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歷史材料題做題能力

2021-09-10 03:19能宗凱劉玉璞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知識遷移

能宗凱 劉玉璞

摘要:歷史材料題一直是初中歷史學習的難點,學生在這部分失分嚴重,尤其是中考歷史試卷中越來越注重對知識的綜合考查,不僅聯系材料與所學知識,而且有跨學科的考查以及對社會現實的考查。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強大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夠將所學的歷史知識有效地遷移和轉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種知識遷移的途徑,一是材料與歷史課本之間的知識遷移,二是跨學科知識的遷移,三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遷移,而這正好對應了歷史材料題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解答歷史材料題。

關鍵詞:知識遷移;歷史材料題;解析策略

一、研究緣起

歷史材料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因此頻繁地出現在各地中考試卷當中,但學生歷史材料題的得分普遍較低。究其原因,學生缺乏知識遷移的意識和能力,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第一,歷史材料題涉及的內容是課本知識,同時也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建立起材料與課本知識之間的橋梁。第二,歷史材料題通過新情境的形式出現,比如一些文言文史料的運用,這就需要學生擁有學科知識整合滲透的能力。第三,歷史材料題越來越關注現實,將歷史與現實融合到一起考查,需要學生擁有把握歷史和現實的強大能力。由此可見,學生具有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夠實現歷史知識的融會貫通,才能在考試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理性思考

知識遷移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解決新問題時所體現出的能力,知識遷移的基礎是認知結構,沒有認知,知識遷移將無從談起。在有了認知結構之后,還要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將相似的知識點進行聯系,并且能夠將知識放在“新情境”之下進行考查。莫言寫作的《酒國》《蛙》等作品,正是受了西方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的影響,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知識遷移能力。在歷史學中,通常有許多知識點之間有共通之處,比如法國大革命和中國的辛亥革命,二者都是資產階級革命,在性質和特點上就可以用相同的語言來闡述說明。另外,歷史又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涉及大到政治、經濟、文化,小到飲食、服飾、建筑等,歷史方法論和歷史觀更是不計其數。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對知識融會貫通和變異遷移,能夠多角度、多方面地考慮問題。具備了知識遷移能力,解決歷史材料題的難度會大大降低。近年來,初中歷史材料題在試卷中占的分值逐漸上升,主要呈現了以下三個特點:(1)材料來源更加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比如歷史文件和統計資料圖等,不再局限于歷史課本當中的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甄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需要學生廣泛地進行歷史知識的涉獵。(2)歷史材料題以“新情境”的方式呈現,不再是過去直問直答的方式,并且設計了新問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概括、歸納能力。(3)設問層次化,歷史材料題通常以組合的形式出現,幾段材料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在問題設置方面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需要言簡意賅、直擊要害,層次和條理分明。(4)歷史材料題更加開放,一是與政治知識聯系起來,二是與現實問題聯系起來,比如“長征精神對實現中國夢的啟發”等。在這種背景下,關于知識遷移的研究就十分有必要,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在歷史解題中的知識遷移能力。要促進遷移的產生,首先要有教師的指導,其次要掌握歷史材料的特性,最后是學習的心向與定勢,就是說尋找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此外,原有的知識結構也十分重要,如果我們在解析歷史材料題時沒有足夠的歷史基礎知識做依據,就無法完成知識遷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遷移理論,才能更好地將歷史材料題攻克。

三、實踐研究

(一)通過提取和概括,培養學生材料與課本遷移的能力

桑代克曾說:“兩種學習之間要產生遷移,關鍵在于發現它們之間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背踔袣v史材料題中的材料雖然取材比較廣泛,不一定是歷史課本當中的材料,但主要還是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清楚地理解材料所表達的含義,并且能夠建構材料與歷史課本知識的關系。這種知識遷移的完成需要提取材料中的關鍵詞,并利用合適的詞語來轉化,聯系課本知識,才能更好地概括材料、組織答案。例如:2017年杭州市中考歷史試卷有這樣一則材料:“材料一: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饹_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眴栴}:材料一“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件事情?簡述該事件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地位。在解答這道題時,首先我們要抓住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從“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我們可以推算出這是1927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是1921年),接著就可以聯系課本知識,課本上講授的1927年中國革命的事件對應的是“工農武裝割據”這一課,再分析材料,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這次戰斗指的是南昌起義。這樣一來,就可以用課本上的知識來解答問題,闡述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二)通過整合和滲透,培養學生跨學科知識遷移的能力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發生在過去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會成為歷史學的研究對象。因此,在歷史學科中,政治、經濟、文化、地理、文學等領域的知識均有涉及。更為重要的是,中考歷史試卷的材料題有與政治知識綜合考查的題目,并且有一些文言文材料需要一定的語文功底,這就使得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知識遷移能力十分有必要。在解析材料題中運用跨學科知識遷移的能力,能夠使學生學到的知識相互整合和滲透,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例如:2018年浙江省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臺州卷)的材料題,這道題總共有三則材料,第一則材料是講郡縣制的內容,第二則材料是關于“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第三則材料是講元朝的行省制度。解決這道材料題就需要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其中,第一則材料涉及文言文知識,“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出自賈誼的《治安策》,是賈誼向文帝進言的內容。如果學生沒有扎實的文言文功底,恐怕很難理解“少其力”的意思,“少”字是使動用法,在這里是削弱的意思。明白了這個意思,就知道賈誼的建議是削弱諸侯,這樣第一個小問題的答案就迎刃而解,賈誼的言論在漢武帝的推恩令中得以實現。另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針對具體的材料給學生滲透和整合政治以及地理方面的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答題時更有把握。

(三)通過分析和比較,培養學生歷史與現實遷移的能力

著名歷史學家克羅齊曾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睔v史與現實是不可分割的,這也反映在中考歷史試卷當中。這幾年的歷史試卷越來越與社會熱點聯系起來,有的是地區熱點,有的是時事熱點,有的是周年熱點。比如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因此這一年的中考歷史試卷與“改革開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并能夠用歷史學的知識來分析和比較現實問題。例如:“改革開放”不僅是歷史教學的重點,還是中考中的高頻考點。需要指出的是,改革開放不僅僅是指1978年做出的政策決定,而是一個動態的延續過程。改革開放到現在都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為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比如:2018年浙江省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臺州卷)的最后一道歷史題,就借助吉利汽車的案例來考查“改革開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和比較歷史與現實之間的區別,來認識歷史的本質規律,比如2018年寧波卷的第18題就體現出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歷史本質。

四、研究成效

初中歷史材料題雖然相對較難,但并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中考歷史試卷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教學中針對具體的歷史材料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的歷史知識融會貫通,這樣在中考中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王國清.歷史教學:中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途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20).

[2]呂勝海.遷移理論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3]程東玲.初中歷史材料題解題技巧研究[N].發展導報,2017—10—27(036).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流峪鎮初級中學273309)

猜你喜歡
知識遷移
在素質教育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初中化學圖形分析題型解題思路研究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探討
在素質教育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開展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研究
由一道物理題引發的對繩子張力的討論
幾則高中化學實驗改進的探討與反思
運用遷移理論 提高歷史材料解析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遷移策略
把握考試真實內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