新階段是由經濟社會新的發展事實、國內外環境和條件諸多因素共同決定的,當下和未來的發展不能繼續走傳統發展的老路,必須通過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走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道路。共同富裕首要的和關鍵的問題是必須“富?!?,要通過實施新發展思維、新發展理念、新發展路徑,帶動農村不同收入群體走共同發展道路,實現全體民眾的共同富裕。中國的現代化是遵循高質量發展規律的現代化,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實現質量和效益有機統一,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依靠自身能力實現技術崛起,是衡量是否具備實現共同富裕條件的堅實基礎和關鍵要素。不臥薪嘗膽地解決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就無法實現靠自身實現技術崛起,就無法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17]。這就要求我們破除行政性壟斷,允許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平等競爭,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后國家要根據行業、規模等制定公共政策,不再針對所有制單獨制定政策”[18]。未來國內市場拓展的空間還很大,“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受供給約束、體制和政策約束等影響,內需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擴大內需應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僅包括一些短期性的刺激國內需求的措施,而且應該更多著眼長遠,采取一些根本性措施,充分釋放國內需求潛力,建設強大國內市場”[19]?!多l村振興促進法》第四條規定:“堅持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鄉村社會生產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盵2]為此就要繼續擴大政府對農村農業的投資力度,進一步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合理關系,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平衡機制。在加快補齊農業投資短板的同時,促進民間和多元投資持續增長。在新階段、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不斷提升國內國際雙向投資水平,推動鄉村振興需要的國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無阻[19]。

三、《鄉村振興促進法》促進“共同富?!钡膶崿F路徑及法治保障

(一)建立反貧困的長效機制

隨著“后扶貧時代”的到來,中國反貧困的關注點和著力點,已經由原來的“絕對貧困”轉變為“相對貧困”。在這個轉折的關鍵時期,反貧困的重點和難點將從顯性的絕對貧困轉向更加隱蔽的相對貧困[20],反對和消除“非原生性”貧困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所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17]。強調2020年之后出現新的“貧困”現象和持續“減貧”的問題仍將繼續存在,國家進入“相對貧困”階段。要認識到消除“絕對貧困”和消除“相對貧困”,是整個“反貧困”斗爭全局中的兩個具體階段?!胺簇毨чL效機制”應當涵蓋這兩個階段,為這部分貧困群體走向共同富裕奠定基礎。收入水平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硬指標,無疑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標,必須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則,創造機會和條件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增加經濟收入,盡量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在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建立新時代分配制度改革試驗區,助力共同富裕目標任務的完成。習近平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貧困村和所在縣鄉當前的工作重點就是脫貧攻堅,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盵21]“反貧困長效機制”作為一個動態的、開放的機制,內含消除絕對貧困、相對貧困兩套機制以及相關的保障、監督等機制?!胺簇毨чL效機制”是對原有脫貧機制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是針對具體問題精準施策、對消除絕對貧困機制的延伸,以期徹底消滅貧困產生的土壤,達到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面對“后扶貧時代”要解決相對貧困增多、農村貧困和城鎮貧困并存的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通過學校正規教育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斬斷貧困區域的窮根,阻斷絕對貧困的代際傳遞。尤其要激發貧困群體的自主創造性和能動性,變被動脫貧為主動脫貧。要繼續鼓勵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以實現優勢互補、同力共建大扶貧的格局,讓所有農民群眾都能夠享受到改革發展紅利,從根本上實現共同富裕的夙愿。

(二)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建設

民生保障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民生保障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生保障在“十三五”規劃執行期間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民生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必須繼續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建設,為共同富裕目標任務的順利實施鋪平道路?!笆奈濉币巹澗V要對民生保障體系做了三個層次的安排:第一個層次是對“民生保障制度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增加了“十三五”規劃所沒有的新的部署安排,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等。第二個層次是提出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民生福祉必須隨著國民經濟增長達到新的水平,處理好“提水平”與“均等化”之間的關系;要通過多層次民生保障體系建設,調動包括社會、市場、用人單位以及家庭多方投資資源水平的不斷提升。第三個層次是突出民生保障體系建設的作用價值,認為民生保障體系建設對于實現“十四五”發展總目標乃至2035年遠景目標的支撐作用,體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和現代化要求。這里所說的“高質量”是指民生保障制度自身的質量,必須從覆蓋面的拓展轉變為參保質量的提升,要從“建制補缺”轉變為通過結構性改革提高制度運行效率,從分板塊、分項目的重點推進,轉變為系統化、統籌式的整體推進[22]。這里所說的“現代化”是指民生保障制度對于外部經濟社會環境的適應性,不只是要適應國內而且要適應全球產業鏈和生產分工的重組與再造,把民生保障由原來狹隘的勞動力成本轉變為吸引高質量勞動者的手段。在“十四五”期間,無論是實施鄉村治理還是推進鄉村振興,都要與共同富裕這個既定目標緊緊扭在一起,要與完善民生保障體系緊密聯系在一起?!耙凑展浇y一的要求,以滿足國民的社會保障需求為出發點,在對制度體系進行整體推進與整體考評的基礎上,將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之間的福利待遇差距作為‘十四五期間衡量社會保障制度發展質量的重要標準?!盵22]社會保障作為新時代典型的再分配制度,為民生保障政策的實施發揮了托底作用,在調節收入分配差距進而推進共同富裕方面凸顯了功效。在“十四五”規劃實施期間,需要在總結“十三五”規劃實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把不同群體之間的福利待遇差距,作為衡量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尤其是作為民生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維度,更好地發揮縮小群體之間福利差距的功能作用。

(三)完善社會救助目標體系

“社會救助制度是政府和社會向有需要的困難群眾提供物質幫助和社會服務,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促進其擺脫貧困的社會保障制度?!盵23]盡管中國已經建立起綜合性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但是社會救助制度還存在諸多難以克服的“短板”。進入“后扶貧時代”以來,社會救助制度面臨著諸多十分棘手的、“理還亂”的具體問題。既要繼續完成“十三五”時期和脫貧攻堅階段的遺留問題,又要完成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確定的目標任務,迫切需要通過完善多層次社會救助目標體系來實現。社會救助是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和承擔的社會保障領域的基礎性、兜底性工程,長期以來主要依據黨和政府的政策和指示辦事,始終沒有形成一部可供執行或付諸實施的法律規范。一直到2020年9月,國家立法機關才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社會救助法》)通過報刊和各種大眾傳媒手段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從法的門類劃分來看,《社會救助法》屬于行政法領域的部門法。從《社會救助法》的法律關系來看,政府是責任主體、國民是權利人。從《社會救助法》的立法實踐來看,2014年出臺了《社會救助暫行辦法》,2018年成立了直屬國務院的國家醫療保障局,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把醫療保險、醫療救助以及醫藥服務價格等職能集中起來,初步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管理體制機制和統一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笆奈濉睍r期社會救助制度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特殊性,既要完成“十三五”時期的遺留任務,又要適應和承接“十四五”新的目標任務。國家立法機關應當緊密配合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出臺《社會救助法》,促使社會救助事業進入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運行狀態。貧困標準是社會救助制度運行的重要基礎,但是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城鄉統一適用的貧困標準。在社會救助制度實施的過程中,涉及貧困識別的一些主要指標參數,多采用地方立法機關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在“十四五”期間即使一時還出臺不了全國統一的貧困標準,也需要適時提升社會救助貧困識別的標準。要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以適應識別相對貧困的方法,確定具體的“貧困標準”和“低保標準”,使社會救助盡快步入法治化軌道?!案骷壵畱撛谄涫聶喾秶鷥韧瓿缮鐣戎贫冉ㄔO的任務?!盵23]

(四)完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公平是醫療衛生領域乃至整個健康治理體系的價值目標,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經歷了從“十一五”至今從無到有的歷程?!笆奈濉睍r期的基本醫療保障,“將是一個全民享有、公平適度、法治規范、高效便捷、協同聯動的制度”[24]。中國當下正在適用和執行的醫療保險和醫療保障的相關法律規定,多涵蓋在《社會保險法》當中。國家立法機關應當在“十四五”期間啟動《醫療保障法》的立法工作,為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完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健全全民醫保制度”擺放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目標任務下,規定在籌資與待遇方面,要完善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健全困難群體和普通群眾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與待遇調整機制;完善困難群體和普通群眾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實行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在統籌層次上,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工作,推動省級醫療保險統籌工作;在支付方式上,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在經辦服務上,扎實推進醫保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經辦服務水平[24]。聯合國在“千年發展目標”中提出,到2030年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的目標。據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醫療保障改革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醫療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籌資運行、醫保支付、基金監管等重要機制和醫藥服務供給、醫保管理服務等關鍵領域的改革任務?!盵25]如同提前完成“千年發展目標”中的貧困人口減貧一樣,中國在“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方面也必將為全人類做出重要貢獻。

(五)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社會主義法治是實施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根本依托,是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說過:“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盵26]《鄉村振興促進法》就是這樣一部“為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而制定的“善法”?!多l村振興促進法》首次賦予了各級政府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的職責和權限,規定了所有參與鄉村振興實踐主體的活動范圍和所應擔負的責任,明晰了鄉村治理和鄉村建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的權限和職責范圍,以權力清單的方式規范了具體的目標責任以及考核評價制度、獎懲制度。如果把涵蓋上述內容的法條規定歸納和濃縮起來,用一段話來概括那就是: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鄉村振興促進工作的統籌協調、宏觀指導和監督檢查,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鄉村振興促進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村振興促進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鄉村振興促進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促進鄉村振興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和支持人民團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各方面參與促進鄉村振興的相關活動。依法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鄉鎮人民政府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建設,把鄉鎮建成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要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和有關規定發揮全面領導作用。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要在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的領導下,實行村民自治,發展集體所有制經濟,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并接受村民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基層執法隊伍建設,鼓勵鄉鎮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立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有條件的地方在村民委員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人民調解工作,健全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健全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農村警務工作,推動平安鄉村建設;健全農村公共安全體系,強化農村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應急廣播、食品、藥品、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責任。國家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上級人民政府要對下級人民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完成情況等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客觀反映鄉村振興進展的指標和統計體系??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進行評估??h級以上人民政府定期對下一級人民政府鄉村振興促進工作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鄉村振興促進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的,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19):6-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N].人民日報,2021-05-20(16).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4]新華社.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報,2021-08-18(1).

[5]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人民日報,2020-11-04(1).

[6]任理軒.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N].人民日報,2021-05-12(7).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2-53.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10]李志偉,李寅,安寧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偉大實踐——寫在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之際[N].中國民族報,2021-02-26(5).

[11]彭慶紅.人類反貧困的劃時代成就[J].紅旗文稿,2021(3):29-32.

[12]衛興華.我國當前貧富兩極分化現象及其根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1-9.

[13]李毅.認識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幾個問題[N].經濟日報,2021-08-16(3).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N].人民日報,2021-04-07(1).

[1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

[16]戴亞超,夏從亞.論新時代綠色生活方式的生態法治保障[J].廣西社會科學,2020(12):134-138.

[17]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 人民日報2019-11-06(1).

[18]郁建興,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與政策議程[J].政治學研究,2021(3):1325+159-160.

[19]王昌林,郭麗巖.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長遠之策[N].經濟日報,2021-08-16(3).

[20]王馳,燕連福.構建反貧困長效機制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廣西社會科學,2020(11):67-71.

[2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60.

[22]魯全.新時代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路徑——兼論“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改革新要求[J].行政管理,2021(4):42-50.

[23]關信平.“十四五”時期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的目標與任務[J].行政管理改革,2021(4):23-31.

[24]仇雨臨,王昭茜.守正、發展與創新:“十四五”時期醫療保障的完善思路[J].行政管理改革,2021(4):32-41.

[2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06(1).

[26]張晉藩.“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N].北京日報,201-02-25(19).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Law Provides a Rule of Law Guarantee for Common Prosperity

SONG Caifa

(Law School,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 530006,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come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in their common point,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Law provides a legal guarantee for common prosperity,marking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common prosperity”is the value embodim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Law. We should use the ways and means of governance and security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so that the people can completely get rid of poverty and live a happy life of common prosperity. 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long cherished wish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 original mission of China's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prosperity of every citizen in the country,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an important path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nd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anti-poverty theory. The rule of law provided by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Law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is: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Law protect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farmers,ensures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villages,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The path and measure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Law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are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anti-poverty mechanism,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security system,improve the social assistance target system,improve the basic medical security system,and provide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people's good life.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Law;common prosperity;compliance with the rule of law;basic path;legal guarantee

猜你喜歡
法治保障基本路徑共同富裕
論相對剝奪與共同富裕的關系*
共同富裕:繪就美好生活藍圖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確理解共同富裕
基于審計視角下推動國家完善審計治理路徑分析
學校文化建構的基本路徑與內在機理
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 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馬克思主義如何緊緊抓住意識形態話語權
論MOOC教師角色定位與重塑
以法治保障鄭州航空港的建設與發展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