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研究

2021-09-10 07:22王林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1年1期
關鍵詞:邊疆民族地區繼續教育轉型發展

王林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繼續教育正處于一個新的歷史機遇期和轉型期。本文選取地處邊疆民族地區的普洱學院為研究對象,力求以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發展“轉型”研究為基點和結點,闡明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的意義,面臨的機遇、挑戰以及轉型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

一、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的意義

繼續教育是繼學校教育之后,面向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基礎。高校繼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與行業、企業、社會相聯系的重要窗口和紐帶,是學校主動、直接、有效為經濟社會服務的重要形式,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還是民族教育的有機組成,不僅關系到邊疆民族教育的發展,人口素質的提高,更事關邊疆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國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而且關系到祖國邊疆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邊防安危,關系到我國在國際上的聲譽。所以,加強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當前,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邊疆民族地區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需要人口素質的提高,這就對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的繼續教育,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和傳統教育觀念等的影響,繼續教育供給結構失衡、質量不高、創新乏力等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導致繼續教育發展速度降緩、需求側乏力,為適應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勢必要求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盡快作轉型發展,應該像我國經濟轉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樣,從“需求側拉動”到“供給側推動”的改變,高校繼續教育是一種準公共產品,供需要求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在需求不足和發展速度變慢的情況下,不斷推進高校繼續教育的供給側改革是促進高校繼續教育的重要戰略[1]。通過繼續教育的轉型發展,構建起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多元化教育體系,擴大需求覆蓋面,適應繼續教育個性化、多樣化發展,滿足社會各類人群的學校后教育和學校后學習需要,讓“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二、云南高校繼續教育面臨的機遇

一是黨和國家繼續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边@是機遇,也是挑戰。

二是云南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契機。就云南而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是云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遵循,要求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庇绕涫瞧斩龑W院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市擁有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是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前沿,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三是地方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新征程。新時代的地方高校繼續教育,必須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繼續教育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繼續教育轉型升級,以滿足人們對繼續教育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普洱學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立足省、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堅持立德樹人,扎根西南邊疆辦學,情系云嶺大地,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著力建設高水平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三、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邊疆民族地區繼續教育,因受歷史、自然的局限,以及受地方經濟落后,人才總量不足,勞動者素質偏低等影響,存在著辦學定位不準、體制機制不合理、資源短缺、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等難題。

1.辦學定位不準。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認識、重視不夠,觀念落后。人們認為繼續教育屬于“邊緣部門”,是普通教育的附屬,地位不高,甚至是學校創收的方式,并未將繼續教育與普通教育一同重視、部署和安排。有的學校多年不開一次全校性繼續教育工作會議,繼續教育工作者認同度低,存在感不強。二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學歷繼續教育的生存空間逐漸變小,非學歷繼續教育的需求逐漸變大,但由于沒有機遇意識,沒有及時的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以普洱學院為例,繼續教育在主動服務和融入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方面還存在不足,導致學校繼續教育規模越來越小,供給結構嚴重失衡,目前學校學歷繼續教育在校生只有780人,今年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僅有1000余人。

2.體制機制不盡合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與大多地方高校一樣,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都是采用“管辦合一”的運作模式,存在辦學主體不明,職責不清,管理混亂,效率低下,風險頻發等弊端。二是繼續教育與市場聯接機制不健全,缺乏辦學自主權,沒有市場經濟運作的經濟杠桿調節,繼續教育市場功能發揮不到位。

3.資源短缺。高校繼續教育資源包括資金、內容、設施、手段和師資等,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張,資源需求日益增加,在政府供給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普通高等教育資源顯得十分緊張,何談繼續教育資源的補給。另一方面,繼續教育辦學受計劃經濟時代“等、靠、要”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原有的校內資源將消耗殆盡,同時,缺乏利用校外資源共建共享意識,沒有建立起校內外資源的深度融合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資源危機,掣肘了地方高校繼續教育的轉型發展。

4.人才培養質量不高。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繼續教育忽視自身辦學規律,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培養方式上,大多采取普通高等教育質量標準,存在與“普教”同質。二是質量評價單一,不成體系,缺少學習者的有效參與以及政府、市場、用人單位、行業組織等參加的評價,大多質量評價主要是高校內部組織實施,評價者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評價的效能可想而知。

四、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策略

隨著地方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又面臨嚴峻的挑戰,亟待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辦學定位不準、體制機制不盡合理、資源短缺、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等難題,走出一條以提升繼續教育內涵式發展為目標的轉型之路。

1.對繼續教育作精準定位。高校繼續教育定位關系到辦學初衷與價值追求,要站在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明確學校繼續教育發展戰略定位。大學職能與繼續教育有關,高等繼續教育是為高校教育服務的重要部分,為社會培養了很多實用性的人才,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因此,繼續教育不是高校的‘副業生產’,而是戰略任務;不是分外工作,而是社會責任;不是低水平累贅,而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平臺[2-3]。所以,高校對繼續教育工作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高度重視。作為邊疆民族地區的地方高校,在辦學定位上一定要緊緊圍繞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對邊疆民族地區的依存度、結合度和貢獻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校發展與地方經濟建設的契合度,在校內把繼續教育與普通教育統一部署、一并落實、協調發展,進而形成一體化大教育格局,切實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筆者認為,要對繼續教育作精準定位,首先,要成立繼續教育發展指導委員會,對繼續教育近期目標、遠景規劃進行謀篇布局;其次,定期召開全校性繼續教育工作會議,對繼續教育工作作專題研究;第三,結合學歷繼續教育萎縮態勢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市場的強勁需求,要抓住機遇,優化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結構比例及其內部結構,做到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拓展非學歷繼續教育,開辦“新型農民職業學院”“社區學院”,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等,打造有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地方高校繼續教育品牌。就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而言,一定要結合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發揮高校的優勢,辦出繼續教育的特色和亮點,作“邊疆性、民族性、應用型”辦學定位,主打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的“邊疆牌”“民族牌”“實用牌”。

2.完善體制機制

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匱乏,根源是管理體制機制不盡合理。要增強繼續教育的內生動力,必須完善體制機制,釋放轉型發展新動能。一要完善管理體制,要根據繼續教育發展規劃實際,按照"管辦分離"原則,完善學校繼續教育的管理制度,形成分工合理、制度有序、管理規范的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機制[4]。二要建立與市場聯接的靈活開放的繼續教育辦學體制,明確辦學主體,落實辦學自主權,有效整合校內繼續教育師資、課程、平臺等資源,統一組織實施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并適度運用市場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提高繼續教育工作者的辦學積極性,制定和完善校內外線上線下學習、學分認定和學分轉換等制度。三要建立和健全“職責明確、運行規范、全程可控、督導有力”的運行機制,保證繼續教育的正常運行。

3、注重資源整合

注重資源整合是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的關鍵,只有注重繼續教育資源的整合,才能解決資源短缺問題,否則,就無法正常開展繼續教育,更無法進行有效的轉型。高校繼續教育資源包括校內和校外兩大資源,整合高校繼續教育資源,就是要整合校內繼續教育資源和校外繼續教育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整合校內繼續教育資源,一要把校內不同形式的繼續教育歸口到繼續教育部門統一管理,完成其內部資源有效整合;二要把學校繼續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人、財、物等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整合校外繼續教育資源,就是要開展多方合作??梢耘c其他高校合作,通過“互聯網+”服務等方式,共建高校繼續教育資源平臺,共享高校繼續教育優質資源;也可以與地方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和社會機構進行“校地”“校企”等合作,充分利用地方優勢資源和發揮高校教學、科研優勢,合作開展繼續教育。

4、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繼續教育的生命線,沒有質量保障的繼續教育便沒有生存的空間,更無發展可言。所以,在人才培養上,要不斷強化質量意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要加強繼續教育項目立項調研,通過調研,了解社會所需的繼續教育項目,有的放矢確立合適的項目和目標。同時,也能發現繼續教育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增強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要合理設置課程。設置課程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最大限度的滿足日益增長的多樣化人才需求。在學科和專業建設上,要面向地方社會需求,認清地方產業布局,以當地產業集群發展為主導,堅持地方特色,有所為有所不為;要突出地方高校自身優勢,堅持以優勢學科方向的突破,合理設置課程,提高人才培養與需求的契合度,辦人民滿意、社會認可的繼續教育課程。三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于繼續教育師資隊伍的質量,所以,要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保障繼續教育師資質量。既要對校內專職教師加強師德修養和專業知識水平、實踐能力的提升,又要加強外聘兼職教師隊伍管理,努力實現專兼職教師隊伍優勢互補。四要注重繼續教育的過程管理。繼續教育工作涉及面廣、內容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對工作過程進行檢查、監督和落實,要組織實施好教學計劃、統籌安排好各教學環節、保證繼續教育工作順利開展,以確保教育教學質量。五要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要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進行全面評估,推行學習者的有效參與以及政府、市場、用人單位、行業組織等參加的綜合評價,對繼續教育的質量、效益實施有效監測。

總之,邊疆民族地區高校肩負著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我們既面臨艱巨的挑戰,又面對難得的戰略轉型機遇,必須迎接挑戰,搶抓機遇,遵循市場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規律,精準定位繼續教育,完善體制機制,注重資源整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能走出一條以提升內涵發展為目標的轉型之路,滿足和適應地方各類人群對高校繼續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更好地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陳永光.新時代高校繼續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邏輯與思路[J].成人教育,2019(6).

[2]吳學松.地方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策略論析[J].成人教育,2020(9).

[3]季明明.一流大學要引領終身學習和繼續教育發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9(1).

[4]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推進本市普通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網站》-2017-02-27

基金項目:普洱學院2018年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研究——以普洱學院為例》成果。

(普洱學院)

猜你喜歡
邊疆民族地區繼續教育轉型發展
邊疆民族地區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
漫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學實施難及整改措施
大學本科高年級怠學現象調查與對策研究
關于促進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對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有效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煤炭企業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的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常態下鋼鐵企業的轉型發展以及建議
試論“央視新聞”公眾號的成功運行對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借鑒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