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協同背景下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研究

2021-09-30 05:31尉民吉林化工學院
營銷界 2021年38期
關鍵詞:勝任工科教學資源

尉民(吉林化工學院)

■ 引言

高校以育人為天職,我國高校育人以黨和國家的需要為方向,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緊密契合經濟與社會發展變化,培養和輸出能夠擔綱創業創新大任的德能兼備人才。在當今世界與當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以“工業+”互聯網為主要業態、以科技創新為主要引擎的“新經濟”新常態下,高校育人必須隨之而變化,擔當起人才培養才品轉型提質的應盡責任。具體到地方工科院校的育人,從國家宏觀導向到高校育人實踐都已經做出了新部署,也在進行積極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索,這其中特別聚焦于新工科人才培養,且新工科人才培養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實到工科高等院校的肩上。地方工科高等院校是我國高等工科院校的底座與主體,大批的生力大軍成分的新工科人才培養任務需要地方工科院校來完成,如何培養大學生勝任新工科人才品質成為地方工科院校必須緊迫研討的現實課題,而資源是一切生產活動的要素和支撐性條件,地方工科院校培養大學生勝任新工科人才品質需求對資源的協同利用,因此,以下展開對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的密切關注與素質特征,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對資源協同的必然要求與應然作為兩方面分析。

■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的密切關注與素質特征

(一)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的密切關注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基于新工科建設,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是我國高等工程技術教育的新變化新實踐。在我國大力發展高教事業的進程中,我國高等工科教育的學校與在校生的體量越來越大,同質同類人才培養在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積淀大批人才基數的同時,也出現了人才品質與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新變化新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為適應世界范圍“新經濟”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對人才品質的需要,2017 年以來,教育部以建設工程教育強國為目標,連續下發大力推進工程教育改革的指導性文獻,將新工科界定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云計算為骨干學科帶動下的,包括對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凸顯出新工科專業的設置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以新型信息、能源、控制等領域為主干的特征,建設新工科高校、建設新工科學科、培養新工科人才的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由此展開。地方工科高校積極投入這場教育教學改革之中,圍繞學科轉型與育才轉型的教改任務,結合區域經濟社會對新工科人才供給側的需要,從理論到實踐,積極探討新工科人才培養對策,包括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對策。

(二)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的素質特征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養是我國新工科高等教育對傳統工科高等教育的創新。地方高校新工科育人在我國高教界的理論與實踐都還剛剛在起步,有著很多理論與實踐命題需要探索,但對于新工科人才勝任力素質特征已經有了明確的定義,即具有新興產業創新創業素質的新興工科專業人才,適應并滿足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具有更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此基礎上,也有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細分細研新工科人才勝任力素質特征,如對全球新工科人才素質特征的闡釋,對我國需求的新工科人才素質特征的闡釋,對某一行業和產業對新工科人才素質特征的闡釋,對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素質特征的闡釋是其中的組成部分??陀^的說,新工科人才素質特征的內核一定是一致的,是符合在以“工業+”互聯網為業態、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新經濟”新常態下就業創業創新的人才,但不同級別的工科高校、不同地域的地方工科高校應該有切合自身新工科人才培養標準與就業創業取向的素質特征,這種差別性新工科人才素質特征是對內核性新工科人才素質特征的實用性補充,新工科人才素質特征為工科高校提供了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方向與培養標準。

■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對資源協同的必然要求與應然作為

(一)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對資源協同的必然要求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養要針對“新經濟”發展對工程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創新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人才能力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匹配度,[1]是以面向區域產業發展、科技進步需要為基礎的,新工科人才勝任力有其具體指向,這就必然要求新工科人才勝任力資源即包括了學校對自身教育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還包括了對地方教育教學資源的合作利用,對校際教育教學資源的借鑒利用,形成學校校內教育教學資源、地方教育教學資源、校際教育教學資源的借鑒利用,三方教育教學資源協同利用,是實現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的最大合力。更為形象的表述,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對資源協同的必然要求,正如有研究者所提出的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的“合作生產模式”,通過這種模式謀求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資源協同機制,形成高校與地方、高校與高校間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提效,為新工科人才的就業創業從學校培養到區域吸納拓展學以致用的途徑。

(二)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對資源協同的應然作為

其一敢為人先,敢破敢立。將敢為人先,敢破敢立作為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資源協同應然作為的第一步考量,是因為進入大規模、加速度發展階段的我國高等教育經過近20 多年的發展歷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從辦學觀念到辦學模式,從學科建設到教學管理,已經形成了辦學的慣性模式,處于相對穩定狀態,進行新工科辦學與新工科人才培養轉型,是從粗放式規模發展向集約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的轉型,需要強調一個“敢”字,要敢字當頭,敢想敢干、敢作敢為,不能等、不能拖、不能靠、不能畏首畏尾。事實上在國家戰略導向下,哪一所高校都必須相向而行,但之所以要強調一個“敢”字,則是強調要增強膽識,敢于創新,敢于摸索經驗,要做到加強學習,解放思想,提高認識;端正態度,明確責任,謀而后動;盡早發動,走在前面,率先垂范。簡言之,敢為人先。

其二挖潛資源,優化資源。地方高校新工科辦學與新工科人才培養轉型已有國家的頂層設計,但各校有各校的實際情況,照抄照搬頂層設計顯然并不能完全適合己用,也即不適合特色發展所用,因而就應該宏觀上遵循頂層設計,微觀上結合進校本設計,要將既有的教育資源、潛在的教育資源作以通盤考量,作以優化重組、作以去偽存真,作以高效利用。如借鑒合肥學院對教育資源的整合落實在“兩個開放”轉變上,即:在師資隊伍方面,要實施對國外高校、行業企業的“開放式引入”。在平臺建設方面,要搭建高水平產學研合作平臺,依靠平臺申請科研經費和進行人才培養。在資金支持方面,扎根地方土壤,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盵2]借鑒四川文理學院整合資源的作法: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創新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充分地發揮地方政府行政鏈、地方產業生產鏈、學校技術科研鏈的優勢,加強資源共享;充分整合行業產業資源,緊緊圍繞應用型特征,進一步完善與企業行業產業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建立“一專業一競賽一企業”“一課一展一演”機制;加強示范性實踐教育基地建設。[3]

其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的資源協同尤其需要發揚已經擁有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經驗,其著眼點、發力點應始終圍繞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辦學來進行,因為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勝任力培養唯有結合產教融合項目進行,才能切實把辦學方向與人才才品培養真正轉向到服務地方科技創新科技進步上來。植根區域的地方政府、學校所植根區域的相關單位建立密切的聯系,能夠從這些方面獲取和確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體產業、具體項目對人才需要的信息,緊緊圍繞地方對人才的需要,緊緊圍繞現代產業發展需求合理布局專業學科與新工科人才培養方向與就業創業勝任力。

猜你喜歡
勝任工科教學資源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車輛工程實踐課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究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資源開發
新媒體環境下江蘇省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新型教學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高校冰上教學資源社會開放的意義及管理模式
基于勝任力理論模型的冰雪人才培養新策略
天津大學:成立全球首個新工科教育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