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浦大橋要造就要造最好的橋

2021-09-22 08:52
科學大觀園 2021年15期
關鍵詞:造橋黃浦江斜拉橋

1993年10月23日,楊浦大橋建成通車。這座大橋是上海市區繼南浦大橋之后建成的第二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也是當時世界上主跨徑最大的斜拉橋。新中國成立后,當一座座如虹似練的長橋橫架在祖國的大江大河之上時,人們多次發問:上海的黃浦江怎么沒有一座橋呢?在常人看來,長江、黃河上能架橋,寬不過數百米的黃浦江應該更不在話下。殊不知,在黃浦江上造橋難倒了一代又一代橋梁專家。

上海因黃浦江而興,它的每寸水道都流淌著“黃金”。數萬噸級的巨輪要進黃浦江,設墩造橋勢必會影響黃金水道,這要求橋必須一跨過江。而且,橋面必須高出水面45米以上,大約有16層大樓的高度。武漢和南京的長江大橋,橋的最大跨徑不過100余米,而這種橋無法適應黃浦江的要求。唯一可供黃浦江選擇的橋只有吊橋。然而,上海灘的地質對錨固吊橋的鋼索來說并不適宜,在市區造橋更意味著大量搬遷和昂貴投資。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市的經濟規模逐年增大,每天過江的客流量已達105萬~110萬人次。僅在黃浦江的民丹線渡口,白天候渡車隊經常長達1公里以上,候渡時間3個小時。人們強烈地意識到,黃浦江上海市區段再也不能沒有橋了!然而,架橋的資金和設計都是問題。時機終于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熟:亞洲開發銀行愿意貸款,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能力擔任主體設計。上海市政府在落實了這兩個關鍵問題后,果斷拍板:造橋!

設計大橋的重任落在了我國著名橋梁專家林元培的肩上。從20世紀70年代起,斜拉橋就被廣泛用于國際公路橋梁的建造中,但由于這種設計計算極為復雜,材料選擇也苛刻,人人望而卻步。具有豐富斜拉橋設計建造經驗的林元培則認為,它應該是跨越黃浦江的最佳橋型。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后,1991年12月1日,上海市區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南浦大橋,建成通車。

在建造南浦大橋的同時,國家計劃委員會(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為在‘八五期間形成浦東開發的起步條件,解決浦東、浦西間的越江交通問題,同意建設寧浦大橋?!辫b于“寧浦”和“南浦”的上海話發音較相近,一名小學生專門寫信給市領導,建議改“寧浦大橋”為“楊浦大橋”。有關部門當即采納了他的意見。如果說南浦大橋的建成通車,實現了黃浦江上海市區段上“零”的突破,那么楊浦大橋的建成,則使我國的斜拉橋設計建造能力一舉領先于國際橋梁界。

當時,楊浦大橋的設計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第一方案是照搬南浦大橋設計,跨度423米,這是一種現成方案,但一個橋墩將落在黃浦江中;第二方案是將一個橋墩緊靠在岸邊放置,這樣跨度將可以達到580米;第三方案是兩個橋墩都在岸上,跨度602米,這是當時世界第一的跨度。最后,林元培下了決心,要么不造,要造就要造最好的橋。于是,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風險較大但最為合理的602米造橋方案。

楊浦大橋比南浦大橋主跨一下子長出179米,首要的設計問題是計算出橋梁的內力,而古典的橋梁理論在這樣的主跨長度面前卻顯得無能為力了。早在主持設計重慶長江二橋和南浦大橋時,林元培就發現,古典理論的內力計算同橋梁的實際內力存在誤差,而跨度越大,誤差也就越大。針對世界第一跨度的楊浦大橋,林元培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論——適用于一切空間結構而不只囿于橋梁的“空間結構穩定理論”。

有位外國專家用古典理論整理了一種楊浦大橋設計方案,而當他與“林氏理論”計算的方案比較時,其結構的剛度存在著明顯不足,內力計算誤差更高達62%。因此,楊浦大橋的成功,是中國為世界橋梁理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楊浦大橋全長8354米,其中主橋1172米,中孔跨度602米,主橋面寬30.35米,設6車道,兩旁各有2米人行道。兩岸橋塔高208米,橋塔兩側各有32對(共256根)鵝黃色拉索將橋面凌空懸起,索面成立體扇形布置,蔚為壯觀。

當時,大橋不僅在跨度上創造了世界第一,在橋梁理論的實踐方面也斬獲了許多“第一”:斜拉索從平面布置改成空間索面布置后的復雜計算;錨箱因鋼梁斷面改變而做的全新設計;塔形由南浦大橋的H形改為多角鉆石形后,對拉索上端錨固方式采取的全新構思,等等。由于楊浦大橋工程申請了巨額建橋貸款,亞洲開發銀行先后組織專家對工程進行了5輪審核。1992年8月17日,亞洲開發銀行的3位代表終于用日、德、英文,在審查報告上簽下了自己的姓名,肯定了楊浦大橋的設計、制造與施工都是安全且現代化的。

上海楊浦大橋。

1992年9月,在國際土木工程會議斜拉橋會議上,林元培作為中國代表,向與會的近百名橋梁設計師清晰地闡述了他對上?!澳掀帧薄皸钇帧眱勺崩瓨虻脑O計理念,并描繪了中國斜拉橋的發展前景。他的發言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有人稱贊:“中國的楊浦大橋現在已和中國的長城一樣出名?!?/p>

歷時僅2年5個月,楊浦大橋在1993年9月建成完工,并于10月23日正式通車。鄧小平親自為大橋題寫了橋名,登上楊浦大橋時,他感慨道:“喜看今日路,勝讀百年書!”

時至今日,楊浦大橋仍舊如同一道橫跨浦江的彩虹,發揮著連接兩岸交通的重要作用。

◎ 來源|解放日報(有刪減)

猜你喜歡
造橋黃浦江斜拉橋
異形拱塔斜拉橋塔梁異步協同拼裝施工關鍵技術
黃浦江航行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的治理及監管
從造橋說起
黃霑感嘆黃浦江的浪
黃霑感嘆黃浦江的浪
多塔斜拉橋剛度提高措施
林山造橋
貝殼幫忙來造橋
淺談斜拉橋拉索自振頻率
斜拉橋為什么能跨越很寬的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