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采用視角下知識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的異質性

2021-08-23 05:55許長新黃心飴
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創新績效

許長新 黃心飴

摘要: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是中國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強國的關鍵,長三角城市群作為創新活動的孵化地,制造業的發展正呈現出強勁勢頭。以長三角地區制造業上市企業為樣本,利用有限混合模型劃分出企業在不同年份的技術采用水平,在此基礎上考察了知識資本的投入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制造業企業技術采用水平總體偏低;知識資本投入能顯著提高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與當前階段的技術采用水平呈現正相關。但是,企業異質性效應差異明顯,出口企業效果優于非出口企業,民營企業顯著性高于其他所有制企業。

關鍵詞:知識資本;技術采用;創新績效;長三角城市群

中圖分類號:F27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378(2021)06-0097-12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12

一、引言

中國處于后工業化時代,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達28% 以上,連續10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從產業鏈條的位置來看,中國制造業呈現兩端高價值和中間低價值的局面,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極易導致關鍵技術“卡脖子”。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國際經貿環境惡化的復雜背景下,打造制造業強國顯得尤其緊迫與必要,實現從大國邁向強國的目標亟須擴大創新投資,而加快高質量發展和效益變革的關鍵是提高企業的創新力[1]。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首次突破性地將技術進步引入模型中,對技術的內生性提出了兩個觀點:第一,干中學一般通過企業的創新投資獲得,資本存量增加的同時也會帶動知識存量的增加;第二,知識具有公共品屬性,可通過各類傳播渠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技術進步,即知識溢出使技術表現為非競爭性的和無成本的特點。在企業創新力的構建過程中,大多數學者偏好驗證第一個觀點,通常將創新投資物化為以知識為基礎的資產——知識資本,檢驗創新投資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促進作用[2-3]。知識資本作為缺乏物理維度的知識資產的總合,廣義上是由創新的組織設計或人力資源實踐產生的非物質價值來源,狹義上則指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等形式。知識資本強調非貨幣性物質的使用價值和創造的經濟效益,將知識產權和智力資產轉化管理,可以提升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保證企業創新帶來的超額利潤回流至企業,從而使企業創新力最終轉化為企業盈利,在企業市場價值提升過程中競爭優勢更加顯著[4]。

但也有學者正積極討論第二個觀點,肯定了知識溢出在空間上的瞬間擴散行為,即技術的內生性導致企業間相似的技術具有溢出效應,促使知識在企業間出現傳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Parente等[3]在1994年正式提出了技術采用和擴散(Technology Adoption and Diffusion)的概念,他們認為技術采用的障礙程度因行業和時間而異,技術擴散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聯系。換言之,企業采用技術所獲得的回報不僅與相關制度有關,更取決于當前企業在國內以及世界范圍相似領域中技術的相對水平。隨后,很多學者對技術采用和擴散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Barro等[6]論述了模仿在技術擴散中的作用;Basu等[7]認為適宜技術(Appropriate Technology)為技術擴散經驗的多樣性提供了潛在的解釋;Howitt[8]研究了研發活動對技術轉移的作用;林毅夫等[9]提出最適宜的技術結構內生于要素稟賦結構,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選擇與其要素稟賦結構相一致的技術結構,甚至比先進技術的采用更具生產效率。上述研究說明,在開放的經濟系統中,企業的創新門檻值受到國家制度、市場規模等特征影響,企業的技術采用水平不僅取決于自身的創新投入,通過模仿、消化和吸收其他企業的先進技術也是獲取技術進步的重要來源。

以上研究為理解企業技術的內生性提供了深刻洞見,但在理論和實證方面仍存在發展的空間:(1)創新投資是提高企業創新力的外部手段,技術采用是改善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內在動力?,F有文獻一部分從整體上認可內部研發對企業創新的正向影響,另一部分單獨考察技術擴散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定性關系[10],鮮有研究定量討論相同行業的不同企業的技術采用水平,并將創新投資和技術采用納入同一個框架中,深究采用生產性技術或者借助技術擴散實現技術升級的過程,因此對于技術溢出引致的研發投資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缺乏系統性的分析。(2)國際貿易改變了資源配置的格局,促使資源流向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企業,立足中國轉型時期的制度背景,需要對異質性企業的創新績效分類研究。隨著新貿易理論研究的逐步深入,以Melitz[11]為代表的學者提出了異質企業貿易模型,用以解釋相同行業的不同企業的技術差異和出口決策行為。企業可以通過提高技術效率降低其邊際成本,尤其是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企業可以從技術升級中獲得更高的潛在收益[12]?;谥袊厥獾闹贫拳h境,國有企業具有較強的市場壟斷地位和市場優勢,而民營企業大多來自市場競爭較為充分的行業,傾向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來擴大市場份額[13]。那么,若將企業的異質性納入考慮,知識資本投入與企業創新的關系又會有何差異?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索。

為此,本文以2013—2019年長三角城市群制造業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從技術采用的視角出發,探索知識資本投入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本文的邊際貢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考慮到企業間存在技術溢出的實際情況,劃分出高技術與低技術兩類企業,分析7個主要行業兩類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總況和差異,以及技術采用水平與當前所處發展階段的匹配度;(2)在同一框架內展開對自主研發與技術擴散兩者關系的考察,從生產函數內部將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與技術采用水平兩種效應剝離開來,從生產函數外部著重分析知識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3)異質性因素會改變知識資本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如國際貿易促使資源進一步流向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企業,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效用不相等,故圍繞企業的異質性效應展開擴展性檢驗。本文的研究可以加深學術界對創新投資如何影響企業技術采用水平和全要素生產率的理解,對增強中國制造業企業知識資本的投資利用效率有現實意義,為最大限度發揮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的創新力提供經驗依據和相關政策建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一)知識資本與企業創新

處于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一般來說,企業的創新能力越強,在市場競爭中優勢越明顯。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兩條獲取路徑:第一條以技術開發和自主研發為核心,指“獨創”的過程,強調企業競爭優勢來源自身的資源與能力;第二條包含引進、吸納、轉化和開發利用四個階段,這一過程更體現為技術的“模仿”和“借鑒”。從“借鑒”的具體發展階段來看,企業只有達到一定的資產規模后,才可以采用資本密集型技術。通過實踐學習和因地制宜來改進技術,尤其是吸納和總結具有潛在價值的技術,以實現技術轉化和應用[14]。多數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都源于“借鑒”而非“獨創”[15],企業在將技術或想法應用于組織實踐的過程中,各類傳播渠道將這種先進技術擴散到企業外部,即技術跨越有形的邊界在企業間發生流動[16],企業通過模仿、消化和吸收先進技術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當然,出于技術保密性和企業戰略層面的考慮,直接引進核心技術的方式對創新能力的貢獻十分有限,企業通過投資、貿易等渠道間接引進技術往往更為普遍。無論是哪條路徑,企業都需要擴大投資以提升技術采用的水平,并從中直接或間接獲益以提高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

企業通過擴大創新投資來提升創新能力,其中很大部分是以知識資本的形式進行的。知識資本具備獨特的價值創造力和知識轉化的競爭優勢,相較于有形資產或其他形式的無形資產,市場為它提供了一定的甄別功能和定價功能,該類資產的信息披露向市場傳遞有效的價值增量信息,能夠創造規模經濟和超額利潤,對企業的長久發展貢獻更大[17-19]。從短期角度來看,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環境下,由于知識資本投資本身具有收益周期長、風險高、不確定性強等特征,在獲取收益的過程中,企業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或者代價,可能導致對創新能力的改善效果有限[20]。但從長遠角度來看,知識資本邊際報酬遞增的技術特征逐漸凸顯,展現出長期性收益能力的優勢,其典型的非競爭性激勵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21],對屬于高技術行業的企業甚至會產生外部網絡化效應。相比全要素生產率低的企業,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企業更容易實現技術進步,增強在企業經營中的優勢[22]??傮w而言,知識資本投資可以提高企業的技術效率以降低生產邊際成本,有利于企業提高創新績效并獲取更高的潛在收益?;诖?,本文提出:

H1:知識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存在顯著地促進作用。

(二)企業異質性效應

企業異質性的存在與技術選擇的偏好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知識資本與企業創新能力的關系。一方面,國際貿易促使資源流向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企業,是否具備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對知識資本的依賴程度差距很大。企業的“自我選擇效應”表明,全要素生產率較高的企業投資容易引發出口行為,而全要素生產率較低的企業則是服務于本土市場。尤其在進出口業務迅速發展的競爭格局下,全要素生產率更高的企業獲得可觀的利潤,平庸的企業利潤較低,最差的企業很快就會消失[23-24]。一般來說,技術水平較高的企業需要增加國內外收入來支付固定的技術成本,技術水平較低的企業則會提高對技術型勞動力和技能溢價的相對需求[25],因此采用高技術生產的企業更容易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出口商[26]。上述分析說明,企業的投資行為受“分類效應”影響,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勢必會增強技術創新的動機,其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更依賴于知識資本的創新投入,而僅在國內市場銷售的企業依賴程度相對較弱?;诖?,本文提出:

H2:知識資本對進出口和非進出口企業的創新績效都可能存在提升作用,但對進出口企業的效果相對更強。

另一方面,知識資本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發揮的創新效應也相差甚遠?;谥袊D型時期的制度背景,不同所有制的企業為了實現相應的經濟及社會功能,對于知識資本的依賴程度也大相徑庭。其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差異尤為顯著。國有企業具有特定的壟斷優勢,自主創新的門檻較低,但面臨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受政府干預程度較大,經常借助相關政策的補貼來維系經營,這些補貼主要與土地使用權等使用類無形資產掛鉤,因而對這類無形資產的依賴性較強[27]。而民營企業具有經營靈活、市場化程度高、社會負擔輕等優勢,在面對市場競爭時能夠迅速轉化滿足市場需求的科技成果,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對專利權等類型的知識資本依賴更多。因此,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市場優勢并沒有完全轉化為創新優勢[28],在知識資本提升企業創新績效的過程中表現的效用更弱?;诖?,本文提出:

H3:知識資本對國有和民營企業的創新績效都可能存在提升作用,但對民營企業的效果相對更強。

三、模型設定與變量選取

(一)變量選擇與數據來源

選取2013—2019年長三角制造業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根據2012年證監會行業分類,對象代碼為C13-C42,依據如下原則進行數據篩選:(1)考慮到行業特征和企業樣本量因素,劃分出制造業7個主要類型,分別是輕紡工業、石油化工、醫藥化纖、橡膠塑料、金屬制造、設備制造、電子機械;(2)剔除觀測年度進入和退出的企業;(3)剔除觀測年度暫停上市、終止上市、停牌的企業;(4)剔除數據嚴重缺失的企業;(5)剔除Winsorize處理的上下1%的變量。最終得到423家企業,建立如下的變量體系。

1.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指的是企業創新績效,包括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LNTFP)和技術采用水平(TECH),兩者均為計算所得。其中,技術采用水平(TECH)劃分為高技術與低技術兩類,高技術(H)取1,低技術(L)取0。

2.解釋變量。解釋變量指的是知識資本(LNKC)。參考楊文君等[29]的研究成果,選取技術類無形資產存量為代理指標,涵蓋專利權、非專利技術、軟件和商標權等類型,并對其取對數。

3.控制變量??刂谱兞堪ㄆ髽I規模、資產回報率、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企業年齡、進出口業務和企業性質。以上指標選取主要參考劉虹等[30]、劉晴等[31]的研究成果。其中,企業規模(SIZE)為總資產取對數;資產回報率(ROA)為凈利潤與總資產比值;前十大股東持股比(TOPTEN)為前十大股東持股占全部股東比值;企業年齡(AGE)為觀測年度與企業成立年度之差;進出口業務(EXP)將樣本企業與海關總署網站企業進出口登記情況對比,得到進出口企業取0,非進出口企業取1;企業性質(SOE)將國有企業取0,民營企業取1,其他類型企業取2。

(二)模型構建

構建特定于技術的生產函數,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與技術水平區分,無須對企業之間的技術共享程度進行任何類型的事前假設,從企業層面確定生產函數為:

其中,A代表全要素生產率,X代表要素投入,β代表關聯生產系數,Y代表總產出,i代表企業,n代表要素投入個數,t代表年份(t=1,2,…,T),m代表技術數量(m=1,2,…,M)。Yi,t的大小主要取決于Ai,t和βn,m,前者屬于企業自身特征,后者受行業等條件限制,往往是固定不變的。按部門估計對數的生產函數,將Ai,t設計為:

簡化技術采用水平設定的復雜性,僅考慮兩種技術水平(M=2)來體現相同行業的企業當前所采納技術的差異,即式(1)中的關聯生產系數βn,m提供了企業屬于一個或另一個組的可能性,同時利用有限混合模型聚類不同技術的企業,將企業分配給所屬的群體,從而達成更高的分配概率。明確這些前提條件后,得到式(1)的概率分布函數:

而在t時間屬于M組的i企業的效率為:

企業屬于分配效率大的一組,根據式(1)計算出企業所在分組下的預測產出,結合企業資本和勞動力的實際值,判定高于實際產出的企業為高技術采用水平(H),反之為低技術采用水平(L)。在確定企業采納的技術水平之后,最終計算出其全要素生產率:

完成以上計算后,建立以下兩個回歸模型驗證:

LNTFPi,t01LNKCi,t2SIZEi,t3ROAi,t4TOPTENi,t5AGEi,tiregi,t(8)

TECHi,t01LNKCi,t2SIZEi,t3ROAi,t4TOPTENi,t5AGEi,tiregi,t(9)

其中,μi,代表控制時間效應,μreg代表控制地區特征差異。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檢驗

企業所有制情況如圖1所示,民營企業有282家,占比達67%,而國營或國有控股企業僅為21%;企業地區分布方面,江蘇和浙江分別以153家和149家企業遙遙領先,且民營企業占比均高達75%;企業行業分類方面如圖2所示,電子機械類以116家企業位列第一(占比27%),設備制造類緊隨其后有95家(占比23%),其后依次為輕紡工業、石油化工等??偟膩砜?,長三角地區仍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大多數產業集群發展層次較低,各大城市間產業同構程度高,但隨著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區域發展特色逐漸凸顯。其中,江蘇制造業門類齊多,包括化學工業、紡織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多個產業;浙江形成了化學纖維、飲品制造業和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等多個集群;上海重點推動汽車、鋼鐵等多個產業向高端延伸;安徽不斷發揮家用電器和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

對變量進行描述統計,同時為避免變量之間存在重復替代關系,運用stata15.0對變量進行相關性檢驗。一般來說,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處于0.3以內為弱相關,如表1所示,除了企業全要素生產率與技術采用水平之間相關系數為0.496,其余結果均小于0.3,變量結果不存在明顯替代問題。又由于知識資本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采用水平之間的相關系數均為正,且在1%水平下顯著,表明具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

(二)企業技術采用水平結果分析

表2報告各類企業分組過程和結果,可以發現系數基本上都是1%顯著,依據概率大小判定所在小組并計算出預測產出,進一步將預測產出與實際產出比較,最終確定出企業的技術采用水平??梢钥闯?,電子機械、輕紡工業和設備制造類的低技術企業居多,分別占該同類企業的96.6%88.5%和58.95%,這些產業的勞動密集型特征表現明顯,以輕紡工業為例,存在中小企業居多、產品更新周期長、自主開發能力差、技術人才匱乏等情況,技術整體水平較低,總的來講,得到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證明了估算結果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樣本期間26.95%的企業在高低技術間轉變,表明企業的技術采用水平并非固定不變。

(三)知識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分析

在正式回歸分析之前,考慮到面板數據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計算發現最大的VIF為1.19,遠小于10,故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同時為避免偽回歸使用LLC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所有變量在1%水平下顯著,即面板數據是平穩的。通過Hausman檢驗得到模型在1%的顯著水平下接受原假設,確定該面板數據應當使用隨機效應回歸(RE)。為了嘗試解決由雙向因果導致的內生性問題,引入知識資本的滯后一期作為變量進行回歸。

回歸結果表3顯示,知識資本的回歸系數為0.039,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表明知識資本每投入1%,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增加0.039%;在以技術采用水平為因變量的回歸模型中,知識資本的系數為0.206,在1%的水平下顯著,說明當期知識資本的積累能有效改善企業技術采用水平現狀。而滯后一期變量系數同樣為正,在5%的水平下顯著,說明滯后一期知識資本也能顯著促進企業的創新績效,上述結論驗證了H1。隨著時間增加,知識資本規模報酬遞增的效果會逐漸凸顯,同類企業之間可通過技術擴散逐步提升整個行業技術采用水平,從而實現企業內部的技術轉化和應用。

從控制變量結果來看,企業規模、資產回報率、企業年齡均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采用水平呈正相關關系,前兩者大多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系數為負。具體來看,企業規模決定了生產成本和價格,規模擴大有利于企業調整產量達到最優規模,此時企業會尋求更多技術提升以擴大市場需求,對企業經營和發展顯得至關重要;資產回報率用來衡量企業對投入資金的運作回報能力,回報率反映出企業真實的運營能力,能力越強可以帶動企業效率提升,激發企業內涵式發展;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代表股權的集中度,制造業企業缺乏核心的競爭優勢,股權的過分集中無法保持企業的創新活力,不利于保持業績高速增長;企業年齡對企業技術采用水平有不顯著的正面促進作用,這可能是由于這個變量與時間效應密切相關,企業年齡正向促進作用可能已經被時間變量所解釋,即出現了系數符號不顯著的結果。

(四)擴展性討論:基于企業異質性的檢驗

為進一步分析技術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需要對企業的異質性加以討論,包括對是否存在進出口業務和所有制狀況分類的討論。其中,進出口業務分為有無兩種,所有制性質分為國營或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和其他企業三類,依次帶入式(8)和式(9)中回歸。

1.分進出口業務估計結果。國際貿易是國際間技術擴散的重要途徑之一,進出口企業往往擁有更多渠道和信息優勢從事對外直接投資,投資過程中通過學習效應帶動國內技術進步,并在決策方面獲得更多信貸和技術支持。表4結果顯示,進出口企業技術資本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系數為0.070,技術水平的系數為0.568,無論是系數還是顯著性都遠高于非進出口企業,上述結論驗證了H2。由于國際貿易自身涵蓋一定的固定成本和風險成本,只有具有較高的生產水平、吸收能力以及技術轉化能力的企業才能從對外投資中獲益。相比非進出口企業,進出口企業更擅長利用環境和政策優勢,靈活投資有潛在收益的生產性技術,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技術升級。

2.分所有制估計結果。所有權優勢、制度因素以及資本市場不完全性等問題普遍存在于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中,企業所有制性質對技術采用決策具有一定的影響。從表5的結果來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其他企業效應依次降低,其中只有民營企業呈現較強的正相關性,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除了其他類型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高于全部樣本效應,上述結論驗證了H3。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在技術采用決策中存在顯著差異,國有企業具有某些特定壟斷優勢,如特定行業的進入特許權、低息貸款、獨特的信息優勢等,這些都降低了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門檻。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對技術采用水平的正向效應則更加顯著,原因可能是民營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時,技術采用水平改善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直接表現,只有迅速提高技術水平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化需求。

五、穩健性檢驗

為了驗證結果的穩健性,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穩健性檢驗:一是改變計量模型,由于文章采用的是典型的短面板模型,故選用系統GMM模型估算有利于提高結果的適用性,同時可以將內生性問題納入考慮;二是改變變量的度量方式,模型二改變了解釋變量的度量方式,替換為知識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模型三改變了被解釋變量的度量方式,用LP方法測算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三是采用分行業的檢驗,考慮到不同行業企業數量的不同,選用醫藥化纖、設備制造和電子機械這三個行業依次測試。

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發現自變量系數均具有一定的顯著性,且與前文回歸系數的正負性相對一致,表明當前企業已經進入技術創新的重要階段,知識資本有利于推動企業進行更好地技術選擇,并對企業節約生產成本、獲得更多超額利潤、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有明顯正向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醫藥化纖、設備制造和電子機械三個行業的效應依次減弱,一般也認為醫藥業中的專利技術等知識資本比其他行業相對較高,而機械業的傳統結構使得知識資本未發揮最大的作用。

六、結論與對策

基于長三角城市群423家制造業上市企業數據,利用有限混合模型將創新投資和技術采用納入同一個框架中考察,定量估算出相同行業的不同企業的技術采用水平,借以考察知識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并結合企業的異質性效應完成了擴展性討論。研究結果表明:一是不同行業技術采用水平差距顯著,其中勞動密集型行業低技術企業居多,如電子機械、輕紡工業和設備制造類。二是知識資本與企業創新績效呈正相關關系,知識資本每投入1%,樣本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增加0.039%,技術采用水平增加0.206%,即當期的知識資本的積累能有效改善企業技術水平現狀。而滯后一期變量系數同樣為正,體現了結果的穩健性。三是從企業異質性效應來看,進出口企業的異質性效應遠高于非進出口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均高于全部樣本,并且只有民營企業呈現較強的正相關性??傮w而言,本文系統性地分析了技術溢出引致的創新投資對企業創新的影響,證實知識資本在當期甚至長期都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創新績效,而企業異質性的效應也在企業技術采用決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兩點建議:(1)科學配置創新資源,實現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制造業企業自身應加強知識資本的投入,提高關鍵技術的開發能力,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吸收改善企業創新效率,提高企業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增強企業創新的競爭力,最終實現企業的技術進步。(2)完善供需平衡的創新政策。根據不同行業和區域之間企業技術采用水平差異,以及對創新需求的差異,國家應實施差異化的分類創新投資支持政策。對高技術行業重點加大自主創新的研發資本和科技領軍人才投入,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形成核心技術的競爭優勢;對低技術行業加大引進國內外成熟技術,同時增大研究開發的力度,以提升企業技術采用水平。

參考文獻:

[1]魏后凱,王頌吉.中國“過度去工業化”現象剖析與理論反思[J].中國工業經濟,2019(1):5-22.

[2]程惠芳,陸嘉俊.知識資本對工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14(5):174-187.

[3] BONTEMPI M E,MAIRESSE J. Intangible Capital and Productivity:An Exploration on a Panel of Italian Manufacturing Firm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8.

[4]張珍.知識資本視角下企業技術創新路徑鎖定突破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9.

[5] PARENTE S L,PRESCOTT E C. Barriers to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4,102(2):298-321.

[6] BARRO R J ,SALA-I-MARTIN X. Technological Diffusion,Convergence and Growth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7,2(1):126.

[7] BASU S,WEILD N.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113(4):1025- 1054.

[8] HOWITT P. Endogenous Growth and Cross-country Income Differenc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4):829-846.

[9]林毅夫,張鵬飛.適宜技術、技術選擇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J].經濟學(季刊),2006(4):985-1006.

[10]李逢春.出口貿易、技術溢出與企業自主創新[J].南京社會科學,2013(11):21-26.

[11]MELITZ M J.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 Econometrica,2003,71(6):1695-1725.

[12] MARROCU E,PACI R,PONTIS M. Intangible Capital and Firms Productivity[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12,21(2):377-402.

[13]蔣冠宏.并購如何提升企業市場勢力——來自中國企業的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21(5):170-188.

[14] WANG K J ,NGUYEN P H,WU S Y,et al. Technology Portfolio Adoption Considering Capacity Planning under Demand and Technology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2018,47:1-11.

[15]張莉俠,呂國慶,賈磊.技術引進、技術吸收能力與創新績效——基于上海農業企業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8(9):80-87.

[16]TATNALL A. Information Systems,Technology Adoption and Innovation Trans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tor Network Theor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2009,1(1):59-74.

[17]汪海粟,方中秀.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與市場檢驗——基于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數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2(8):135-147.

[18]何明志,王曉暉.財務柔性、研發投入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產經評論,2019(4):81-94.

[19]李靜,彭飛,毛德鳳.研發投入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溢出效應——基于中國工業企業微觀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評論,2013(3):77-86.

[20] RODRiGUEZ-CLARE A.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in Central America[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5(4395).

[21]黃太宏.上市公司知識無形資產與企業經營績效——兼論激勵與監督的中介效應[J].河南社會科學,2018(7):49-54.

[22] DIEGO A,DIEGO C,MARK G,JOSEBA M. Endogenous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R&D as Sources of Business Cycle Persistence[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2019,11(3):67-110.

[23] HELPMAN E,MELITZ MJ,YEAPLES R. Export Versus FDI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1):300-316.

[24]BAS M. Technology Adoption,Export Status,and Skill Upgrading:Theory and Evidenc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20(2):315-331.

[25] BRAUN S. Economic Integration,Process and Product Innovation,and Relative Skill Demand [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16(5):864873.

[26] AW B Y,ROBERTS M J,XU D Y. R&D Investment,Exporting,and Productivity Dynamic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 1,101 (4):1312-1344.

[27]胡川,車險峰,鄧瑩.國有背景企業績效與無形資產關系的比較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1)145149.

[28]劉和旺,鄭世林,王宇鋒.所有制類型、技術創新與企業績效[J].中國軟科學,2015(3):28-40.

[29]楊文君,陸正飛.知識產權資產、研發投入與市場反應[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8(1):3-20.

[30]劉虹,肖美鳳,唐清泉.R&D補貼對企業R&D支出的激勵與擠出效應——基于中國上市公司數據的實證分析[J]. 經濟管理,2012(4):19-28.

[31]劉晴,鄭基超.貿易成本、技術選擇和外資出口企業轉型——基于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的視角[J].財貿經濟,2013(7):79-86.

Heterogeneity of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Capital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Adoption

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Example

XU Changxin,HUANG Xinyi

(Business School,Hohai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00,China)

Abstract:Manufacturing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It. is the key for China to become a great manufacturing country by promoting the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incubator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is showing strong momentum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aking the list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samples,this paper divides the technology adoption levels of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years by using the finite mixed model,and then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capital investment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y adoption 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generally low,and knowledge capital inves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productivity,while showing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urrent stage of technology level. At the same time,the difference of enterprise heterogeneity effect,is obvious,the effect of export enterpris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non-export enterprises,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ownership enterprises.

Key words:knowledge capital;technology adoption;innovation performance;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猜你喜歡
創新績效
股權結構、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創新績效
企業戰略差異與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
技術選擇、二元學習與創新績效關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社會資本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
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的影響因素分析
產學研聯盟結構資本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
創新動機對民營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及機制研究:自我決定理論的調節中介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