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生態環境下民生新聞的發展探究

2021-10-25 13:59◎鄧
新聞前哨 2021年12期
關鍵詞:新聞節目民生欄目

◎鄧 琪

民生新聞作為一種社會新聞,是對當代中國社會民生問題的真實反映,關注基層老百姓社會境遇與生存空間,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新時期,隨著新媒體與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成熟與深入應用,微信、微博、QQ及門戶網站等社交軟件的應用,新媒體融合環境下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渠道積極參加探討社會熱點新聞,由此改變了新聞傳播形式,直接沖擊著傳統媒體發展,為民生新聞發展提供了推動力,有效增強了民生新聞價值。

一、新媒體生態環境下民生新聞發展的意義

民生新聞倡導民主,新聞制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基于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從群眾眼光看待問題,結合實際情況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新媒體環境下,媒體行業面臨更大的發展壓力,很大程度上對于新聞信息的了解與掌握途徑被分化,引入新媒體推動傳統電視民生新聞傳播與發展,是當前新聞發展的重要內容。

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信息傳播更加方便而且有多元化渠道,信息傳播成本更加合理,此外,新媒體發展速度的加快,也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推動力,應用數字化技術使得網絡儲存發展空間獲得了延伸,新聞表現更加多元化,人們獲得更加具體與詳細的信息。此種氛圍下新舊媒體融合勢在必行,為傳統電視媒體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比如,某地方衛視聯合芒果TV網絡平臺,利用網絡平臺在終端智能設備上播放原有電視節目,便于人們在線觀看節目。由此為電視民生新聞發展創造了典范,引入新媒體激發公眾參與熱情,這對民生新聞傳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新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發展現存問題

1.缺乏創新,真實性得不到保障

民生新聞內容是對大眾生活情況的反應,但各地有多家電視臺極易發生重復報道民生新聞的現象,報道內容沒什么差異性,缺乏創新力,極易使得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另外,民生新聞報道過程中,為了追求新聞內容時效性,有的工作人員盲目跟風沒有深入發掘新聞事件內容,照搬照抄的報道使得電視民生新聞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對于同一新聞事件,觀眾可從不同媒體中獲得信息,然而同質化現象使得受眾獲得的內容沒什么差別,發掘不夠深入。部分工作人員為了吸引受眾注意力,制造離奇或者駭人聽聞的新聞事件,為人們呈現丑惡甚至歪曲的世界。由此極大地削弱了民生新聞的可靠性與公信力,影響民生新聞健康發展。

2.部分新聞內容比較低俗

受經濟利益驅使,為了吸引觀眾,在民生新聞制作中,有的工作人員制造的新聞內容低俗,新聞內容取材不合理,新聞創作喪失內涵。民生新聞沒有全面反映事件本質,選擇素材時新聞工作人員沒能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受“拜金主義”或“娛樂至上”等思想理念影響,人們看到的表演往往如同作秀,使得民生新聞與事物本質偏離較遠,破壞了人文情懷,不利于民生新聞傳播。時間一長,對于民生新聞觀眾逐漸產生厭煩情緒,直接影響著民生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3.新聞缺乏互動性

新媒體平臺互動性強,受眾能夠自由表達內心情感,利用溝通交流深入了解并認識事件本質。受平臺影響,民生新聞與受眾間缺乏良好的互動,對于新聞信息觀眾只能被動地接受,自身情感與想法表達比較難,百姓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各部門間相互推脫責任,很多時候投訴熱線都打不通,百姓實際困難得不到解決。實際工作中,無法及時有效地完善節目內容與形式,以民眾生活為主的新聞并不多,由此極大地削弱了新聞傳播效果,擴大了與人們日常生活間的距離,長此以往人們不再關注民生新聞節目,不利于民生新聞發展。

三、新媒體生態環境下民生新聞的發展策略

1.創新新聞內容形式,保障報道的專業與專題化

民生新聞有廣泛的受眾范圍,尤其是新媒體環境下擴大了受眾群體范圍。民生新聞優秀節目,“內容為主”與“差異化生存”是非常重要的。節目設置要專業且具有專業化特點,確保各階層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因而民生新聞制作過程中,工作人員要能夠敏銳捕捉到新聞素材,圍繞民生新聞欄目延伸專題化子欄目,為各階層受眾制作針對性地新聞專題欄目,準確把握社會熱點對新聞內容形式進行創新,以此引導社會輿論發展與受眾深入思考。例如某地廣播電視臺的民生社會新聞節目《直播衡水》,深刻意識到要想民生節目能夠吸引百姓眼球,就要積極應用新媒體形式增強“內容為主、移動為先”的意識,利用新聞熱點、微信、微博、QQ、抖音及今日頭條等渠道,加強新聞欄目的傳播力、互動性與即時性。自該欄目播出后,其內容與形式豐富因而深受觀眾喜愛。到2020年,該欄目一共播出4000條節目,總時長超過18000分鐘,而且微信公眾號的點擊率超過600萬次,其社會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2.提高采編人員素養,增強節目文化內涵

民生新聞采編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采編人員自身專業素養較低,沒有很好地掌握新媒體技術,沒有正確認識民生新聞節目制作,簡單地認為民生新聞節目屬于紀實,鏡頭重復、情節繁瑣以及敘述過程冗余等問題是比較常見的。此種情況下,新聞采編人員要積極學習并了解新媒體技術,更好地適應新形勢,借助新技術搜索新聞素材并對觀眾需求做好分析,以此為觀眾制作出品質更高的民生新聞欄目。

3.靈活運用新聞報道方式

實際工作中,采寫方式是民生新聞報道的主要方式,該方式也是最為普通且最常見的,有很高的接受度,但新穎性比較差。新媒體時代,公眾接受海量信息,利用微博、微信或視頻APP等多元化渠道可搜集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內容,由此削弱了傳統采寫報道對受眾的吸引力。新聞采編人員要重視新聞報道方式的創新。如,報告重大突發事件時,盡可能采用現場報道方式;如果是家庭或鄰里糾紛方面的事件報道,現場報道中不可控因素比較多,節目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新聞素材搜集整理前提下應用故事或敘事報道等方式保障新聞事件內容的條理與可讀性。各類新聞事件要合理選擇針對性報道方式,保障新聞報道內容的完整性,增強節目效果與收視率。另外,新媒體中,體驗式或實地體驗報道方式深受歡迎,在民生新聞制作與報道中應用此類報道方式,要求采編人員要深入新聞事件并體驗整個事件的發生,深入了解“是什么”,以此盡可能準確呈現整個事件過程。

4.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新媒體或傳統媒體表面來看屬于渠道性競爭,但內容競爭是根本。輿論監督節目發展時間長,相較之經濟發達國家差距比較大,自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輿論監督節目進入高峰發展階段。該節目的出現為民生新聞發展提供了推動力,新聞報道中傳統媒體有很高的信賴度,特別是信息運營商,新聞工作人員要增強自身對新聞的辨識能力,及時抓住有價值的信息準確還原事件原貌,以此保障對新聞事件評價的客觀與準確性。即如果輿論環境比較寬松,傳媒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基于電視專題豐富輿論監督節目。

5.與新媒體平臺加強合作

民生新聞節目的制作中,要與新媒體平臺積極合作,在公眾平臺上投放節目的同時,與優酷、騰訊等視頻網站加強合作,積極投放新聞內容,便于觀眾能夠隨時隨地觀看到新聞節目,突破電視節目傳播局限性,這與人們新聞信息獲得習慣一致,競爭優勢非常明顯?,F階段,很多平臺的受眾流量比較強,該新聞平臺并非傳統意義上生產新聞的平臺,如強國學習平臺,因其集聚能力強而且是黨員學習重要陣地,深受公眾青睞。進入此類平臺打造品質高的新聞內容,增強新聞報道影響力與傳播力。

6.打造特色民生新聞欄目

新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節目出現了很多品牌,面臨嚴峻的競爭。此種情況下,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節目特色必不可少,構建獨一無二的品牌欄目,吸引觀眾注意力,形成無法替代的產品保障觀眾忠實度。對于新聞節目而言,新聞特色是其不同于其它節目的重要表現,新媒體時代,民生新聞要積極借鑒新媒體發展優勢,融合新媒體技術構建品牌知名度高的民生新聞節目。如民生新聞節目可設置微信公眾平臺,以圖片、文字或短視頻等形式展現新聞內容,還可設置留言功能,瀏覽公眾平臺時觀眾可通過留言反饋對節目的相關建議,工作人員搜集這些大數據信息匯總并分析觀眾建議,明確其可行性后合理調整新聞節目。此種信息交互方法借助新媒體優勢,打破了傳統新聞節目高高在上的局面,觀眾也有機會參與新聞線索提供與內容兼顧,因而新聞節目能夠獲得觀眾更多的認可與接受度,因而是民生新聞品牌很好地宣傳手段。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民生新聞是以群眾生活與生計為主的新聞欄目,只有廣泛傳播方可充分體現其欄目價值。新媒體融合時代,為了促進民生新聞欄目更好地發展,對新聞信息獲得與傳播方式進行創新,促進行業交流保障民生新聞價值,增強節目影響力,在此基礎上促進民生新聞穩定發展,充分發揮新媒體融合的作用。

猜你喜歡
新聞節目民生欄目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關于欄目的要求
新聞節目中主持人的“可為”與“不可為”
地方電視臺如何辦好新聞節目
欄目主持人語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大師問答Ask the Guru!”欄目問答精選(二)
欄目制,為什么這樣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