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

2021-09-10 17:35高勇胡一平王盈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8期
關鍵詞:空中課堂在線教育網絡平臺

高勇 胡一平 王盈

【摘 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與應對極端天氣期間,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促進了社會穩定,全力保障了“學生停課不停學,教師停課不停教”。在對學生利用在線教育網絡平臺進行居家學習的研究中,本文遴選了全國21個省市級重要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從基本功能和服務分析的角度梳理出現有的主要欄目及功能,并從實踐的角度指出其在應用過程中的不足以及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分析線上線下融合式的“互聯網+教育”發展趨勢,提出了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發展建議。

【關鍵詞】在線教育;網絡平臺;空中課堂

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概況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線上教學迅猛發展,能夠支持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開展在線教育教學實踐的網絡平臺、軟件及各類應用產品層出不窮。2020年5月14日,教育部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的新聞發布會指出:疫情期間,中小學階段除國家教育云平臺之外,全國還有27個省份開通了省級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居家學習提供托底服務。截至2020年5月11日,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瀏覽(只觀看頁面,沒打開課程)人次數達到20.73億,訪問(進行了課程播放)人次達到17.11億[1]。

2021年1月發布的《北京數字學?!翱罩姓n堂”保障百萬中小學生居家在線學習》報告指出:在2020年4月13日部分年級啟動在線學習至4月16日中小學全面進入的4天里,北京數字學校網絡平臺瀏覽量達到1993.9萬人次,學習人數為291.8萬人次,點播學習課程數為449.9萬人次。中小學12個年級線上學習全部啟動的4月15日當天達到了訪問高峰,當天瀏覽量為843.4萬人次,學習人數為114.2萬人次。截至2020年7月10日學期結束時,北京數字學校線上課程累計點播學習11.5億人次,總訪問人數3785.3萬人次,學習點播8926.4萬節次,學習總時長22.4億分鐘。上述數據顯示,在線教育網絡平臺的應用已經成為疫情期間學生在線學習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具,滿足了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的基本需求。

2021年1月教育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充分用好平臺資源,服務教師課堂教學、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服務農村提高質量、增強師生互動交流[2]。2021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關于推進“互聯網+基礎教育”的工作方案》中強調:構建學習平臺,圍繞學生學習過程,開發集成知識圖譜、能力圖譜、價值圖譜的智能化學習引擎;構建教育教學研究平臺;實施“教師信息化素養2.0行動計劃”,針對教師互聯網環境下備課、授課、評價、互動等能力素養短板,構建教育教學研究平臺;構建新型開放型學生評價平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切實增強精準評價學生能力;構建管理服務平臺,為教育行政決策提供教育教學多主體、多場景、多維度實時動態大數據,用于動態監控學校運行、實施扁平化管理,提升教育治理能力[3]。

面對教師與學生對增進交流、提高質量的應用要求;面對學習過程、教學研究、學生評價、管理服務等多場景的實踐需求;面對未來線上線下融合式的常態化教育教學發展趨勢,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將如何更好地推進教學方式的深度變革、如何更優質地服務學生的學習、如何更有效地滿足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需求,已經成為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發展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功能應用分析

1.基本功能和服務分析

近期,我們針對疫情期間北京、浙江、上海、福建、河南、湖北、四川、江蘇等全國21個省市級重要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的功能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網絡平臺均開辦了新聞資訊、資源中心、活動中心、空中課堂、學習空間、教研培訓、平臺互聯、內容搜索、注冊登錄、操作指南等主要欄目(見表1)。個別網絡平臺在此基礎上還增設了學生管理、網絡電視、數據中心、智慧黨建、數字教育解決方案等特色功能。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述欄目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各省市為“停課不停學”提供的多元化、多角度的“空中課堂”學習資源。在供給方式上,各省市“空中課堂”均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提供了按照課表、年份、學段、年級、教材版本及用途等多種供給方式的課程資源;在供給內容上,各省市及學?!翱罩姓n堂”除了國家課程以外,還推出了地方課程與校本特色課程,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補充了防疫知識、德育教育、影視教育、心理健康、經典閱讀、主題班會、安全教育、創客、STEAM、博物館、名家大師、家庭教育等專題課程內容。其中,北京數字學校網絡平臺“空中課堂”欄目在提供課程視頻資源的同時,還從促進家校協同的需求出發,提供了與課程相匹配的“一課一包”課程資源(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設計、教學PPT、學習任務單等),為教師教學提供資源和示范,為學生自學提供學習腳手架,為家長提供指導參考依據,可謂是省市“空中課堂”建設中的一大亮點。

2.應用中的難點問題分析

從各省市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整體欄目功能分析,當前在線教育網絡平臺更加注重資源的匯聚,充分體現了“群”的概念,最大限度地匯聚了省市級的教育資源,全面地提供了各類資源的數據統計分析,充分提供了教育資訊與政策信息。但當前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不同類型用戶應用場景缺乏區分。不同類型用戶登錄后,網絡平臺推送的功能幾乎相同。受無關功能的增加影響,導致使用者不能迅速精準定位到所需求的內容。

二是學生家長用戶類型的缺失。學生家長不能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內容、進度、效果等相關信息,無法有效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和監護。

三是網絡平臺操作過于復雜。由于網絡平臺提供的功能和內容過多,導致信息技術能力不強的教師或者年齡較小的學生在應用過程中不容易掌握有關技能。

四是底層數據不能互聯共享。豐富教學資源的匯聚造成網絡平臺目錄深度增加,用戶在查找與使用資源過程中的操作繁瑣,相同類型數據在不同目錄中重復出現。

五是學生學習資源供給方式單一。絕大多數網絡平臺僅提供了以視頻為核心的單一課程學習方式;缺乏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樣態學習方式供給;缺乏適合中小學生開展的在線學習情境設計與線下活動設置。

六是學生學習行為數據量化分析供給不足。網絡平臺不能提供學生學習行為過程的詳細數據跟蹤、分析和評價結果,無法為學生提供更為精準的學習建議。

七是部分在線教育平臺教學功能使用受限。教學直播、組卷、答疑、投票、問卷、課表、作業、簽到及適合移動端使用的APP功能等,受到資金、技術的限制在網絡平臺中提供的服務效果并不理想。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只能選取其他類型的平臺或工具,學生也只有在電腦環境下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

八是網絡平臺課程資源缺乏分層?,F有線上課程資源僅對同一年級課程提供按照年代或教材版本的分類,缺乏同一主題內容對不同能力與興趣學生的分層學習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導致了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出現。

九是網絡平臺缺乏可持續性升級維護。多數網絡平臺僅在出現極端天氣和疫情等不可抗因素的情況下作為應急系統啟動,缺乏必要的日常更新和維護。網絡平臺部分內容也存在陳舊、斷代和缺失的情況,課程資源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差。

3.各類平臺的綜合應用情況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彌補網絡平臺現階段在實踐應用中的不足,教師更多選擇了“網絡平臺+直播平臺+各類輔助軟件”相互配合的綜合應用方式保障教學需求[4]。在本調研的過程中,教師普遍認為網絡平臺的優勢在于異步教學(點播學習),其應用更像是傳統課堂數字化,更加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加速、減慢、重復、停止和跳躍,教師應用網絡平臺將設計好的課程按照教學計劃加以呈現,學生應用網絡平臺提供的課程內容按照自己的學習步驟進行學習。

直播平臺的優勢在于同步教學(直播學習),其應用更像是傳統課堂網絡化,更加注重教與學過程的同步與實時,教師應用直播軟件平臺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學生應用直播平臺回答教師的提問并向教師提出自己的困惑。

輔助軟件的優勢在于支持學生監督管理、學情可視化分析、實驗虛擬仿真、作業自動批閱與考試測驗分析答疑,其應用更像是傳統課堂數據化,更加注重教學整個過程中的數據收集、統計和分析,教師應用輔助軟件精準地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應用輔助軟件深度理解了所學內容。

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建設的建議

經過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北京16個區域在線教育教學案例及上述在線教育網絡平臺的研究,針對上面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立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保障機制,不斷補充完善學生在線學習資源。主要側重補充大專院校、科普場館、學校優質特色課程等資源。

二是建立在線教育專項研究獎勵制度。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中小學階段在線教育的研究工作。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研究機構、廣大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對網絡平臺功能、在線課程體系、在線教學工具、在線教學模式及相關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工作。

三是研究建設智能化、精準化、個性化學習輔助系統,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主要側重記錄學習任務、自主模擬測評,簽到、課表、投票,作業、作業批改、錯題本,自主虛擬實驗室,個性化成果展示,個性化評測工具,游戲化學習方式,個性化學習課表等。

四是開展教師在線教育業務能力提升培訓。主要側重對中小學階段中青年教師開展在線教育教學方法、平臺應用、工具使用、課件制作、評價方法、視頻編輯等能力提升培訓。

五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減輕教學管理負擔。這些技術應用主要側重教學素材共建共享管理,學生成績管理,學生信息管理,虛擬班級創建管理,課程創建管理,直播教學,自動化組卷閱卷,答疑討論,選課等。

六是建立在線教育學歷認定機制。主要面向殘障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偏遠地區學生、選擇在家學習的學生及應對不可抗力等情況,開展完全在線課程義務教育階段學歷認證。

七是面向社會公益事業支持開展在線教育幫扶工作。主要側重殘疾人技能培訓,殘疾兒童社會交流活動,鄉村振興工作等。

總之,未來中小學在線教育網絡平臺將會向著支持多角色用戶登錄,實現精準內容推送;完善教師備課資源、學生學習資源,提升K12全過程學習質量;提供多層面學習活動,建立多場景學習空間,構成科學教師研訓體系;促進學校與研發企業合作發展,供給多元化測評服務,創設多角度沉浸學習體驗的中小學生綜合應用網絡學習平臺發展。

教育公平的加速推進需要優質教育資源的多層次配置。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迭代研發,科研成果轉化的實踐應用,個性化內容的有效供給,精準化問題診斷的學習等需求將持續助力中小學在線教育的高速優質發展。

參考文獻

教育部. 教育部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EB/OL].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1987/twwd/202005/t20200514_454317.html.2020-05-04/2021-03-08.

教育部. 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909/t20190930_401825.html.2021-01-20/2021-05-31.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關于推進“互聯網+基礎教育”的工作方案[EB/OL]. http://jw.beijing.gov.cn/xxgk/zfxxgkml/zfgkzcwj/zwgzdt/202104/t20210428_2375986.html.

陳婧雅. 疫情背景下的中小學在線教學平臺類型分析及功能對比[J].課程教學研究,2020(5): 53-60.

猜你喜歡
空中課堂在線教育網絡平臺
一種基于5G網絡平臺下的車險理賠
“空中課堂”解憂煩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為空中課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網絡平臺打開代表履職新視窗
提高機械原理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慕課中美應用差異的四大原因分析
混合學習模式及其實施要點 
基于在線教育的大數據研究
依托網絡平臺,構建學習評價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