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

2021-09-10 17:13吳小華
教學博覽 2021年8期
關鍵詞:新特點后疫情時代思想政治教育

吳小華

摘要: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基本穩定,高校的各項工作也步入了全面啟動的后疫情時代。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大學生思想狀況的新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形勢的新變化,堅持問題、需求和目標導向的統一,及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路向,以進一步加強制度自信教育為工作主線,以加強心理疏導與人文關懷為重要內容,以解決現實問題與教育引導相結合為有效手段,以實現學習生活場景的線性轉化和平穩過渡為內在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全方位聯動為基本格局,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落實好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點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人們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各行各業都受到極大沖擊,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獲得了有效控制,率先進入“后疫情時代”。在這一特殊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社會環境、育人重點以及教育路徑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何迎接考驗抓住機遇,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開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值得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

一、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新表現

后疫情時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呈現出了新的矛盾特征。探討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矛盾問題,既是對新冠疫情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在要求。

(一)思想交流范圍擴大與交往虛擬化之間的矛盾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人人宅在家中自我隔離,網絡成為文化傳播、信息生產和觀念創新的重要平臺,“無處不網,無時不網”是青年大學生的生活常態,便捷的網絡條件絲毫不影響大學生對于社會熱點話題的關注與參與。但是,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各種魚龍混雜的信息充斥網絡,而大學生處于拔節孕穗期,鑒別各種信息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編輯和傳播各種不良信息,增加了大學生對于未知的恐慌,誤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多元的信息在網絡中聚集放大,形成了“雪球效應”,嚴重影響了正處于形成正確價值觀念黃金時期的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和情緒。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的社會參與度降低,完全依靠網絡獲取、分享各種信息,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理性的認知。大學生的網絡情感和互動不斷地提升,但是卻削弱了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信息海量與圈層交流片面化之間的矛盾

大學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是青年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場所。大學生作為接受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的群體,關心時事熱點、個性獨立、善于學習和探索。在疫情防控期間,大眾迫不得已在家隔離,以微信、微博、知乎、各類短視頻APP形成了各自的交際圈層。這類基于朋輩、親屬建立起來的圈層,成員彼此之間信任度相對較高。關于疫情的各種信息在圈層中蔓延擴散,比如疫情的起源、疫情的傳播途徑、感染人員的治療情況、病?;颊叩臄盗?,以及各大醫院接受的捐贈情況等信息,來源渠道繁多且復雜,由于認知局限以及大量的信息真相缺失,無形中加劇了對疫情恐懼和擔憂的心理。大學生作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級專業性人才,思維活躍,在各自的圈層中研讀疫情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相對來說更具有權威性。信息在局部圈層中流動的權威性,凝聚了眾志成城的抗疫力量,擴大了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力。

二、路向調整背景依據: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新變化

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模式、工作對象及實踐環境的顯著變化與教育本身的多元性、交互性、動態性、針對性等特點耦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出現一系列新的變化。這些新變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調整提供了背景依據。

(一)教育素材撲面而來

危機是最難忘的教材,災難是最深刻的課堂。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節奏,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爭在神州大地打響,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大學生也全天候、浸潤式地接受了一場疫情防控社會大課堂的洗禮和教育。在這場生動的思想政治大課中,黨領導人民抗擊疫情的典型案例層出不窮;中國共產黨強有力領導的政治優勢、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充分展示;中國人民團結奮進、迎難而上的民族精神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戰“疫”中所展現出的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彰顯得無處不在;個人與個人的關系、個人與自然的關系、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國家與國家的關系呈現得清晰無比。后疫情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可謂撲面而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運用好疫情防控這部最鮮活、最生動的教科書,充分挖掘其中豐富的育人元素,統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努力把疫情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

(二)網絡思政異軍突起

重大疫情面前,由于社交安全距離和手段限制,加快了網絡思政發展的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路徑發生了從常規“面對面”交流到完全“云端”溝通的重大轉變。疫情發生初期,廣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與學生建立了穩定有效的網絡聯系通道,關注他們的健康狀況,開展疫情防控知識普及宣傳。高校延期開學,一線教師通過“騰訊會議”“釘釘”等線上授課平臺開展網絡教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云端”思政教育,實現了高?!巴Un不停學”“停課不停育”的基本目標。大學生群體也充分發揮了“數字原住民”的網絡生存優勢,與教育者有效互動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參考文獻:

[1]鄭宏,謝作栩,王婧.后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07):54-64.

[2]王勝昔.深入挖掘戰疫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N].光明日報,2020-03-18(002).

猜你喜歡
新特點后疫情時代思想政治教育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境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趨勢
進擊“后疫情時代”
新媒體環境下的主持傳播格局演變
電視新聞播音語言的新樣式和新特點
基于田徑發展新特點的中學業余田徑訓練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