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士禎詞學活動對清初詞壇的影響

2021-09-22 14:37丁遠芳
今古文創 2021年32期
關鍵詞:詞學揚州

【摘要】 王士禎原名王士禛,他與揚州的故事源遠流長,任職揚州五年間,詩詞和游記頗多,但因冶春和紅橋而聲名鵲起、蜚聲文壇,其詩文具有自己獨特的清新平淡風格,與以往的凄清幽怨風格區別開來而備受推崇。更值得稱頌的是,王士禎組織和領導的廣陵詞壇的一系列酬唱活動開啟了清代填詞之風,為清代詞壇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也為清詞的中興鋪設了道路。揚州本就是風景優美的沃土,王士禎在此處受到滋養,與此同時也為揚州詩詞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 王士禎;詞學;揚州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32-0037-03

王士禎詩文天賦極高,被評價為一代詩宗,在當時所處的主盟詩壇中被稱為“泰山北斗”,并且結合自身獨有風格創造出“神韻說”。當時所處清初時期,王漁陽的詩文創作可謂是順應歷史發展,也是當時詩文風格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受到推廣,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對當時和后世詞學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王士禎聲名遠揚的原因不只是他在詩文上的成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緣故就是他注重交友,然而并不是簡單的交朋友,卻是以文會友,相互學習、砥礪切磋。王士禎在交往上并不注重官位的高低和身份的尊卑,凡是對詩文方面有喜好的,不論貧窮或富有,甚至所處身份地位懸殊,他都能與之結交。王士禎的家庭環境也是促使他功成名就的一個重要因素,身處官宦家庭,書香門第,家境富庶,常常出現許多名人書客,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順治十七年,26歲的王士禎被任命為揚州府推官,可謂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揚州素為東南優美名地,當時明末清初許多文士書客聚集于此。王士禎對于詩文的喜愛使得當地的許多名人書客與其進行詩酒文宴,其間交往非常密切,并共同提倡編文,其間編有《紅橋唱和集》??滴跞辏?664年)春,又與諸名士修禊紅橋,賦有《冶春絕句》,唱和者甚眾,一時形成了“江樓齊唱冶春詞”的盛況。事后還有許多詩人撰寫詩文描述當時的盛況,這一壯景成為當時揚州的一段佳話,王士禎在揚州的五年任職對于他的文學生涯是非常難忘且記憶猶新的??滴跞拍昃幎ǖ摹稘O洋山人精華錄》大部分選自《典試四川》 《南海集》和《雍益集》這些作品,也是其詩刊歌創作的精華。[1]

一、王士禎詞學活動

王士禎自幼聰慧過人,尤喜賦詩,在八歲時就能書寫詩文,在十二歲時就能賦詞,而十五歲時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刊物《落箋堂初稿》,其顯示出的聰明被喻為神童并不為過。在王士禎二十四歲,八月出游濟南,當時許多名人書客都聚集在大明湖,所處湖庭之上舉辦“秋柳詩社”。[2] 王士禎所處的時代為明末清初,當時距離明代滅亡時間較近,從而誘發出漢族的知識分子所蘊含的亡國思鄉之感。然而《秋柳》的創作,引起了大部分人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得其詩文紅遍大江南北,廣為流傳。名人文士爭相傳唱,由而聲名鵲起,并為之后在詩壇上的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王士禎是明末清初的詩人,這點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但他另一個重要的地位就是明末清初詞學的引導者和倡導者,他的詩詞還引導了后來的詩壇巨匠陳維崧步入了學詞道路。[3]傳統的認知在王士禎的詞學觀點上看來和明代的文學載體都有各自特色,也都能從中收獲些許心得。但以往詞學的發展空間相對較小,詞學理論很少出現體系,詞學作者大都處在不斷地進行自身的探索和摸尋的窘境之中。詞學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問題,諸如辨體、選調、本色、用韻、詠物等開始得到人們的探究和拓展,但最初這些基本問題的探究還不足以影響清初詞壇的風向和轉變。詞學傳統的重新認知和確認才是引發詞風變革的起因,雖然這一事件并非經王士禎之手進行變革,但是王士禎的詩詞從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并為詞學理論和詞學批評奠定了基礎。

二、清代詞學的“中興”

詞的起源時期非常早,但是在晚唐五代到兩宋時期才有了最輝煌的成就,發展尤為迅速。而到了金、元、明時期,詞的發展是非常衰敗萎靡的,到了清代,詞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壯大,尤為興盛,被稱為中興。[4]清代詞的理論和文學理論比較繁榮興盛,在詩詞中能明顯或淺隱地感受到其中對于詞學的觀點理念。清代的詞學流派是非常廣泛的,且風格不一,各有優點和特色,從而證明了清詞發展的迅速和繁榮興盛,其中委婉艷麗、清新優雅、豪邁奔放等風格各異,爭奇斗艷。云間、廣陵、陽羨、浙西、常州這幾個貫穿于清初到清末的重要詞學流派,各領風騷,在不同時期主導著清代詞壇。從這些詞學流派中可以梳理出清代詞學發展的大概脈絡,從各個詞學流派的詞學理念和著作來看,他們都吸取了清代以前詞作家的創作精華,并在此基礎上對詞學創作理論進行探索與發揚,加以創新改革,建立了一系列完整而多樣的詞學理論體系,豐富了詞學理論建設,為清代的詞學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清初時期出現了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三人,三人各有自身特色和風格,三足鼎立受到各家喜愛。陳維崧的詞比較豪邁奔放,朱彝尊的清雅,納蘭性德的風格主打情感,風格不一,各有特色,從而揭開了清初詞學的開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一種里程碑式的進程。

與此同時,清代朝廷為了籠絡能人異士,在興起文化方面進行改革,頒布了文化政策并大舉興辦科舉考試,從而激發出文化興起的氛圍,從中廣泛招收博學見廣的儒士,科舉上不斷增加獎勵并進行特殊的對待,想借此來消除文人對清代朝廷的敵對情緒。清初時期博學之人繁多,流派眾多,其中以詞家和詞論家尤為突出,如陳維崧、朱彝尊、尤侗等人。當時朝廷大舉撰寫文化書籍,康熙視詞為詩,并認為和賦有著相同的地位,有助于身心受益。當時所處階層的詩人對此激發出來極高的創作熱情,從而摒棄了傳統的玩樂的輕率和自卑,有助于推動詞的發展。當時還出現了一種情況,就是大家熟知的清代文字獄,其中狀況出現的起因都是由詩文引發,相反,詞并沒有。因為詞的表達是非常委婉和具有隱意的,對于文人墨客的情感表達非常適用。清代的詞學得到了發展,詞的出版不僅是清代詞學中興的例證,對于詞學中興也有直接推動的作用。

文人墨客聚集一起共創佳文,在酒席之間吟詞作賦從古至今都是佳話,但是當時清代的制度要求是禁止詩文結社加盟聯合在一起的,除了純粹詩詞很少干涉外,所以在清初詞在聚會時的內容大多是對于當時的見聞進行記錄,很少有其余方面的拓展。

清代詞學中興,詩學的部分理論在詞學中進行滲透。清代的文化政策和文人結社都有助于促進詞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清代產生了把詩當詞的觀念,所以在清代時期出現了很多詩、詞兼擅的文學流派,以詩學原理說詞、以詩學方法論詞,而蓬勃大量的創作與多元風格亦帶動了整個詞學的發展,詞擺脫詩的附庸,成為一種獨立于傳統文學批評的新理論。

清代詞學的中興還表現在對詞集、詞選之編訂與整理,成就突出。唐圭璋先生匯編的《詞話叢編》收錄唐宋金元明清以來的各家詞話、詞說、詞評、詞論等詞學理論專集計85種,其中只是清朝就占了68種,如彭孫遹《金粟詞話》、王士禎《花草蒙拾》、張惠言《論詞》、周濟《介存斎論詞雜著》、《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馮金伯《詞苑萃編》、江順詒(皖籍)《詞學集成》八卷、譚獻《復堂詞話》、王國維《人間詞話》等。與此同時,清代的詞選編輯繁榮,包括詞人個人出集,各類詞總集、別集、詞選集在詞史上為數最多,遠遠超過前代。

三、王士禎引領的清初詞壇雅正之風

清初時期的詞壇發展特點是不斷進行著總結和反思,不斷對詞之尊體、正變觀、詞史觀進行總結、完善,對詞體之“雅正”的探索與追求也逐漸從自發走向自覺。順康時期,正處于詞壇的百花齊放、詞風驟變的時期,王士禎在當時的影響盛極一時,正當廣陵詞壇影響頗大,他在廣陵詞壇中也起到了主導作用,其在創作和理論構造的過程當中,漸漸向詞體的本身風格轉變,其倡導詞體自身獨特的風格和其中所蘊含的美學,從而引領了清初詞壇雅正之風。如《浣溪沙·紅橋》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清代初期原籍安徽休寧,長期寓居揚州的詞人孫默,是廣陵詞壇的一位重要人物,孫默在廣陵一帶的征詞活動并不是單純的藝事雅趣,他在揚州交游大都是明末清初的遺逸之士。他編纂的《國朝名家詩余》是迄今為止清代最早的一部規模宏偉的詞的總集,總集中就收錄了王士禎的《衍波詞》2卷。[5]

從古至今對于詞的評價各不一致,因為詞的風格多樣且各具特點,其中有婉約、豪邁奔放和正變之間的相互爭辯,大多數的爭辯出現在詞體音樂性上,其中對于蘇軾“以詩為詞”的批判而引發的詞之正變觀,也未觸及詞體之真正體性。明末時期為首的是陳子龍的流派風格,當時明代家國滅亡遭受巨大的打擊,從而出現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具有獨特的韻味,進一步回歸了詞的本身特質,力挽狂瀾地改變了詞壇的衰敗凋零的頹敗趨勢,逐漸演變成為清代詞學中興的一大支柱和營造了良好的開端。陳子龍與方以智、侯方域、吳應箕并稱“明末四公子”,王士禎對于陳子龍是極力推崇的,陳子龍詞集有《江蘺檻》和《湘真閣存稿》,分別存詞55首、29首,得益于對陳詞作的欣賞和研究,王士禎對于詞體本身有了更深入的探索,他是極力倡導詞的雅正之風的,如《蝶戀花·和漱玉詞》:

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

王士禎在任職期間結合廣陵詞壇再加上自身才能的發揮,寫下了很多經典且廣泛流傳的篇章,其著作中對自己的思想主張進行了宣揚,與此同時廣陵詞壇也因為有了王士禎而盛極一時。在王士禎的引導和推動下,聚集了許多青年才俊和名人雅士。然而,王士禎并沒有開宗立派,建立自己的盛世之念,反而開創了填詞之風,全力推廣詞體,這一舉動對詞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理清詞體之淵源、正變與體質風格。在王士禎的引導和推動下,受廣陵詞壇的影響,許多詞人對于詞的熱愛更加深刻,對于詞學的活動熱情更加高漲,他們用自身豐富多彩,風格多樣,格局自身特點的詞體創作來證明了王士禎的詞學理念以及詞史觀。王士禎對于廣陵詞壇的兼容性以及開放性,對于詞體文化的包容,使得清楚詞體流派爭奇斗艷,百花齊放。廣陵詞壇的社集酬唱、合操選政的各種活動,表現出來的是兼容并蓄、包納各種審美情趣的寬洪氣象,使得廣陵詞人群芳競艷,各展所長,而廣陵詞壇之繁榮昌盛便水到渠成。因此,王士禎對于清詞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王士禎是清代著名的詩人,活躍在康熙朝的詩壇達半個世紀之久。他詩作豐富,理論上倡導“神韻說”,曾被尊為清代詩壇的正宗。然而,王士禎的創作活動是多樣的,成就并不限于詩歌和詞學方面,在小說、戲曲、民歌、書畫等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皆為詩名所掩”。王士禎的揚州詞事與廣陵詞壇,在清初之時詞壇百派回流之際,在詞史上寫下了厚重的一筆,也為詞學在清代的最終復興和繁榮做出了卓越貢獻。

參考文獻:

[1]朱龍.清初詞壇的史達祖接受研究[D].安慶師范大學,2017.

[2]李明軍,朱利俠.“濃春煙景似殘秋”——王士禎神韻詩學的時代文化意蘊[J].臨沂大學學報,2016,38(03):63-72.

[3]朱則杰.王士禎“紅橋修禊”考辨——兼談結社、集會、唱和三者之關系[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01):51-58.

[4]余柱青.王士禎詞的“弱德之美”與清初的雅正詞風[J].名作欣賞,2014,(20):89-90.

[5]牛秋實.清初詩風的遞變與王士禎的詩學追求[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8,39(04):55-61.

作者簡介:

丁遠芳,女,漢族,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生,安徽開放大學安慶分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詞學揚州
江順詒《詞學集成》的特點和意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蹉跎至暮年的初見
一曲《揚州慢》,盡道《黍離》之悲
“揚州絨花”
論張惠言的易學與詞學思想分析
遣懷
試論宋代女性詞成就
詞學勝境
詞學勝境
是“上揚州”還是“下揚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