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醫藥與防治瘟疫

2021-09-28 01:23鄭智元
養生大世界 2021年7期
關鍵詞:鼠疫瘟疫中醫藥

鄭智元

一、瘟疫歷來就是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

(一)人類歷史上的七次重大瘟疫

瘟疫、戰爭、饑荒、天災(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是危及人類的四大災難。然而就其危害程度而言,瘟疫則是造成人口驟減的罪魁禍首,遠超過戰爭和天災。

瘟疫是中國歷史上對流行性傳染病的統稱。包括因病毒、細菌、寄生蟲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多種急性傳染性疾病。

瘟疫在歷史上曾對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有鼠疫、天花、流感、結核病、瘧疾、禽流感、霍亂、非典(SARS)、新冠肺炎等。

自有史以來,瘟疫就從未在歷史的舞臺上消失過。從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20世紀,全球較大規模的瘟疫竟達數百次之多。歷史上僅導致成百上千萬人死亡的疫情就有七次。一是公元541-544年的查士丁尼鼠疫。它奪去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近一半的人口,直接導致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二是東漢末年大瘟疫。醫圣張仲景在《傷寒卒病論》寫道:“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笔穼W家估計因這次瘟疫而損失的人口在2000萬以上。2三是1347-1351年歐洲的黑死?。ㄊ笠撸?。它奪走了歐洲總人口的1/3,高達2400萬人的死亡3,超過了一戰二戰死亡人口的總和。四是公元16-17世紀美洲的天花。歐洲人把天花帶到了這里,在其后的100年間,3000萬印第安人只剩下了不到100萬人4。五是明朝崇禎年間發生在中國西北方的鼠疫。據史學家推測,被鼠疫奪去生命的人口高達上千萬5。六是1918-1920年西班牙的大流感(H1N1)。該流感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里,便造成了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更造成了至少5000萬人的死亡6,其死亡人數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3倍之多。七是1855年中國西南地區大鼠疫。它被認為是世界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前奏,在10年期間傳播到世界77個港口的60多個國家,單在印度和中國,就有超過千萬人死于這場鼠疫7。

而今發生在我們眼前的新冠疫情也是空前的。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港澳臺)無一幸免;全球230個國家僅有朝鮮、土庫曼斯坦、基里巴斯、瑙魯、湯加、帕勞、紐埃和庫克群島這八個國家目前還保持零感染??梢哉f,這次新冠疫情是有史以來感染人數最多、傳播范圍最廣的一次“大瘟疫”。

(二)我國歷來深受瘟疫其害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疫病頻發的國家。據史料8記載,中國歷史上,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而且“大災之后,必有大疫?!?/p>

我國自有文字以來就有對疫情的記載。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載有“蟲”“蠱”“瘧疾”“疾年”等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我國最早的關于瘟疫的文字記載。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過去的3000多年里,我國一共發生了1400多次疫情,平均每2-3年就發生一次。然而采信較多的有兩說,一是《中國疫病史鑒》9記載,自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里,中國先后發生過321次比較大的瘟疫;另一說為鄧拓先生《中國救荒史》10統計,歷代發生較為嚴重的疫災次數為238次,其中周代1次,秦漢13次,魏晉17次,隋唐17次,兩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我國有史以來記載最早的一次瘟疫爆發事件,現于小屯殷墟出土的商王武乙卜辭11。卜辭的內容是巫師在甲子這天行卜,問商王武丁是否得了瘟疫?瘟疫會不會擴散?

而我國第一次準確記載瘟疫發生的時間則現于《春秋公羊傳》,魯莊公“二十年,夏,齊大災?!?/p>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也曾多次出現疫情。如1957年流感(H2N2)、1964年河北霍亂(全球第七次霍亂)、1967年全國爆發大規模的腦脊髓膜炎、1968年香港流感(H3N2)、上世紀50年代長江流域泛亂成災、至今尚未根治的吸血蟲病、2002年末爆發的非典(SARS)、目前仍在流行并不斷變異的新冠肺炎等。

二、我國中醫藥抗擊疫情功不可沒

古時候,民間認為瘟疫是鬼神所致;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是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氣候異常所致;現代醫學則認為瘟疫是微生物(如細菌、病毒)所致。

中國對疫情的認識,最早可上溯到周代。據《周禮·天官疾醫》記載:“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臠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疾,冬時有漱上氣疾?!敝嗅t經典《黃帝內經》且描述了瘟疫的特征:“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開創了“五運六氣學說12”;東漢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后由晉代王叔和重新整理編輯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創立了六經辨證13;明末吳有性的《瘟疫論》建立了以“機體抗病功能不良,感染戾氣”為發病原因的新論點,是我國第一部治療急性傳染病的專門著作;清代“溫病四大家”葉桂、薛雪、吳瑭、王孟英對瘟疫(急性傳染?。┮捕加猩钊胙芯?;葉桂的《溫熱論》、吳瑭《的溫病條辨》、王孟英的《溫病經緯》、薛雪的《溫熱條辨》,在當時世界治療瘟疫方面上處于領先地位,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先秦時期,人們就采用“隔離”的辦法防控疫情的蔓延,此辦法一直沿用至今。第一次準確記載“隔離”防控疫情的辦法是《漢書·平帝紀》記載的西漢初始二年(即公元2年)“青州大疫,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p>

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已知最早的中藥學著作。隋唐時期,唐政府組織蘇敬等二十余人集體編修《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這是我國古代由政府頒行的第一部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

我國歷代記載有疫情的古籍主要有:《周禮》《禮記》《公羊傳》《尚書》《山海經》《黃帝內經》《詩經》《左傳》《呂氏春秋》《史記》《漢書》《淮南子》《說文解字》《資治通鑒》《華氏中藏經》《三國志》《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

而我國歷代論述疫情病因、病理以及治療藥方的古籍主要有:《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禮記·月令》《水經注》《呂氏春秋·季春紀》《名醫別錄》《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說疫氣》《肘后備急方》《巢氏病源》《本草經集注》《諸病源候論》《外臺秘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針灸甲乙經》《脈經》《痘診方論》《瘟疫論》《本草綱目》《新修本草》《萬氏家傳痘疫心法》《內外傷辨惑論》《溫熱論》《溫病條辨》《溫熱條辨》《溫病經緯》《瘟疫鼠疫論》《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飲膳正要》《四部醫典》《太平圣惠方》《脾胃論》《證治準繩》《御藥院方》《素問玄機原病式》《本草品匯精要》等。

其中《溫疫論》14是我國第一部治療傳染病的專著,對我國防治疫情貢獻很大。直至今天,我國仍應用溫病學說的理、法、方、藥治療一些傳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紅熱、痢疾等,療效甚好。

世界上對天花最早的醫學記載是東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15。天花早在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從西域傳入中國,隨著天花的傳入,中醫藥也相應出現了防治應對之策。清代朱純嘏《痘疹定論》記載:在宋代趙恒(真宗)時期,發明了“王素種痘”,即人痘接種法。到了明代,人痘接種法己廣泛應用,并日臻完善。自公元17世紀開始,該法先后傳播到俄國、朝鮮、日本、阿拉伯和歐、非各國,且于公元1717年傳入英國。1796年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發明了牛痘接種法,效果更佳,故而得以逐步代替人痘接種法16。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已經消滅了天花,這也是最早、惟一被人類徹底消滅的傳染病。但鮮為人知的是中醫藥的人痘接種法開創了人類免疫學的先河。

葛洪《肘后備急方》載有治療狂犬咬傷之法,“殺所咬犬,取腦敷之,后不復發?!贝朔椒w現了中醫“以毒攻毒”思維。這種非常樸素的免疫學思想,對以后免疫學的創立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堪稱免疫學的先驅。比“人類免疫學之父”俄國生物學家梅契尼科夫的“細胞免疫學說”和“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早1500多年。

中國記載防控疫情的古籍主要有:《周禮·天官》《黃帝內經》《睡虎地秦墓竹簡》《扁鵲心書》《孟子·離婁》《漢書·平帝紀》《后漢書·皇甫規傳》《晉書·王彪之傳》《宋史·食貨志》《宋史·外國·吐蕃》《夷俗記》《治疫全書》《松峰說疫》《夢溪筆談》《歲華紀麗》《靖康紀聞》《博物志》《肘后備急方》《重訂霍亂論》《備急千金要方》《疫痧二證合編》《疫證治例》《外臺秘要》《仙方合集·辟瘟諸方》《驗方新編》《萬氏醫書》《馬可·波羅游記》《萬病回春》等。

中國古代對瘟疫主要采取了四種方法:一是藥物治療;二是免疫療法(主要是針對天花、狂犬?。?;三是隔離傳染源(包括病人隔離、死尸掩埋、人們出行限制以及防止飛沫);四是中藥熏蒸、消殺預防。

秦代的“癘遷所”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傳染病隔離場所。漢代的“庵廬”、隋唐時期的“癘人坊”“患坊”、南朝齊的“六疾館”、北魏的“別坊”、宋代的“安濟坊”“病坊”和“安樂坊”、明清時期的“養濟院”“查痘官”等,都是政府專門為收容病人而設立的場所。這也是醫院的一種起源形式。

除“隔離”外,我國傳統防疫的方法很多,如熏煙蒸洗、空氣消毒法、石砭針刺、內服中醫、藥酒、佩戴口罩等。其中,“以艾燒熏”防疫的古籍論述較多。古人燒熏防疫單味藥常用艾葉、降香、丁香、檀香、蒼術、木香、茵陳、大黃等。而空氣消毒藥方則出現于晉代,晉唐和明清醫家認為,通過熏燒藥物的方式,可以預防疫病。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氣消毒法。

清末醫學家、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防疫事業創始人伍連德先生于1910年在東北成功攻克“肺鼠疫”時,發明創制了“伍氏口罩”??谡值氖褂脼槿祟惙酪吆徒】底鞒隽酥匾暙I,其防控鼠疫機制也一直被引用到現在。1935年他曾被提名為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是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中醫強調“治未病”,以預防為主,倡導“全神養真”“避其毒氣”“順應四時”“調七情”“節飲食”等措施防治疾病。這些理念對后世醫學的發展,以及對傳染病的防治一直發揮著重要的指導性作用。

中國古代的華佗、張仲景、葛洪、孫思邈以及明清時代的吳有性、李時珍、吳瑭、葉桂等醫學家都為治療瘟疫作出過突出貢獻。如華佗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膽病,其治療瘟疫后期癥狀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至今仍應用于臨床,被稱為治療瘟疫的“三寶”;葛洪用柏芝散預防疫??;孫思邈研制出雄黃丸以避疫疾;金代劉完素的黃連解毒散;李杲的補中益氣湯;明代吳有性的達原飲、三消飲、舉斑湯;清代吳鞠通的桑菊飲、銀翹散等,都為疫病防治發揮了顯著的效用。

三、中醫藥在防治瘧疾、非典和新冠疫情中綻放魅力

瘧疾是由瘧原蟲所致的蟲媒傳染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瘧疾流行于102個國家和地區,有20億人口居住在流行區,每年發病人數為1.5億,惡性瘧死亡率極高,每年死于瘧疾者超過200萬人?!扒噍锼亍笔侵委煰懠驳奶匦?,是中國唯一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藥學家屠呦呦帶領團隊經過190次失敗之后,在晉代中醫學家葛洪《肘后備急方》治療瘧疾的基礎上于1971年發現并研制出來的。它不僅用于間日瘧、惡性瘧的治療和控制,也可用于耐氯喹蟲株的治療、兇險型惡性瘧如腦型、黃疸型等的治療?!扒噍锼亍钡某霈F,每年使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2003年非典時期,國醫大師鄧鐵濤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創造了“零轉院、零死亡、零感染、零后遺癥”的奇跡。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近11%,廣州患者的死亡率為3.6%,單純采用西醫治療的香港患者死亡率為17%,臺灣則為27%。鄧老治療非典時堅持四項原則:一是堅持中藥早期介入,即在發熱期就要用中藥;二是堅持全過程的中西醫結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三是堅持臨床個體化治療與科學研究的結合;四是堅持辨證論治,以清熱解毒、芳香化濕、扶正祛邪等主要治法。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充分肯定了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白皮書指出,以眾多院士專家推薦的“三藥三方”為代表的針對不同類型新冠肺炎的治療中成藥和方藥,臨床療效確切,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病亡率,促進了核酸轉陰,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復期康復?!缎滦凸跔畈《痉窝自\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清肺排毒湯”被列入中醫臨床治療期首選?!叭帯奔唇鸹ㄇ甯蓄w粒、連花清瘟顆粒和膠囊、血必凈注射液,“三方”指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作為三藥三方代表的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是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藥物,先后被國家及20余個省市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進行推薦,成為被推薦頻次最多的中成藥。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還指出,中醫藥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分類救治,對輕癥患者實施中醫藥早介入早使用,對出院患者實施中醫康復方案。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占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

從古到今,幾千年來的中國人民從未間斷利用祖國傳統的中醫藥對抗疫情(傳染?。?。中醫藥是國寶,有人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毛澤東主席說過:“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是中醫?!绷暯娇倳浺舱f過:“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庇始覍W會院士、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理查·羅伯茨爵士也稱:“中醫藥不僅是中國的瑰寶,更是全人類的財富?!?/p>

現代醫學的發展,尤其是防控疫情的傳播和蔓延,需要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并重。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在瑞典發表獲獎演講時曾引用毛澤東的話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深感中西醫藥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敝现嗅t潘德孚說過:“醫學沒有中醫西醫,只有治好疾病?!?/p>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讓大家都見證了一個事實,大疫之下,中醫重新走到防控疫情的第一線,成為防疫情、治疫病的重要力量。這或將是中醫因“疫”重生、轉“?!睘闄C的一次鳳凰涅槃。

1金陵醫學高峰論壇《說醫史·鼠疫》。英國學者瓊斯曾在其所著的《晚期羅馬帝國史248—602年》

2郭志勇,中國歷史人口之數量分析,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28(2),36-39

3趙紅,是災難,更是契機和動力——試論黑死病對歐洲社會的三大影響,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26(5),76-79

4吳陽煜,天花屠城:漂洋而來的不速之客,看世界.2020, (05),53-57

5曹樹基,鼠疫流行與華北社會的變遷(1580—1644年),歷史研究,1997(1), 17-32

6潘亮,1918·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猛于戰禍,科學與文化,2009(6),6-7

7孟慶云,“人見死鼠如見虎”--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3,9(8)8,42-44

8《中國疫病史鑒》

9中國中醫研究院最新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鑒》

10《中國救荒史》鄧拓著。商務印書1937年初版,2011年新版。

11原文:乍(疫),父乙,妣壬豚,兄乙豚,化口。御眾,于祖丁牛,妣癸盧豕。

12五運六氣學說是一個中醫學說理論,充分反映了中醫學理論體系中"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思想,是《內經》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3六經辨證,始見于《傷寒論》,是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在《素問·熱論》等篇基礎上,結合傷寒病證的傳變特點所創立的一種論治外感病的辨證方法。

14《溫疫論》為我國明末著名醫學家吳有性所著。該書共二卷,卷一載論文五十篇,主要闡發溫疫之病因、病機、證候、治療,并從中參論溫疫與傷寒的區別。

15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病時可以應用。經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16謝蜀生、張大慶,中國人痘接種術向西方的傳播及影響,中華醫史雜志. 2000,30(3),133-137

猜你喜歡
鼠疫瘟疫中醫藥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繪畫中的瘟疫 下
抗擊瘟疫的那些事
繪畫中的瘟疫(上)
瘟疫算個啥
一場改變歷史的鼠疫
鼠疫促進現代醫學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