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聞圖片化加強主題宣傳報道

2021-10-25 13:59夏正鋒
新聞前哨 2021年12期
關鍵詞:新聞照片咸寧攝影記者

◎袁 燦 夏正鋒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看報先看圖已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多年來,《咸寧日報》一直將圖片和文字視為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開辦欄目、主題宣傳報道等方面兩翼齊飛,受到讀者和社會的廣泛好評。實踐證明,在主題宣傳報道里,圖片大有可為。以新聞圖片化加強主題宣傳報道,就要做到“三好”,即做好策劃、拍好照片、講好故事。

一、做好策劃

把握好正確輿論導向,組織好主題宣傳是主流媒體必須擔負的政治任務,也是看家本領。主題報道要想權威、有深度,提前策劃,就顯得尤為重要。好的策劃不僅僅是要解決誰來說,更重要的是解決說什么的問題。

首先就是要把握關鍵節點。比如,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們視覺中心記者全員出動,率先刊發全市首篇新聞抗疫的圖片新聞,緊接著我們主動策劃,采取圖文并茂的形式,每星期刊發一期抗擊疫情影像咸寧整版報道,先后刊發《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等20多期系列報道,使新聞圖片化主題宣傳報道更生動更出彩更有震撼力。

其次就是要抓住社會熱點。比如,今年春節,“就地過年”成了熱詞。為配合疫情防控,許多原本打算返鄉與家人團圓的人們,紛紛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主動選擇就地過年。赤壁長江大橋作為咸寧投資最大的在建項目,關注度一直很高,于是咸寧日報視覺中心主動聯系相關人員,回答的結果是130名工人全部選擇留守工地春節不打烊,就地過大年。正月初二,視覺中心記者驅車前去采訪,由于事先做好了采訪準備,采訪拍攝時非常得心應手,通過文字生動表述,再加上不同角度的新聞圖片進行組合刊發,使整版效果十分鮮活直觀,讀者看后一目了然。

第三就是要抓住工作亮點。比如:去年6月,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報道活動啟動,咸寧日報及時開辦專欄,圍繞各地鄉村亮點和成效做好報道,相繼在頭版和新媒體推出《產業助脫貧 舊貌變新顏》、《發展綠色產業加快鄉村振興》、《雙丘:招商引資賺“竹”錢》等系列圖文報道20余篇。報道發出以后,社會反響較好,得到讀者及網友廣泛好評。

二、拍好照片

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時代,一張好的圖片就是一個吸睛點。好照片不僅能生動的還原現場,讓人印象深刻,還能表達出文字無法抵達的境界,一圖勝千言。一直以來,咸寧日報時分重視圖片的質量,特別是在重大主題宣傳時,對照片的選擇更加嚴苛。要求攝影記者在拍攝每一張照片時做到“三個三”,即突出“三主”,做到“三優”,表現“三感”。

“三主”即主題、主體、主角。突出“三主”,重點解決報道什么的問題。攝影記者拍攝新聞照片,“三主”特別重要,首先照片主題必須要有新聞性,其次重點要突出人,沒有人作為主體主角,就沒有新聞靈魂,更談不上拍攝出有份量新聞照片。如:咸寧日報記者拍攝的《政府為我建新居》的新聞照片,講述的就是一個60多歲的雙眼失明的老人到工地上親身感受災后政府為他建新居的高興場面。當時看到他在建筑工地上,通過“聽”建房子的聲音時,臉龐頓時露出喜悅的笑容,記者便迅速連續抓拍,通過人物表情刻畫出政府為受災百姓重建家園的感人事跡。事件既真實感人,主題、主體突出,新聞價值不是一般照片所能比擬的,因此這幅新聞照片社會反響較好,在當年湖北省優秀新聞攝影作品評選中獲獎。

“三優”即角度優先、構圖優美、畫面優質。做到“三優”,重點解決怎么報道的問題。拍好新聞照片,形式創新更為至關重要。有了再好的新聞內容,照片拍得俗套、拍得老一套、拍得司空見慣,這樣的新聞攝影報道,沒有視覺吸引力,讀者就沒有深刻印象,所以角度優、構圖優、畫質優是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也是一項長期的積累過程。攝影記者要勤于學習思考,借鑒他人成功經驗,利用不同的被攝對象和周圍環境光線,大膽嘗試不同構圖,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例如,拍攝的《疏撈工,城市因你而美麗》過程中,記者跟隨疏撈工下井作業,里面污水橫流,惡臭難聞,通過用超廣角拍攝,一看就知道疏撈工的工作環境,讓人肅然起敬。關于畫質優的問題,這一方面處決于相機的像素,另一方面在于攝影記者科學的操作,最主要是攝影記者要非常熟悉相機的各種功能,善于運用各種鏡頭,在任何環境下拍攝出高畫質的新聞圖片。

“三感”即語感、情感、美感。表現“三感”,重點解決如何報道的問題。當今是融媒體讀圖時代,尤其是黨報頭版,好的圖片可以吸引讀者眼球。這需要攝影記者從發現新聞線索到拍攝完成的這一過程中,拍出最有價值、最有美感的新聞照片。比如;拍攝田野春耕、工程建設、山水風光等,攝影記者就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線條、光線進行拍攝,尤其是在天氣非常好的情況下,更能拍攝出很具有強烈的空間感,距離感和立體感的新聞照片。例如:拍攝的嘉魚長江大橋,就是利用良好的天氣,運用無人機、相機從逆光、順光及地面的不同角度全方位拍攝,自然會形成不同線條的美感和空間感,通時配發精煉而帶有情感的的語言,使整版組合新聞照片自然呈現視覺沖擊力,讓人眼前一亮。

三、講好故事

主題報道中的圖片專題是利用圖片的優勢,通過多幅圖片的組合,精煉的文字,反映一個事件或一個人物所蘊含的具有代表意義的,能夠與讀者產生共鳴,引人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才能講好圖片故事呢?

首先,做有心人,找好故事。咸寧日報歷來強調,記者要深入一線“抓活魚”。只有深入現場,定格現場的有溫度的、能打動人的瞬間,才能全方位展示一個事件或人物,讓其更加立體、豐富、生動,故事才更有看頭,更有味。例如我市年前100余名農民工因欠薪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咸寧日報視覺中心及時跟進,聯系勞動保障部門,通過緊跟新聞人物,完整記錄了整個新聞事件,最終刊發了《喜領欠薪好過年》的整版圖文報道,得到社會及讀者一致好評。

其次,做有思想人,串好故事。注重圖片與圖片間的內在邏輯,不能有重復和拼湊的嫌疑。此外要善用無聲的鏡頭語言,在大景、中景、特寫等方面做到點、線、面的結合,體現拍攝者的思想,這樣,故事才有生命力,才能感染人。去年,咸寧日報重點策劃《這五年,咸寧新圖景》這組報道,我們記者就是采取鏡頭講故事的形式,連續刊發6組報道,取得社會較好反響。主要方法是,一是緊緊抓住各縣市的重點,展示特點、聚焦看點、突出亮點做足文章;二是精心采訪,通過人物表述和被攝物相結合,加上充分運用無人機、手中相機,從空中全方位拍攝,發現鋪捉閃光點,力求出新;三是文字精煉和保持專題的信息量的高度統一,讓讀者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新聞事實。

再次,做有情人,講好故事。一個主題一旦確定,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就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以細節動人,這也是講好故事的關鍵所在。一組作品,如果有了細節,就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有些作品之所以能讓人過目不忘,就是抓住了細節。例如,咸寧日報刊發的《巡山護林 守得青山滿眼春》這幅組照作品,就是反映有一群護林員長年駐守在通山縣北山林場。他們與山為伴、與林為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守護著林場安全。記者采取體驗式的徒步采訪拍攝圖片,形成一組完整的故事圖片報道,既拍攝了沿路荊棘叢生、陡峭難行的巡查小道,又有拍攝了護林員腳穿破損的布鞋,突出了他們巡查護林的艱辛,效果甚好。

猜你喜歡
新聞照片咸寧攝影記者
大踏步前進!華揚2021年銷售增長50%,單品增長超100%,咸寧新產業園即將投產
涌泉相報!湖北咸寧馳援河北
讀圖時代報紙數碼新聞照片檔案管理
新聞傳播中攝影記者的重要性
新媒體時代寬畫幅新聞照片的拍攝探索和嘗試
為什么會從事攝影Ami Vitale攝影記者紀錄片制作人
一名攝影記者的自我迭代
網絡新聞照片特點及體裁淺析
葉挺獨立團奇襲汀泗橋占領咸寧城
攝影記者如何走基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