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體育科研方法》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2021-11-02 06:59柳孟利左暉
體育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超星作業體育

柳孟利 左暉

(1.貴州大學體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財經大學體育工作部,貴州 貴陽 550025)

超星學習通是一款由超星網推出的面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移動學習專業平臺,包含有教案、資料、章節,通知、討論、作業、考試等模塊,可以詳細記錄學生的簽到、作業提交、課程學習進度、期末考試等情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校園無線網絡的全覆蓋,基于超星學習通的體育類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對于提高體育專業課程教學效果具有重大的意義?!扼w育科研方法》是高等院校體育類本科生核心課程,不但包含體育科研方法相關概念的學習,還需要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比如文獻資料的查閱、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應用、問卷的設計與制作、畢業論文的撰寫等?!扼w育科研方法》課程積累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尤其在2020 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體育科研方法》課程一直堅持“停課不停學”,不斷進行完善、自我革新,同時也初步具備了在互聯網傳播和開展教學活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教學采用的是傳統班級面對面授課模式,教師以PPT 為主要媒介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在課后以教材和教師的PPT 為主要資料進行學習,在目前的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1 教學內容多,課程總學時偏少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為體育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內容比較復雜,該課程按照體育類培養方案的規定設置為2 學分,共36 學時,而實際授課為32 學時,其中的4 學時用于學生機動復習。由于課程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會感覺枯燥無味,傳統的板書和教學方法難以將教學中的內容很好地呈現給學生,不利于學生對《體育科研方法》課程中概念、方法的掌握與運用。

1.2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概念性內容多,屬于體育類專業課程中的理論課程,體育專業學生的上課情況可以總結為:專業術科“生龍活虎”,專業理論“昏昏欲睡”。學生面對枯燥的概念、復雜的內容通常會選擇“混”過關,即平時上課保證人到,但心不一定到;作業按時交,但也只是應付對待;考試臨時抱佛腳,60 分“萬歲”。另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學生寧愿天天刷抖音、追劇、聊天、看電子小說、玩游戲等,也不愿意拿起書本認真學習。因此,大部分學生不夠自律,上課無法認真聽講、課后做不到認真復習,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夠。

1.3 師生之間互動太少

首先,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亦是“聽眾”。由于每次課教學任務重,教學內容復雜,教師一心著急把課“趕”完,偶爾會請1-2位同學起來回答問題,但總的來說做不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因此,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較少;其次,為教師以PPT 為輔助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授課時依賴多媒體教學,眼睛基本是盯著屏幕進行講解,很多時候教師基本是自問自答,學生們基本低著頭認真做筆記,有時偶爾抬頭與老師有一點眼神的交流,但很快又會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的互動幾乎是沒有的。

1.4 評價方式過于單一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期末總成績主要由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構成,其中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平時成績主要由上課的考勤、課堂提問、課后作業等構成。這樣的評價模式過于單一,因為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比重過高,導致大多數學生重視期末理論考試而忽視平時成績。平時成績的評定只要學生按時上下課,不遲到、早退,基本都能獲得平時成績的一半以上分數,而作業按時交沒有,完成得如何,對平時成績的影響基本不太大,這樣促使學生養成平時不努力,考試抱“佛腳”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對知識點的掌握和鞏固。

2 基于超星學習通《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將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手機操作端和電腦操作端,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設計,最終形成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貴州大學體育學院2017 級本科專業體育教育專業171、172、173、174 班、休閑體育171、172 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扼w育科研方法》課程為體育專業學科大類必修課程。

2.2 教學內容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教材選用黃漢升主編的《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第三版)。主要內容有十個章節(具體見表1)。

表1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線上和線下教學課時分配

2.3《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混合式教學活動設計

超星學習通平臺有教案、章節、資料、通知、作業、考試、討論、統計等多個板塊,這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條件。而在課程具體實施時,能否將各板塊的功能靈活運用與實際教學中,這取決于主講教師對超星學習通平臺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對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運用情況?!扼w育科研方法》課程通過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同步建設完善該課程的線上資源信息,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準時讓學生簽到、完成作業、在線輔導答疑等教學工作,具體教學活動設計(見圖1)。

圖1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活動設計

2.3.1 課前進行課程資源的建設及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師在手機端和電腦端分別下載并安裝好超星學習通,然后建設好《體育科研方法》課程,將課程二維碼分享給學生,學生掃碼即可加入課程。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電腦端對課程資源進行建設、管理,可以將學生課前預習需要的教學資源進行推送并設置任務點要求學生完成。這樣,學生就可提前了解課程的重點、難點,同時還可以進入討論區,對不同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見圖2)。教師可以將與課程相關的資料,提前導入學習通資料板塊,通過課程資源建設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對課程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為下一步在課堂上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圖2 基于超星學習通《體育科研方法》課程資源建設

2.3.2 課中的教學活動設置

課中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每節課的內容教師發布相關討論(圖3),學生可以在討論平臺發表自己的意見,促進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圖3 基于超星學習通《體育科研方法》學生課中討論情況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的簽到功能,可以徹底改變傳統的考勤方式,教師可以采用普通、手勢、位置或二維碼等簽到形式及時掌握學生的到課率,并能將每次簽到情況完整地保存到學習通系統里面(圖4),便于查詢與統計。

圖4 基于超星學習通《體育科研方法》學生簽到情況

2.3.3 課后鞏固與提高及相關學習

課程學習結束后,教師根據每節課所學內容發布作業和章節測驗(見圖5),學生通過手機或電腦端在線完成作業后提交至學習通作業平臺待教師批閱。教師在批閱作業時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傳統的作業完成模式經常是學生將紙質版作業交給每個班級的班長,班長統計好后交給教師,教師要評改完后才能了解哪些同學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然后再對未完成同學進行敦促。另外,對于已經按時提交的作業教師評改完后基本不會一一向學生反饋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而超星學習通在作業板塊教師可以設置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節點,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哪些學生作業未按時完成,針對這部分同學教師可以通過系統的聊天窗口單獨與學生聯系,提醒學生。另外,超星學習通還可以對每位學生的作業進行針對性的評價,比如,完成得好的地方或存在問題地方,教師都可以及時向學生進行反饋,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反饋找出自己在課程學習中的不足。另外,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章節測驗等都屬于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屬于過程性評價部分,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解決了考核方式單一的問題,更能綜合地評價每一位學生。

圖5 基于超星學習通《體育科研方法》學生作業、章節測驗完成情況

3 基于超星學習通《體育科研方法》混合教學模式反思

基于超星學習通《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在貴州大學體育學院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主要有幾個方面的教學反思。

3.1 學生積極完成課后作業及章節測驗

如圖4所示,貴州大學體育學院2017級《體育科研方法》周三5、6節課的學生,教師共發布作業11次,學生作業平均完成率為94%,作業平均分為89.72,可以了解到學生參與完成作業積極性比較高,學生完成情況也比較好。教師共發布章節測驗2次,學生平均完成率為98%,章節測驗平均分為75.71,學生參與完成章節測驗積極性很高,但是完成情況平均分較低,說明有部分學生對有些章節的知識點掌握得不太牢固,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3.2 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更加順暢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師生之間還可以通過線下互動留言,線上討論、簽到、搶答、投票等方式來進行交流,這樣可以打破傳統單一的面對面交流模式,在平臺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交流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及時溝通,可以實現有問題即刻就解決,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交流、互動、溝通,從作業及各任務點的完成情況來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很大地提高。

3.3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概念與方法論的內容較多,相對其他課程來說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而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方法,如線上簽到、搶答、討論、投票等,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在線提交作業,教師批改后可以向每位學生及時反饋情況,學生能夠了解作業的完成情況,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激發學習興趣,促進自主學習。

3.4 全面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

如圖4、圖5所示,基于超星學習通《體育科研方法》可以詳細記錄每位學生該課程的學習情況,如簽到、討論、投票、課后作業完成、章節學習情況等等。這些記錄為學生期末學習成績的評定提供了詳實的數據支撐,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數據的記錄及時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于未按要求完成的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對其發送教學預警信息,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促進教學。

3.5 評價模式更為合理、全面

傳統的《體育科研方法》考核評價方式,主要由學生的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理論成績構成,其中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因此,大部分學生比較重視期末理論考試,此種評價方式通常容易促使學生養成重視期末理論考試,忽視平時學習的習慣。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的教學評價方法借助“學習通”信息化教學工具形成線上和線下結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過程性評價(30%)、表現性評價(10%)和終結性評價(60%)(見圖6)。其中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線上學習以及在線測試;表現性評價包括團隊表現和文本匯報;終結性評價包括課堂隨測和期末考試。通過“學習通”在線課程平臺,設計靈活多樣的成績評價,能夠較為全面的對學生的體育科研方法有關知識掌握程度加以了解,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客觀的考核。

圖6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總評成績構成

3.6 存在的不足

第一,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來完成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及交流都是依托手機或電腦等媒介來進行的,如果網絡信號不好,或學生手機忘記攜帶、或手機、電腦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教學的有序進行,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

第二,因為超星學習通需要借助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來完成教學,電子設備的誘惑力對一些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是無法抵擋的,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可能在上課時候會借機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比如玩游戲、聊天、刷抖音、追劇等,教師卻很難發現,這些完全得靠學生的自控能力。

第三,超星學習通平臺手機端與電腦端存在異同,比如教師如果要了解學生詳細的學習過程必須要電腦端才能進行查詢,而手機端不能查詢等,這樣會影響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及時掌握。

4 結語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體育科研方法》課程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相互補充,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對課程資源進行合理的建設,充分應用在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教學實踐中,實現了優化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的目標。同時,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好地鍛煉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真正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會被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翻轉課堂、“雨課堂”“超星學習通”等新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和教學模式所取代,不斷提高教學效果,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猜你喜歡
超星作業體育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全文手機閱讀體驗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全文手機閱讀體驗
超星二號維修基地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全文手機閱讀體驗介紹
我們的“體育夢”
作業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體育一家人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