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產業化困境與對策研究*

2021-11-02 06:59王志強
體育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體育場館社會化場館

盧 麗 王志強

(西安歐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8 年北京奧運會我國位列金牌榜首位,在競技體育層面已處于世界前列。2019 年8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進一步明確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及措施,充分發揮體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伴隨著我國體育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高校體育事業也取得快速發展,高校體育產業化不斷推進。但總的來說,高校體育教育自身的價值潛力和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高校體育產業化還面臨著諸多困境。

1 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分析

如表1、2所示,陜西省32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擁有室內、室外體育場館共799個,其中室外體育場館702個,占場館數量總比例的87.86%,每個學校平均擁有21.9個;室內場館97所,占12.14%,每個學校平均3.03所。通過對場館管理部門訪談及問卷訪談,一方面,陜西省體育場館資源較為豐富,可基本滿足學習體育教學及課余鍛煉的需要,但存在場地項目分布不均勻現象,如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場地較多,網球、體操、跆拳道、游泳、健身場館較為不足,在教學周內,場館利用率較高,但在非教學周及周末,體育場館利用率較低。另一方面,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存在標準化程度較低,場館規格不高的問題,高校體育場館存在數量多但規格低的問題。由于管理理念、場地規格低、安全等因素,也制約了高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及產業化運營。

表1 西安市32所高校室外體育場地數量

2 陜西省高校體育產業化困境分析

2.1 高校對體育產業化認識缺乏

陜西省高校資源豐富,具有較好發展潛力。高校體育場館的產業化運營,可滿足周邊群眾體育健身訴求,提高高校體育場館利用率,促進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西安市高校體育管理部門產業化意識相對淡薄,在高校體育事業發展中,片面強調政府機構教育投入,缺乏對體育場館資源經濟功能的全面認識,更缺乏產業化運營思維,導致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存在閑置、利用不充分、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在高校體育場館管理過程中,計劃經濟時代的等、靠、要思維仍然存在,高校體育管理機構對體育產業化認知較為缺乏。

2.2 高校與社區缺乏溝通,體育資源未充分分享利用

高校及社區職能部門溝通不足,未能建立有效的協同管理體制及協調機制,高校的體育社會化思想意識較弱,體育場館資源產業化運營主動性不足,導致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缺乏有效的互動因素,成為阻礙其發展的內因。調查發現,陜西省近六成體育場館資源分布在高校,社區體育資源相對匱乏,同時設施完善程度以及設施質量與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具有較大差距,導致社區體育資源匱乏的問題日益凸顯。

2.3 專業人才缺乏

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專業的管理和運營。目前,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專業管理人才缺乏。根據調查得知: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人員一般是由本校的體育教師、行政干部或者是少數外聘的管理人員,兼職管理人員為主,缺乏專業管理人員,體育場館管理方法一般是由學校自行制定。在體育場館資源的開發上也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大部分場館管理人員為學校體育部門的教輔人員或外聘管理人員,學歷、專業知識相對缺乏,對場館運營和管理方法較為古板,缺少經營管理意識,未能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最大效用。

2.4 場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力度需加強

高校體育場館設施需要配備具體管理規章制度,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科學化管理是體現高校軟實力的重要因素。通過調查得知,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設施都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但雷同性較高,主要為基本的使用和操作指南,對于場館的明細規章基本沒有。在規章制度的執行過程中,存在執行不嚴、人情主義、形式主義等現象。高校體育場館管理主體主要有高校體育部門(院系)管理、個人承包經營、校后勤服務部門管理等幾種方式,但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管理方式陳舊,規章制度執行不嚴,管理責任不夠清晰等情況。部分高校采用租賃承包的方式,在課程教學外,將場地承包給私人或者單位,場館由其負責管理和運營,通過租賃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承包部門對場地管理及維護不足,致使場地損耗和破壞現象時有發生。例如高校網球場地,其造價就高達幾十萬元,但由于場館管理不善,規章制度執行不嚴,存在亂扔煙頭、穿高跟鞋或者皮鞋進入場地、場地維護不細致等情況,導致場地遭到破壞。

3 陜西省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對策

3.1 轉變觀念,樹立高校體育產業化認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閑暇時間的增多,我國群眾健身意識不斷提高,對于運動健身、體育休閑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有限的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制約了群眾的體育參與積極性。國家體育總局多次提出“逐步在全國推行學校體育場館社會化”等相關政策,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應樹立高校體育產業化意識,遵循“誰投資,誰受益”“誰享用,誰付費”的市場經濟原則,借鑒市場經濟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來運作、經營高校體育產業,力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3.2 資源共享,推動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化

高校體育場館資源作為社會資源的一部分,理應將學校體育場館資源與社會共享,解決人民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西安市高校眾多,體育場館資源豐富,但體育場館的利用率較低,部分高校在非教學時間存在場地閑置現象。相對而言,社區體育發展資金匱乏,場地設施落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但社區成員運動健康意識突出。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不僅可以解決群眾體育健身需求,還可降低高校體育資源的利用率,加快高校體育資源的社會化進程,通過服務社會,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加快實現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目標的實現。例如,陜西省西安歐亞學院體育中心通過開展產學服務,將體育場館通過對外租賃、開辦培訓班等形式提高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化水平,以產學促進教師能力提升,反哺體育課程教學。

3.3 加強溝通,促進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化運營

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陜西省在社區體育發展方面存在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以及城區規劃的不合理等情況,加上近年來外來人口越來越多,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導致群眾體育健身場所的數量明顯不足。陜西省高校眾多,高校體育場館資源豐富,而高校周邊的社區體育設施并不完善,在場地數量和場地類型都存在不足。因此,社區應積極主動提出共享方案,與高校協調溝通體育資源共享方案,建立高效溝通協作機制,促進高校進行體育資源共享與社會化、產業化運營。

3.4 建立專業體育健身指導與培訓組織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運動促進健康認知深入人心。調查發現,社區普遍不具備專業健身指導和培訓的條件,社區居民的體育鍛煉存在自發性、盲目性等特點,缺乏專業體育指導。陜西省高校普遍開辦有針對本校師生、退休職工及其家屬的體育鍛煉組織,并且有專門的體育教師、體育學院學生定期進行指導。高校體育主管部門應積極與周邊社區合作,成立由本校體育學院主管的體育健身鍛煉指導小組或社團俱樂部,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的健身指導,開展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大眾健身活動形式,促進高校體育資源與社區的共享,推動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化和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3.5 優化人才資源,促進高校體育場館管理專業化

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賴于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高校應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培養體育產業經營、管理與中介人才。體育場館的管理運營并不是普通的看護和維修工作,需要對場館的建設、設備的使用、建造原理具有一定了解,并具備管理學、經濟學、營銷學相關理論知識。隨著高校新區建設,體育場館數量及面積的增大,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必須依賴專業的體育場館管理人員。因此,高校應重視體育場館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聘請專業體育場館管理、運營專業人才進行體育場館管理,加強對體育場館工作人員的管理與績效考核,制定并嚴格執行體育場館規章制度,促進體育場館管理專業化、產業化發展。

猜你喜歡
體育場館社會化場館
北京冬奧會場館:科技“建”證可持續發展
會前視察 支招亞運場館利用
冬奧之約,場館先行
我國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
國外體育場館構建及融資模式
《UFI全球場館地圖》發布亞太區展館總面積為全球第二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
網絡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化過程的影響研究
第三方高考
高校后勤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轉變的一種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