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知、促探、生能—— 活動探究單元教學路徑

2021-09-29 11:44代保明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9期
關鍵詞:文本探究活動

代保明

《教師教學用書》對活動探究單元的設立是這樣表述的:“活動探究單元以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抓手,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一個綜合實踐系統,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基本設計思路是:文本學習——實踐活動——寫作?!焙茱@然,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新舉措,這種新的單元組織形式立足語文課程性質,通過新的教材安排方式,努力轉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樣式,有效落實語文教學的目標任務。就初中語文統編教材來看,在八九年級共設置四個活動探究單元,即新聞(八上)、演講(八下)、詩歌(九上)、戲?。ň畔拢?。新的教材編排方式,給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過去單篇文本的教學方式,還是老調重彈的語言賞析式、詞句深蘊揣摩式的教學,還是脫離語言實踐運用的靜態“文學賞析”,都是與活動探究課的設計初衷相悖的,學生所獲的語文知識與語文實踐能力是分離的,很難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

活動探究單元到底應該怎樣進行教學,與傳統的語文課堂有哪些不同?沒有現存的路可走,留給語文教師的教學空間很大。為教師創新設計自己的教學,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為逐步改變“少慢差費”的語文課堂,留足了更大的空間。結合自己第二遍教統編教材的實踐,個人以為,活動探究單元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建知、促探、生能”進行,以建構系統語文知識為基礎,以落實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津梁,以生成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為根本,突出活動主線,在活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生能,真正體現“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課程性質,達成高效語文教學的目標。為此,活動探究單元的教學不妨圍繞以下五個路徑實施。

一、整合單元:建構學用結合的語文系統知識

活動探究單元是以任務群方式來顯現教學內容的,任務一往往是知識的學習。在這個任務里,一般安排有四篇左右的文本,文本編排體例也與普通單元有別。沒有“單元提示”“預習”“思考探究”和“積累拓展”等內容,多了文本旁的文體知識介紹、閱讀提示、問題提示等。這樣的編排方式,如果按照以前單篇文本的教法去處理,學生所獲取的語文知識會是一地雞毛。這樣零散的語文知識對后面任務群中其他任務的完成難以產生有效的奠基作用,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無法起到指導作用。要完成任務一的知識學習,必須跳出單篇文本教學的孤立思維,立足宏觀視角,整合單元的所有文章,甄別對比,發現異同,搭建語文知識系統框架,讓單元語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才有可能為后面兩個任務的落實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為讓語文知識變成語文實踐能力準備充分的材料。

八上第一單元是新聞,任務群中有三個任務: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在任務一“新聞閱讀”中有五課,分別是《消息二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飛天”凌空》《一著驚海天》《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六篇新聞分屬消息、特寫、通訊、評論等體裁?!断⒍t》,編者用旁批講解了新聞的五結構及新聞的特點?!妒讓弥Z貝爾獎頒發》用旁批的方式再次訓練五結構的作用,詮釋了“新聞倒金字塔結構”特點?!丁帮w天”凌空》利用旁批詳解了文章的寫法特點,再用補白“什么是新聞特寫”來講解特寫的概念和特點?!兑恢@海天》和《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只有文本,什么提示都沒有。在六篇文本中有關新聞文體的知識講解是分散的、隱藏的,教學時如果目光只關注單篇,學生能夠明白文本的體裁特點,因為文本有暗示。但一旦學生閱讀另外的新聞,或者寫作新聞,也許就會茫然無助。因為學生沒有知其所以然,沒有搞清楚本單元所學的消息、特寫、通訊、評論到底有什么區別,亦即沒有內化為個人的理解。最高效的處理方式是對這六篇文本進行二次開發,拉通六篇文本,利用“一線串珠”法,用新聞知識來串起文本,來解讀文本,來尋找六篇文本的內在聯系。消息與其他新聞特寫、新聞通訊、新聞評論的區別在于:消息的五結構是其獨有的。從表達方式來看,消息以記敘為主,新聞特寫以描寫為主,新聞通訊以記敘、描寫為主,新聞評論以議論為主。從新聞所寫的內容來看,消息僅報道發生了什么事;通訊不僅報道發生了什么事,還必須報道新聞事件是怎樣發生的,需要記敘和描寫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新聞特寫則通過精雕細描刻畫新聞事件的一個片段、一個鏡頭,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呂偉準備、起跳、騰空、入水的四個瞬間動作,形象化的描寫是主要的表現手法;新聞評論則是議論性文章,有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這樣把六篇新聞橫向聯系起來學習,通過新聞知識來撬動文本內容,來比較區別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學生大腦中的新聞知識就不再孤立,而是一個有關新聞的系統知識。因為新聞體裁不同,新聞作品各自特點不同,學習新聞的方法也會不同:消息,抓住五結構中必不可少的標題、導語、主體,就能了解新聞的主要事件,明白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新聞特寫,學習新聞的多種文學手法,學習用繁筆濃墨重彩描繪精彩瞬間的方法,特別是用語言凸顯新聞的現場感。新聞通訊,既要學習文中的多種文學手法,還要學習文章是怎樣把一個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敘寫清楚的,亦即文章是怎樣把新聞故事講得那么動聽的。新聞評論,要學習作者是怎樣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的,特別是論點與論據之間的聯系。

立足整個單元來教學,采取群文閱讀的方式,學生就會見到本單元的知識森林,建構起有關新聞的系統知識,明白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在文本中的具體表現。這就為后面兩個任務的完成作好了充分的準備,無論學生最終想寫什么體裁的新聞,他都會胸有成竹,不至于寫成四不像的文章。這樣俯瞰整個單元的學習方式,改變了語文知識的呈現方式,陳述性知識散布在旁批、補白、技巧點撥等文字中,需要學生去自主發現,自主整理,自主建構。至于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則教材采取了系統介紹方式,方便學生學習實踐的需要。比如新聞閱讀的策略知識,新聞采訪的程序性知識,新聞寫作的策略性知識,教材都是專題呈現,完整而系統,熟悉六篇文本,前后勾連,理解這些知識就很容易。

二、依托活動:用任務驅動解決實際問題

設置活動探究單元,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綜合、多維、連續的語文活動中領悟語文運用規律?;顒犹骄繂卧慕虒W主要依靠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在活動中構建語文知識、經歷文本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再次創作,親歷語文知識內化為語文能力的過程,在活動中體會領悟文本的特性和藝術魅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參與的時空較大,學生的興趣特長將有更多的展示機會,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利。初中語文教材的四個活動探究單元,其學習內容都具有很強的活動性,如果沒有學生的活動參與,教學任務是難以完成的,新聞寫作如果沒有扎實的采訪活動,新聞怎么寫;演講的實質是宣傳鼓動,必須是交互性的活動;戲劇表演,則需要更為復雜的排練;詩歌的誦讀或吟誦,本身就是一種表演活動。因此,活動探究單元如果離開活動,像傳統閱讀課那樣“講讀”,或者依然是對文本進行靜態地理解、賞析,那就完全與編者的編寫意圖相悖。

新聞單元有三個任務: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這三個任務必須借助學生活動才能完成,強烈的活動性要學生必須通過多種活動來完成學習任務。在新聞閱讀這個任務中,目的是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建構新聞知識,為后面的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打下知識基礎。因而,這個單元每篇文本后都沒有“思考探究”“積累拓展”之類的練習題,很明顯地告訴師生,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不是知識的掌握,而是學生的動口動腦動手能力,是學生在探究閱讀后的新聞知識生成。這樣的任務完成需要學生大劑量的活動,學生必須拋棄傳統的閱讀方式,采用群文閱讀,綜合閱讀六篇新聞,從結構、語言、文本特征、新聞內容等角度貫通多篇文本的閱讀,通過大跨度的閱讀,進行橫向比較,尋找異同,建構單元新聞知識系統,為后面兩個任務的完成作好知識儲備。就新聞采訪而言,采訪的目的是完成新聞寫作,如果沒有采訪到第一手材料,特別是有關新聞事件的具體情況,寫作是無法完成的。我班本次采訪任務是“十四中十月光盤行動”,要完成最后的新聞寫作,必須要采訪校長、班主任、教師、學生、食堂師傅,問什么問題、什么時間采訪、什么地點采訪、什么方式采訪,諸如此類,必須要學生親自參與,學生坐在教室亂編,那新聞就毫無新聞價值。至于新聞寫作,這樣的寫作與平常的記敘文、議論文寫作不一樣,記敘文寫作,學生可以在真實生活基礎上虛構,而新聞寫作,是對采訪材料的清理和運用,不可能虛構。

依托活動,是活動探究單元教學的最大特色,也是與其它文本教學的最大區別?!盎顒有浴笔腔顒犹骄繂卧虒W任務完成方案的顯著特征。教師的教學方案,更多地是設計師生的活動方案,要設計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動腿,讓學生在活動中生成知識,在活動中鍛煉能力。教師對活動方案的設計比其他閱讀文本教學方案的設計難度更大?;顒拥目刹僮餍苑浅?简灲處煹哪芰?,設計方案過于粗糙,學生就不知怎么辦,設計方案不嚴謹,學生所建構的知識或采訪的材料就會是殘次品,對后面任務的完成會帶來重大不利影響,甚至無法完成任務。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實際運用的語文技能

活動探究單元的設計,是更好地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舉措?;顒犹骄繂卧獙嶋H上類似于高中的項目化學習,教材編寫的意圖不再是讓學生完成文本中的閱讀、理解,而是運用語言知識去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讓語言學習從書面走向生活實際。從目前四個活動探究單元所設計的任務來看,盡管只有三個任務,但學生想單獨完成是困難的。新聞單元,諸多的工作需要學生合作。演講,生成演講知識、現場演講,必須有大家的互相支持和參與。詩歌,在誦讀時沒有聽眾,沒有聽眾來評價,朗讀給誰聽呢?戲劇,演練和表演一般都是多人,不合作行嗎?這樣的合作是為了在活動中探究有關知識的內在規律,是為了檢驗有關知識在實際運用中的效能及表現力。無論初中語文教材中四個活動探究單元中的哪一個,都是在促進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以新聞的方式學習新聞”“以戲劇的方式學習戲劇”等提法,都是重新確定不同文本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合作探究,就是要突破原有學科在時空、內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閉狀態,將學習的自主權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在過程中生成知識、形成能力。特別是有意在促進學生智慧共享、智慧碰撞中共同學習,打破每個學生的封閉學習狀態,打破每個學生個體的狹小知識圈,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思考、活動中,有信息及時接入,在知識和能力的形成過程中集思廣益,在多個視角、多個方法參與下形成更為全面系統的知識與能力。

就八上新聞單元的教學而言,三個任務的完成都要在學生合作探究中才能完成。新聞閱讀,由于有關新聞的知識零散分布在本單元的各個角落,有的是旁批,有的是注釋,有的是補白,有的是什么提示都沒有。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中生成,對所有的零散知識進行清理和歸并,建構有關系統的新聞知識。系統知識的建構,需要學生的合作參與,只有大家共同探究,研究文本,互相交流,才會發現隱藏在文本中的知識。一個學生獨立自學,畢竟知識視野有限,出現疏漏在所難免。要針對六篇文本進行群文閱讀,讀后還必須生成相關的新聞知識,沒有學生的合作,新聞知識系統會完成嗎?要完成新聞采訪任務,在制定采訪提綱時,要讓方案詳盡而周到,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必須是多個同學意見的綜合,是反復地研究和修改。就學生個人所擬定的方案看,由于這樣運用于實際的方案是首次擬寫,有問題,出現疏漏,非常正常。進行采訪,宜分組進行。以“十四中十月光盤行動”為例,每位學生都寫這個主題的新聞,都要采訪以后才能寫作,如果不分組合作,每個人都去采訪校長、食堂師傅、老師等,他們能應付嗎?分組進行,組員之間可以互相提醒和補充,信息材料可以共享,省時省力高效。至于新聞寫作,作品成型后的評價與修改,特別是新聞作品是否符合新聞體裁的特點,需要學生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互相批改,打磨作品,最后的作品才會是精品。如果后面還要出報紙,更是需要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

合作探究更多的是體現在單元的學習活動中,是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合作,是在真實情景中的運用,是由普通的課堂學習變成實踐探索。這樣的合作探究不是一般的閱讀理解,更不是文本閱讀的合作探究,而是在實際運用中的合作探究。最終生成的是有關新聞的實際寫作能力。

四、真實情景:打通語文與生活的聯系通道

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是活動探究單元學習的必備腳手架,是讓“做中學”成為教學現實。傳統語文教學活動,閱讀教學也好,綜合性學習也好,口語交際也好,更多的是虛擬的語言運用情景,盡管所設計的活動似乎都是生活中的真實存在,但這樣的環境往往是為配合語言學習而設計的理想化情景。就如我們的綜合性學習,學生在這樣的虛擬活動中學到了那么多的語文知識和能力,但如果真正有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語文技能能解決實際問題嗎?作為活動探究的真實語境,一定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情景,是用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這樣的真實語境,其實是現實生活語境而不是虛擬語境,真實語境中的人事物都是現實存在的,語言運用的過程和結果都必須是真實存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化非常明顯,每個活動版塊的過程和結果都必須是實有其物。換言之,活動探究單元教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在真實生活中學習、運用語言,生成語文知識,磨練語言能力,且生成的語文知識是結構化的。演講,一定是有演講大會,有聽眾與評委的。詩歌,一定是有詩歌朗誦大會的,是要讓學生通過聲音來展示詩歌之美的。戲劇,一定有戲劇演出活動,學生是要參與真實表演的。這樣的真實語境,就是語文與生活聯通的津梁。

八上第一單元的新聞學習。新聞寫作的任務是以“涪陵十四中十月光盤行動”為報道對象寫一則消息。這是學校開展的大型活動,要寫一則消息,要向全校師生報道哪些內容,這個活動有哪些安排,學生知之甚少。而消息怎樣寫呢?盡管書上有三篇消息,學生還是有些為難。如果學生不去作多個方面的采訪,不去了解開展此項活動的多個學校部門,學生能寫出真實校園生活的新聞嗎?就采訪這個環節說,采訪前該做哪些準備,采訪時該注意哪些問題,諸如此類,需要的不僅是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而且是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綜合。真實的活動探究任務,真實的任務和事件,真實的結果呈現,所有這些活動的完成,是解決真實的問題,最后有關光盤行動的消息,一定是對校園真實生活的報道。這樣與真實生活緊密聯系的語文學習方法,讓語文知識變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搭建平臺讓學生在“做中學”,真正實現高效學習。

五、及時評價:增值課堂教學效益

活動探究單元有非常明確的教學任務,有活動化的教學過程和結果,有學生自始至終的過程親歷。因而,評價能具體及時,能落實到每個具體任務,能甄別每個結果的質量。初中的四個活動探究單元,每個單元均有三個學習任務,從“閱讀”這個任務看,單元知識相對系統而完整,學生通過學習之后生成的知識是系統的,是整體的,因而相對容易評價。這樣的評價不是檢測,更多的是交流與改進,是促進今后的深入學習。就“新聞閱讀”來說,涉及到的新聞知識有:新聞概念、新聞種類、新聞語言,消息、特寫、通訊、評論四類體裁的異同、語言風格,消息的結構等。這些知識皆可以顯現物化,不僅學生能理解概念,而且還能運用與辨別,因而評價就會及時發生,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也能及時判別。就“新聞采訪”任務來看,采訪提綱的編寫質量可控,提綱的要求和內容也是能具體評價的,質量的高低有具體事件和活動來驗證,采訪后的素材質量怎樣,后面的寫作是試金石。如果素材殘缺,或者采訪的問題沒有抓住關鍵,消息寫作是無法完成的,會成為半拉子工程。在設計活動時,師生應該同時設計評價標準,把采訪提綱細化為更為詳盡的評價標準,在生成標準的過程中內化采訪提綱,形成自己活動的標準。在活動過程中有評價伴隨,活動效果就會良好。至于第三個任務“新聞寫作”,活動的結果是一篇文章,因體裁不同,文章的形式和內容也不一樣。但經過前面兩個活動,在此基礎上制定一個評價量表較為容易。先制定評價量表,有量表導航,寫作有了參考,任務的完成就相對容易。

不少語文活動之所以效果打折扣,最后的作品不盡人意,都是因為缺少了評價這個杠桿,活動偏離方向。評價是增值課堂教學效益的杠桿,隨時評價、過程評價皆是有效促進活動順利進行的手段和途徑。

教學活動探究單元,必須要有新的教學設想和思路,要有與傳統課堂不一樣的教材處理方式和課堂教學方式。立足宏觀、依托活動、強調合作、真實運用、及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路徑,建構知識系統、促進合作探究、養成語文能力是活動探究課的終極目標。在“做中學”,是活動探究課的顯著特征。

猜你喜歡
文本探究活動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活動隨手拍”
設問引導探究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第五屆手操報系列活動優秀作品展示
“四會合一”活動安排一覽表
該活動活動筋骨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