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吸漿蟲的防治

2021-10-22 07:55韋志英王立濤邱紅偉眭志峰李輝利陳新峰
湖北農機化 2021年18期
關鍵詞:毒死羽化成蟲

韋志英 王立濤 邱紅偉 眭志峰 李輝利 陳新峰

(石家莊農林科學研究院趙縣實驗基地,河北 石家莊 051530)

趙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地處太行山東麓中段的山前沖積平原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開闊平坦,冬長秋短、夏熱多雨、四季寒暖,干濕分明。春季氣候溫和,干旱少雨,大風較多;夏季炎熱多雨,主導風向東南風;秋季秋高氣爽,氣候宜人,晝夜溫差較大;冬季氣候寒冷干燥,降雪較少,主導風向西北風。

小麥在我國北方有著廣泛的種植歷史,其作為北方人民的主要糧食作物,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會經常發生,其對小麥的產量和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小麥吸漿蟲與小麥生長發育已經形成了共生關系,與小麥生長保持一致,只要小麥能生存的地方就有吸漿蟲,就能生存。發生面積和范圍大,基本遍及全國冬小麥產區。同時該蟲有多年休眠習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繭化蛹,有的已破繭,又能重新結繭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長達12年。防治小麥吸漿蟲重點在于小麥吸漿蟲蛹期7 d和成蟲期3 d這2個最關鍵的時期。

河北地區作為小麥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種植區域之一。石家莊趙縣作為優質產糧大縣,示范方大縣,土壤為輕壤質潮褐土。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21.2 g/kg,堿解氮85.7 ppm,速效鉀135.9 ppm,速效磷23.5 ppm,并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土地肥沃,按全國土壤普查規范的分級標準屬于中上等水平,大田種植3.3萬hm2。其在小麥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壓力非常大,在小麥發生病蟲害之后,如果不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將會給小麥的生長和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嚴重時還會導致小麥減產,如果一旦發生防治不力,將造成嚴重減產甚至形不成產量。

趙縣實驗基地2019年5月份吸漿蟲調查結果中若蚜月初22頭,無翅成蚜47頭,月末若蚜20頭,無翅成蚜27頭。分析原因:省植保站在趙縣實驗基地的吸蟲塔監測到位,同時用工及時打藥,及時防控,所以基地大田及周邊村莊的蟲害控制很好。

趙縣近幾年吸漿蟲大田采樣:2013年蟲量最高的是南部南田村安書輝地塊,單個樣方有蟲分別是15頭[2]。北王里18頭韓村楊家莊40頭。2014年蟲量最高的是北部韓村、小呂村一地塊單個樣方有蟲分別是153頭、246頭。2015年春季淘土普查較高的田塊為韓村牛瑞林、小呂村韓民華地塊單個樣方有蟲分別是37頭、2頭。經過防治蟲量比去年降低,換馬營一地塊單個樣方有蟲分別是23頭。

吸漿蟲幼蟲在地溫高于10 ℃時,破繭上升到表土層,地溫達到15 ℃左右,再結繭化蛹,地溫20 ℃上下,開始羽化出土,當天交配后把卵產在未揚花的麥穗上,全國各地成蟲羽化期與小麥進入抽穗期一致。該蟲畏光,卵多聚產在護穎與外穎、穗軸與小穗柄等處,成蟲壽命約30 d,卵期5~7d,附在剛灌漿的麥粒上為害15~20 d。開始在麥殼里蟄伏,抵御干熱天氣。到6月小麥成熟重新彈落在地上,從土縫中鉆入10 cm處結繭越夏或越冬。

發生與土壤條件的關系:壤土土質松軟,有保水力和滲水性,適宜幼蟲的生存。

1 發生特點

(1)隱蔽性蟲體小,1個麥粒內可盛30頭小麥吸漿蟲,難發現;危害隱蔽,在穎殼內吸食。

(2)適應性強,可在土壤中殘存多年,小麥吸漿蟲能在土壤中存活6~12年。

(3)繁殖力強,每年每雌蟲產卵60~70粒,并且每年總有一批幼蟲在土壤中潛存不出,以保持它的種群繁衍。

(4)毀滅性極強,1個麥粒內如果鉆進3個小麥吸漿蟲,這個麥粒就被吸干,換言之,如果有1頭小麥吸漿蟲鉆進麥粒內就會有1/3的麥漿被吸掉。

2 發生規律

雨水多時,越冬幼蟲爬出繭外到表土結長繭或化蛹,此時小麥多處于拔節期,蛹經過8~12 d羽化為成蟲出土,這時正值小麥抽穗揚花期,幼蟲多集中在麥穗中部。幼蟲共3齡,歷期15~20 d,老熟幼蟲為害后,于小麥成熟后隨麥籽掉落鉆入土中10~20 cm處結繭越夏、越冬。

小麥抽穗后至揚花前(4月-5月上旬),吸漿蟲由蛹羽化為成蟲,開始在麥穗上產卵,此時所產的卵多為有效蟲口,是造成小麥減產受害的主要蟲源,必須抓住有利時機,消滅成蟲于產卵前。

由于近幾年,小麥吸漿蟲害病減少,人們只進行成蟲期防治,還是用無人機噴防,防治情況不佳,而且防治時間掌握得不夠準確,有打早的,有打晚的[3]。同時由于近十幾年的秸稈還田,加上一些小麥新品種的抗蟲性差,大部分村民只進行麥種拌藥[4],所以小麥吸漿蟲蟲害又有復發的勢頭。

同時連續幾年趙縣冬季下雪少,對吸漿蟲幼蟲傷害小,春季氣溫上升塊,當地溫達到10 ℃以上時,小麥吸漿蟲開始在土壤中活動,開始化蛹。小麥吸漿蟲蟲體微小,為害隱蔽,成蟲期是防治該害蟲的關鍵期。5月中旬是防治小麥吸漿蟲的關鍵期。小麥抽穗時成蟲羽化,成蟲怕強光,白天中午多躲在麥叢中,棲息在麥葉背面及麥稈上,無風晴天,早晚多在麥穗上飛舞,羽化成蟲當天即能交配產卵,每次產卵1~5粒,每頭雌蟲一生可產卵60~70粒。

3 防治方法

為有效地控制小麥吸漿蟲的危害,應堅持“主攻蛹期,成蟲期掃殘”的原則,吸漿蟲成蟲防治也很關鍵。時間分為3個階段,主要防治在5月1~10 d。具體根據小麥生育期進行,在小麥有50%吐穗時開始進行,如果發生嚴重,在5~7d時再進行一次,及時用藥防治[5]。

在小麥科學播種前撒毒土防治土中幼蟲時間:

(1)小麥播種前,一次淺耕時。(2)小麥拔節期。(3)小麥孕穗期。

3.1 播期防治

麥播前48%毒死蜱乳油200~250 ml加適量水拌種:結合整地每 667 m2用 2.5%的拌撒寧(甲基異柳磷)顆粒劑 2~3 kg,兌細土 10 kg,撒于地面,然后翻耕;也可用 40%甲基異柳磷或 50%辛硫磷 200~300 ml,兌適量水,均勻噴在 20 kg 細土制成毒土,于犁后耙前撒于地表,撒后立即耙平,可有效殺滅土壤中的吸漿蟲休眠體,同時兼治地下害蟲。

開春以后小麥吸漿蟲蛹期對化學藥劑最為敏感,最好殺死。每667 m2可用3%辛硫磷顆粒2~3 kg或5%毒死蜱顆粒劑1~2 kg拌細土20~25 kg,制成毒土均勻撒于麥田地表以后澆水效果更好。

3.2 蛹期防治

畝用48%毒死蜱乳油200~250 ml加適量水,或3%甲基異柳磷粉劑1.5~2 kg,或5%毒死蜱粉劑600~900 g,拌細潮(砂)土20~25 kg配成毒(砂)土,等露水落后順麥壟均勻撒施地表,撒毒土前未澆水的及時澆水可提高藥效。注意要將粘在麥葉上的毒土及時借助于掃帚、樹枝等將毒土彈落在地面。

4月底,小麥孕穗期,吸漿蟲化蛹盛期,該蟲大都位于地表,大多為裸蛹,此時用40%辛硫磷乳油300 ml/667 m2、48%毒死蜱乳油300 ml/667 m2、3%辛硫磷顆粒2~3 kg加20 kg細土伴成毒土,撒在地表施藥后,效果最好。

3.3 成蟲期防治

5月初期小麥抽穗期,吸漿蟲成蟲開始羽化產卵。

高效氯氫菊酯2.5%+啶蟲脒,用量 80~100 ml/667 m2,此時用2.5%氟氯氰菊酯+30%噻蟲嗪80~100 ml稀釋噴霧:48%毒死蜱+30%噻蟲嗪噴霧或再用40%樂果+25%噻蟲嗪噴霧同時兼治麥蚜,此時噴藥是消滅成蟲于產卵之前的關鍵時期??捎?%高效氯氰菊+10%吡蟲啉稀釋1000~1500倍噴霧,或40%毒死蜱+10%吡蟲啉噴霧。

同時要及時到田間觀察吸漿蟲的防治后續情況,及時發現蟲害視情況輕重,隔3~5 d噴1次,共噴1~3次。噴藥時間應選擇無風或微風晴天,在上午7~10點或下午4~7點成蟲活動盛期進行,無雨無風陰天可全天噴藥。

小麥吸漿蟲防治蟲卵期較長,發生嚴重時,可連續防治2次,蛹期毒土防治效果比較好,成蟲期可以補治。

猜你喜歡
毒死羽化成蟲
悼留民兄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規律觀察初報
濟寧地區美國白蛾越冬代成蟲的監測與防治試驗
毒死蜱降解菌的篩選?鑒定?降解特性
酷蟲學校蠶蛹羽化了(一)
毒死蜱“貨緊價升”,需求面不容樂觀
沈陽舟蛾科成蟲調查分類研究
楊梅果蠅綜合防治試驗
楊梅果蠅綜合防治試驗
毒死蜱原藥價格止跌走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