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實踐研究

2021-10-09 18:41吳葉麗
體育教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結構化

吳葉麗

摘? 要:學校體育作為育人的重要載體,承擔著海派體育文化傳承的重任。上海市推行的“三化”體育課程改革是海派體育文化的滲透與體現。本文立足新課程標準,從海派體育文化視角,以學生核心素養導向的單元教學設計與實踐為載體,探索初中體育多樣選擇、多種方法、多元評價的“三多”教學策略,推進體育教學的結構化發展,提升體育教學品質,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海派體育文化;三多教學;結構化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9-0054-03

海派學校體育文化是上海體育教育發展的濃縮,與海派文化的精髓一脈相承,體現“開放、多元、包容、創新、領先和務實”的核心特征。上海學校體育文化是傳授海派體育文化的主陣地,也是創新海派體育文化的主要場所。[1]上海市教委繼2012年推行“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效果后,于2015年5月推行“初中體育多樣化”“小學體育興趣化”(以下簡稱“三化”)課程改革。上海特色的“三化”教育教學改革,正是海派體育文化在學校體育的具體實踐?!俺踔畜w育多樣化”是“小學體育興趣化”的導引,也是“高中體育專項化”的前提,更是海派體育文化的滲透與體現,它旨在開展多種運動項目、多樣練習方法、多元評價方式為主的課改與教學實踐,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服務。

隨著《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的頒布與實施,體育“三化”課程改革深度推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與課程標準脫節,注重單一技術教學,忽視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的培育;以教教材為主而非用教材,教學內容碎片化,教學方式單一性;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忽視過程性評價和綜合評價等。

筆者以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攻堅課題“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中小學體育學科‘三化教學實踐研究”為突破口,以初中體育多樣化“三多”教學研究為重點,針對課改中的教學問題,基于“海派體育文化”和“初中體育多樣化”內涵理解,探索新時代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策略,為深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改革、傳承海派體育文化提供經驗和參考。

一、概念界定

(一)海派體育文化

海派學校體育文化是上海在多年體育教育發展過程中積淀和傳承下來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體育教育文化。它是近現代上海體育教育發展的濃縮,與海派文化精髓一脈相承,體現開放、多元、包容、創新、領先和務實的核心特征[1]。

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主持人俞定智老師對海派體育文化特征的解讀:“開放”是發展的必要,需要“博時同行”,即與時間同行,做到與時俱進;“多元”是博采的芬芳,既像蜜蜂采蜜,又像海納百川,進而“博采眾長”;“包容”需要“博大善愛”,更是現實發展的需要;“創新”需要“搏發異彩”,形成海派的追求;“領先”需要“博越冠絕”,遙遙領先,是時代的呼喚;“務實”需要“搏崇實干”,更是體育的本色。

(二)初中體育多樣化

“初中體育多樣化”指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在整個過程中體現內容、方法、組織、評價多樣化,在形成體育興趣、經歷多個運動項目和多種體驗基礎上,挖掘符合學生個體需要的運動項目,達到掌握1~2項運動技能,發展體能,促進自主鍛煉,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體育課程[2]。

二、初中體育多樣化“三多”教學策略的探索

初中教育是基礎教育承前啟后的中間階段,也是學生通過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形成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初中體育“多樣化”承小學體育“興趣化”,啟高中體育“專項化”,為學生“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奠定堅實基礎。初中體育“多樣化”彰顯海派體育文化,而海派體育文化需根植于體育課堂文化。

基于課程標準,以單元教學為載體,開展素養導向的“多樣選擇、多種方法、多元評價”教學實踐,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和各種情境,變革教師教育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構建交往互動、平等對話、溝通交流和共同發展的體育課堂文化,發展學生核心素養[3]。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以“學習-研究-實踐-總結-反思-改進-推廣-輻射”開展攻堅課題的行動研究,形成初中體育“三多”教學實踐點。筆者以此開展實踐研究。

(一)多樣選擇,滿足需求,體現海派體育文化的開放和創新

初中體育多樣化旨在讓學生經歷多樣運動項目體驗。因此,基于課程標準提供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校情和學情,以多樣化項目體驗為生長點,精選教學內容,體現體育多樣化課程應有的整體性、綜合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有利于學生掌握多個運動項目的基本運動能力,培養體育學習興趣,享受體育鍛煉的快樂(表1)。

讓學生在初中階段經歷七個運動項目,發揮單元鏈接課程與課堂的橋梁作用,通過多維目標、多種技能、多樣方法和多元評價的體育活動設計與實施,完善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體系,讓內容多樣化落到實處。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是豐富體育多樣化教學新內涵的重要途徑,它將密切聯系的知識、技能進行有效整合,按照一定的結構或程序開展教與學活動,將教材內容結構化、情境化,實現體育學習內容的結構化。因此,教師需樹立整體性課程意識,研究教材科學體系和內容序列,把握教學內容內在發展性和關聯性,探索重構和組合教學單元,形成縱向銜接的結構化教學內容。

在體育開放式運動技能教學中,強調完整動作體驗,掌握和運用各種技能,強調創設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比賽情境,從中提高運動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如籃球運動技術性、集體性和對抗性強的特點,根據七年級學生已掌握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將八年級行進間低手投籃進行統整,使教學內容與新舊知識、技能與學生學習經驗、生活建立關聯,構建《籃球:行進間高低手投籃》統整單元設計,以兩項技術動作的高關聯性,以“復習—學習—比較—提高—應用”為主要脈絡,構建單元學習框架,形成行進間高低手投籃技術的整體認識,并將行進間高低手投籃技術與運、傳球技術融合在一起,由單個技術逐步過渡到組合技術和技戰術運用,注重教材和教學過程的整體性與連貫性,知識、技能的關聯性和層次性,讓學生知道知識從何而來,到哪里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和遷移。

作為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帶教老師,結對帶教黃浦學校何潔玲老師執教的體操單元《技巧:魚躍前滾翻》,關注七年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設置多樣的單元學習內容,“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遠撐前滾翻-由高向低魚躍前滾翻-平地魚躍前滾翻-過標志線魚躍前滾翻-過一定高度魚躍前滾翻-過遠又高的魚躍前滾翻-魚躍前滾翻”套路組合等,貫徹“面向人人、適合人人”的理念,充分運用自制教具、呼啦圈、橡皮筋、標志線、彈力帶等多種器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用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和體能,形成責任意識,樹立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質,體現海派體育文化開放特質。

(二)多種方法,激發興趣,展現海派體育文化務實和創新

多樣化教學的落腳點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因此,以單元學習目標為導向,把握單元內容的相互關聯,設計結構化、序列化的單元教學活動,合理選用多種教學方法,融合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學習提供必要的、關鍵的、有內在聯系的運動經歷;加強情境設計,提出真問題,運用信息技術、跨學科融合等,構建以學生學習為主線的教學活動,形成由簡單到復雜、由單個到組合的教學結構,以“個體-雙人-小組-全體”多種組織形式,實現從知識和技能學習走向素養培養。

如“魚躍前滾翻”教學中,教師遵循動作技能由易到難、由淺及深的教學原理,設計與問題鏈和目標緊密關聯的多種學習情境。目標:學生掌握過一定高度和遠度的魚躍前滾翻,提高直臂遠撐后屈臂與低頭滾翻的銜接技術,學會保護與幫助方法,結合已學動作進行墊上運動組合運用,提高平衡及控制能力,養成保護與安全的責任意識,克服恐懼心理,培養合作探究、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質。問題:如何使魚躍騰空過程達到一定高度和遠度?如何做到直臂遠撐后屈臂低頭滾翻的銜接?活動:教師運用現場演示動作和保護與幫助、視頻慢動作示范的情境,以鯉魚躍龍門的形象化語言,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引導學生體驗探究,建立魚躍前滾翻動作表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驗階段,學生自主模仿,感悟動作;提高階段,由高向低處——平地的魚躍前滾翻,學生四人小組,運用iPad拍攝,相互觀察,現場實時反饋對比,直觀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動作,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練中,學生相互信任、交往溝通的課堂文化隨之體現,課堂教學也更具活力;鞏固階段,設置了過標志線的魚躍前滾翻和過一定高度色條橡皮筋的魚躍前滾翻,自主選擇學練,挑戰自我,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運用階段,教師運用教具設置了多種練習方法,讓學生根據實際能力水平重新分組,以小組分層形式,結合所學內容進行組合運用大比拼;通過“體驗-提高-鞏固-運用”的結構化教學,根據教學目標將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化處理,使得教學內容更有意義。

(三)多元評價,激勵學練,展現海派體育文化的領先和創新

高品質的課程實施與教學需要高品質的課堂評價,課堂評價創造了一種文化,也創造了一種環境??茖W合理的課堂評價,發揮評價的調控、內省和激勵作用,促進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行為,從而真正實現“導教”與“導學”。

以學科核心素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為指向的評價目標,需要通過多樣的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評價過程并學會評價,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如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收集信息的技術、自然情境中的參與性交流和觀察等評價形式,將各種評價任務鑲嵌于教學活動中。[3]如球類運動技能和技戰術評價,采用iPad拍攝,適時播放學生動作演示和跑動路線等,第一時間直觀觀察學生自己或同伴的知識技術和運用情況,在自評、互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讓觀察真正成為評價。又如魚躍前滾翻教學中,教師從學習結果的主要評價者轉變為學習過程評價的共同設計者和參與者,課中,學生利用標志線、橡皮筋和呼啦圈等合作探究、觀察思考,輪換擔任技術員、安全員和拍攝員,從動作技術觀測點、保護幫助落實點、心理品質表現點,多維度進行多元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各組運用展板,對魚躍前滾翻高度和遠度進行即時評價,真正做到將評價落實到每一名學生身上,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品質。

三、總結與反思

(一)海派體育文化的融入,凸顯了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的優勢

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探索過程中,體育教學有了新突破,從單元的視角系統化整體性設計實施課堂教學,豐富體育學習內容,革新教學方法,注重評價多元,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效性?!伴_放、多元、包容、創新、領先和務實”海派體育文化特質的融入,彰顯了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的優勢。

(二)拓寬海派體育文化融合平臺,促進多樣化教學策略的多途徑實施

真正落實體育“多樣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是關鍵,除了正常的體育教學外,還應拓寬海派體育文化融合平臺,如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優化和完善體育課程體系,結合課程目標,以單元教學為載體,將“五育”進行融合,改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利用體育節、社團活動、陽光體育活動等多種途徑,讓學生在體驗多種項目、在經歷多樣活動中,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健全人格”的目標,真正讓“多樣化”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俞定智,王黎敏,等.行走在海派體育文化的道路上[J].體育教學,2021(03).

[2]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教學實施指導手冊[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學院? 200032)

猜你喜歡
結構化
體育學科結構化教學的實踐探討
基于課程結構化視角的分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
單元整體視角下的概念結構化教學
顧麗英: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實踐探索
基于結構化方法的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編寫研究
借助問題情境,讓結構化教學真實發生
深度學習的單元結構化教學實踐與思考
左顧右盼 瞻前顧后 融會貫通——基于數學結構化的深度學習
將碎片化知識結構化的五大策略——以《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教學為例
奉賢東區糖尿病胰島素類似物結構化管理初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