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肩關節鏡與小切口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療效研究

2021-10-28 07:43王繼乾
康頤 2021年18期
關鍵詞:小切口

王繼乾

【摘要】目的:分析討論肩袖損傷患者采用全關節鏡與小切口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病例分析樣本均擇取自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間收治肩袖損傷患者,樣本數量為76例,采用術式差異分組模式劃分為研究組(n=38)、對照組(n=38)。對照組患者手術方案為小切口手術,研究組患者手術方案為全肩關節鏡手術,對比分析兩組各項指標。結果:對比兩組圍術期各項指標,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手術耗時長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術后6周UCLA評分、VAS評分、ASES評分,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肩袖損傷患者采用全肩關節鏡與小切口治療均有良好療效,小切口手術耗時較短,全肩關節鏡手術術后恢復迅速,醫師可結合患者損傷情況合理選擇手術方案。

【關鍵詞】全肩關節鏡;小切口;肩袖損傷

【中圖分類號】R687.4 【文獻標識碼】A

Clinical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whole shoulder arthroscopy and small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Wang Jiqian

(Tancheng Coun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199)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ull arthroscopy and small incisi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Methods: Case analysis samples were selected from rotator cuff injury patients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The number of samples was 76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38) and control group (n=38).The surgical pla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mall incisio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full shoulder arthroscopy.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Comparing the indexes of both groups, the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nd hospitaliz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e controls (P<0.05). The two groups, the UCLA, VAS and ASES score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s (P<0.05),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have good results in treatment with full shoulder arthroscopy and small incision. Small incision surgery takes short time and has rapid recovery after whole shoulder arthroscopy surgery. Doctors can reasonably choose the operation pla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injury.

【Key words】Full shoulder arthroscopy; small incision; rotator cuff injury

肩袖損傷在中老年人群體中發病率較高,可導致患者產生肩關節疼痛及活動障礙,如未能有效治療干預,可誘發肩關節殘疾,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臨床治療肩袖損傷的常規方案為手術修復,小切口手術為常規術式,其主要優勢為手術耗時較短,療效確切,但該手術切口面積過小,可導致手術入路受限,部分重度損傷患者修復效果不佳,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全肩關節鏡手術為臨床治療肩袖損傷的全新方案,可有效解決常規小切口手術存在的缺陷,有助于改善肩袖損傷治療效果。為深入評價分析肩袖損傷的最佳手術治療方案,本研究擇取院內患者為基礎評價樣本,研究并綜合分析肩關節鏡與小切口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分析樣本均擇取自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間收治肩袖損傷患者,樣本數量為76例,采用術式差異分組模式劃分為研究組(n=38)、對照組(n=38)??偨Y組間基線資料,研究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跨度統計結果48-70歲,平均(59.72±3.66)歲,依據Bigliani分型標準,Ⅰ型11例,Ⅱ型17例,Ⅲ型1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3例,年齡跨度統計結果49-68歲,平均(59.58±3.69)歲,依據Bigliani分型標準,Ⅰ型12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基礎資料對照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經X線檢查確診為肩袖損傷,屬單側損傷,符合手術指征。

排除標準:合并肩袖巨大撕裂、合并骨質疏松與肌肉萎縮、不具備手術指征。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為小切口手術治療,麻醉方案為全身麻醉,手術體位為沙灘椅位,準確標記患者肩鎖關節、喙突、肩峰,采取外側、前、后入路。肩部貼手術貼膜,鋪設防水敷料。常規切開患者后路皮膚組織,套管攜帶鈍頭棒穿刺置入患者盂肱關節,詳細探查關節腔內部盂唇、長頭腱、關節囊、肩胛下肌、肩袖下表面等區域,確定肩袖損傷準確位置,并以該位置為中心,選擇患者肩峰外緣區域設置小切口,長度約3-4cm。電刀與切口保持垂直,剝離三角肌肩峰前滑膜止點,劈開三角肌纖維,適度牽拉以暴露肩袖組織。對患者肱骨頭實施旋轉,評估肩袖撕裂狀況。肩袖殘端利用絲線牽拉,肩袖表面常規松解。對Ⅲ型肩峰實施打磨,使其成為Ⅰ型肩峰。拉緊肩袖與肱骨大結節足印,對肱骨結節實施打磨處理,如骨面滲出血液,可將帶線錨釘置入肱骨結節區域。完成操作后對肩袖斷端與肱骨結節處實施縫合,關閉手術切口。

研究組患者為全肩關節鏡手術,手術體位及麻醉方案同對照組。麻醉起效后檢查患者肩關節活動度,評估肩關節功能。采取肩關節前方、后方入路,置入關節鏡,詳細探查關節盂、關節軟骨、肱二頭肌、盂唇、肩袖組織是否存損傷,評估患者是否存在鈣化肌腱炎、肩峰撞擊、滑膜炎及關節囊粘連等,并實施對癥干預。肩袖組織處理期間,需妥善清理肩峰下方滑膜與滑囊,配合行電凝止血,以確保手術視野清晰。評估患者肩袖損傷情況,妥善清理變性組織,使用磨鉆打磨肩袖附著點區域表面骨質,以確保肩袖足印區域骨床符合手術要求。依據患者實際固定需求,于肱骨頭內部植入非金屬或金屬鉚釘,如患者為中度或大撕裂,需采用雙排縫合修復。如患者為小范圍撕裂,可采用內排釘修復。完成操作后于足印區常規縫合肩袖組織,并妥善打結。利用肩關節鏡檢查肩峰與關節腔,活動肩關節,如無異??蓪嵤┲寡翱p合包扎。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包括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

對比兩組術前、術后6周UCLA評分(肩關節評定量表)、VAS評分(疼痛評分)、ASES評分(美國肩肘協會評估表)。

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計算各類數據,計量資料為(x±s),檢驗方法為t,計數資料為(%),檢驗方法為X 2,如P<0.05,則組間有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

對比兩組圍術期各項指標,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手術耗時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術前、術后6周UCLA評分、VAS評分、ASES評分

術前兩組UCLA評分、VAS評分、ASE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6周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術后兩組患者均未合并肩袖二次撕裂、神經損傷及切口感染,組間并發癥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肩袖損傷屬于關節磨損及退變、撞擊損傷、運動損傷等因素引發的關節損傷,可導致肩關節穩定性降低及運動功能障礙[1]。肩袖損傷患者臨床表現存在顯著差異,相關研究認為,肩袖損傷患者如無典型臨床癥狀則無需手術修復,針對存在典型癥狀且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則需實施手術治療干預。

小切口手術是臨床治療肩袖損傷的主要方案,醫師可清晰觀察肩袖病變情況,進而確定合理的手術方案。小切口手術可最大程度上維持肌腱正常生理功能,并可降低手術所致三角肌損傷,降低術后活動受限及關節粘連發生率。小切口手術切口約3-4cm,手術入路范圍狹窄,術中操作受限,部分患者肩袖損傷區域修復不完全,可導致其術后恢復緩慢[2]。

全肩關節鏡手術為臨床治療肩袖損傷的全新方案,術中利用肩關節鏡輔助觀察,可整體了解肩袖損傷情況,為醫師營造充足的手術操作空間,有助于全面準確處理各類肩袖組織病變,進而提高修復整體質量[3]。同時,全肩關節鏡手術模式下可減少侵入性手術操作對患者三角肌組織的損傷,有效緩解術后疼痛,便于早期開展肩關節康復訓練。術中配合采用肩關節肩峰成形術,可無張力固定肩袖,并可松解軟組織,最大程度保留三角肌止點,有助于縮短肩袖愈合時間,改善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效果[4-5]。

總結評價研究中的各項數據,研究組術中失血量及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提示全肩關節鏡手術治療肩袖損傷耗時較長,但術中失血量少,可縮短住院時間。研究組患者術后6周UCLA評分、VAS評分、ASE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提示全肩關節鏡手術可縮短肩關節功能恢復時間,緩解術后疼痛。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無顯著差異,提示全肩關節鏡與小切口手術均為肩袖損傷的安全有效治療方案。

綜上分析,肩袖損傷患者采用全肩關節鏡與小切口治療均有良好療效,小切口手術耗時較短,全肩關節鏡手術術后恢復迅速,醫師可結合患者損傷情況合理選擇手術方案。同時,研究中擇取患者樣本較少,缺乏同類型數據的比對性研究與分析,全肩關節鏡與小切口治療肩袖損傷的機制需進一步分析。

參考文獻:

[1]姜靈凱,魏壘,董政權,等.關節鏡下雙排縫合固定與縫線橋固定修復肩袖損傷療效對比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1,25(21):3431-3437.

[2]劉冰山,武豪杰,阮坤鵬.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聯合肩松解術治療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療效觀察[J].新鄉醫學院學報,2021,38(2):152-155.

[3]蔣亞明,李世芳.肩關節鏡修復術聯合玻璃酸鈉腔內注射對肩袖損傷患者肩功能恢復的影響[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21,19(4):49-53.

[4]王傳洲.關節鏡輔助小切口肩袖修補術治療肩袖損傷的療效及切口感染率和切口不愈合率分析[J].母嬰世界,2021(6):57.

[5]謝國慶,金文孝,申世源,等.關節鏡下縫線橋技術一期與二期修復肩袖損傷伴肩關節粘連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手外科雜志,2020,36(5):341-345.

猜你喜歡
小切口
腹腔鏡與小切口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130例的臨床效果體會
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膽結石的臨床體會
探討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診治肺部結節病變的價值
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的三大抓手
小切口與常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的臨床比較
小切口聯合三氧負壓治療產后乳腺膿腫的效果分析
小切口聯合負壓引流裝置與傳統膿腫切開引流治療產后乳腺膿腫的療效比較
小切口手術路徑治療心臟疾病的研究
電視胸腔鏡輔助下小切口肺癌手術的臨床效果觀察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