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

2021-10-22 07:55李春光
湖北農機化 2021年18期
關鍵詞:機械化農機農民

李春光

(德欽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服務與農機安全監理站,云南 德欽 674500)

1 鄉村振興戰略

1.1 背景內涵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對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使農業成為朝陽產業,使農民真正成為具有吸引力的職業,通過實現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群眾收入,幫助其獲取幸福感。黨中央在制定和實施振興鄉村這一戰略任務中,通過對現代農業農村的大力建設,以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這一最終目標。鄉村振興是以產業興旺作為基礎條件,而其具體內容即對現代農業大力發展,通過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管理以及技術,提升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逐步實現振興鄉村這一戰略[1]。

1.2 意義

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鄉村振興為其指引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同時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農業領域內,農業機械可為生產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全程全面農業機械化的實現可為鄉村振興以及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科技領域積極推進農業機械裝備產業盡快實現升級轉型,引導農機科研機構以及制造企業強化溝通,可為農機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在政策以及資金方面,國家相關部門需強化傾斜扶持,不斷加強農機科研機構和農機制造企業實施聯合攻關,給農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特別是不斷完善農機購置資金補貼政策,以落實農民普惠機制;在升級農機設備時,積極引入綠色農業環保理念,針對性地采取相關制造創新以及服務管理措施,充分保證農機體系能夠得到升級優化。

2 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2.1 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及能力

農業機械化有利于解放農業生產力,在現代農業技術和先進設備的幫助下,在減少農業生產勞動力同時,還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勞動時間。通過信息化和機械化的應用,大力發展精準化的農業生產,促進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提升,通過延伸產業鏈,采取農產品加工方式以提升其附加值,極大地提高了農業領域內的綜合生產加工能力。

2.2 促進經營主體發展創新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廣泛應用各種農業機械,有效解決了當前“誰來種田”這一難題,通過規?;r業生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2.3 促進農業領域產業化發展

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有效調整了農業結構,在農業領域內逐步形成農作物種植、收獲、加工、運輸、銷售所有流程的產業規?;M程,讓農民勞動力能夠實現充分就業,進而提升其經濟收入。

2.4 革新農村環境和人文風貌

農業機械化是推動在農業領域內集約使用農業投入品,對農業廢棄物有效實現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可以不斷優化土壤結構和性能。從有效治理鄉村風貌和精神文明的角度來看,大力發展和應用農業機械,是推動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2]。因此,推進農業機械化是實現振興鄉村這一戰略目標的物質裝備保障。

3 我國當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

3.1 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均衡

各地由于在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不同,在不同地域,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及發展差異較大,在經濟發達地區亦或是地理、氣候適宜農業種植的地區,機械化的發展應用水平較高,市場需求比較明顯,農民更愿意購買先進的農機。但在我國西部及邊遠地區,由于在自然條件、經濟、科技方面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產生了嚴重的不均衡現象。

3.2 農業機械發展結構不合理

我國目前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在農機品種及數量上與以往相比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民在農機應用方面的效率和積極性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但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極大的差距,落后主要表現在使用農機的技術層次方面。我國目前廣泛應用的大多是傳統農機具,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大型先進農業機械和智能自動化機械應用率很低,規模偏小[3]。此外,由于受到技術和制造水平的限制,不少國產農機在質量方面存在不足,農機種類相對較少,無法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加之農機的科技含量和技術程度較低,這些問題都是影響生產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3.3 農機服務體系不完善

我國當前的農機推廣方式和售后服務方式上總體表現為單一和分散。由于缺乏專高素質的專業隊伍進行指導,造成一些新型農機產品無法在農業生產中及時有效地得到充分應用。此外,農機應用售后在維修保養方面也存在不足,農機戶和操作人員缺乏專業技術知識,也沒有經過專業的操作和維修保養技術培訓,遇到故障問題時不能及時做出準確判斷及時進行維修。另外,購置補貼政策的不完善,也會導致農業機械化促發展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服務滯后的問題。

3.4 轉型升級和創新緩慢

農業機械在我國的起步發展較遲,早些年受經濟落后影響,在人才隊伍建設和科研資金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設備制造技術底子薄,農業機械化發展極為緩慢。在過去,許多設備均依賴于進口,因缺乏研發力量,無法及時更新老舊農機設備,沒有對產、學、研全過程實施緊密相連,造成較嚴重的脫節現象。特別是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因未充分利用相關信息化技術以及智能化技術,不能緊密結合,信息獲取量不足,速度較慢,發展精準農業的速度遲緩,不能滿足民眾的消費需求,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緩慢和深加工帶來的附加值較低[4]。

4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對策

4.1 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

首先,必須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政策體系,使機械化發展能夠在人才、技術和資金等全方面得到強有力的后盾保障。農機推廣中,在政策補貼、售后維修等方面建立相對完整的運行體系,通過對資源的有效整合,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加強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動力。尤其是在經濟基礎差、機械化水平較低的地區,可在政策宏觀調控作用下,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廣泛推廣農業技術,推進農業實現機械化發展,徹底解決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4.2 推動農機品種更新,提高產品質量

以各地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由政府牽頭,強化科研機構以及制造企業的溝通、交流以及合作。除主要糧食作物外,還要在養殖業、經濟作物和山區農業等各個方面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5]。此外,還應注重提高農機產品產量,并符合當地農業生產的需求,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4.3 對農戶開展扎實的技術培訓及相關工作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機操作人員是農業機械化發展應用的主力軍,熟練掌握各種先進農機操作及維修保養技術,這是當前培育新型農民的主要課題之一。有關部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對農戶積極組織開展農機技術培訓,創新培訓形式,采取“政企社戶”實施聯合培訓,邀請農戶到生產廠家或在田間地頭對農戶開展現場技術培訓[6]。通過廣泛性的農機技術培訓和示范活動,使農民接觸新型農機具、了解和掌握農業新技術,通過幫教形式實現農機技術在農村中的傳遞。將“平安農機”這一理念融入培訓中,促進廣大農民能夠真正成為新型農民,積極投入鄉村振興建設中。

4.4 建設現代化的農機管理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發展進行融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為建立現代化的農機管理體系提供了機遇。通過對農機具進行遠程或自動控制,可以為發展高效精準農業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從而有效解決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資源浪費問題,同時可實現農業環境的保護,進而推進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7]。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給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策略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在當前振興鄉村這一戰略背景下,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能夠顯著提升我國農業的生產效率,加快實現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

猜你喜歡
機械化農機農民
王小虎:“土”專家與“新”農機的不解之緣
耕牛和農民
春來好時節 農機備耕忙
CHAME 丞華農機展
CHAME丞華農機展
大棚有了機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