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體育課程思政文獻計量學分析*

2021-11-02 06:59周惠新
體育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立德思政育人

周惠新

(1.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00;2.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繼而開啟了高?!八颊n程”到“課程思政”的全方位教學改革工作。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可見課程思政受到各方尤其是高等院校的關注和響應。對此,為了解我國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進展,研究利用文獻計量學工具—CiteSpace 知識可視化,對“CNKI”中國知網數據總庫收錄的課程思政的5018 篇文章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系統了解我國課程思政研究領域的產出成果,闡述課程思政研究領域的發展歷程和各階段研究熱點,進而對比現階段我國體育課程思政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預測我國體育課程思政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以期為我國體育課程思政的現代化、科學化發展提供理論借鑒。

1 研究方法與內容

研究采用CiteSpace 5.6.R3 文獻計量工具,就我國課程思政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通過提取年度發文量、文獻來源分布、高頻關鍵詞等方法,從領域發文情況、期刊類型分析、關鍵詞共現等多維度考察我國課程思政研究的發展新動態。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2017-2020 年我國課程思政研究的總體發展趨勢。(2)2017-2020 年我國課程思政研究影響力較大的學術期刊和學科領域。(3)2017-2020 年我國課程思政研究的發展脈絡、現階段研究熱點。(4)2017-2020 年我國體育課程思政研究現狀與展望。

2 結果與分析

2.1 我國課程思政研究的總體趨勢分析

中國知網數據總庫對我國課程思政相關論文的年度發文量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見圖1):我國課程思政研究處于爆發式發展階段,近幾年來課程思政研究論文由2017 年的28 篇提升到2020 年的3094 篇(預測值),增長近百倍,年均發文量達到1246 篇;根據逐年增長態勢和年度發文總量可以預見,近年來以至未來一段時間內課程思政將是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熱點。

圖1 2017-2020 年我國課程思政研究論文發表數量

2.2 我國課程思政研究論文的期刊和學科分布特點

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核心期刊檢索得到的期刊載文量顯示,名列榜首的是《教育教學論壇》,2017-2020 年主題以“課程思政”研究的發表文獻有310 篇,占總發表篇次的19.46%;其次是《教育現代化》,發文量為280 篇,占總發表篇次的17.58%;除此之外發表篇次在50 篇以上的期刊有《高教學刊》《衛生職業教育》《智庫時代》《廣東化工》《科技風》《科教導刊》《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和《西部教育時代》。由此可見,以上刊物在我國課程思政研究領域占有一定影響力,為該領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通過圖2 期刊分布特點可發現,發表“課程思政”相關論文的期刊主要為教育學專題,期刊分布情況與課程思政研究的學科類型分布基本保持一致(表1)。

圖2 2017-2020 年課程思政研究的期刊分布

表1 2017-2020 年課程思政研究學科分布

對2017-2020 年主題以“課程思政”研究的發展動態及學科分布情況總結如下:高等教育學科對課程思政研究的重視度最高(該類期刊發表相關論文共1102 篇,占比63.26%),發文數和總占比均居學科第一,研究內容涉及教學改革、思政建設、思政教育、思政教學、實踐探索、教學設計等;職業教育學科總發文排名第二位,論文發表數占總比的14.85%,該專題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專業課程、實施路徑、協同育人、教學實踐、立德樹人等方面;排名第三的是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研究內容涉及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課程思政探索、護理技術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病理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專業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同時,緊隨其后的學科還包括外國語言文學、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化學、體育等領域。

2.3 我國課程思政研究熱點分析

通過CiteSpace.5.6.R3 對課程思政高頻關鍵詞和主題詞知識圖譜進行可視化分析(圖3),每個循環節點代表一個主題詞,而年輪節點則表示一個關鍵字。節點的大小與其引用頻率成正比,節點越大,引用頻率越高,注意程度越高。節點之間連接的數量和距離反映了節點間的共同引用頻率和研究關系的密切程度。從關鍵詞共現圖譜(圖3)可看出,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教學設計、思政元素、思政教育、教學實踐、專業課程、三全育人等關鍵詞的排名較為靠前,連接在排名靠前的小節點有在線教學、金課、體育教學、價值觀、實施策略、德育教育、教學方案、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思路等關鍵詞,說明近年來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主要聚焦在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探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邏輯互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三全育人”理念下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構建探索等方面。

圖3 2017-2020 年我國課程思政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

利用Citespace 可視化分析軟件對探測到的關鍵詞進行人工歸納與整理(見圖4),如將“路徑”“實踐路徑”統稱為“路徑探析”,再根據各關鍵詞之間的內在聯系,最終得到關鍵詞共現聚類結果(見表2)。按聚類大小從高到低排序,近年來課程思政研究主題依次為:

表2 2017-2020 年我國“課程思政”研究關鍵詞共現聚類計量學分析

圖4 2017-2020 年我國課程思政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

2.3.1 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路徑探析

課程思政是指將施教主體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學科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的設計教學環節,潛移默化的將政治觀念、思想認識和道德規范有機融匯于各學科教學過程當中,實現符合國家人才培養要求的教育教學理念[1]。課程思政這種課程模式的提出,豐富了教學內容、創新了教學方法、提升了教學效果,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實現了立德樹人、全程育人的價值引領。在課程思政路徑探析上,研究者提出了高校踐行課程思政應加強頂層設計、堅守思政教學、注重課程開發、加強高校師資建設[2];另外還有研究者分別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技術維度、內容維度和關系維度上提出把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善用活動教育場境、注重課程融合的科學性、挖掘提煉德育元素、建構新型師生關系等教學實踐路徑[3]。

2.3.2“三全育人”理念下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要求,這拉開了我國“三全育人”理念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的序幕。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策略上,研究者提出應加強統籌協調,將課程思政落實到質量評價、授課計劃、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加強教學設計,堅持價值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加強資源開發,建設優質的實踐教學基地、實踐項目、試題庫、教材和教學資源庫等;加強平臺建設,如實踐平臺、專業技能訓練平臺、網絡平臺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整合專業教師、思政教師、輔導員和行業專家構建跨業界、多學科背景的育人教學團隊;加強制度建設,將課程思政納入學??冃Э己?、教學質量評估、教學規程評價之中[4]。另外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施機制上,研究者提出要全員構建,融合各層次人員共同推進教學改革;全程指導,確保改革有效開展和持續推進;全方位滲透,打造“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的“原理”課[5]。

2.3.3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構建探索

在立德樹人研究上,學者劉瑞[6]提出高?!罢n程思政”工作機制的建構應以立德樹人為根基,推動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學者陳克正在立德樹人視域下高?!绑w育+思政”協同融合育人體系的構建研究中提出,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和思政教育的協同融合是辦好大學體育課程,彰顯“四個回歸”“以本為本”教育要求的必要前提,應從深挖體育課程“思政功能”,提升體育教師政治理論素養,激發體育教學“思政賦能”等方面來推進高?!绑w育+思政”的協同融合。學者王昊[7]在落實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枕毶罨w育教學改革研究中,提出高校應完善頂層領導體制和領導機制,強化體育教學在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強化高校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增強體育教師的“育人”意識,充分認識自身在“立德樹人”工作中肩負的重要職責和歷史使命等。另外,還有研究者從立德樹人為導向的課程思政路徑建設、機制構建、人才培養等維度上進行了理論與實踐探究。

2.4 我國體育課程思政研究現狀與展望

現階段,我國體育課程思政研究主要聚焦于立德樹人、教學、改革創新、育人路徑等方面,學者趙富學[8]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中提出,將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和貫穿于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過程、方法、任務和理念中,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路徑,認為通過構建保障體育課程思政的政策文件、劃分體育課程思政的課程要求與責任、提升體育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設計、形成體育課程思政督導方式和檢視制度可為學校體育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學科智慧和學理導向。在體育教學上,研究者提出了體育精神與理論講解相融合、偶像事跡與技術傳授相結合、線上資源與傳統課堂相交互的教學改革建議[9],并從科學設計體育課程、整合專業人才隊伍、提升體育教師政治素養、規范考核評價、推動各部門間協同創新來加強體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目標[10]。改革創新上,研究者從當下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院校學生之間的現實困境、從體育院校實施“課程思政”的內在邏輯以及體育院校開展“課程思政”的現實需要來展開新時代體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機制研究,提出在內容體系、話語體系以及教師隊伍建設上切實提高體育院校課程思政的實效性、針對性和吸引力。在育人路徑上提出了加強體育課程教學管理、優化課程設置、增強體育教師教學水平、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相應對策[11],以此提高體育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3 結語

現有的關于體育課程思政研究文獻成果較為豐富,內容涉及教學改革、立德樹人、育人路徑、德育工作等主題,具有突出的實踐性與產出性。但相對整體課程思政研究內容上,有關體育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環境支持、課程體系改革、實施效果評價等方面未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索,需在今后體育課程思政研究中有待進一步加強。

猜你喜歡
立德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談初中化學教育的立德樹人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我們都是CEO”育人模式簡介
思政課“需求側”
巧化課堂意外 踐行立德樹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