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型思政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實踐探索
——以“人民代表大會:我國國家權力機關”教學為例

2021-11-11 02:22鄭英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關鍵詞:思政活動課堂

鄭英

(閩侯縣第二中學,福建 閩侯 350112)

活動型思政課程表現為“思政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思政課程化”,力求思政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結合。課堂學生“演講”即思政課學生走上講臺在規定時間內,針對價值沖突需要辨析的思政教材觀點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輔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鮮明完整地演示講解學生理解和主張,宣傳教材的思想認識,在聲情并茂、事理結合的演講中與同學產生思想感情共鳴,欣然接受教材觀點和價值觀的宣傳活動[1],在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中發揮促進作用;課堂學生“講演”即思政課學生走上講臺在規定時間內,針對“組織系統”等難點知識、基礎主干易混易錯等重點知識通過“角色扮演”“例證活動”等講解演示、輔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學科理論深化理解運用的宣傳活動,有利于利用慕強心理激發學生效仿、發揮聰明才智主動走上講臺展示自己奇思妙解?;顒有退颊n堂學生“演講·講演”實踐定位農村高一學生、立足生本課堂、從教師講授為主轉變為學生“演講·講演”為主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撼動學生、學生推動學生,[2]調動廣大同學參與驗證思政教材理論,增強政治認同,堅定理想信念,提高覺悟,不斷完善自我。

一、活動型思政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大量理論與現實說明,活動型思政課堂教學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煉了許多教學成果如議題式教學、討論式教學、論證式教學等,為推動課程改革、轉變教學方式做出貢獻。但存在為了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課堂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探究,教師對學科知識及其運用不敢深入解釋、演練指導,使學生體驗有余而深化理論學習不足,“能說會道”但不會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融合的表達書寫。農村高中還存在活動型思政課堂很難開展的問題,主要原因是農村高中學生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弱,很多學生不會制作課件、檢索信息、操作白板;農村高中思政教師對活動型思政課堂教學缺乏想法、熱情和行動,認為課堂讓學生看書、教師講授、當堂訓練單選題及時講解適合農村生源的學生學習習慣;農村高中學??己嗽u價體系不科學,對教師創新教學缺乏激勵。教師關心的年度考核表中的教學成果賦分以考試成績決定論而不論教學過程,滿足于學科團隊整體評價,忽視個體評價,少數出色個人捆綁在實力弱小的團隊中無所作為,導致學校幾乎沒有開展活動型課堂教學的氛圍,即使有開展也是運用傳統方法即學生上臺板書或站在座位上談想法,以應付公開課。

二、活動型思政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實踐內涵

為解決問題滿足學生需求尋求積極應對策略,筆者通過活動型思政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實踐探索,構建活動型思政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實踐運作路徑,包括①對應結構化的框題內容;②前置序列化活動任務清單③落實“三自主”;④學生尋求教師指導;⑤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展示;⑥師生互動評價考核。這六個環節環環相扣,不可分割,構成“六環一體”,目標定位于農村高一學生,教師課前多指導,課堂換位于學生多“演講·講演”,發揚思政學科學生擅長“演講·講演”的優勢,順應新時代學生素質發展需要,激發學生主動走進思政課,培養思政學科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該路徑有如下特點:

1.時間、內容、活動相協調,推動實現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機結合?;顒有退颊n堂學生“演講·講演”是全員參與、按座位輪流上臺展示的常態課,“六環一體”運作路徑使學習內容明確、任務簡約、時間可控,促進學生對框題內容進行信息識別加工整合、展示,逐步會讀、會想、能說、能考。

2.主體、主張、主動相適宜,推動農村高一學生逐步邁向深度學習。農村高一學生是“演講·講演”的主體;課堂展示選用的具體情境、呈現教材原理的具體主張由臺上學生作主,臺下學生通過給臺上同學的評價考核表達各自主張;教師主要承擔課堂組織的責任,在合理維護知識輸出密度的同時,在學生參與“演講·講演”實踐中促進學習方式轉變,從不預習思政教材到主動預習、選材、組織語言的改變;從坐在座位上被動聽、不做筆記到主動組稿上臺展示的轉變;從課堂簡單回應到對教材獨立思考的轉變,有效推動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創新。

3.理論與實踐結合,推動核心素養理念落實。農村高中思政教師是課堂學生“演講·講演”活動的主導。教師按照“六環一體”運作路徑,主導“演講·講演”活動主題、要求,指導學生選材、組隊、組稿,調控展示活動的運轉,課堂觀測學生“演講·講演”活動的效果質量,引導師生互動評價考核中深化理論學習、思想升華,促進學生“演講·講演”實踐規范運轉。

活動型思政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實踐本質讓教師從“教”轉向“育”,學生從“聽”走向“學”,從“學”走向“演”,建設學生主動學習、師生互助、教學相長新時代新型師生關系。[3]

三、活動型思政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實踐之道

大道行簡,恒者行遠?;顒有退颊n堂學生“演講·講演”實踐之道按“六環一體”運作,貼近農村高一學生,簡約易行,促進活動可持續開展。

(一)對應結構化的框題內容,自主學習

對應結構化的框題內容指教師根據教學進度、課時時長,依據新課標框題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要求,引導學生確定框題重難點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展、關聯,構建框題內容體系。比如部編新教材必修3“人民代表大會:我國國家權力機關”教師引導學生構建對應結構化框題內容為“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人大代表作用”為重點,“人大組織系統”“人大與‘一府兩院一委’”的關系為難點,延展關聯“我國國體、人民民主的本質、特點”,目的是引導農村高一學生走進思政教材框題內容解構,養成把握重難點、延展、關聯意識,自主學習。

(二)前置序列化活動任務清單,教師做好牽頭職責

“前置”即前置導學案,前一節課預留5 分鐘布置下一節課需要學生完成的課堂“演講·講演”活動任務清單,要求學生當堂做好記錄、按活動任務清單適時預習,在下一節課前5 分鐘督查,表揚前置任務作業完成優良的同學,觸動任務沒有完成或應付任務的同學。序列化活動任務清單即教師預設的導學案,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結合自身特點,精心設計將“對應結構化的框題內容轉換為相應的情境和情境活動”、再將“序列化的情境和情境活動提煉為對應結構化的框題內容”活動任務清單,如表格活動任務清單(見表1):

表1

前置序列化活動任務清單項目具體細化,目的是教師提供合理導學案,使學生明確任務便于執行,引導學生立足問題情境,通過情境活動,促進一個重要情境多層次設問、演繹框題內容,為“生本對話”“學生與情境對話”“學生與自己對話”,推動框題內容實現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結合有序遞進深入學習提供學法指導、學習資源,增強學生課前預習動力,為提高“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課堂學習效果,[4]履行教師牽好頭的職責。

(三)落實“三自主”,激發課堂生命活力

學案導學是落實“三自主”課堂的主抓手。[5]“三自主”指學生自主預習交流、自主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疑難等環節,是在思政課上開展的進一步深化完成前置序列化活動任務清單的學習活動,目的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提出問題、釋疑求解、完善素材、深化理論、提升技能、學會學習,為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展示提供“有法、得法、章法”保障,構建適合學生特點、教師個性的實用教學法,使學生學得有滋味,激發課堂生命活力。

(四)善于尋求教師指導,激發師生創新活力

在落實學案導學“三自主”過程中,面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疑難問題無法解答時,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尋求教師幫助的“四種求助力”[6],即①會發問:多角度、多層次;②會質疑:有價值、與眾不同;③會傾聽:能靜心、能入耳、分主次;④會表達: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堅持“三忌”,即一忌“字典”,把教師當教材查找概念;二忌“閑談”,把教師作為道聽途說的驗證者;三忌“媽寶”,把教師當作一切依賴。由此引導農村高一學生自覺走向信息檢索、求實查證、挖掘“自我”力量,促進學生親歷辨識、分析、選擇積極價值引領成長;同時促進農村思政教師提煉“精講、點撥、歸納、總結”的高效教學范式。在學生善“問”教師善“導”的教學相長中激活師生內在驅動力,激發師生創新活力。

(五)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展示,讓教學煥發出奇妙的魅力

活動型思政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展示是學生在落實好“前四個環節”后將完成的學習任務在思政課上用課件、白板等現代化技術與“演講·講演”內容同步呈現,展現新時代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學生展示活動融合的創新作為,促進演講“可視”,講演“可感”。

1.現代化教育技術介入,使演講“可視”

課堂學生演講活動“可視”表現為上講臺演講的學生根據“演講”展示要求,請合作伙伴把他演講內容與課件同步播放,臺下同學直觀接收到演講者的情境、素材、教材、語言表達和邏輯處理信息。比如,部編新教材必修3 第五課第一框“人民代表大會: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第二目“肩負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活動設計為“演講”,肖琳欣同學上臺演講,她按照活動四個要求:①文本閱讀48-49 頁,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為例;②人大代表地位、如何產生?有何作用?什么時候行使權利?什么時候履行義務?③關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代表通道;④內容可視,時間3 分鐘,第二目內容整合為“三從一倡議”即從“民有所呼,會有所應”切入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盡責;從與會期間第二場“代表通道”、議案件、審議表決的“報告”、對政府國家機關工作進行咨詢并要求答復等分享參會期間人大代表個人依法行使權利為人民代言;從人大閉幕期間,人大代表個人依法履行義務,為人民立言;倡議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提出建議,并請她的合作伙伴配合她演講內容進度播放她的課件。

“可視”素材有利于演講的學生在不脫稿情況下,通過可視素材輔助演講的繼續,讓學生敢于上臺演講;有利于農村高一學生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聚焦社會生活熱點走進思政教材;有利于知識、素材、學生操作過程的可視化,增強學生示范效果,啟智導行。

2.變抽象為具象,讓講演“可感”

課堂學生講演活動“可感”表現為學生根據“講演”要求上講臺“角色扮演”“例證”活動,通過“人機協同”變思政教材抽象主干知識為形象可感。學生“角色扮演”活動要組建團隊、確定主持人、身份角色、人機協同方式、期許規則。比如“人民代表大會: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第一目中的“我國人大組織系統”較農村高一學生而言是抽象知識,活動設計“角色扮演”。首先精選“角色扮演”主持人,要求主持人組建“扮演團隊”,確定扮演“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設機構”“各級專委”“地方人大”“地方人大常設機構”的角色和將教材知識“角色臺詞化”的組稿工作及角色扮演現場位置變換、各個環節銜接、PPT 同步播放的演練,在課堂上規定時間內順暢表演,讓其他學生共情體驗到人大組織系統的運轉保證人民當家做主?!敖巧缪荨庇欣诖龠M學生初步樹立角色意識、角色思維、角色擔當,增強育人效果。

學生“例證”活動表現為學生上講臺做“小老師”,根據“例證”活動要求,用時政熱點、社會焦點、生活常態等典型具體事例,依托課件白板,圈劃素材關鍵詞轉換為學科觀點術語、易混易錯劃線界定講解分析,使“知識典例化”“典例知識化”,“例證”過程讓同學可感易效仿。如“人民代表大會: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第一目中的“人大主要職權”,活動設計為“例證活動”,吳冰雨同學根據“例證”要求,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議程的議案審議批準為例解析人大主要職權;圈出所選典例中的核心詞轉換為人大相關職權的學科術語,點明人大主要職權易錯辨析界定的關鍵詞;強調“最高”什么時候可以說,什么時候不要說。學生“例證活動”有利于通過學生做“小老師”提高教材核心主干知識演繹效果,激勵學生熱情走進“小老師”,勇擔課堂重任。

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展示采用行動學習方式,展示內容“活”、形式“新”、素材“鮮”,促進學生主動整合知識,課堂有趣且有內涵;呈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激發創新,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堅持核心價值引領,煥發教學魅力。

(六)師生互動評價考核,評價言論育人“可控”

活動型思政課程的評價應專注學科核心素養的行為表現,一般采用“求同”取向與“求異”取向相結合的驗證思路。[7]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展示過程融合著師生互動評價考核,構建“禮儀”“展示效果賦分”“學分認定等級”“建設性建議”“期待祝?!蔽宸矫嬖u價機制,激勵學生“演講·講演”,敢做、會做、做優。比如鄭佳同學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議程為例演講部“人民代表大會: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第一目中“我國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結束時同學賦予熱烈掌聲、賦分100 分、學分認定A 等級;教師評價:鄭佳同學激情演講,以事實答疑,讓數據說話,闡明在我國人民雖不能直接行使管理國家權力,但通過人民民主選舉的人大代表組成人大作為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管理國家權力,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道理。相信也祝福鄭佳同學成為人大組成人員或人大工作人員,為人民謀幸福。同學的掌聲、賦分,教師的點評期望,激發學生進步動力,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在平衡知識輸出和情感育人的層面上實現評價言論育人“可控”。

活動型思政課堂學生“演講·講演”實踐之道“六環一體”,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其中“對應結構化的框題內容”是“根基”,“前置序列化活動任務清單”是“抓手”,落實“三自主”是關鍵,“尋求教師指導”是提升,學生“演講·講演”展示是重中之重,互動評價考核是升華?!傲h一體”有利于解決被動教學的問題,合理滿足農村高一學生表現欲,融合信息化教育手段,主動對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教學工作要求,[8]堅持以學生為本,以育人為道,以技術為用,為農村高中活動型課堂“敢開展”“能開展”提供一點借鑒。

猜你喜歡
思政活動課堂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甜蜜的烘焙課堂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美在課堂花開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嘻游課堂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