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廣電媒體如何賦能思政課
——以宜昌三峽廣電臺《新春第一課》為例

2021-10-25 13:59◎陳
新聞前哨 2021年12期
關鍵詞:第一課宜昌新春

◎陳 斌 江 燕

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就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加快構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如何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發展,尤其是利用好陣地做強做優青少年思政課?宜昌三峽廣電臺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主流媒體打造思政課的優勢

改變傳統思政課晦澀難懂的刻板印象,讓其煥發新的魅力,主流媒體是一個重要陣地和平臺,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宜昌三峽廣播電視臺2013年推出的宜昌市《新春第一課》,做出了有益嘗試。連續9年來,每年春季開學第一天,全市中小學生和家長都會共同收看。課程視頻時長45分鐘,選材取自宜昌本土特色文化、先進人物、典型事跡,以主流媒體視角聚焦時代精神,打造思政公開課,引領青少年崇德向善。

1.表現形式得到創新

思政課堂走上屏幕,相較于一般思政課老師講授、學生傾聽的單一被動,更為有聲有色,更易使理論知識入腦入心。宜昌市《新春第一課》在臺、網、微、端同步傳播,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實現了隨時隨地觀看的良好體驗,孩子們打開手機、打開電視便能看精準扶貧成效、話生態環境變遷、悟偉大中國精神……跳脫出自上而下式的理論宣講,立足平臺,以視頻、圖片、網絡推文等明快的形式,讓青少年想看、想學。

2.語言特點得到轉化

思政教育真正生動起來,還需要強化政治語言與受眾語言的轉化與銜接。電視語言包括聲音、畫面、文字等,是一種多維多向的立體結構。因而,能立足受眾需求,將思想觀點表達得客觀、生動、全面。例如講解偉大抗“疫”精神,倘若單純由老師在課堂上口述先進事例,完全不足以表現抗“疫”期間千千萬萬個平凡人的不平凡之處。而電視語言則層次豐富:爭分奪秒的搶救畫面、催人淚下的現場聲、渲染情緒的背景音樂……每一幀都串起了那段極不平凡的日子,勾勒出一個個英雄人物的動人輪廓,演繹了一曲驚心動魄的壯歌,激發中華兒女內心最深處的驕傲與自豪。這便是將抗“疫”的鮮活案例融入到思政課,拉近了青少年和黨的創新理論之間的距離,讓青少年看懂、聽懂。

3.傳播效果得到升華

一直以來,宜昌三峽廣播電視臺高度重視青少年宣傳教育工作。全媒體平臺均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開設專欄專題,創辦優質節目,舉辦公益活動,匯聚平臺、人才等資源優勢,全力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已贏得了學生、學校、家長等多方認同。因而,《新春第一課》一經推出,能夠吸引全市中小學生以及老師、家長共同關注。大家不僅能學進去,還能深受鼓舞將所學落實到行動上,讓青少年真信、真用。

二、宜昌市《新春第一課》宣傳成效

與傳統理論宣講方式不同,《新春第一課》創造性地將思政內容搬到了電視大屏和移動小屏上,主動結合青少年思想特點,從內容設計、傳播載體、傳播對象著手精心策劃,一年又一年,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種子。

1.聚焦熱點時事,緊跟新思想

《新春第一課》每一年都有不一樣的主題,每個主題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2018年主題“踐行生態文明 守護美麗宜昌”,呼應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背景,呼吁青少年積極參與環保事業,為保護美麗宜昌貢獻自己的力量。2019主題“教育扶貧斷窮根 攜手同行共成長”,講述了脫貧攻堅戰役這一時代之變中的師生之變。2021年主題“弘揚抗疫精神 培育時代新人”,展示了抗“疫”中涌現的“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以及及教育戰線中感人的師生故事,引導廣大師生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新春第一課》通過講述發生在青少年身邊的一件件鮮活事、感人事,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一重大課題深入淺出。

2.面向收視群體,激發理性認同

2019年宜昌市《新春第一課》,講述了宜都大堰堤小學曹米妮和父親建設美麗鄉村、夷陵中學和秭歸一中學生互換體驗、夷陵區東湖高中“暖心行動”以及五峰傅家堰中小學“三年提升”四個故事,分別從為鄉村振興留根樹人、讓優質資源公平共享、護孩子心靈健康成長、促農村學校發展提升四個方面,全方位的展現了宜昌教育扶貧的成績和師生們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精準扶貧主題宏大、政治性強、涉及面廣,節目選取教育精準扶貧的幾個點,分主體表達,關注政策落實、講述心路歷程、分享成長感悟。話語表達更加多元、全面,最大化貼近學生、教師、家長,使三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進而提升對國家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認同感。

3.拓展傳播渠道,大屏小屏聯動

每次節目播出前,宜昌三峽廣播電視臺各檔新聞欄目及網微端都會發布活動預告,告知觀眾收看直播時間與平臺,充分引流?;顒又?,創新形式,多渠道展現同學們組織收看《新春第一課》的現場以及觀后感。近些年,傳統端播出《新春第一課》的同時,在三峽廣電網、三峽手機臺、三峽廣電微信公眾號同步直播,并利用網絡直播優勢,多路記者直擊活動現場,網上網下互動。直播結束后,第一時間在廣播、電視、新媒體端呈現活動反響,實現二次傳播。

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在電視、手機、電腦屏幕上都得以展現,多平臺聯動,收獲了出色的收視成績和網絡點擊率,達到了課程的預期效果。2021年,全市40萬中小學生通過電視集中收看了課程直播,移動端觀看人次突破20萬。

三、廣電媒體思政課創新方向及思路

廣電媒體策劃推出思政課,借助了電視的故事化、可視化表達,破解了思政課枯燥乏味的困局。利用了全媒體的傳播優勢,突破了以往思政課的空間束縛??傮w來說,已初步展現出主流媒體賦能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下一階段,要打破電視節目的思維定式,從以下幾個方面創新,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進一步提升青少年思政課質量和水平。

1.內容。切入受眾視角,將抽象的理論、口號式的精神用觸動人心的故事加以表達——講述富有時代精神的奮斗事跡,講好不同時期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家國情懷厚植于青少年心中,從而轉化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的內生動力。

2.手段。充分發揮線上線下平臺優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悟、自我提升,是創新思政課的要務。如利用VR技術真實展現紅色教育基地場景,利用短視頻傳播優勢講述英雄故事,利用動畫等手段解讀政治理論……不斷運用新技術,用青少年耳目一新的方式講好新時代思政課。

3.理念。節目作為思政課教學的一部分,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例如網絡直播時做分屏連線、短視頻故事的講述者、訪談嘉賓對話等等,都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權利,使其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猜你喜歡
第一課宜昌新春
宜昌“清單之外無事項”等
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早上第一課
湖北宜昌卷
獨占新春第一芳
家教第一課:有話好好說
新春路上不輕松
科學第一課
賀新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