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的改革規劃

2021-09-10 07:22吳正玉
中學生學習報·科教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高校

吳正玉

摘要: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中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目前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力量為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該文在分析新媒體時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的基礎上,從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建交流平臺和創新工作模式三個方面,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改革提出了相關意見。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機遇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增加

在舊式的媒體環境下,班級的輔導員和科班出身的思政理論課的教師作為高效思政課堂的主體部分,他們通過課堂上課、舉辦各類會議和舉行集體活動等一系列形式發揮著思想教育的主導作用。新興媒體及衍生型各類平臺的出現和迅速普及,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正在由官方發展為官方和大眾兩類主體,而舊式的思政課堂主體仍是由官方思政教育的主體組成。但是,在大眾思政教育的主體中,絕大部分來自于新媒體用戶,其主要指的是相關新媒體用戶通過新型或衍生的平臺應用,提供與新媒體用戶要求相符合的內容或者物品。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只要生存在社會之中的人且會使用新媒體等相關應用,他們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潛在的教育主體之一。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多元化

舊式思政教育主要是借助講座、理論課堂和座談會等比較單一的形式向教育客體傳播思想教育信息和內容,利用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集中地對師生進行黨和國家重要政治思想理論、重大方針政策相關的宣傳教育。高校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方式中,舉辦座談會或約學生進行個別談話等仍作為最主要的方式。新媒體的發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不再局限于上述提及的載體,網絡的普及發展使得各類新型應用以及平臺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如今,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新媒體技術衍生下的新型終端的出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單向傳播向多向傳播轉變并發生了結構性的轉化。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使新載體與舊式載體充分融合,從而實現載體的多元化。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充實

在新式媒體產生之前,高校主要是通過教科書、報紙或各種出版物,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傳授給教育對象學習。新媒體的創造與發展使得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不同的渠道獲取教育內容,而大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也會去主動了解和關注一些社會中討論較多的新聞或話題。在討論過程中,大學生也會逐漸產生對輿論事件的個人判斷和個人認識。因此,新媒體中傳播的有關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話題或新聞,都可以直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教材和素材資料。在新媒體時代的沖擊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以及說教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從舊式的“填鴨式”說教發展成目前的思政觀念在新媒體的影響下逐漸與內容相互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在新模式下更有利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發展和轉型,而這種轉型不得不依托新媒體所提供的“交流平臺”。

2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2.1 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挑戰

隨著社會各個領域的飛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邁入新的時代,未來的發展也將會變得更加明亮。但是,意識形態工作必須緊攥在手中,一旦意識形態發生變化,就會影響中華文化的發展方向和道路。因此,必須保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社會各個層面中占據著主要地位,必須嚴格防范其他具有威脅的意識形態以各種形式入侵我國社會。國外發達國家的互聯網技術是影響我國社會意識形的技術基礎,這些國家的互聯網技術發展要早于我國,且其技術成熟,他們試圖利用科技優勢占領網絡陣地的意識形態領域。這種行為對我國的意識形態造成了兩方面的影響:第一,該行為降低了我國高校教育對象對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認同感;第二,該行為撼動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我國網絡中的話語權。因為新媒體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導致新媒體中存在各式各樣的思想,其中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各種不良、腐朽不堪的思想在網絡中得到充分傳播,不利于教育對象“三觀”的發展。

2.2 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挑戰

首先,教育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被削弱?,F如今,新媒體在與傳統模式充分結合后,教育對象不僅可以從教育主體中獲得教育內容,還可以從網絡、其他正式群體等其他渠道獲得,大大降低了教育主體的主導作用,學生也不再完全依賴學校教育者獲得信息,教育主體就難以發揮其教育主導性。其次,正面灌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嚴重降低。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制度可以通過這種積極灌輸的方式使得大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內容,使大學生更有可能將相關理論付諸實踐。

3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創新

3.1 強化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將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融合,使得人們可進一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變為自身的行為習慣和情感認同”,是黨對我們的要求。高校在傳授給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優勢使教育內容變得具有趣味性和可看性,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還可以讓教育內容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具有更強的時效性。

3.2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臺

新媒體傳播途徑和方式的多樣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導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多種途徑、終端、平臺進行引導。例如,“學習強國”這一學習平臺主要用于傳遞黨的理論和思想以及中央精神等內容,這些內容主要涵蓋政治、文化、法律以及社會等多個方面,這些內容與輿論熱點緊緊相扣,與民眾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充滿互動性和趣味性,內容的組合方式也較為多元。

3.3 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在新媒體時代,要加強學科關聯,建立協同教育模式。我們若想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順利轉變,各個學科相互融會貫通,各個部門能夠實現人才互通,就必須打破目前存在的隔閡。與此同時,我們可以邀請各個學科、各個專業的專家隊伍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列之中。各個大學也可進行聯合培養,共同打造“專家協同育人精品課程”,利用新媒體平臺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高校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